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1/23 11:37:50瀏覽2606|回應3|推薦98 | |
歐陽修(亦寫作脩)(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諡文忠,中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北宋仁宗儒學家、作家、官員,曾繼包拯接任開封府尹,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對宋初以來靡麗、險怪的西崑文風表示不滿,並積極培養後進,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麗,承襲南唐餘風。歐陽修現存詞二百多首,有四分之三是表現男歡女愛、離別相思、歌舞宴樂之類的艷詞。其散文代表作有灑脫玲瓏的〈醉翁亭記〉、〈秋聲賦〉。晚年自號六一居士,他在自己寫的〈六一居士傳〉中,解釋六一的由來,他說:「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以吾一老翁,老於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歐陽脩身體不好,先是染上肺結核病,晚年又患有糖尿病,「苦於目疾二十年」,在〈蔡州再乞致仕第一表〉形容自身身體狀況:「臣年日加老,病益交攻。新春以來,舊苦增劇,中痟渴涸,注若漏?;弱脛零丁,兀如槁木。加以睛瞳氣暈,幾廢視瞻,心識耗昏,動多健忘。」。 歐陽脩寫文章正經八百,「草就紙上、粉於壁,興臥觀之屢思屢議」,垂暮之年常逐篇修改自己生平所寫的詩文,所謂「不畏先生嗔,卻怕後生笑」。王安石評定歐陽脩的散文風格:「充於文章,見於議論,豪健俊偉,怪巧瑰琦。其積於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發於外者,爛如日星之光輝;其清音幽韻,淒如飄風急雨之驟至;其雄辭閎辯,快如輕車駿馬之奔馳。」(〈祭歐陽文忠公文〉)蘇轍稱其文「雍容俯仰,不大聲色,而文理自勝」(〈歐陽文忠公神道碑〉)歐陽脩學韓,而又不拘於韓,如碧波蕩漾的清池曲水,有別於韓文的渾浩流轉之長江大河。清代袁枚說:「歐公學韓文,而所作文全不似韓,此八家中所以獨樹一幟也。」(《隨園詩話·卷六》) 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對宋代金石學頗有影響。有《歐陽文忠集》。 醉翁亭記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于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爲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衆賓歡也。蒼顔白髮,頹然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