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14 09:23:44瀏覽292|回應1|推薦3 | |
簽定兩岸經濟協議(ECFA)大勢底定,這是非常好的消息,代表兩岸經貿走向正常化的道路,未來不但兩岸經貿關係可以正常發展,台灣和第三國的經貿關係也可以進一步走出去,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 早收清單台灣500項,大陸300項,由於具體清單項目尚未公布,因此,尚難論斷。主要要看早收清單占貿易總額的比率,大陸國台辦主任王毅透露,台灣早收清單占對大陸出口貿易比重近逼15%,如果此一比率屬實的話,台灣的早收清單算是具「相當規模」的。 因為早收清單不可能太多,太多的話,就沒有後續的貨品貿易與服務貿易的協議了。 基本上,兩岸的早收清單應該是「對等的談判」,我們不應該太期待大陸方面有特別的「讓利」,大陸也要顧及內部的產業,雖然大陸多屬國營企業,任何談判雙方都應該是「對等的談判」,我相信兩岸這次的談判也是「對等的談判」。 不過,可喜的是,據瞭解,紡織和腳踏車可納入早收清單,紡織目前進入大陸的關稅仍高,腳踏車則是台灣的強項,能夠納入早收清單是不錯的。 至於大陸未同意我方納入早收清單的項目,大陸方面主要是擔憂衝擊到內部的產業,如部分石化業等,這是典型的談判狀況。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兩岸經貿正常化、自由化、台灣與國際連結等較敏感字眼,兩岸經濟協議(ECFA)的文本中都以經濟合作等中性字眼取代,是「很好的處理方式」,預留了兩岸在農工產品方面目前未有共識部分,未來留待在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時再協議的空間。 這也代表台灣方面日前表達可以和第三國簽署FTA的立場,大陸方面並不反對。基本上,ECFA是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架構下,因此,台灣不僅可以和大陸簽署ECFA,未來也可以和第三國簽署FTA。 簽署兩岸經濟協議後,對於台灣產業來說,將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過去製造業必須外移到中國大陸設廠,未來關稅減讓後,製造業不一定要到中國大陸生產,也可以在台灣生產。 台灣也可以利用大陸經濟快速成長的動能,帶動台灣的經濟成長,大陸經濟成長的「力量」很大,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早收清單可能只占了對大陸出口貿易的15%,未來還有85%的部分要進行貨品貿易、服務貿易的協商,這才是「大戲」,尤其必須面對這波未納入早收清單的農工產品開放、降稅等問題。 因此,後面的協議才是關鍵,貨品貿易、服務貿易開放或降稅,一方面要符合WTO的規定,一方面又要獲得兩岸雙方面的認同,難度相當高,下一階段的談判相當重要。 (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口述,記者蘇秀慧整理) 【2010/06/14 經濟日報】 |
|
( 時事評論|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