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論語隨喜/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2011/05/30 18:43:33瀏覽313|回應0|推薦12

清明前後,環保部門對民間燒紙錢習俗,總多「宣導」。「宣導」的重點,無非希望:一、集中燒;二、減燒;三、最好不燒。

燒或不燒,其實無妨。

但那宣導後頭的心態,我卻在意。

受「現代文明」洗禮,有些人談起燒紙錢,不經意就流露出輕蔑,就詆之以「迷信」,認為那是個「陋俗」。於是,再以「環保」為由,強調其製造之汙染,進一步將之「汙名化」。在此心態下,「有識之士」認為,唯有等「民智漸開」、「環保意識」抬頭,此等「陋俗」,方可化除。

如此用心,確實良苦。

然而,他們是對的嗎?

現今媒體,動輒吹噓「台灣之光」,那當然是民粹式的扯淡。但是,真論台灣最可珍視者,那麼,民間的人情厚度,確實足可為榮。這厚度,最可見者,既非年輕人,亦非上班族,更非所謂高級知識分子。大家都明白,最能體現台灣人情之美的,其實,往往是那群沒受過什麼「正式教育」的鄉間老太太。有位姑娘,身在杭州,心繫蘇州,她曾說道,「蘇州最美的是什麼?不是園林如許的春色,是那些還健在的老太太們。」

這話說得好。

是的,世間之美,無甚於人情之美。台灣之美,也最可見於那些老聚落裡的村間老嫗。她們多半沒上過學,不看報紙,不碰電腦,沒受太多「現代文明」之洗禮。但是,比起許多高級知識分子,她們不酸不腐,不躁不鬱;她們有風日和暖,有人世靜好。她們對人親切,不隔閡;她們待人溫厚,有禮敬。她們的心中,有個清平世界,有個朗朗乾坤。

這清平世界與朗朗乾坤,從何而來?當然,部分是天生地長,因為,她們長居鄉下,與自然不甚脫節。更多的,則源自從小薰染的文明傳統。這薰染,有宗族鄰里的萬千禮儀,有尋常往來的人情義理,也有戲文故事裡的光陰徘徊;其中,最要緊的,則是那終年不輟的四時祭儀。

民間老嫗,終年祭祀不斷。她們祭天祀地,祭神祀鬼;她們拜祖先,她們祭節氣。自幼至老,生活的頭等大事,就是這綿綿密密的祭祀。藉此,她們在天地歷史中安身立命,對人世有感激有歡喜,也因此修鍊出一身的好性情。這般好性情,代代相傳,於是,有了台灣民間那最動人的傳統底蘊。

這傳統底蘊,是台灣最雄厚的「軟實力」。若無祭祀,就很難有此底蘊。紙錢事小,祭祀事大;祭祀時,燒燒紙錢,若論汙染,相較於iphone數月一變大家趨之若鶩遂不斷汰換又不斷製造更不斷汙染的那些科技產品,完全完全,只是,九牛一毛。區區紙錢,何足掛齒?祭祀後頭的深遠影響,又豈能小覷?政府若是成日叨念「台灣之光」,卻不珍視最豐厚的精神資糧;若是放任物量的惡性膨脹,卻坐視人心之乾枯萎死,那才是完全本末倒置,果然寒磣。昔日,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孔子言道,「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這正是告誡我們,千萬莫因小失大、不識大體!今之主政者,請三復斯言!

【2011/05/30 聯合報】@ http://udn.com/

引用文章論語隨喜/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oying1206&aid=52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