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寶寶的胎記顏色暗示著什么疾病
2013/06/10 10:48:57瀏覽2143|回應0|推薦0
家長在新生兒出生后,應注意檢查小兒體表有無異常,比如是否具有胎記的出現,不同部位的胎記,以及不同類型的胎記可能對嬰兒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有的胎記是出生幾個月后才出現的,所以需要家長朋友時刻關注著嬰兒的身體健康。
嬰兒五大胎記顏色預兆疾病:
棕色胎記
胎記的顏色像咖啡里摻了牛奶,倘若在寶寶身上有5塊以上,并且最大處直徑超過1.5厘米,則要考慮將來有可能出現神經纖維瘤病,一旦皮膚或皮下纖維瘤壓迫神經,就需要做切除手術。
咖啡牛奶斑
這種胎記顏色呈淡褐色,有點像咖啡再加上牛奶后所調出來的顏色。直徑一般在0.5~5cm,呈橢圓形,斑與斑之間界線分明。除手掌及足底不受侵犯外,這種胎記可出現在身體的任何部位,大部分發生在五歲以前的嬰幼兒,發生的幾率約為1%左右。
咖啡牛奶斑若僅出現少數幾個,一般無何不良影響;新莊脈衝光 但若出現六個以上,且每個斑直徑均大于1.5cm時,則并發神經纖維瘤病的幾率顯著增加。神經纖維瘤病是一種同時侵犯皮膚與神經系統的遺傳性疾病,并可能影響寶寶的智力發育,單純的咖啡牛奶斑可不必治療,若影響美觀,可采用激光治療。
疣狀痣
疣狀痣是因表皮發育異常所致的皮膚良性腫瘤。通常在嬰幼寶寶期發病,隨年齡增大而增長,表現為密集的淡褐色丘疹,排列成線狀,影響美觀,而且常并發中樞系統疾病,如癲癇、精神發育遲緩等。可采用冷凍、激光或手術切除。
白色胎記
在新生的寶寶身上,有時會發現有白色胎記,要注意寶寶可能發生的抽風、癲癇癥,以及智力發展障礙。
皮脂腺痣
皮脂腺痣是由皮脂腺構成的一種皮膚良性腫瘤,較為常見,為淡黃色隆起狀,多見于出生不久寶寶的頭皮,影響美觀,可采用手術徹底切除,也可做電灼、激光等治療,一般最好在青春期前進行治療。
紅色胎記
紅色胎記常常可以在新生寶寶的前額部分或者頸背部看到,有的會凸起在皮膚之外,一般它沒有什么危險,但是有一種稱為面部血管痣的紅色胎記卻可以導致腦膜血管瘤。板橋隆乳手術 有這種病變的寶寶也往往會產生智力障礙,大約25%有這種現象的寶寶會得青光眼。
海綿狀血管瘤
常見于頭面部皮膚,可累及口腔粘膜或骨、肝等。皮膚海綿狀血管瘤表現為皮下質軟腫塊,按壓時如海綿一般,一般持續存在并有不斷增大的傾向,須盡早手術治療。
葡萄酒斑
葡萄酒斑是寶寶在胚胎期,由于部分血管畸形發育所造成的,新生寶寶的發生率約千分之三。多見于臉部,常常出現在半邊臉,通常在出生時就已存在,不會突出皮膚表面,只在皮膚呈現出淡淡的粉紅色,有時顏色很淡以至于不易察覺,有時候只有在寶寶哭的時候才看得到。病變范圍隨寶寶生長而擴大,不會自行消退。有些寶寶會并發全身性異常如青光眼等。
葡萄酒斑雖然在寶寶期影響不大,但隨著年齡增大會愈來愈難看,且不會自己消退,建議還是早作治療,可采用激光治療。
黑色胎記
有的寶寶身上會有大量的黑斑花紋,可能會發生抽風、智力障礙、癲癇,而且女寶寶的發病率明顯高于男寶寶。
會長毛的先天性色痣
毛痣是寶寶出生時即已存在的黑痣,大小不一,大則可侵犯整個背部、頸部或整個肢體。小的直徑通常在0.6~2cm范圍,大多呈深暗色且會有黑色粗毛。這類痣會隨著寶寶的成長而增大,且有一定的惡變傾向。若痣的數目不多、面積不大,可以采用分期切除以達良好的美容效果。但若數目過多或痣的范圍較大造成不能手術切除時,需定期去醫院檢查。
太田痣
太田痣是一種真皮層黑色素增多的疾病,多為藍色、褐色、黑色或混合色,分布在面部的單側,偶有雙側發生的,可能會波及到眼結膜、鞏膜,部分寶寶的太田痣有緩慢增大的傾向。太田痣無遺傳傾向,一般不惡變,但一旦發生,終生不退,嚴重影響寶寶美觀。治療可在太田痣皮疹穩定后采用q開關激光治療,該方法通過選擇性光熱作用破壞黑色素細胞,治療結果較理想,成功率較高,副作用也相對較小。
色素痣
色素痣是由含黑色素的痣細胞所構成的皮膚良性腫瘤。三重婦產科好發于面、頸等部位,多數在嬰幼寶寶期就出現。大多數色素痣生長緩慢,或持續多年沒有變化,但一旦存在,就很少會自然消退。大多為點狀小痣,很少成片出現。色素痣多為良性,爸爸媽媽不比過分擔心。但極少數卻可以惡變為惡性黑色素瘤,對于位于寶寶生殖器部位的色素痣或可疑惡變時,應及早作手術切除治療。
青藍色胎記
藍色胎記比較常見,大多分布在寶寶的背、腰、臀部,這些藍色胎記有時面積較大,有時數量較多,但是爸爸媽媽都不用擔心,因為這樣的胎記和神經疾病無關,而且它們往往會隨著寶寶年齡的增加逐漸消退。
嬰兒胎記不僅嚴重影響了嬰兒的外觀,還有可能對嬰兒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影響,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積極的了解有關嬰兒胎記的知識。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alana&aid=7740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