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2/04 15:28:44瀏覽1900|回應11|推薦8 | |
短視的工程建設,事後維護不僅耗費龐大也造成不便。內湖線、貓纜等都是此類的代表作,只是在藍大綠小,沒有理性討論只有盲目崇拜的現在,很多議題被操弄成“都是民進黨的陰謀”,讓事情焦點被模糊。 有的說法是說臺鐵這項規劃在在呂秀蓮擔任縣長期間,原本傾向於鐵路地下化方式,不過到了朱立倫任內卻突然政策大轉向,轉為高架化。儘管縣政府推說:「這一切都是中央政府的決策。」不過朱立倫仍受到反高架化的民眾批判。 事實上,規劃高架或者地下化一直都是扁朝無法決定的事項,直到阿扁即將卸任,才由交通部朝向以高架方式推動。桃園這段高架案係交通部97年所提「振興計畫」中「重大交通建設計畫」項目之一,經政院院經建會於 之所以會有那麼冗長的討論時間,那是卡在環評問題,地下化怕淹水、發生火災搶救不易,高架化又怕強震來襲,以及颱風暴雨的危害。如何是又經濟又有效率,的確讓環評人員傷透腦筋。呂秀蓮也好、朱立倫也罷,彼此的考量點都是爲了加速地方建設促進桃園都市化。然而,吾人從新聞報導中卻可以看到一些端倪。 民進黨的黃仁杼,作為反對黨在抽籤場合中與反高架人士一同呼口號,也得到這些人士的掌聲,帶著人去抗議,延續民進黨傳統做法與他競選市長時政見相同,也表達民進黨的立場。只是說明了立場,卻失去構想。何況在議會也沒看到他對這個議題有何激烈的抗爭或者表達,難免讓人有作秀的感覺。地方需要繁榮與建設,這樣抗議要求改地下化,可能又是冗長的討論、環評,地方建設可能就此停頓,這也是很多地方人士不滿的地方。 林香美提出的看法,與她擔任中壢副市長時候的態度完全相左,當時中壢市召集吳志揚、楊麗環、朱鳳芝等國民黨籍立法委員召開公聽會,討論議題首項就是:桃園中壢鐵路高架化進度為何嚴重落後?換言之,林香美有點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她有那麼好的構想,爲什麽八年副市長她都不提出來,甘心為葉步樑導致自己也有官司之禍,這的確讓人費解。 吳餘東是唯一直接說支持高架興建的參選人。這種不隨少數人起舞的個性,草根性十足的他,說話直來直往,在電視上看到,實在不討喜。然而,他點出了重點。地方要建設已經是望穿秋水,他歷經呂秀蓮、許應深、朱立倫等縣長,多次在議會要求建設不要淪為紙上談兵,在他的立場,高架化已經是花了將近10年才有的建設計畫,如果再改地下化,可能又是另一個10年,沒完沒了。何況單純高架化並不需要太多經費問題,眾人反對的是園林大道的問題,光是徵收費用就比高架化要多出將近2倍的預算。他認為不能因為園林大道而影響地方建設,園林大道可以緩議,地方交通立體化不能再延遲。 扣除園林工程以及拆遷補償,在現在財政困難下,高架化還是很經濟的 陳學聖則是充分表現出空降的特性,對地方事務不瞭解在這則新聞中表露無遺。因為不瞭解,所以只能敷衍的說:「所有民眾的意見,在他當選立委後,將向中央反映,會讓交通部聽到民意。」。 在陳學聖一再拒絕辯論的情形下,透過這個議題,選民就可以看出真相,看破這些人的嘴臉,比真的辯論會還要精彩。中壢人該如何選擇,就看自己的智慧了!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