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1/28 02:05:22瀏覽9522|回應2|推薦36 | |
【風華絕代千古城】 杜布羅夫尼克(Dubrovnik),位於杜布羅夫尼克地峽之末端,古稱「拉古薩(Ragusa)」,面臨著義大利半島的東岸,是克羅埃西亞境內最著名的旅遊城市之一,英國浪漫詩人拜倫男爵稱之「亞得里亞海之珠(the pearl of the Adriatic)」,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知名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 在1929年造訪後,甚至將它形容成人世間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多年前就是見到杜布羅夫尼克(Dubrovnik)這個景觀的照片,而興起前往克羅埃西亞旅行的動念,如今終於得償宿願(上圖為CJ依樣畫葫蘆所拍)。 要進入杜布羅夫尼克(Dubrovnik)前的會經過這座「圖季曼大橋(Tudjman bridge)」斜張橋,即進入杜布羅夫尼克的新城區,橋下附近的港口就是專門停泊大型的船隻格茲港(Gruz Port)。大部分航行於東地中海的郵輪,只要航行路線有經過亞得里亞海,要造訪杜布羅夫尼克的船班都停靠在這個港口。 繞過「圖季曼大橋(Tudjman bridge)」,進入杜布羅夫尼克新城區途中。 前往杜布羅夫尼克老城區。 有著「斯拉夫之雅典」和「亞得里亞海明珠」之稱的杜布羅夫尼克,歷經幾個世紀以來,古城在持續重建中融合了羅馬式、歌德式、巴洛克式和文藝復興式的特色和風格,加上亞得里亞海天然美景傍襯,讓杜布羅夫尼克呈現出獨特的風貌,贏得了「城市博物館」的美譽,197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在歷史上,杜布羅夫尼克曾經歷過三次大劫難:一是1667年的大地震、一是1706年的大火災、尤其因1991年的獨立戰爭遭受到兩千多枚炸彈襲擊而被嚴重地破壞,一直到1995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協助下修復,才讓古城從幾近廢墟中重生。 派勒城門(Pile Gate),是杜布羅尼克古城西邊的主要入口,有雙層結構,外層城門是文藝復興式的半圓形塔,外城建於1537年。由城外進入須先經過一座石橋,再經過一座開合橋,才會抵達外層城門。古時候開合橋在夜間會收起來。 派勒城門內外層均有守護神聖布雷瑟(St. Blaise)雕像,是克羅埃西亞雕刻家Ivan Meštrović之作品。根據杜布羅尼克歷史記載,St. Blaise自西元972年起就是杜布羅尼克的守護神,他以老者之容出現在大教堂神父Stojko面前,警告神父威尼斯人即將入侵,使杜布羅尼克免去一難。因此克國將2月3日定為The Day of St. Blaise,而他的人像出現在旗子、城牆與杜布羅尼克共和國的硬幣上。 由派勒城門(Pile Gate)前的城橋下有一座小公園,從橋上可眺望波克爾碉堡(Tvrđava Bokar, Fort Bokar, Bokar Fort),這座碉堡具有保護派勒城門的任務,半圓形的碉堡開了許多方孔,可能是發射大砲之用。 派勒城門內門。 進到城門內,映現在眼前的是比外城門早一個世紀的哥德式內城門,前庭呈現多層次的空間。 內城門城牆優美的線條。 內城門依傍著城牆擺著許多藝品攤,店家商販展售琳琅滿目的作品,吸引許多觀光客圍觀。配上街頭藝人演奏樂音飄揚,使人如在時光隧道中賞景。 看到這組工具頗為好奇,看不出是何作用?(查另外拍到相片得知原來是敲打銀飾之用) 聖薩維爾教堂(Crkva svetog Spasa, Church of St. Saviour, St. Saviour`s Church),建於1520年,在1667年的大地震中少數倖免於難的建築之一,被認為是神蹟的象徵。是古城中少數保持完整的文藝復興式教堂,目前已經很少當作教堂使用,多作為展覽活動與音樂會場地。 聖薩維爾教堂大門上的雕刻。 大歐諾佛里耶水池(Velika Onofrijeva Fontana/The large Onofrior`s Fountain),就位於聖薩維爾教堂前,當時遊客太多無法拍到全貌因而放棄,此圖引自維基百科。這水池當初是在城市供水系統於1438年完成之後,為了供給公眾用水而建造。但是目前已經有新的供水系統和舊系統結合。 俯瞰大歐諾弗里耶水池。水池由Naples的工程師Onofrio della Cava所設計,原有兩層,有精緻雕刻的上層在1667年的大地震被震毀了。從城牆上方俯瞰,可以很清楚看到上層沒有復原而留下的大洞。水池共有16面,每一面都有一個獨特面具造型的出水口。 大歐諾弗里耶水池面具造型的出水口。 據說當地人習慣在大歐諾弗里耶水池洗手,以避免將厄運帶入城。據說這裡的水可以直接生飲,所以可見到許多遊客就在這裡裝水來喝。不過因為喀斯特地形的關係,克國幾乎都是硬水,會有很多沈澱物,要生飲實在得衡量自個兒腸胃強度再說。 聖方濟修道院(Franjevački samostan-muzej/Franciscan Church and Monastery),是古城內的重要建築之一,修道院的整體建築包括聖方濟教堂、中庭迴廊、博物館,還有一座於1391年開業的藥局,這間藥局可是歐洲第三古老的藥店。教堂原本的建築風格是介於羅馬式和哥德式之間,但經過不斷的改建後,除了圖中1498年完成於大門上的聖殤傷(Pieta)雕刻及銅頂鐘樓還保留15世紀早期的哥德式外,教堂內部已全部改為巴洛克風格。 在聖方濟修道院博物館牆邊有一塊突出的小石雕,古代的男孩們為了吸引女孩子的目光,會故意站在這塊石雕上表現平衡感。 怪獸造型的小石雕。 這家孩子們在小石雕上擺出各種動作,已經輕而易舉。 聖方濟修道院旁有通往城牆的階梯,登牆是遊覽杜布羅夫尼克的重頭戲,所以階梯上人滿為患。 在大歐諾弗里耶水池前通往普拉卡-史萃當大道(Placa-Strudun)上,看到鸚鵡秀。 鸚鵡超聽話,任憑遊客與之撫摸或拍照,拍完記得要付摳摳哦!
貫穿兩邊城門的普拉卡-史萃當大道(Placa-Strudun),連接東西二座城門 Pile 與 Ploce。以前是一條水道, 1468年填平後才成為筆直的石灰岩大道,長298公尺,為杜布羅夫尼克古城區最主要的街道,也是杜布羅尼克最熱鬧的街道,街上永遠充滿著觀光客。路面當中這條溝據說是給已婚婦女所走,一般未婚女性會被老一輩告知不能走進這條溝,否則姻緣難成。 盧薩廣場(Luža)上的聖布雷瑟教堂(Crkva sv. Vlaha, St. Blaise`s Church),為紀念杜布羅夫尼克的守護神而建。原有的聖布雷瑟教堂陸續毀於地震與大火之中,1715年威尼斯建築師Marino Gropelli重新建造了現今看到的威尼斯巴洛可式的風格。 聖布雷瑟教堂前有奧蘭多石柱(Orlando's Column)聳立,柱上插著旗非常醒目,這根於1418年為紀念奧蘭多而豎立的石柱,由米蘭雕刻家設計製成,屬哥德式風格,石柱上雕有奧蘭多騎士英武的雕像,他是北歐地區傳奇性的英雄人物,但卻被借用到南方的亞得里亞海來,相傳他曾幫助杜布羅夫尼克擊退了阿拉伯海盜。 教堂正面山牆上,杜布羅夫尼克的守護神聖布雷瑟(St. Blaise)雕像頭戴金光閃閃的高帽,高高在上地俯瞰盧薩廣場芸芸眾生。 歐諾弗里耶水池(Onofrior’s Fountain) ,建造於1438年,上面有珠寶和精緻的雕刻,兼具了實用性和裝飾性。同大歐諾弗里耶水池也都是水利工程師歐諾弗利歐(Onofrio della Cava)所設計的作品,在當時是供應周圍市集廣場的用水。 王公官邸(Knežev dvor/The Rector’s Palace),曾經有「克羅埃西亞海岸最美的建築」之美稱。建於西元1464年,二層樓的建築,外表融合了哥德、巴洛克、文藝復興式風格,精雕細琢十分華麗。原為杜布羅尼克的政治、行政中心,現在是杜布羅夫尼克的歷史博物館。 王公官邸迴廊下有多祖的街頭藝人表演。 這位以各式酒瓶為樂器演奏的先生,相當投入陶醉,神情忘我。 另一組穿傳統服飾的演奏人馬。 史邦札官邸(Sponza Palace),建於1516年,也是大地震後僅存的少數建築物之一。官邸的建築受到威尼斯建築風格影響,一樓中庭是文藝復興式的敞廊,二樓有威尼斯哥德式的直立窗櫺,三樓則是為文藝復興式的立面,精雕細琢十分華麗。曾經是造幣廠與兵工廠,也曾是學者聚集討論文學、藝術與科學的場所,目前是杜布羅夫尼克的歷史資料庫(Historic Archives)。史邦札官邸入口前方外牆上方也嵌有一尊守護神聖布雷瑟(Sv. Vlaha)的雕像。 鐘塔(Gradski zvonik i luža zvonara/Bell Tower and Bell Lounge),建造於1444年,高33公尺左右,位在歐諾弗里耶水池左方。由當地著名的工匠所建造。此舊鐘塔在大地震中損壞嚴重,1929才重新鑄造一個新的鐘塔。新鐘的黃銅面板是個發出光芒的月亮,每當鐘響時就會有兩個小人出現做敲鐘狀,又後來在面板補上羅馬數字(因沒拍完整,此圖引自維基百科)。 穿過鐘塔,在拍攝史邦札官邸後方城牆的窺孔時,有位阿兜仔先生也在舉相機,形成意外互拍,非常有趣。 當地的蹲式馬桶,材質與樣式都很特殊,使用後沖水時要先站上「岸」比較保險。 大教堂(Katedrala-riznica, Cathedral-Treasury, The Cathedral of Assumption),舊教堂毀於1667年的地震,現在的教堂是由建築師Andrea Buffalini於1713年建成的巴洛克式教堂。 大教堂側面。可以看到大教堂也有一個灰色的圓頂。 王公官邸的對面的岡朵立廣場(Gundulićeva poljana/Gundulić’s Square)。這個廣場早上是市集,當地的居民會來這裡擺攤販售一些農產品或手工藝品。 廣場中間佇立著18世紀詩人艾凡.岡朵立(Ivan Gundulic)的雕像。 這個早市生意相當興隆,人潮洶湧。 市集裡的攤位。 市集旁小路途經東正教教堂博物館(Museum of the Orthodox Church)。收藏著15-19世紀的雕像,讓遊客灼然感受到東正教文化在歷史上對巴爾幹半島的巨大影響。 出了盧薩廣場東邊城門可以通往古城外的舊港(The Old Port)。 舊港口(The Old Port),位於盧薩廣場東方的港灣內,聖約翰堡與聖路克(St.Luke)堡壘之間,穿過鐘塔旁的拱門就可以看到它。在拉古沙的航海極盛時代,這裡曾是繁榮的航運及商業中心,現在仍舊是附近小島或城鎮的重要港口及搭乘觀光船的要站,但主要的海洋貿易活動已被新城區的格茲港(Gruz Port)所取代。 舊港口建築拱廊下已經成為餐廳,這裡可以邊用餐邊欣賞港口風光,視野絕佳! 從外環道路俯瞰杜布羅夫尼克舊港區,入眼所見色彩鮮明、生氣盎然,明媚風光一覽無遺。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