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發現了珍貴的資料了!揭穿閩南人自吹自擂的『河洛話』與『河洛人』妄想症
2019/11/05 18:28:44瀏覽7893|回應1|推薦0

常常在網路上看見有文章寫說閩南語是所謂的古漢語,然後又說閩南語是唐朝官話等,事實真相真是如此嗎?剛好找到了一些資料,兹分成三點來敘述,請網上讀者諸君們自己來判斷。

①唐朝詩人劉禹錫(772-842)《劉賓客文集》內文有云:『閩有負海之饒,其民悍而俗鬼,居洞砦,家浮筏者,與華語不通』(今人往往以為『華語』這個詞彙是由東南亞華人創造出來的,然而事實上是唐朝人劉禹錫就已經寫出了『華語』這個詞彙出來了,至於始於何時,就不清楚了,但至少知道這個詞彙並不是由東南亞華人始創。)劉禹錫是正宗的河南洛陽人,又是唐朝的大詩人,他明明白白地道出了閩人講的語言『與華語不通』,而福佬人卻說自己的語言是『河洛話』,又大言不慚地說自己的語言是唐朝的官話,如果福佬話真的是『河洛話』,又是唐朝的官話,唐朝的河南大詩人劉禹錫又怎麼會說:『與華語不通』呢?由此可見,福佬話壓根就不是啥『河洛話』,而只是閩南地方的土話而已,不能因為摻雜了大量的中古漢語的讀書音就能大言不慚地說自己說的話是『河洛話』,如果因為這個原因就能說自己說的土話是『河洛話』,那麼韓國、日本及越南語豈不是也能自稱其為『河洛話』了嗎?!!

②南宋朱熹(福建三明尤溪客家人)在其《朱子語類》也道出:『四方聲音多訛,卻是廣中人說得聲音尚好。蓋彼中地尚中正,自洛中脊來,只是太邊南去,故有些熱。若閩浙則皆邊東南角矣,閩浙聲音尤不正。』由此可見,當時的讀書人認為廣中人繼承了中原洛陽地區的語音,所以『尚好』,而閩浙人的發音則特別不正確。有沒有看到?廣府人說的還算好,而閩浙人發音特別不正,還吹噓自己講的是什麼『河洛話』,古漢語,別笑死人了啦!!

③南宋慶元年間任汀州教授的陳一新《跋贍學田碑》有云:「閩有八郡,汀鄰五嶺,然風聲氣習頗類中州」,差不多同時代的詩人劉克莊《詠漳州風物》有云:「風煙絕不類中州」,兩者交叉對比,可見宋人眼中境土相鄰的汀(客家人),漳(閩南人)兩州居民的方言和文化面貌是完全不同的。只有汀州居民(客家人)語言習慣文化和中原一樣,漳州居民(閩南人)卻和中原有明顯差異,由此可見,閩南人只是當地越人漢化而已,根本就不是啥中原漢人南下,而所講的閩南語也只不過是摻雜了大量漢語詞彙的百越語而已,根本就不能算是漢語,而且閩南語裡面的漢語詞彙大約佔了百分之七十至七十五左右而已,居然就敢大言不慚地說自己是古漢語的代表,如果只佔了百分之七十五左右的閩南語是古漢語,那韓國語及越南語裡面的漢語詞彙大約都各佔了百分之八十到八十五左右,比閩南語裡面所含的漢語詞彙還要高出至少十個百分比,那韓國語和越南語豈不是更有資格說自己的語言是古漢語的代表?!

此外,閩南人最喜歡侃侃而談的唐初入閩的開漳聖王陳元光,新舊唐書均無記載。另外,所謂的『八姓入閩」之說也只不過是後世人編造的謊言而已,泉州人自稱晉江得名於永嘉之亂時期北方移民遷入。實際上,晉江得名於晉安郡,而晉安郡在永嘉之亂前十幾年就已經設立了。沒有任何記載能證明永嘉之亂時有北方移民進入福建。實際上,當時北方人到達長江南岸就已經可以脫離險境,根本沒必要進入經濟文化落後、氣候濕熱的福建。而且用腳底板想想也知道,如果真的有北方士族進入福建,發生如此大事,《宋書》《陳書》等正史不可能不記載,然而在這些史書中記載的人物,竟然沒有一個人涉及到福建,豈不啟人疑竇?所謂的「八姓入閩」之說最早見於唐代林諝的《閩中記》,林諝自稱祖先是永嘉時遷入,還聲稱「林、黃、陳、鄭」四姓是永嘉時期的北方衣冠。但是林諝是中唐人,如何知道永嘉之事?更何況,在講究門第出身的唐代,附會之風盛行,林諝的話完全不可靠。

晚唐詩人陳陶(公元812-885)看到滿城的刺桐花將整個泉州城映照得紅艷艷的,便在他的詩《泉州刺桐花詠兼呈趙使君》中寫道:「海曲春深滿郡霞,越人多種刺桐花」。可見直到唐末泉州仍然是越人的地盤。另外再來看劉長卿(726-786)的《送崔載華、張起之閩中》:「不識閩中路,遙知別後心。猿聲入嶺切,鳥道問人深。旅食過夷落,方言會越音。西征開幕府,早晚用陳琳。」以及駱賓王《晚憩田家》詩云:「龍章徒華表,閩俗本殊華」。在在都顯示了閩地與中原大異其趣,完全沒有顯示出有大量來自中原的漢人移入的跡象。 唐代《開元錄》指明:“閩縣,越州地,即古東甌,今建州亦其地,皆夷種,有五姓,謂林、黄是其裔。” 北宋《太平寰宇記》依然引用这段话,說明北宋人也根本不承認閩人是中原移民。 閩南人自稱『河洛人』,又自稱『光州固始人』,兩者本身就自相矛盾。『光州固始』是江淮地區,唐代屬於淮南道,根本不是河洛地區。

綜合以上可得到結論:閩南人所說的語言,並非是什麼『河洛話』,而僅是融入了大量漢語詞彙的『閩越語』而已,閩南人也不是什麼中原逃難南下的『河洛人』,而僅僅是漢化之後的『閩越人』而已。是『閩越人』就承認是『閩越人』,根本就沒什麼好丟臉的,認為當中原的『河洛人』比較光榮,而認為身為閩南當地土著的『閩越人』就低人一等的這種心態才真的是要不得的吧!!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offie&aid=130611550

 回應文章

閒人2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2/12 11:01
你解讀劉禹錫的文章有誤,『居洞砦,家浮筏者,與華語不通』,他是指「居洞砦,家浮筏者」啊,難道當時所有閩人都是「居洞砦,家浮筏者」?另一方面,如果閩越還有相當的人數和勢力,那為何歷史上漢武帝之後再也沒有的記錄呢?女真、大理,乃至於雲南六詔,哪一個史書沒記載呢?福建有少數民族記載的,就是陳元光平定潮州的叛亂,那也沒說這少數民族是哪些族,有多少人呢。顯然比起雲南六詔更不值得一提吧?所以你張口閉口的閩越人在哪呢?趕快找出個祖先來說服大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