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1/19 00:26:06瀏覽1447|回應3|推薦27 | |
日光之下,又一齣現代單爸的人間劇場 書 名:不單單是爸爸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出 版 社:張老師文化 蔡琰,政大廣電系教授,一位我非常尊敬的長者。 蔡老師曾做過關於電視劇公式化情節的研究(詳見《電視劇:戲劇傳播的敘事理論》一書,三民出版)。「戲如人生」的是,許多公式化的戲劇文本回歸真實生活一一端視,原來不過皆是人生如戲的忠實映射。 無論男女老幼貧賤富貴,向來公平的上帝,每天發給你我一天一集「真人實境」的人生劇本。通常你今天這一集所拿到的劇本情節,往往與過去每一集的因果循環習習相關。同理,明天以後的每一集情節如何,鐵定又與今天你打算用什麼態度演完這一集環環相扣。 很多承受單親苦痛之人,特別是書中那群鐵漢柔情的單爸們,我深信這樣的爛劇本苦情節,絕非常人想要(甚至想演)。造化弄人的是,要是真不幸遇上了,通常大家也都知道這戲不好演,以致當事人演得不好荒腔走板比比皆是,旁觀的觀眾也心知肚明自知難演,自然也就同理上道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對當事人抱以或同情、或包容,或體諒。畢竟真想要演好這台戲(尤其是為了無辜的孩子),對於一個從小被教育「男兒有淚不輕彈」、「家醜不能外揚」的男子漢社會框架之下,也難怪許多男人未開演先落跑,有的更因為演到一半撐不下去,索性中途離席(把孩子丟到安置中心,或隨處托給旁(親)人來帶,甚或乾脆帶著子女一起自殺尋短)……..太多太多了! 正因為國家政策與社會福利一直沒有提出一套對於單親爸爸完整周全的社會扶助,使得很多即或想全心全意在家好好扶養子女的單親新好男人,也得因著腹背受敵的兩難環境,被迫周旋在裡外兼顧的困境之下,夾縫中求取生存。 在這台苦情單爸變奏劇本的悲歌情節裡,話說同樣走過多年單親育女的我,書中一篇篇歷歷在目的真實故事,對我而言,同在日光之下如我,竟也這樣如出一轍似曾相識地悄然上演著,和書中主人翁們諸處恰似命中註定般的慘痛故事。是的,我也曾想帶著孩子自殺,也曾怨恨婚姻遇人不淑,也不願再相信婚姻與愛情,更對未來何去何從倍感無所適從…… 當然,單親育兒惡性循環的情節裡,本已讓一個受傷的失婚者工作家庭難以兼顧,何況孩子又在父母離異的悲劇之下,被迫無情失去一方的親情時;倘若監護扶養孩子的那一方,在事發初期枉顧孩子身心靈(尤以年幼子女尤其對於父母親情最需要)最脆弱的時候,還把孩子四處托給別人來帶來養(甚或乾脆不聞不問)……;也難怪回歸教育的層面反思,因著家庭結構的不健全,導致漸漸走向高離婚率的台灣,近年亦同步頻頻製造與日俱增的高關懷孩童與問題青少年。 以我為例,我一直相信原生家庭的原罪會跟著潛移默化的遺傳,尤其是因著婚姻家庭破碎的當兒,由於當年我的父親在關鍵的抉擇之下選擇了工作,把我交給大媽來帶(我是二房生的孩子)。是故,從小父愛未滿,加上多年在外(復興劇校)習藝的我,即或離家多年某天出席父親的告別式時,心中竟沒有半絲喪親之痛的感傷。因著兒時無法挽回對於親情未滿的失去,以至於當我有一天,我有能力給自己同樣被迫承受家變之痛的孩子,一份即或來自於單親(但儘可能健全)的愛時,顯然在關鍵時刻的決定裡,我必須做出一個與我父親不一樣的決定,才有可能終止如此原生家庭原罪的遺傳。於是,我賭上老祖先常說「兒女會帶米糧來」的古諺,更堅信聖經也說「兒女是神所賜的產業」的應許。就這樣,這幾年的時間裡,我硬著頭皮在沒有任何收入的情況下,放下過去所有曾在職場上輝煌的成就,全心全意從零開始在家照顧孩子。宅在家裡的這幾年,除了靠著四方朋友的賙濟與教會的愛心奉獻,以及在家拼命寫稿投稿,開源創造各種賺取稿費的可能性之下……;一路走來苦撐到今天,總算找到了一種逆來順受的生活節奏,同時更帶好了因著家變導致重度失語的女兒重見陽光。 人,是一種要面子要尊嚴要臉的動物。尤其是當一個人遇上挫折逆境時,最怕就是孤立自己成天胡思亂想。也就是說,當人面對生命風浪的危機時刻,多年來我的切身經驗告訴我,千萬不可單獨行動。我再說一次:千萬不可單獨行動! 因為遭逢困境,就好似我們迷失在某個從未來過的某處險境,誰也無法預料下一分下一秒會遇上什麼危機、鬧出什麼意外。因此,人在困境中,身邊一定要有支持系統與你同行。這樣的支持系統可能是來自家人、朋友,甚至透過宗教的力量…….;總之,就是不要讓自己在困境中落單,才不致發生種種不必要的無謂悲劇。雖說男人總是被賦予強者的想像。然而,單親爸爸在我的人生體驗裡,他是不折不扣、不容置疑的弱者。弱者又如何?承認自己暫時是個弱者,勇於面對學習如何做個恰如其分的弱者又如何?男人可以哭、可以軟弱、可以求助,因為這些情緒反應無關性別屬性,純然屬乎上帝造人本有的人性。 前些日子,因為台北市通過某個扶助單親爸爸的社福條款。好笑的是,這些年好不容易當我熬到「國家總算可以照顧我」時,未料社工人員拿著條款告訴我:「先生,我們補助的對象是扶養六歲以下孩童的單親爸爸,您已經不符合我們的補助資格了……」;造化更弄人的是,去年報稅只因為年度所得多了那麼幾千塊,陰錯陽差地低空飛過了低收入的門檻,使得自己在面臨單親育女生計壓力上,依舊倍感艱辛與無力。我相信我多年來迎戰生計壓力的情節,恐怕也是許多日光之下其他同感身受的單爸們,依樣默默承受獨自面對的生命課題。 牌技好的人,一手爛牌照樣可以打好。演技好的人,一台爛戲同理照樣可以演好。箇中唯一逆轉勝的核心意念,來自於當事人唯有知己知彼,才能戰無不勝,攻無不破。這,是《孫子兵法》教我的事……. (侯剛本,劇場導演、專欄作家。《學會貧窮:失語稚女單爸網誌》作者)
|
|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