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萊比錫城區景點漫遊記
2022/06/26 23:56:41瀏覽3547|回應0|推薦33

萊比錫(Leipzig)是德國薩克森自由邦第一大城市,城市名源於當地古語「種有菩提樹的地方」之意。萊比錫1015年作為要塞首載於史籍,1160年建市。地處歐洲東西和南北交會的重要商路上,從中世紀起成為商業中心,19世紀現代工業開始發展,20世紀初為著名的國際貿易中心。萊比錫擁有稠密的鐵路和公路網,街道整潔,商業繁華,是世界聞名的博覽會城、書城和音樂城。

自柏林中央車站搭乘ICE 列車至萊比錫約70分鐘車程,城區內重要景點大都集中在市集廣場附近,步行可輕鬆抵達。

萊比錫中央車站(Leipzig Hauptbahnhof),是歐洲規模最大的火車總站之一,擁有24個站台,建於1915年,起初時原為皇家薩克森鐵路與普魯士國營鐵路公司兩家鐵路業者所共用的聯合車站。因此,其車站建築的設計很獨特,有兩個分別歸屬兩個公司、造型相同的穹頂入口大廳。德國各鐵路系統合併成為德意志國營鐵路(Deutsche Reichsbahn)後,兩個大廳互相獨立的設計失去實際用途,但建築本身仍被保留(文引維基百科)。

萊比錫車站內月台與商店街,地上一層、地下二層的結構,包含現代化的商場設計。

雙穹頂入口的其中一座與一樓商店街。

萊比鍚中央車站站斜對面萬豪酒店旁的停車場,牆外有一幅非常大的壁畫,這是當地的畫家 邁克爾·費舍爾(Michael Fischer) 的作品《和平革命(Peaceful Revolution)》,用來紀念東西德統一這場和平革命。

萊比鍚的人孔蓋圖案。

萊比錫不愧有音樂城之稱,商店街十字路口就見三角平台鋼琴的彈奏。

餐館八角塔樓有美麗的浮世繪馬賽克,相當特殊。

市集廣場(Markt),1950年到1954年稱為和平廣場(Platz des Friedens),是萊比錫中心的長方形廣場,面積大約1公頃,一直是該市公共生活的中心點。東側的老市政廳是廣場上最古老、最顯眼的建築。南側設有地下電車站,也可直接搭S-Bahn電車過來。

老市政廳(Altes Rathaus),由市長和執政商人海歐納莫斯·洛特(Hyronimus Lotter)於1556~1557年修建,是德國最漂亮的文藝復興建築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空襲中,建築全部遭毀壞,現存者為戰後重建。

老市政廳共分三層,最下面是棕紅色石材砌築的拱廊,中間為簡潔的黃色牆身,最上面是紅瓦斜坡屋頂,還建有六座造型優美的高閣樓,特別的是,鐘塔位置不在建築正中間,而是左邊是2幢閣樓,右邊有4幢。現為萊比錫市立歷史博物館,向公眾開放,可付費參觀。

高聳的鐘塔是市集廣場的中心地標。

老市政廳山牆。

老市政廳的拱廊。

老市政廳後面的廣場是小吃市集(Naschmarkt),又被稱為甜食廣場,是萊比錫最熱鬧的市場,小吃市集四周都是古老的巴洛克風格建築,整個廣場有各種各樣的攤販。

Der Jahrhundertschritt(世紀的腳步),青銅雕像由藝術家沃爾夫岡·馬修爾( Wolfgang Mattheuer) 於1984 年所做。

《世紀的腳步》雕像只由四肢組成——希特勒致敬伸出的手臂在紅色標記的靴腿上找到了平衡點,另一隻左臂緊握成共產主義拳頭,右腿光著身子,向前伸展。馬修爾在談到他的雕塑時說:「這個噩夢般的人物,作為體現的荒謬,是『渴望的心靈和令人失望的世界之間的二分法』,是……對統一的思鄉之情,對這個支離破碎的宇宙,以及束縛的矛盾兩者並且經常以侵略性和破壞性爆發,作為一種離心力將個體撕裂。自我發現的嘗試不再是成功的。」(資料參見https://reurl.cc/A7mVq3)

雕像座落在寫有德文「Zeitgeschichtliches Forum」(當代歷史論壇)的建築前,這棟是萊比錫現代史博物館,主要展示東德時期的歷史、共產黨的專制統治和兩德統一的歷史進程。入場無料。

小吃市集上的獅子噴泉,是萊比錫仍在使用的最古老噴泉,初建於1669 年,採用約翰·戈特弗里德·沙多(Johann Gottfried Schadow )於1820 年設計的鐵獅子和泵把手。1918 年,城市建築官員雨果利赫特對舊噴泉進行了重建和更新。

老交易所(Alte Borse),位於小吃市集北面一座古老的巴洛克建築。1678年5月6日,30名批發商在例行聚會後決定興建大型交易場所,設計師是德勒斯登薩克森選帝侯的首席設計師約翰·格奧格·斯達克。1679年部分建成首先投入使用。老交易所全部完成是在1687年。堪稱最有「價值」的建築。原來它曾是談判貿易樓,以前參加博覽會的商人們就在這裏簽定合同(資料引自維基百科)。

老交易所建築融合了荷蘭及義大利巴洛克元素。上層大廳用作證券交易所,通過華麗的雙翼戶外樓梯進入,下層租給商人。拿破崙戰爭結束後,因股票市場在1816年重新開放,這座建築也加以翻新及擴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老交易所完全燒毀,1943年,損毀的建築物搭起一個臨時屋頂。1955年,開始修復工作,到1962年完成。目前,老交易所大廳用於閱覽,音樂會和展覽等文化活動(資料引自維基百科)。

歌德雕像(Statue of Goethe),雕像的姿勢和洛可可式服裝展示了學生時代的歌德在戶外漫步。歌德曾於1765至1768年在萊比錫大學就讀,並且創作出著名的《浮士德》,劇作中他稱許萊比錫是「小巴黎」。

青銅雕像由卡爾·塞夫納(Carl Seffner)於1861~1932 年創建。高2.65公尺的銅像矗立在一個2.5公尺高的紅色花崗岩基座上。正面帶有月桂花環金質徽章上刻有「Johann Wolfgang  Goethe」字樣。

途經Commerzbank大樓,一棟混合了新文藝復興風格和新藝術風格的建築,柱面上飾有黃金浮雕相當亮眼。

沿噴水池前往聖多馬教堂的後殿外部。可以看到教堂鐘樓,鐘樓始建於1537年,1702年重建,達到目前的68公尺高度。

聖多馬教堂(St. Thomas Church) ,12世紀,此處便有一座教堂。在1212年到1222年改為奧斯定會的聖多馬修道院,目前的建築於1496 年 4 月 10 日由梅瑟堡主教特羅塔的蒂洛奉獻。因約翰·塞巴斯蒂安·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年)從1723~1750年去世一直擔任聖多馬教堂的唱詩班指揮,他創作的《馬太受難曲》等名曲均在這裡首演,因而讓教堂聲名遠播。

雖然經過幾個世紀的重建,且在 1943 年被盟軍的燃燒彈襲擊,但教堂至今仍保留了晚期哥德式大廳教堂的特徵。中殿長50公尺、寬 25 公尺,牆壁最高可達 18 公尺。教堂的屋頂異常陡峭,屋頂坡度為 63 度。

哥德式祭壇,1993年安裝,原屬於1968年被共產黨政府摧毀的萊比錫大學聖保羅教堂。

哥德式講壇。

巴哈之墓。約翰·塞巴斯蒂安·巴哈在1750 年 7 月 28 日去世後,被安葬在萊比錫約翰尼斯教堂的醫院墓地,1900 年 7 月 16 日,被放入約翰尼斯教堂下方的石棺中;1943 年 12 月 4 日約翰尼斯教堂遭到轟炸之後,被轉移到了托馬斯教堂。距作曲家去世 200 年後,這座帶有青銅蓋的新墓於 1950 年 7 月 28 日落成。

Wilhelm Sauer管風琴,是浪漫風格管風琴,建於 1884~89 年。由於這座風琴被認為「不適合」巴哈的音樂,因此在 1966~67 年又建造了另一座管風琴。

Gerald Woehl管風琴,於 1999~2000 年間建造,取代了1966~67年那座,這座管風琴特別設計成與巴哈在保利納教堂演奏的樂器相似。

1908 年,由萊比錫雕塑家卡爾·塞夫納 (Carl Seffner ) 所做的約翰·塞巴斯蒂安·巴哈 雕像矗立在教堂旁邊。

巴哈雕像。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巴洛克時期的作曲家及管風琴、大鍵琴、小提琴演奏家,也是巴洛克音樂的集大成者。巴哈被認為是音樂史上最偉大、最傑出、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巴哈終生自學作曲不輟,舉凡前人至晚輩的作品,無不研究,他的音樂作品體裁豐富,其聲樂作品以宗教音樂為主,器樂作品則涵蓋獨奏曲、協奏曲、管絃樂合奏曲、重奏曲在內的各類體裁及其大量作品。因巴哈的作品對歐洲近代音樂的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故被尊為「西方音樂之父」(資料參考自網路)。

巴哈博物館(Bach Museum),位於托馬斯教堂對面的一棟巴洛克式建築中,展有巴哈的樂譜手稿和當時的樂器。

巴哈博物館穿廊。

巴哈博物館中庭。

新市政廳(Neues Rathaus)高塔一隅,右棟新古典主義風格建築是DSL Bank 。

新市政廳雄據城南城堡舊址上,1897年由是德國建築師雨果·喬治·利希特(Hugo Georg Licht)設計的新文藝復興建築,1905年10月7日落成;自1905年以來,都是萊比錫市行政機構所在地(圖引Gunnar Richter Namenlos.net)。

莫里茨棱堡(Moritzbastei),是萊比錫僅存的中世紀城市防禦要塞的遺跡,1551~1553年由西羅尼姆斯‧洛特為選帝侯莫里茨在施馬爾卡登戰爭後建造。1796年,這裡誕生了德國第一所市民學校,但在二戰中被炸毀。

1974~1976年之間,學生清除了這裡的遮蔽物,並把它改建為休閒場所,整個建築成為「歐洲最大的學生俱樂部」。1992年,莫里茨棱堡脫離萊比錫大學,不再是學生管理的俱樂部,改為商業公司,由莫里茨棱堡基金會管理,其宗旨是促進和維護萊比錫的學生和學術文化。

目前建築地下有三層,有啤酒館、酒館和咖啡館。在幾個穹頂和房間圍繞的地下室俱樂部裏裡有一個活動空地,可以舉辦從音樂會到展覽會的一切活動。夏天的屋頂是戲劇表演、音樂會和露天電影的舉行場所(資料引自維基百科)。

奧古斯都廣場(Augustusplatz),是萊比錫最大的廣場,也是全德國最大的廣場之一。

廣場上最高的建築為全景塔(Panorama Tower),為萊比錫少數的高樓,樓頂設有觀景台(需付費),可飽覽萊比錫全城景致。

門德噴泉(Mendebrunnen),由幾個噴水青銅人物圍繞著水池中間大約18公尺高的花崗岩方尖碑。建於1883~86年,以捐贈者命名,是萊比錫最大的噴泉。後方為布商大廈(Gewandhaus),是一座音樂廳。 其所在地原有15世紀時舊城邊界上的軍械庫,後來其部分樓層改為布料商展博覽會的用地,因此被通稱為布商大廈。1781年,其二樓開始作為「新音樂會樂團」的演出場所。

泛藍色玻璃帷幕形式造型新穎別緻的「萊比錫大學主樓 (New Main Building)」 以及「福音教堂(Leipzig University Church) 」或稱聖保羅教堂,荷蘭建築師Erick van Egeraat設計完成,2017年12月正式開幕。前面銅製教堂模型,為原來此處於1968年被東德政權蓄意拆除的聖保羅教堂。

萊比錫歌劇院(Oper Leipzig),始建於1693年,是歐洲歷史第三久的歌劇院。歌劇院在二戰空襲中被毀。1956年開始重建,新的歌劇院在1960年完工。

購物大街Grimmaische Straße,路口有一名為「不合時宜的當代人(Untimely Contemporaries) 」青銅雕塑。

架上有五位各種姿態的裸體人物,分別持有、戴有或有鍍金的槌子、聽音管、鋸子、桂花環、金鼻子,此雕塑是東德女雕塑家伯恩德·戈貝爾(Bernd Gobel) 於1986-1989年間創作。

購物大街Grimmaische Straße上的噴水池裝置,既有雕塑造型,美化街景,兼具座椅與戲水功能。

尼古拉教堂(St. Nicholas Church),萊比錫在宗教改革時期的第一個新教教堂,也是 18 世紀約翰·塞巴斯蒂安·巴哈 (Johann Sebastian Bach) 音樂首演的地方,以反對共產黨統治的1989年民主德國星期一遊行的和平起義中心而全國聞名。初建於1165年,是羅馬式和後期哥德式的建築風格,得名於商人和批發商的主保聖人聖尼古拉,座落於該市兩條歷史上重要商路的交匯點。教堂前的棕櫚柱於1999年豎立。

教堂部分為羅曼式建築風格,16世紀初擴建部分主要為哥德式建築風格。

教堂中殿,內部由建築師J. C.F. Dauthe在1784年和1797年仿照法國風格改建為新古典主義風格。

色調柔和的棕櫚樹狀巨柱和浮雕天花板,充滿濃郁的異國風情,令人印象深刻。

從棕櫚樹頂長出的淡綠色葉子,裝飾了哥德式十字拱頂。

主祭壇。

祭壇畫為和平天使圖。

新藝術風格講壇。

管風琴,是歐洲最好的浪漫風格管風琴之一。

萊比錫大學文物博物館(Museum of Antiquities of Leipzig University),建於 1840 年,作為學術教學和展覽館藏,使其成為德國最古老和最重要的古希臘和羅馬文物收藏大學之一。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ocj&aid=17537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