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 初行雁 林秋玲 無印良品
親子關係一直都是家庭間很大的問題。如何說起呢!做父母的,有哪個不望子成龍;而當子女的,卻也希望多一點時間、多一點空間。而這樣的問題不斷的循環,隨著時代變遷,自我意識的提升,從前的權威式教育也漸漸不再適用。反向來說,現在的小孩子越來越有所謂的自主性,也慢慢的不再接受從前那種斯巴達式教育。這個現象究竟是好、是壞,無從得知。 常有人說,與父母之間有代溝,話不投機。而父母則是覺得孩子總是聽不下自己的苦口婆心,於是讓他們自由成長,或者是用那種父母的權威去壓制孩子的行為。其實,所謂的代溝,不過是人與人之間一條無形的界線,而劃下這道界線的人是彼此。 仔細的想想,往往我們會造成代溝的原因是為何?我的觀點是,雙方面都只想表達出自己的見解,而無心去聆聽對方所說的,永遠覺得自己是對的。但凡事並沒有所謂的對或者是錯,對錯不過是人賦予它的價值。舉個例子來說,以現今的太平盛世而言,殺人,被認定是殺人犯,是錯誤的;但當戰亂時期,殺了敵國的人,對我國人民來說是英雄,是對的。那殺人是對或者是錯? 回到主題,我本身覺得會造成代溝最大的原因,並不是人家嘴巴上常常掛著的缺乏溝通,要我來說,會造成這樣的僵局真正缺乏的是【聆聽】。我們所受到的教育,社會的經歷,往往會在自己心中擬定一個所謂正確的道路。作為父母的人,當然不希望孩子往心中那條所謂錯誤的方向走,而是依照自己心中那條該走的路前進;但是做為孩子的,總是希望可以按照自己想走的路邁進,而不是像個機器人般,只能聽父母的安排,因此,那條無形的鴻溝就產生了。其實親子間何不找個機會,好好靜下來仔細聆聽彼此之間想說的話,去細嚼慢嚥對方想表達的事情,而不是一味的否決掉對方所想所決定的事情,如此日積月累的,當然就會產生代溝。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思想,而人家常說的條條大路通羅馬,所以並沒有哪條路是絕對的。而當自己本身去聆聽對方所表達的,仔細的反覆去思考,總會了解對方的心思,父母會真正懂的孩子想要的,孩子也會明白父母為何要做這樣的決定。 其實聆聽,我覺得這是一門很大的學問。許多的人,都希望表達出自己的意見,而缺乏聆聽對方所說的。如此一來一往,當意見並不相同的時候,爭執便產生了,時間長久下去,輕則互不來往,重則兵戎相見。泰戈爾曾說:「我雖不同意你,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時,泰戈爾便選擇了聆聽,而不多做反對。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思想,我們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要聽自己所說的。當意見相曲的時候,我們要做出聰明的決定,而我,會選擇聆聽對方所說的。而親子關係不也是這樣子嗎? 或許我尚未為人父,所以我並無法深切了解父母的那種心態,但為人之子,我則選擇聆聽父母親所說的,選擇我能接受的接受,進而表達意見不同的地方。其實父母親也可以想想,自己何嘗不是曾經為人子女,當初的年少輕狂,如今的悔不當初。做子女的也該想想,別覺得為何父母總是如此嘮叨、食古不化,其實並不是這樣子的,父母是發自內心的求好心切,他們不過是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傷罷了。 PS.有聆聽,才有溝通,而往往人都缺乏了聆聽。 其實本來還有很多很多想說,只是一時間腦子卡住了(笑)。
傾聽來龍去脈,了解孩子的心,當孩子的知心『大朋友』,孩子當父母的『小幫手』,捨去打罵管教,當孩子的好模範,以言教、身教雙管齊下,讓孩子有樣學樣,時時參與孩子的活動,安排家庭共同的聯繫活動,如全家一起看電影、演唱會、郊遊、野餐、讀經班等,培養出彼此的信任感、熟悉度一致的完全默契。
父母的嘴協調一致合吹出共同的生活曲調,牽動小心靈向上成長的方向。我當個笑開懷的『彌勒佛』,以親切和諧的笑臉迎向孩子,去愛護、包容、關懷,讓孩子能親近!
父母的驕傲與榮耀是享受孩子成長過程,互動綿密的樂!
PS 這是我在讀經班家長班學習的專題講稿之片段 分享
也許溝通不是問題 只是真的缺少去聽聽對方的意見之類我跟我媽起爭執時 我們都很堅持自己的立場 越是大聲 越把自己的心給關起來想用大聲代表自己的立場還站的住不只是親子 男友朋友間也會發生這種問題"我是在關心你" 可是在對方聽到的又是另一回事 嘖嘖
你變得令伯父~愛你 没想到你那麼窩心 不用全説明
你的伯父懂你想継続説的 紙短情長 不能幾句道盡 別説了 我會哭
我喜歓你引用那句 泰戈爾:我雖不同意你 但我誓死捍衞你説話的権利
是的、聴比講 得的多 講~本来是你有的東西 聴~是你没有的東西
道理説穿了 很簡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