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5/20 21:51:41瀏覽1128|回應0|推薦4 | |
2018-5-19 2018年3月29日,我和先生帶著最後清理的家當,離開永康街81號六樓之一的小公寓,到仲介永慶房屋那,正式將鑰匙交給買主陳小姐,然後驅車開往我們的新家:桃園青埔,正式離開了我居住超過一甲子的台北。 三歲時,我隨父親從屏東來到台北,住在六張犁嘉興街吳興街交接,由台北汽車基地廠分配的日式宿舍中。由於附近住戶不多,好像只有七八戶,所以我的童年玩伴不多,非常單純。 印象中,那時上學、出門,都要經過好大的台北汽車基地廠的前大門,或後小門的警衛。出大門,往三張犁的吳興街、通化街菜市場,出後門,會經過康樂團的土庫,通到六張犁的嘉興街,然後走路去大安國小上學。記得每回經過康樂團,常看到團員或在排練演話據,或在歌唱,總是生氣蓬勃,歡樂異常,團員也多是美美的,尤其是女團員,孔蘭薰好像就是團員之一。 諾大的台北汽車基地廠,有如我家大大花園,出門一定要經過它,假日或傍晚黃昏後,我們也會到廠內散步遊玩,有時廠內放電影,我們會早早洗完澡,帶著小板凳,去看那在被微風吹動的白布上,用簡單的放映機播放的電影!那真是難忘的回憶! 大約小學五六年年級時?1963-4年間,政府在吳興街蓋了一些眷村:四四南村,克勤新村。我們被分配到由八十多戶組成的較小眷村-克勤新村。這八十多戶多為台北汽車基地廠在嘉興街和廠北的一些原住戶。由於新建眷村只有二臥室,面積小了很多,父親猶豫考慮了很久,後來很不情願的搬至吳興街眷村。 我們家人口眾多,父親在小小的前後院,陸續加蓋了飯廳廚房和山石造型的迷你小庭院,後來又在後院加蓋房上,蓋了二樓,這個小樓閣可是當時我們村中及附近建築中,唯一的小樓房。我就在那小樓閣中渡過了我的少女青春歲月! 由於我家二樓是整個附近地區最高處,它讓我每天清晨都能看到從東方姆指山後冉冉上升的美麗初生太陽,從西方六張黎山後落下的絕美燦爛夕陽景緻。我的初中高中六年, 就生活在那美麗的大自然環境中,我因此能在初中高中時寫出讓老師向全班唸讀的好文,畫出老師向全班展示99高分的美畫! 台北醫學院就蓋在當時克勤新村和四四南村中間的大片土地上,那時全校只有兩棟大樓,一棟藍色的解剖大樓,和一棟較近前大門的教學大樓,兩棟樓在我小小心靈中, 都蓋得很寬大氣派,其他大片土地,都是空曠的綠草地校園。那年代,北醫的學生不多,它的整個大校園和氣派大樓,就成了我們散步、乘涼、遊玩的廣大花園! 大學畢業兩年後的1977年,我考取公費留學去英國讀書,離開了克勤新村。其間,政府推動眷村改建,那時父親已在莊敬高職擔任副校長及董事等職務,因此在莊敬附近新店容石園大樓的蘭園買了房子,1980年我回國,就在新店容石園蘭園短暫居住了數月,然候結婚,搬離蘭園。 婚後,隨先生住進北投外交部宿舍致遠新村。之後,出國回國,回國出國,一直在台北短暫落腳,生活圈一直沒離開過台北。 這次遷居桃園青埔,可是離開台北最遠的一次。剛開始,不習慣這裡生活機能的不便,和空曠寂靜的屋外空間,尤其不習慣出門沒有如台北般的便捷又廉價大眾交通系統。在這裡,去台北只有一條台灣高鐵,和自行開車(機捷票價如同高鐵,時間卻是高鐵三倍,已不搭乘)。好在我們已是退休年紀,慾望小了很多,繁華塵世對我們的吸引也不如從前。 回首一甲子在台北的生活,有如過眼雲煙。 再見了,台北! 從今而後,我們將在繁華台北外的桃園青埔暫時棲身了! 寫於2018-5-19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