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會安~河岸古城好風情
2010/11/06 23:18:47瀏覽3075|回應0|推薦32

【多元文化匯古城】

會安古城位於越南中部,屬廣南省離順化跟峴港大概都一個小時車程。這座城市在西元第1世紀時即擁有東南亞最大的港口,Lâm Ấp Phố(占城)知名。16世紀、17世紀時,這座占城人位於秋盆河(Thu Bon river)河口的港口城市即為當時重要的經貿中心,其時從中國不同省份來的華人,與日本人、荷蘭人、及印度人等都定居在此。在同中國經貿往來之際、與法國殖民統治之時期,會安是被稱呼為「 海埔 (Hai Pho海邊城鎮)

18世紀,由於越南國王們長期而激烈的權力之爭,約束了發展,會安幾乎廢棄了,到了最後,這座天然的港口終於淤塞。因具備深厚豐富的文化資產,1985年越南政府開始大力推動會安古城區作為重要文化財,

在會安到處是中式、法式與日本式的建築,而且保存完整,既沒有遭到戰火的破壞,也沒有因修建高樓大廈而拆過。現今完好保存下來的會安許多古建築、古街道,體現了中國、日本、越南文化與建築風格的有機結合。

保存良好法式古典建築融合了越南風情。

在法式建築的露台餐廳裡可感受歐風的閒逸。

會安的古城區主要範圍是以16、17世紀以降華人生活的中心為主 ,因此充滿許多華人風格建築。

中式廟宇建築,建築由山牆、彩色鴛鴦瓦蓋頂、硬木做成的柱椽、門扇、紅牆綠瓦組成,文化特色相當鮮明。

門扇上彩繪雲龍圖飾,搭以繁體字的對聯,充分體現華人文化。

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會安為世界文化遺產,彰顯會安為一座自15世紀到19世紀至今保存得最好的東南亞經貿城市之典範。

流經會安的秋盆河(Thu Bon river)發源於越南山區,全長 205 公里。流至會安的秋盆河已接近出海口,因此在長達一千多年的形成與發展時期裏,來自中國、日本、東南亞及南亞各國的商船都在會安港進行貿易交流,會安港則名列當時東方各大港的前茅。

秋盆河上穿梭的漁船和小艇。

小橋流水給人置身水鄉的感覺。

會安著名的一景「來遠橋」,是一座橋寺合一的廊橋,最初是日本人所建,故又稱「日本橋」,後來在明朝時期由中國人重建,並豎碑為證。

來遠橋(日本橋)」入口。橋始建於1593年、於1595年完工。

「來遠橋(日本橋)」是座帶頂的橋樑,橋頂以木架構為主。

橋面最大的特色是當中有一間小廟。

橋的兩端連接日人住的陳富路與中國人住的阮氏明開路,當年有千名日人移居在此,1637年幕府時代日本實行鎖國政策,日本區才慢慢轉為中國人的聚居地。

暮色中的「來遠橋」河畔。

夜間打上燈光的來遠橋。

來遠橋附近到了夜晚聚集了許多攤販,以賣吃的為主。

臨秋盆河畔的小吃攤。

「燈籠多」是會安特色之一,燈籠店掛得滿滿的綢緞手工燈籠,五顏六色、造型各異,不用點亮就已繽紛亮麗。

會安商店的另一大特色便是滿街的裁縫店,店裡可量身訂造價廉物美的衣服,店中備有歐美最新服裝書籍,從選布料到挑款式,最後裁製,半天到一天就完成交貨。在這裏訂做西裝、禮服價格一百至兩百美元之間,吸引很多西方的遊客特地來此訂製。

這家裁縫店沒有生意上門,裁縫師都坐在門口乘涼。

秋盆河河岸的一帶,亭台樓閣,燈影綽綽,是會安夜景最浪漫的一幕。

夜染秋盆河增添古城迷人的氛圍。

四百多年前,來自亞洲的商人臨河而居,語言不通的各民族卻有一個相同的習慣,就是在大門外點起燈籠,既是裝飾,又照明了街道。

如此夜間點亮繽紛燦爛的各式各樣燈籠,成了古城最具魅力的景觀,吸引遊人駐足。

就是在報章雜誌看到會安五彩燈籠夜照古城的影像,促成CJ到此一遊的動力。

亦有竹編的燈籠,雖不若彩綢燈籠亮眼,但也有別一番雅致風韻。

在靠近秋盆河畔的一處廣場,看到當地居民在玩一種遊戲。只見女主持人吟唱某種曲調,唱到某個關鍵,男主持人(白衣者)就去打上面木板,一旁穿黃衣的助理就向參與的民眾對收錢並核對牌子。

參加的民眾拿在手裡的木牌。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ocj&aid=457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