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1/31 19:52:42瀏覽635|回應2|推薦96 | |
引用文章詹惟鈞(2013年1月30日星期三)。唐獎照亮台灣缺憾!聯合報,民意論壇。 近年來我有一種知識上的合理偏見,那就是讀中國書就要讀漢唐及更早的古書,我認為中國漢唐之前,乃是思想的萌芽時代,談問題都立場邏輯清楚,很少硬拗鬼扯的成分;而西方知識界則能與時俱進,思想價值每能創新,當然要讀新書。(南方朔:〈只有國民黨官,沒有國民黨!〉中華民國102年1月29日《中國時報‧A14版‧時論廣場》) 尹衍樑捐贈30億台幣,創立唐獎,下設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法治四項,兩年頒一次,給予獎金四千萬元及一千萬元鼓勵學術研究,人稱「東方的諾貝爾獎」,得獎者除創新外,尚須對人類有實質的貢獻。唐獎委託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提名及審查,審查委員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及國際著名學者,得獎者不限國籍,向全球開放。 五千萬元的獎金超過諾貝爾獎的獎金,對漢學來說,更是龐大的數目,以國科會計畫來說,文學類的計畫大約是30萬元,教育部國家講座300萬元,但常常從缺。中間沒有很多獎額適中的獎項,突然之間要頒五千萬元獎金給漢學研究者,讓人大開眼界。 當今全球的漢學研究有大師嗎?第一屆得主會頒給華人學者嗎?有沒有可能頒給非華人的學者?漢學「對人類的實質貢獻」如何判定?會不會從缺? 我希望第一屆唐獎漢學獎的得獎感言是用精煉有味的漢文書寫,他的得獎演說是用流利精彩的漢語演說。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