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社論-中國對全球發動金融攻勢的虛虛實實
2009/04/02 09:20:55瀏覽1083|回應1|推薦1
社論-中國對全球發動金融攻勢的虛虛實實
2009-04-02 工商時報 【本報訊】
 G20高峰會將於今天起在倫敦舉行。此次會議最熱門話題,除了共謀挽救全球經濟危機之道外,就是中國趁機提出的重建國際準備貨幣倡議。中國中央銀行行長周小川最近接連發表多篇文章,除宣傳中國政策面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部署外,更引人注意的是,他在文章中,對現行國際金融體制大加批評,進而主張建立新的國際準備貨幣,以取代美元的地位。這已充分展現了中國對全球金融的攻勢,並在國際金融領域造成了陣陣波瀾。聯想到本次倫敦高峰會,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親自出馬,中國並已擺明在會中將主攻金融議題,不免讓人深感好奇:中國為何這樣做,還有,中國究竟要達到何種目的。

 其實,周小川的這項表態,和中國總理溫家寶稍早的公開說法是連成一氣的。溫家寶上個月在中國全國人大、政協「兩會」記者會中,雖然對中國今年經濟增長能否達成「保八」的問題,公開承認「有困難」,但另方面,他卻對中國蘊蓄的金融實力,頗為自豪。當時溫家寶這樣說:「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特別是近10年多的改革,中國的金融體系基本是健康和穩定的。中國沒有拿財政的錢去補金融的窟窿,相反地,金融為經濟建設提供了大量的貸款。」溫家寶並指美國、歐洲,正面對著金融領域、實體經濟兩條戰線的作戰,中國卻只是防範未發作的金融風險,相對單純。他還對中國在美金融資產的安全性,表達了憂心,要求美國保持信用,信守承諾。這些話,人們記憶猶新。

 溫家寶曾於10年前,在朱鎔基麾下,帶領中共中央的金融專案編組,對抗亞洲金融風暴。當時人民幣之堅持不貶,背後有他在頂著。2005年,他主導了「721」人民幣匯率改革。去年年初,他又趕在國際金融海嘯之前,對籌劃中的開放投資香港股市「直通車」,急踩煞車。總的來看,溫家寶和他現在領導的內閣,過去應對國際金融震盪的經驗堪稱豐富,因而,現在其對國際金融體系顯露出「鬥性」,可說其來有自。

 更重要的動因是,現在中國擁有一套「國家資本主義」的金融體系,集中了全國政經社力量作支撐,對外有如一支正規編組的部隊,每能在國際金融亂局中,堅守住要塞,已在聲勢上,逐步把西方那些規模碩大,但紀律不整的金融機構隊伍,比了下去。

 中國這套金融體系的內涵,是讓西方人看不懂的。明明10年前,中國各大銀行都是呆帳嚴重,客觀上瀕於倒閉,後來卻見中國政府勇於豪賭,注入巨額財政投資,硬是將這些銀行通通扶過惡水區。還有,中國加入WTO之後,雖說開放外資參股銀行,實際上外資也成群結隊投入了,但最近,這些外資已有部份退出,原因除國際金融海嘯之牽拖外,顯然也有「水土不服」的問題。

 社會主義的架構,加上資本主義的方法,這就是當前中國金融體系的基本樣態。講到社會主義,人們第一個要聯想的名言是「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現在,這支集中了力量的金融部隊,果真要在國際上出擊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體制差異,中國銀行體系不易取代西方的模式,他們對西方銀行體系,有參股與「共治」的興趣,卻從未表露單方主宰的意向。事實上,中國也怕西方那一套,滲透進中國金融的深層結構,使中國失去了獨立自主性。更何況,中國國際收支資本帳尚未開放,人民幣自由兌換也遙遙無期。因此,中國當前的金融攻勢,根本目的,與其說是為了金融業的開疆拓土,不如說是要以「銀彈」當籌碼,為國家爭取更大的對外影響力和發言權。

 中國金融充滿著「國家主義」,它表現在中國國內金融實務方面的,是公家控股、政策保障銀行存貸利差、存款大眾信賴國家而不太挑剔銀行信用、公營機構貸款具高度優勢等現象。連我們台商要貸款,都需當地官府的推薦函。這是「官本位」的金融體系,既算「經濟帳」,也算「政治帳」。因此,正在熱中大陸市場的台灣銀行家們,一定要好好研修中國金融體系裡的「政治經濟學」,以深入探索「中國特色」,否則最終恐怕也難免「水土不服」的結果。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rich&aid=2807988

 回應文章

現代孔明陶朱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大陸增資IMF 只是開始
2009/04/06 16:38
大陸增資IMF 只是開始

【經濟日報╱本報訊】 2009.04.06 04:16 am


中國在G20會前連番發聲,要求建立超主權貨幣,會議結論顯示,中國將增加在國際貨幣基金(IMF)的注資,初步達成提高在IMF話語權的目標。其實借助參與國際的外力,推動內部人民幣金融市場改革,也是大陸當局這次同步推進的重要工作之一。本報特摘用北京經濟觀察報「增資IMF」專題報導,提供讀者參考。


中國將向IMF增資400億美元,這個增資金額或許和潘英麗的一份研究報告有關,潘英麗是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中歐陸家嘴金融研究院學術委員。十天前,潘英麗前往北京,向中國人民銀行相關部門彙報她剛完成的「國際貨幣體系變革」研究報告。

潘英麗說:「這份報告被要求一定要在 4月2日之前完成,為中國在要求增加IMF比重的談判中增加理論依據和底牌。」

潘英麗在報告中提出「過剩貨幣」概念,也已成為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方案之一由央行備案研究,同時也通過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余永定帶到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委員會議上,成為中國方案的重要內容之一。

中歐陸家嘴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張春認為,這次G20決定將向IMF和世界銀行提供1兆美元資金,其中中國將為IMF增資貢獻400億美元,「4%的比重和我們國力基本相當,人口比率中國超過4%,但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相對貧窮國家,從中國GDP在世界上的比重來看是差不多的」。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增加在IMF的話語權,也是中國在這次G20峰會上的一個目標。在會議召開前,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和財政部長謝旭人,都透過各種管道先後表達改革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的建議。

聯合國「改革國際金融和經濟結構委員會」主席史蒂格里茲也認為,長久以來,中國一直游離於制定國際經濟秩序的制定之外。根據IMF規則,由於重要提案需要獲得85%的投票權通過,這讓擁有約17%投票權的美國在IMF重大議題決策上具有「一票否決權」。而中國僅為3.66%,這和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極不對稱。

所謂IMF投票權增加帶來最直接的意義在於,IMF規定,每個成員根據備用信貸和中期貸款安排向IMF的借款累計不得超過其比重的300%。這就意味中國可以提高從IMF貸款的額度,也提高了中國可獲得特別提款權 (SDR)分配的數量。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應該客觀謹慎看待這個問題,「對中國而言,投票權的增加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據了解,中國此次增資IMF的400億美元來自中國的外匯儲備,張春認為,用外匯儲備注資IMF和持有美國國債比起來,當然前者更長期好處,「但是解決外匯儲備的安全問題,歸根到底還是要人民幣國際化」。

潘英麗認為,推行人民幣國際化,中國其實沒有做好內部準備,但目前的危機環境,和各國對美元無法單獨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預期,給中國帶來反危機中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可能。

「這次危機表示,像歐元這樣建立在國家合約基礎上的統一貨幣,實際上有內在缺陷,歐元接下來需要財政一體化的支撐,這也意味亞洲不可能走統一貨幣的道路,亞元不可能出現」,潘英麗認為此時,亞洲國家放棄亞元構想,重新對主權貨幣產生信心,同時不信任美元,正是中國在亞洲地區贏過美元的好時機。

潘英麗認為,人民幣國際化第一步是推進國際結算,在國際結算過程中使用人民幣計價、結算、清算。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需要人民境外市場給境外人民幣持有者提供轉手的市場,需要中國的銀行跟進,提供便利的低成本的國際結算,存貸款業務,推人民幣業務,更要慢慢為境外投資者開放境內短期金融市場」,潘英麗認為,推進國家結算,首先使人民幣有吸引力,幣值穩定,使用便利,其次要有好的回流機制,讓別人回來投資,同時有能力管理資金的跨境流動。

這其中的關鍵是要建立健全的人民幣金融市場,包括境外市場,擴展中國銀行的海外業務。

潘英麗認為,從中長期看,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一定要有相匹配的國際金融中心。首先要做大做強本土資本市場,即規模足夠大,品種足夠多,成長性足夠好,有比較好的股票發行制度,不斷推進金融創新;資本市場做強了之後才能國際化。

「我原來預測資本帳戶開放,即資本項下人民幣的完全可兌換,應該是在 2015年,而這之前放開就會產生泡沫,所以資本帳戶開放不是最著急的,關鍵是練好內功。」她說。

所謂內功,就要看未來六年是不是能在反危機的過程中調整經濟結構,完成經濟轉型,實現經濟和資本市場的可持續發展,「這樣才能支撐人民幣的國際化,否則放開市場只能帶來泡沫」。

【2009/04/06 經濟日報】
☆☆☆開張天岸馬 奇逸人中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