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書摘] <對於自己,你還是個陌生人>2018
2019/11/18 22:04:49瀏覽561|回應0|推薦0
他們對我說: 我竟然不是我以為的那個樣子,我是怎麼變成了如今的自己?
我又能做些什麼讓自己成為想成為的那個人?
Part 1: 對於自己,你還是個陌生人
1. 你完全知道該怎麼辦,只是不願接受
(1)你一點都不愚蠢,一早就知道正確答案,可是你還要來問怎麼辦,就只是因為你不想那麼辦。
分手是痛苦的,減肥是痛苦的,找工作是痛苦的,控制消費也是痛苦的,你不想那麼辦就是因為你不想痛苦而已。
(2) 大多數人明明知道答案卻不想那麼做的原因,他們奢望生活中的每一個選擇都如願,都不需要掙扎和取捨。
可真實的人生並不是童話故事,灰姑娘遇到王子就能幸福終生。就算是童話故事,依然有十二點就必須離開麼魔咒,
依然有削足適履的壞姊姊,為穿上水晶鞋付出了血淋淋的代價。誰能保證一生無痛亦無憂呢?
(3) 你應該明白的是,做正確的事並不是每時刻都快樂,但錯誤的事卻依定會帶來無盡的痛苦。
正確的事常常會戴著痛苦的面具,和那些真正的痛苦混淆在一起,讓你左右為難。
所以你的潛意識會偷換概念蒙蔽你,讓你以為既然都痛苦,那麼不如就先快樂一陣子吧。
(4)我們都曾在時光已逝的時候慨歎上那麼一句:如果當初我如何如何就好了。但是,當初已無法回去。
此時此刻,你就活在這個「當初」裡。此時此刻,你就是那個可以改寫結局的自己。
哪怕再不捨、再痛苦,你也要勇敢一點、對自己狠一點,做出正確的選擇,熬過最初的痛苦期,你將會有新的收穫。
說不定更適合的人就在前方等著; 說不定減肥成功後你就能獨領風騷好多個夏天;說不定告別錯的工作就會遇到對的那一個。
如果現在不決定那麼做,你反而會錯失更多可能。
(5)你期盼的事情,如果真的會發生,早就發生了。
當一切都沒有如願,你就承認吧,你就回頭是岸吧。
人生如寄,有些事忍忍就過去,有些事卻會讓你在忍耐時流失了很多珍貴的可能,縱容自己的今天,就是懲罰明天的自己。
2.選錯也不會怎樣,逃避才真會誤事
(1)通常,我們認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就會做出那樣的人該做的事。你以為自己是善良的,所以願意幫助他人;
你認為自己是誠實的,所以才會拾金不昧;你以為自己是弱小的,所以習慣於尋求保護; 你認為自己是糾結的,
所以才會在選擇面前左右為難。
(2)你之所以陷入選擇的泥沼並遲遲做不了決定,是因為害怕確定答案後,就不得不去面對真正需要去做的事;
完成選擇就意味著,你再也沒有理由去躲避和拖延。
所以不如問問自己,在選擇背後,真正的問題是什麼? 你最重要的事就是眼前這個選擇嗎?
3.你對誰都好,就是對自己太差
(1)每個人都會藉著別人對我們的回饋來確認自己的價值感,但這樣的價值感只是自我認同的一部分來源。
正確的自我認同首先應基於良性的自我回饋,而完全建立在他人評價上的自信,就像沙塵之上的高樓,
風一吹沙就動,並不牢靠。一旦有一次你沒能滿足對方的需求,這種失落和價值喪失感便會
如影相隨,讓你痛苦、焦慮,並深深自我懷疑:「我沒能幫上忙,我真沒用。」
除了獲得價值感,看管人性紊亂症候群還追求情感上的滿足,為了獲得愛和溫暖,
他們自認為需要投其所好、討好別人。
他們的內心暗示是:「要讓別人喜歡我,我才能生存下去。」
(2)假設你還想過好自己的人生,就別只是為別人而忙碌。
首先,你要學會分辨哪些忙該幫,哪些確實超出自己的承受範圍。
請先問問自己,這個人、這件事是不是重要到需要你先把自己丟在一旁。
其次,請先確認自己「有餘裕」
完全不考慮自己的需求,是對自己無愛,那還怎麼愛別人?
(3)最後,學會自我設限和拒絕
當你分辨這件事確實做不了; 當你判斷這個人實在不值得,請用不帶有敵意的堅決告訴他們,抱歉,你幫不上忙。
判斷一個人在社交的心理成熟度,要看能否自如地對別人說「不」,同時能否接受別人的拒絕,這都是需要自信和勇氣的。
任何對這個世界的善意和愛,請先以不破壞自己的生活為前提,適度的犧牲和忍讓是一種美德,
但沒有任何一個人、一件事,值得讓你放棄自己的生活,讓你無法留一點愛給自己。
如果不能停止這種不斷付出以取悅他人的模式,你將一直跪在別人心裡,難以挺直腰桿,最終犧牲了自己的人生,
換取到的只是他人習以為常地接受你的好。
4.擺脫社交恐懼症,從坦承問題開始
通常,對社交有適度焦慮感的人是更值得交往的人,他們對他人敏感、更善於傾聽,也更容易理解和體諒他人。
適度的緊張程度會更讓他們容易察覺周圍的變化,而不是只關注自身,對他人遲鈍。
他們究竟在焦慮什麼?
(1)失去控制感
(2)沒有固定的社交模式
(3)被評價的壓力
首先,面對你的焦慮,承認它的存在。
其次,找到真正的原因。
最後,學會跟焦慮作伴。
 => 了解你的社交願望是什麼? 當你把更多注意力放在跟社交願望相關的部分,焦慮便不會時時困擾你。
5.你不是生來救地球的,沒必要自銬道德枷鎖
每個人最根本的使命都不是去成就他人,而是獲得充分的自我成長,成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
在此基礎之上再談幫助他人。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去承擔,當你完全把他人的人生扛在自己肩上的時候,
也等於剝奪了他人自我成長的機會。
6. 沒有完美戀人,只有最合拍的另一半
你適合什麼樣的伴侶取決於你的價值觀和戀愛觀,而價值和戀愛觀又源於你對自己的認知,一個根本不了解自己的人,
無法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樣的愛情,也無法找到那個適合自己的人。
7.愈缺什麼,愈覺得別人在炫耀什麼
你愈缺失什麼,才會對那些你沒有而別人擁有的東西百般在意,才那麼關注他人的一舉一動,
還為了要平衡自己的內心,把別人的行為定義為炫耀。
8. 慢下來,是為了迎接「更快」的時刻
我們焦慮不安,其實背後多是因為安全感缺失。
追根溯源,如果沒像我們期待的那樣完成目標,就會焦慮,這份焦慮源自內心缺少安全感,需要實現目標以填補缺口。
我們常會經歷以下心路歷程: 需要安全感- 渴望成功和認同- 拼命努力想快速完成任務-期待又快又好
的結果回饋內心以獲得安全俺。
也正是因為我們有缺失的東西,才會產生前進的燃料,我們會積極爭取,會拼命加快速度。
我們之所以如此焦慮和慌張,正是因為並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卻常忽略自身特點,一味向他人看齊,
標準就是愈快愈好。
我們在生活中也是這樣,有時你需要放慢自己的節奏,甚至停下來,這實際上是在調整、在心身養性、在
為迎接一個「更快」的時刻做準備;而有的時候也需要快速動起來,製造先機。
Part 2: 為何有些傷,你就是忘不掉?
1. 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反而有更多選項
「接受暫時的模糊狀態,也是一種成長和精進,你還沒有決定,說明你還沒有準備好。」
我們要做的是在生活當中做出一些思考和目標,目標不是停留在原地就能從天而降的運氣,它需要你的努力和行動。
誰都無法保證預期的就一定到來,但至少持續的行動和改變,可以讓我們在面對無規律且脆弱的生活時,
增強了一點抵抗力; 至少也能泰然堅定又樂觀地說一句: 即便生命無常,但是我盡力了。
2. 安全感不會從天而降,你得點滴累積
我們能做些什麼增加安全感?
(1)不斷提升自己
(2)爭取他人支持
(3)遠離危險因素
Part 3: 看得清自己,就是改變的開始
1. 其實我真的不想圍觀你的幸福
坦白說,看似曬的是孩子,其實曬的是自已。沒必要把自己對孩子的愛,過度表演給別人看。
只要在正常範圍內分享、交流,大家都能接受。
2.人人都有煩惱,這是這世界最公平的地方
CP值的方法:
(1)打理好外表
(2)勤做運動
運動會產生腦內啡和多巴胺,會讓我們產生快感。
多巴胺是大腦分泌的一種神經傳導物質,主要負責傳遞亢奮和歡愉的資訊。
(3)偶爾喝一點酒
(4)養成閱讀習慣
(5)觀賞電影釋放情緒
(6)用美食療癒自己
(7)做一件想做卻沒做過的事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ss38athena&aid=13094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