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維也納老城區夜遊掠影
2014/10/08 17:20:23瀏覽4810|回應2|推薦30

【璀璨樂都美名揚】

維也納(Wien/ Vienna),奧地利共和國首都,擁有1800多年的歷史,是歐洲最古老和最重要的文化、藝術和旅遊城市之一,為享譽世界的文化名城,也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素有「音樂之都」之盛譽,許多音樂家都在此度過大部分生涯,至今當地博物館裏還有他們的手跡和創作的樂譜。又有羅馬帝國和奧匈帝國的輝煌時代為維也納留下了不計其數精妙絕倫、風格各異的建築,因而贏得「建築之都」的美稱,整座維也納老城區於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近年來更連續 4年在全球最適合居住的城市名列前茅。

維也納是從多瑙河的南岸發展起來,現在拓展到了多瑙河的兩岸,是東西向多瑙河航線和南北向琥珀之路的交叉點,更襯托出維也納城市之美,故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稱譽。

聖史帝芬大教堂(Stephansdom),又稱作聖斯德望大教堂,「聖‧史蒂芬大教堂」是新教的譯法,它是維也納最負盛名的地標,也是奧地利最為重要的哥德式風格建築,已超過800年歷史。因為之前2005年夏日曾來過這裡,所以此行在維也納僅剩一個傍晚作City Tour,安排以維也納老城中心的聖史蒂芬大教堂為起點往皇宮區漫遊,為這趟旅程畫下美麗的句點。

整體建築是歷經數代整修的結果,羅馬式的雙塔及大門是最初建造的部分(左圖)1230~1245年間,將原來的羅馬式結構向西延伸,現今所見的西邊的立面正門和羅馬式塔樓皆為此一時期的建物,而這個正門被稱為巨人之門(Riesentor),兩旁的羅馬式塔樓稱為異教徒之塔(Heidentürmen);1433年,136.4公尺高的哥德式尖塔造型的南塔落成(右圖),是一枝獨秀地聳立於維也納的天際線。

聖史蒂芬教堂屋頂上青白色的琉璃瓦拼花屋頂,呈現出有如三角齒狀的圖案。

教堂內部極盡繁複與精美,兩排哥德式的華美束柱把正殿隔成三部份,肋骨穹窿下有華麗的高祭壇(Hochaltar),聖壇的後方由倖免於戰火的玻璃窗引進陽光。

這座大教堂中共有18個祭壇,當中之二。

教堂的管風琴與線條美麗的拱頂穹窿。

教堂外,打扮成17世紀服飾的帥哥們推銷音樂活動的門票。

馬車與汽車並行。

葛拉本大道(Graben),堪稱是維也納最漂亮的大街,由昔日護城河改建而成的,從史蒂芬廣場(Stephansplatz)沿路走下來,露天咖啡座、高級精品店、名家設計建築、多座雕像、宏偉壯麗的紀念柱林立,18世紀以來就是維也納最熱鬧的地方。

在葛拉本大道上演奏的青年樂手。

奧皇利奧波德一世(Leopoldinschertrakt I)塑像。

黑死病紀念柱(Pestäule),又名「三位一體紀念柱」,自 1693 年矗立於格拉本大道上。

這是當時的奧皇利奧波德一世為了感謝上帝遏止了1679 年黑死病肆虐維也納,而建立的一座還願柱。紀念柱最初是由Johann Frühwirth所立的科林斯柱式的木柱,獻給三位一體的聖神,並雕有九位天使歌詠上帝;1683年,委託勞希米勒(Matthias Rauchmiller)改成以大理石材來取代原先的木柱,但他在1686年去世,只完成了一小部分,隨後接手的約翰‧伯恩哈德‧菲舍爾‧馮‧埃拉赫(Johann Bernhard Fischer von Erlach)加入了一些新的設計,並完成現在上半段所看到的許多雕塑的基礎,而後將雕塑的部分交給當時的一位奧地利雕塑家Paul Strudel接手,整個紀念柱的後續部分交給博內希尼(Lodovico Burnacini),整座紀念柱直到1693年才完工落成,為歐洲最大的巴洛克式黑死病紀念柱。

紀念柱呈雲金字塔造型,上方是耀眼的三位一體雕像,並雕有九位天使歌詠上帝;右圖是跪拜的皇帝,展現虔誠祈禱的樣貌,而下方是一位天使把象徵鼠疫的老嫗推向地獄。

這群不知名的青年團體,一直在葛拉本大道上活動著。

黑色人像站在路中間,玩起「一、二、三,小黑人」的遊戲──是在維也納市區中少見的現代雕塑作品。

格拉本大道的雕像。

格拉本大道和哈布斯堡巷(Habsburgergasse)交接處的路口,是矗立於聖彼得廣場(Petersplatz)的聖彼得教堂(Peterskirche),有「環城大道內最美麗的巴洛克式教堂」的美譽,是維也納第二古老的教堂。

費爾斯特宮(Palais Ferstel ),建於1876年過去曾是銀行和證券市場大樓(Bank und Börsengebäude),現在成了維也納著名的咖啡館,在19世紀末成為維也納知識份子極為重要的聚會地點,知名的常客不勝枚舉。這座咖啡館在二戰末期停業;1975年,費爾斯特宮翻修,1986年,它又完全重新裝修一次。

費爾斯特宮另一門面:中央咖啡館的部分(費爾斯特宮官網http://www.palaisevents.at/palais-ferstel.html)

弗賴永廣場(Freyung)上的奧地利噴泉。弗萊永廣場中的「弗萊永」這個名稱源於古代德語詞彙「frey」,意為自由,因為在當時,修道院擁有不受公爵管理的特權,且還能保護逃亡者。

矗立於弗萊永廣場上的奧地利噴泉,建於1844~1846年,為紀念奧皇斐迪南一世(Ferdinand I)。

弗萊永廣場旁的修登修道院(Schottenstift)。這間名稱原意為「蘇格蘭修道院」的修登修道院,創立於1155年,當時亨利二世將他的住所搬到了維也納,也將愛爾蘭僧侶帶到了維也納,不過他們並非從愛爾蘭而來,而是來自德國的St.Jakob’s愛爾蘭修道院;中世紀時,由於愛爾蘭僧侶活躍於傳教工作,他們在拉丁文中稱為「Scotia Major」,也因此在德文中他們便被稱為「修登」(Schotten)。

修登修道院巴洛克式西側塔樓,是土耳其人圍城後重建的部分。1809年年6月15日,作曲家海頓在維也納去世後,在這座堂舉行了盛大的追思儀式。

由於霍夫堡皇宮距此不遠,在17世紀和18世紀,許多奧地利貴族在廣場上和附近的Herrengasse興建他們的城市住所。圖為貴族住所之一:弗賴永廣場4號。

米歇爾廣場(Michaelerplatz)與米歇爾樓(Michaelertrakt)。

米歇爾樓(Michaelertrakt)(Michaelertrakt),是1726年由約瑟夫‧伊曼紐爾‧菲舍爾‧馮‧埃拉赫(Joseph Emanuel Fischer von Erlach)所設計建造,用以連結冬季騎術學校(Winterreitschule)和帝國總理府翼(Reichskanzleitrakt),在1763~1769年間,更多的附屬結構相繼加入,宮廷建築設計師Nicolò Pacassi將帝國圖書館(Hofbibliothek)與霍夫堡皇宮的其他部分連結,並延伸至奧古斯丁教堂;1820年左右,建築師Joseph Kornhäusel再透過這裡將阿爾貝蒂納宮(Albertina)與霍夫堡皇宮連結。

門口有四尊希臘神話最偉大的半神英雄、象徵陸地與海洋力量的海克力斯(Heracles)雕像。應該是取材自海克力斯的十二偉業當中之故事。

米歇爾樓的圓頂。

米歇爾樓側翼建築上有哈布斯堡王朝的徽章雕刻(頭頂皇冠、身配金羊毛勳章的雙頭鷲)。

換個角度看米歇爾樓。

米歇爾樓二側雕像之一:「大海的力量」,由奧地利雕塑家Rudolf Weyr(1847~1914)所創作。

霍夫堡皇宮前的米歇爾廣場(Michaelerplatz)

米歇爾門內。

米歇爾門內的天蓬圓頂。

位於米歇爾門(Michaelertor)內的雕塑。

穿過米歇爾門,就進入到一個四面被建物圍繞的大廣場,這個廣場在1846~1919年間稱為法蘭茲廣場(Franzensplatz),但在1919年之後就被稱為內城堡廣場(In der Burg或Innerer Burgplatz)。四周可見宰相宮 (Reichskanzlertrakt / Palace of Prime Minister) 及亞梅麗宮(Amalienburg) 等建築物。雕像後方建築是西班牙騎術學校(Spanische Reitschule)。

廣場中央的雕塑像是由義大利雕塑家Pompeo Marchesi以羅馬皇帝凱撒為代表,所雕塑的是神聖羅馬帝國末代皇帝、奧地利帝國第一位皇帝的法蘭茲二世及一世(Franz II./I.)。

廣場東南方的瑞士翼(Schweizertrakt)中的瑞士門(Schweizertor),這座紅底藍橫紋的門是舊王宮的正門,建於1522年,瑞士門上方是金色的哈布斯堡雙鷲家徽;其名的由來是因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法蘭茲一世(Franz I. Stephan)。右圖為門外二側石雕之一。

中世紀時,歐洲許多王宮都喜歡聘請剽悍又忠誠的瑞士人把守城門,哈布斯堡王朝當然也不例外;霍夫堡皇宮裡這座紅底藍橫紋的門是舊王宮的正門,當初取名瑞士門,是因為依據瑪利亞‧泰瑞莎的命令,由擔任皇宮警衛任務的瑞士禁衛軍在這裡宿營,因此而命名。

法蘭茲廣場的南面,也就是法蘭茲約瑟夫一世雕像面對的建築現在是珍寶館。

霍夫堡新皇宮(Neue Hofburg)英雄廣場(Heldenplatz)。霍夫堡新皇宮是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皇帝於1881年責成卡爾‧馮‧哈森瑙爾(Karl von Hasenauer)和高特弗裏特‧森佩爾(Gottfried Semper)建造而成。半圓形的新文藝復興風格建築中間陽台(圍起整修之部分),是希特勒於1938年將奧地利納入第三帝國後,發表演說的地方;新皇宮現在已經作為國家展覽館。

英雄廣場是霍夫堡皇宮的外部廣場,興建於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統治時期,是沒有完全建成的所謂「帝國廣場」(Kaiserforum)的一部分,廣場上有2尊軍事領袖的騎馬像:歐根親王和卡爾大公。。

英雄廣場上的這座銅像紀念的是成功抵禦拿破崙的卡爾大公爵(Karl Ludwig Johann,Erzherzog)

這尊是和土耳其人大戰中戰無不勝的歐根親王(Prince Eugene)。是哈布斯堡王朝最偉大的將領之一、神聖羅馬帝國陸軍元帥,他在生前已經是哈布斯堡王朝的英雄人物,過世後,在17和18世紀,他更成為奧地利的民族英雄或民族一統的象徵,被形容為「高貴騎士」。

卡爾大公爵(左) & 歐根親王(右)雕像。這兩座雕像最特殊的地方是雕像造型是只有馬匹的後腳著地,等於整座雕像的重量只靠兩隻馬腳支撐取得平衡,是一種高難度的雕塑技巧表現。

由英雄廣場遠眺維也納市政廳。

英雄廣場上有很多溜直排輪的年輕人。

霍夫堡皇宮大門(Burgtor)。這座老城門又稱為英雄門(Heldentor),因其正好位於環城大道和英雄廣場之間,由彼得‧諾比勒(Peter Nobile)設計,並完全是由士兵們動手建造的。1842年,這座富麗堂皇的大門專門選在萊比錫大會戰(盟軍第一次從拿破崙軍隊手中收復失地)的紀念日落成,以此為弗蘭茨皇帝敗北雪恥。

正門最上方的鍍金字體「FRANCISCUS I. IMPERATOR AUSTRIAE MDCCCXXIV」為「法蘭茲一世,奧地利皇帝,1824年」;而下面的黑色字體「LAURUM MILITIBUS LAURO DIGNIS MDCCCCXVI」是「英勇的士兵值得配戴榮耀的月桂冠,1916」,這段文字是在萊比錫戰役11周年時,由查爾斯‧史蒂芬大公(Erzherzog Carl Stephan)為了表彰奧地利軍人為國家的奉獻,發起一個名為"為我們光榮的英雄們(1914-1916)"活動後,在1916年時安裝上去的,它是為讓因戰爭而成為寡婦及孤兒所舉行的勸募活動,每個捐贈者可以將自己的名字刻在一個月桂葉上並將它獻給一名士兵,並獲得一本簽名書及具有紀念意義的物品,並將所有捐款贈與一個專門協助奧地利軍人家庭急難救助的基金會。

走出英雄門、穿過環城大道來到瑪利亞·泰瑞莎廣場(Maria-Theresien-Platz)是 維也納的一個大型廣場,毗鄰該市的環形中心大道內環路(Ringstraße),以及博物館區(現代藝術博物館,位於昔日皇家馬廄)。廣場的兩面是兩幢相 同的建築物:自然史博物館(Naturhistoriches Museum)和藝術史博物館(Kunsthistoriches Museum)。這兩座建築物完全相同,只是屋頂的雕塑有所區別。兩座博物館及廣場興建於1819年。

瑪利亞·泰瑞莎女皇雕像。是德國雕塑家宗布什(Zumbusch)的作品,泰瑞莎女皇端坐在上方,基座的群雕中,騎馬的是將軍,中間是首相,以高浮雕表現的16位人物中有海頓與莫札特,象徵泰瑞莎全盛時期的風雲人物。

自然史博物館(Naturhistoriches Museum)

藝術史博物館(Kunsthistoriches Museum)

由環城大道(Ringstrasse)看向英雄門。

夜幕中的英雄門。

夜幕中的瑪利亞·泰瑞莎廣場。

暮色中的英雄廣場。

英雄廣場與霍夫堡新皇宮夜色。

夜幕中的歐根親王與霍夫堡新皇宮。

夜幕中的瑞士門--金光閃閃!

夜幕中的法蘭茲廣場/內城堡廣場。

夜幕中的米歇爾廣場與米歇爾樓。米歇爾廣場中間圓環底下有1~5世紀的羅馬居民遺址,因為沒拍好就無法多加介紹。尷尬

米歇爾廣場的正東面是聖米歇爾教堂(Michaelerkirche),是一座古老的天主教堂,約在1220-1240年間建立;在1267年的一份文件中,證明它過去是聖史帝芬大教堂的一個分支;建築風格結合了晚期羅馬式、早期哥德式等多種風格。

名店林立的科克馬大道(Kholmarkt)。

夜幕中的聖史蒂芬教堂。

聖史蒂芬教堂羅馬式塔樓。

聖史蒂芬教堂西面大門前五彩繽紛的雷射光影與人群身影構成有趣的互動。

夜深時分,史蒂芬廣場周遭仍遊人如織,萬頭攢動。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ocj&aid=17793259

 回應文章

被困在城堡裡的長髮公主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8/02 11:52
這個琉璃教堂好漂亮 
C J(kocj) 於 2021-08-02 15:15 回覆:
Yes!崇拜

電老大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0/09 12:01

夜景真美.. 維也納 最宜居城市 跟溫哥華 互有領先..

我覺得歐洲更有文化氣息捏, 投維也納一票

Victor 大笑


[AVの館:電老大][溫哥華 千里傳音]
C J(kocj) 於 2014-10-18 01:03 回覆:
維也納+1
有文化底蘊深度的城市才耐人尋味!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