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粗話文化
2008/01/22 20:52:18瀏覽342|回應0|推薦0

人在不高興的時候總會附加一句「語助詞」,不論是問候對方的親戚朋友或是將對方十八代祖宗的算上一遍,我都做過。小時候的我,會有一段時間想顯示出自己的與眾不同,想吸引別人的注意力,於是我在說話時,會刻意加上「語助詞」,當時的我認為是無傷大雅, 但是隨著年齡增長,不知怎地,我開始漸漸討厭起「語助詞」,我認為那是一種無聊的行為。

在我小時候,總是聽到爸媽吵架時多采多姿的用語,漸漸地起了模仿心態,認為那是被允許的,法律上並沒有規定不行,不是嗎?但是心態的轉變使我改變。對我來說,粗話真的很難聽,不僅表示出自己的沒水準,也損傷別人的耳朵,這不是什麼大問題,沒有比殺人搶劫嚴重,但是我認為這卻是件值得重視的事情。

說話是一種思考後的表達,如果一個人滿口都是髒話,會覺得這個人其實內涵不多,而且不經大腦便反射出的髒話,也可能會帶來危險,社會上不乏一個眼神、一句話語,便惹來殺身之禍的例子。在聽到別人罵髒話時,總會有一股不舒服的感覺縈繞在我的心頭,但是聽到小孩子「出口成髒」時,又多了一份震驚。

小孩子們彼此會互相學習、互相模仿,這是無庸置疑的,但是為什麼讓小孩提早學習到這種不良習慣?在什麼都不懂的時候,學到了大人們粗俗的一面,日後的矯正便必須多費一番功夫,何必呢?尤其這些小孩,未來可是國家的棟樑。我一直認為,言語應該是思考後所得到的結論的完整表達,也可以知道一個人的思想水準及內涵,如果一個國家充滿著出口成髒的國民,恐怕會是一大笑話吧!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