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貳、永恆的北極星 蓮生活佛盧勝彥
2009/04/17 12:55:40瀏覽895|回應0|推薦0

貳、永恆的北極星 蓮生活佛盧勝彥

我說什麼呢?

我什麼也不必說,因為說什麼也無法表達我自心的流注,我祇有張開雙臂,心中的河流靜靜的流,化身慈悲,悲壯的撒出我的全部。

※成長歷程

西元一九四五年,綿延六年的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同年的農曆五月十八日,正午時分,盧勝彥出生在嘉義後湖牛稠溪畔的一間雞舍裡,剛出生的盧勝彥,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身上裹著一層銀光亮的白紗,遠遠望去就像一隻吐著絲把自己纏裹住的蠶寶寶。

盧勝彥的成長時期,正是台灣光復後、百廢待舉的年代,跟當時大部份的人家一樣,盧家過著貧困的生活,或許是上蒼有意的考驗,盧勝彥從小就瘦弱多病,而母親盧玉女為了好將孩子帶大,還曾依著民間的民俗,將盧勝彥帶到廟裡請城隍爺收作義子。

從小艱苦的成長環境,或許正是他日後一生淬練的開始。上了小學的盧勝彥,因為體型弱小,經常被班上頑劣的同學欺負,淚水與忍讓是家常便飯。在家裡,他比同年齡的孩子懂事勤儉,為了分擔家計,大清晨就必須提著餿水桶到處收集廚餘,幫忙養豬;課餘時間,還得撿拾破銅爛鐵和橘子皮換小錢,或到街上叫賣糖葫蘆、枝仔冰和膨糖貼補家用。

上了高中後,盧勝彥每逢寒暑假就到處打工,實幹認份的他,做過扛電線桿的臨時工、做過車床工人、旋床工人,也當過鑄造廠的黑手,粗重危險的工作,甚至讓他有了幾次性命交關的經驗。大學時,為了不造成家中經濟的負擔,盧勝彥最後選擇學雜費全免的「軍校測量學校」就讀,「大地測量」四年的訓練,加上往後攀山涉水的測量旅人歲月,盧勝彥的足跡踏遍台灣每一吋土地、每一座山峰,而這些都奠定了他往後風水堪輿的紮實基礎。

※宗教啟蒙

盧勝彥第一個接觸的宗教,是基督教。小學四年級,因為心怡的女同學常上教堂,盧勝彥也就跟著常出現在教會裡,懵懵懂懂的年紀,這時的他對基督教,其實認識得不深,只是覺得有人作伴一起上教堂,是件快樂的事。

日子久了之後,才開始主動參加「主日學」、「唱詩班」,以及青年團契的「查經班」和「師範班」,到了高中,由於努力認真,盧勝彥成了查經班的講師。這段基督教經歷,從小學開始,一路到了初中、高中、大學,近乎十幾年的時間,他不只學會每一首聖詩歌的旋律,對於新舊約聖經更是倒背如流。那時的他,不談偶像崇拜,也不吃拜過的食物,因為在他的心目中,世上唯一的真神只有一個,那就是上帝。

※文藝青年的人生轉捩點

早年的盧勝彥,也是台灣活躍的文藝青年,不但得過許多文藝獎,在軍中時也曾擔任報社的記者。年輕時寫作,除了是因為從小就喜歡文字,還有很大的原因是那時生活窮困,而寫作投稿可以賺稿費,貼補家用。

盧勝彥第一本著作《淡煙集》,是自己找出版社自費出版的。《淡煙集》首刷印了五百本,書印出來的當天,盧勝彥開心地把它們放在三輪車上,邊騎車邊沿路大喊著:「我是詩人了!我是作家詩人了!」那時出書,單純只是為了完成「當作家」的夢想,但卻沒想到的是,這寫作的光環竟會直直貫穿祂寫作不輟的一生。

盧勝彥人生的轉捩點,發生在二十六歲那年,那一年,祂隨母親前往台中玉皇宮參拜,巧遇青衣婦人,經由青衣婦人指引,得瑤池金母開天眼,於虛空中見三尊菩薩,囑咐其「一心學佛」、「一心學法」、「一心向善」,從此弘法利生,廣度有情。

玉皇宮的奇遇,讓盧勝彥從此能見一般人不得見、不得聞的世界,但一個人的人生方向,畢竟不是在一次偶然的際遇中,就能找到答案。為了解答心中的困惑,祂同樣經歷過尋尋覓覓的過程,在這段追本溯源的探尋之旅,盧勝彥先後皈依過顯教的印順導師、樂果法師、道安法師,並於一九七二年,於南投碧山嚴寺受菩薩戒,戒師是賢頓法師、慧三法師、覺光法師,課儀師父則是上林法師和善賜法師。

※「盧勝彥」旋風

這時的盧勝彥,一邊測量山水,一邊幫人堪輿風水、提供問事,同時出版了《靈與我之間》、《靈機神算漫談》等數本探討靈學的書籍,本本皆造成轟動,「盧勝彥」三個字,在民國六十、七十年代的台灣,瞬時聲名大噪,甚至因此被受邀至立法院演講「靈學面面觀」,而當時的他只是一個年僅三十歲上下的年青人。

「盧老師」靈驗的神算,經許多人口耳相傳,於是來訪問事者絡繹不絕,那時盧家每天都群聚著等待求見的人潮。曾經有一回,盧勝彥半夜返家,遠遠就看到社區門口前,排了三十多部車子,而家中大門前更是聚集了兩三百人,當時的盧勝彥見狀,連進去都不敢進去,只好開車在附近到處兜圈子,直到深夜一點,仍見二十多台車尚未離去,於是只好下車與來者商量,有急事的先處理,其他的再約時間,諸如此類的情景,在當時幾乎是每天上演,為此,盧勝彥與鄰居不勝其擾,還曾因此一連搬家了好幾次。

※道、顯、密的宗教經歷

開天眼前,盧勝彥是奉公守法的職業軍人,在生命遇到轉捩點後,從此展開他一生的修行之路。這時的盧勝彥,不但在佛門顯教與靈學領域修習,同時隨無形靈師「三山九侯先生」修練密法三年,並於受菩薩戒同年,蒙三山九侯先生指引,前往南投集集大山,拜道家青城派第十四代傳人清真道長(了鳴和尚)為師,學習道法、丹鼎符籙、九星地理、中密、五明及藏密紅教等大法,成為青城派第十五代傳人,道號「玄鶴道長」。

事實上,這時的盧勝彥,已具備了完整的密法修持,對於證悟的心要口訣,以及千百年來不傳之秘的藏傳教派秘密大法,皆已了然於胸。一九八一年,因緣際會下,盧勝彥與密宗白教的十六世大寶法王會面,並受到泰錫杜巴上師的灌頂,明白自己的因果與法統傳承,從此開始精研實修密教紅、白、黃、花各宗派心法。

※潛修密法、次第相應成就 

在早些年的台灣社會,「靈學」的探討,並不如現在這般開放,只要打開電視,隨便就可以看到這類節目或談話性探討,甚至市面上的相關書籍,更是百家爭鳴。想當然爾,這些情景,在過去宗教封閉的年代,都是不可能的,甚至所謂宗教的解釋權,也多半掌握在各個傳統主流的長老教派手中,而難容其他新興的聲音。而盧勝彥初出道時,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中,佛道教各派的打壓、輿論,甚至是黑白兩道的恐嚇威脅,都讓盧勝彥身心飽受煎熬。 

為此,在一九八二年,盧勝彥三十八歲時,搬家無數的他,又搬得更遠了,這年,在佛菩薩指引下,盧勝彥舉家移民至美國西雅圖,人生地不熟的環境,給了他更加寂靜修練的修行環境。赴美後的盧勝彥,在西雅圖巴拉住家的屋頂閣樓「靈仙閣」內,精進閉關,苦修一切祕密法,除基本的一日三餐,由其侍者蓮香上師送入閉關房外,其他活動一概暫停,只專心一致於密法的修習上。 

蓮香上師回憶到,那時的盧勝彥,拒絕所有外緣干擾,一閉關就是沒日沒夜的祂,連「剪頭髮」的時間都沒有,等到日子久了,頭髮長地蓋住了眉毛、眼睛,蓮香上師雖然不會理髮,但也只好自己拿起台灣帶來的剪刀,喀擦喀擦地幫足不出戶的盧勝彥理頭髮,而這也是為何那時的盧勝彥,總是頂著一頭髮至耳齊、清湯掛麵的鋼盔頭的原因。 

過去在台灣的問事神算經歷,不只讓盧勝彥與許多人廣結善緣,最重要的,這十多年艱辛的學法歷程,為祂奠下了紮實深厚的基礎。有了這樣的因緣前提,赴美後的閉關潛修,其實也只是冥冥中註定的最後一片拚圖。 

密教修持感應不虛,在「靈仙閣」潛修密法的三年之中,盧勝彥除蒙釋迦牟尼佛授記、彌勒菩薩賜紅冠,並得密教祖師蓮華生大士,傳授「大圓滿法」外,無數藏密祖師皆在其禪定中教導「甚深內義」,而盧勝彥也在此期間,將「作密」、「修密」、「瑜伽密」、「無上瑜伽密」這四個次第的重要口訣全部研習完成,融入毘盧性海,確實成就「外八成就法」,「內八成就法」,而這所有的修法歷程與開悟口訣心要,全部記載於其二百多本的親筆著作中。 

※現出家相 廣度群生 

一九八六年三月十九日(農曆二月初十日),在美國雷門市真佛密苑,盧勝彥由釋果賢法師正式剃度,現「出家相」廣度眾生,法號「蓮生」。 

自一九八一年起,蓮生活佛依其因緣,陸續得到密教紅、白、黃、花四大教派人間上師的傳承灌頂與傳承信物,並得白教長老卡盧仁波切的認可,推崇為「華人實修密法的最高成就者」。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由藏密白教「卡瑪列切寺」住持「卡乘仁波切」,為活佛主持「坐床大典」;同年,藏密黃教最高領袖甘丹赤巴法王,亦將黃教歷代祖師代代相傳的信物「法王法袍」贈予蓮生活佛,並在獲頒美國華盛頓州州政府頒名人獎時,認定為「活佛」。 

蓮生活佛曾說:「我是為眾生入佛的智慧而來」,活佛依此大事因緣來到人間,一步一腳印依次第修行、實修實證,直至修持證悟「即身成佛」,並立下了「粉身碎骨度眾生」的誓願,其所創立的真佛宗、真佛密法,不但曾幫助過許多人度過生命的關卡,最重要的是,在圓滿眾生世間的需求後,引導其依法修持,進入正信的佛教。 

※以筆為槳 紅塵擺渡四十年 

四十年來,蓮生活佛不改初衷,以寫作為職志,每天保持固定的寫作時間,寫作時一律拒絕打擾,日日筆耕、寫作不輟,截至二○○八年十二月止,其創作已高達二○五冊。而事實上,真佛宗也是由蓮生活佛的書建立的。大多數的弟子,都是先從讀書開始,一年、五年、十年,在長期的閱讀下,進而開始認識、學習佛法的。 

及至今日,蓮生活佛在全世界已擁有五百萬弟子,而真佛宗分佈全球的弘法道場,總計共四百多處。為什麼他的著作開示及身教言教,能如此貼近撫慰人心,究觀其因,這與活佛「走過人生」的經歷,有著絕大的關係。如同其在著作中自述道:「我經歷過煩惱的生活,也經歷過種種痛苦,但現在我解脫了,得到永恆的快樂,到了今天,我必須將我的方法,我的觀念及思想傳播給大家。」 

回首來時路,他曾有過人生方向的追尋,曾有過人生意義的摸索,曾經跌倒,也曾經流淚,他與我們一樣,都曾有過一段平凡的過去。唯一不同的是,他以親身的人生經歷,找到了那條開悟人生、解脫煩惱的道路,而他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帶領更多的人,一起看到路盡頭那一端的風景。 

「我心中的佛,不是一顆遙遠的孤星。我心中的佛,是思念眾生,擁抱眾生。」而這股發自內心對眾生如泉湧的愛,或許正是支持著活佛走過幽幽漫長歲月,始終無怨無悔的背後動力。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nshing&aid=2858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