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孔子說:「富貴,如果可以正道求得,雖只擔任執鞭趨避行人的小職務,我也願意去做;假使富貴不可以正道求得,那寧可放棄富貴,依從我所喜好的正道。」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執鞭之士」,《周禮》中有「條狼氏」的小官吏,走在道路,執鞭趨避行人,為王公貴人開道。還有「司市」中「胥」的小官吏,也是執鞭守在市場的門口,警戒偽詐不實的行為,這兩種執鞭的職務都很卑微。此章孔子所說的「富」包含了「貴」,也就是財富及地位。只要富貴合乎正道,不論職務高低,都可以擔任。例如孔子年輕時,擔任過「委吏」,將會計工作處理妥當;又掌管「乘田」,所養的牛羊各個成長茁壯,雖官位卑賤,但都稱職不違道。 「如不可求,從吾所好」,「富貴」是人爵,由天命來的;道德是天爵,人人肯修就能得,是孔子所好。應當先修道德的天爵,那富貴的人爵就會跟著來。還未得到富貴,要不怨天尤人,繼續修養本身的道德,以待天命。不可不依正道,想得到富貴,就走後門行賄賂,即使這樣擁有了富貴,是無功受祿、偷盜所得,必遭天殃,是君子深惡痛絕的奇恥大辱! 戰國時,晉地有位賢人段干木,他篤守正道,卻不願出仕為官。有一次,魏國君王文侯親自造訪,段干木來不及走避,就翻越後牆離開。後來魏文侯經過該處,一定行禮致敬。文侯的隨從感到疑惑,文侯解釋說:「段干木先生不趨炎附勢,胸懷君子大道,雖隱居在偏僻的窮巷裡,賢德的美聲卻廣傳千里之遠。段先生最顯著的是道德,我最顯著的是權勢;段先生最富有的是仁義,而我最富有的是錢財。權勢不如道德尊貴,錢財不比仁義高尚,我豈能不敬重先生?」 功利瀰漫的今日,一般人得富貴則喜,蒙昧良知、不擇手段;失富貴卻怨懟怒罵、不肯老實安分。志學君子者,當知天命,視富貴如浮雲,不患得患失,著力修德行仁的天爵,歡喜所好,樂自在其中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