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去除心中污垢 享受快樂人生
2008/10/02 15:20:11瀏覽264|回應0|推薦0

去除心中污垢 享受快樂人生

<1999年12月18日蓮主上師於美國西雅圖雷藏寺開示>

師尊、師母、各位上師、法師、諸位同修,大家晚安。

時間過得非常的快,一轉眼,一九九九年也將近結束了。在二十世紀和二十一世紀之交的時刻,科學愈來愈發達,但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愈來愈複雜。比如我們看台灣的選舉,真的,看了會讓人搖頭。

所以我想和大家談談自己對懺悔和反省的觀念。回想這一年來,我們聽了許多師尊的開示和傳法,也參加了很多的法會、同修,而且也每天在修行。但是在這一年之中,我們是否真正的領會到了師尊的傳授,有沒有達到真正的清淨煩惱解脫的地步呢?

我們修行人需要反省自己這一年來所做所為,如有不好的,就應當馬上懺悔。懺悔是我們修行人在心智提昇的最佳的途徑之一,是給自己改過自新,淨化情緒和恢復活力的最佳的一個方法。

但是很重要的是,懺悔要真正的改過,而且要向善,要徹徹底底的去作。我們是有很多懺悔的儀式,有拜懺,拜懺有水懺、梁皇寶懺。拜懺是為了消除業障,和祈求福佑。透過拜懺時,誠心的去唸懺文,把自己過去的錯誤去懺盡,把過去的心結打開,把自己的不安和畏懼來消除,遠離種種的惡習,淨化自己的心靈。

當然,把自己心中畏懼和惡習懺盡後,那就會有了清淨自心。有了清淨的自心以後,就有發心向善之強烈的動機引發福慧增加的實踐力量,而發大慈悲心,願把自己的快樂和功德,和大家共同去分享。

很明顯的,拜懺是一種實踐性的倫理,把自己的情感加以洗滌,檢討自己的過錯,洗革以前不好的,發心實踐大乘菩薩行。當你焦慮難耐,莫名倦怠時,不妨透過拜懺或者誦經,一方面可以淨化情緒,一方面也讓自己能自心中的智慧,透過了佛法的引發,放出光明,看出新的希望。

所以在佛教的教義中,有兩尊佛,各代表了兩種不同心靈的世界。一尊是藥師琉璃光如來佛,祂是代表東方琉璃淨土世界。藥師佛是治療眾生病業障的,祂以淨化的方法來治病,讓一切有情的眾生的心靈,都能像琉璃光一樣的放大光明,讓人們有悅樂圓滿的生活。

另外還有一尊就是阿彌陀佛,代表著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祂教人以平等心待人世,並接引佛法的實踐者,到了西方極樂的世界,以成就不退轉圓滿的功德,淨土就象徵著精神生活的純淨,也代表著人類精神生活終究的希望。

總之,我覺得懺悔能讓我們洗滌自己,洗去了濃妝,才能看到自己的本身。改正消極的思想,會放出積極的心智,淨化虛幻的心情,才會顯現光明的人生。

懺悔可以淨化思想、感情和眼光,讓自己看出自己生活上的希望。我們有些都是平凡的人,有各自的優點還有缺點。生活在忙碌多元的社會裡,當然一定會遇到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有得意的,也有失意的。

每個人不免都會去承受到各種的壓力,如學生的考試,各方面的,都會遇到,緊張還有煩惱。因此現代人在情緒上生活,總離不開一些困擾。在感情上,也顯得非常的焦慮和不安,因此大家都需要清淨開朗的心情。但是這種輕鬆的心情,不是不停的去追逐就可以得到來的,而是在清淨中去發現來的。

大家也許太忙碌了,長期的積鬱,使人感到非常的焦慮,感到非常的厭倦。甚至有些人要藉著各種的酒色和藥物來麻醉自己,這都是現代人生活精神上的困境。但是我覺得情緒多半都是學來的,人可以從環境中學習焦慮和不安,當然也可以透過許多的陶冶訓練來培養開朗的心胸,所以是靠著自己去深思體會來的。

在法句譬喻經裡面,記載著一個當初佛陀教訓兒子羅雲,就是羅侯羅的故事。因為當羅雲他還未得道的時候,生性也是非常的粗獷。佛陀要他到精舍去淨化自己。

有一天佛陀去看他,見面後,佛陀要羅雲去找一個水盆,盛一些水來替佛陀洗足。當洗完以後,佛陀就指著那盆水,問羅雲說﹕「這盆洗腳的水還可以飲用嗎?或者拿來洗臉或漱口?」

羅雲說﹕「洗過了腳的水已經骯髒,不能拿來飲用或者用其它的用途。」

佛陀說﹕「你也像一盆水,如果肚子充滿了貪瞋癡種種的惡念的話,就像這盆水一樣,失去它的功用。」

接著佛陀要羅雲把水倒掉,當倒完水以後,祂又問﹕「你手中拿的這個盆子,可以拿來裝東西吃嗎?」

羅雲講﹕「剛洗過腳的盆子不乾淨,不能拿來盛裝東西來吃。」

於是佛陀又說﹕「你以前的思想,言行不檢,有如髒的盆子,怎麼可以拿來裝東西吃呢?」

這個故事中有很深的佛理,可以啟發教育我們。人如果沒有辦法去懂得如何淨化自己,那就失去了智慧的妙用。所以心中有太多的疑惑和污垢,就好像弄髒的盆子一樣,失去了高貴的品質和創造,那就沒有什麼價值和希望了。

我最近常常去蘋果園。我發現我們種蘋果的,在蘋果結果時,覺得蘋果品種不好的時候,在第二年的春天,就會把枝芽鋸掉,鋸掉重新再去找取比較好的品種來接枝。接枝後第二年、第三年的時候,它結出來的就會更好了。

人也是一樣的,一定要把不好的缺陷,真正徹徹底底的改革掉,換上新觀念。所以一切在於人為,只要自己能真正的有毅力,有恆心能面對的話,一定會做得很好的。

我覺得,在解脫煩惱痛苦方面,佛法是出世的,因為世間一切的事物的表現,都是沒有固定性的,都是時時刻刻都在變化的,也可以說都是不是實在的,是虛幻的。對這些虛幻的現象,我們學佛的人,不應當很重視它,也不要去執著它,而要解脫它,不受它所帶來的煩惱,所以說在這方面是出世的。

因為佛把世間虛幻的現實看得很清楚,所以不會起煩惱,更不會被這個煩惱所影響,這叫做解脫。

我們比個例子來講,假如有一塊糖果被人搶去了,對一個小孩子來講是非常痛心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可能因為為了這個糖果,他哭了兩個小時。而對一個成年的人來講,會一笑了之。

為什麼會有不同的反應呢?因為對一塊糖果的看法之不同。小孩子認為一塊糖在他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失去了當然他會產生了很多的煩惱,所以他會傷心,他會流淚。而成年人知道一塊糖只不過是一塊糖而已,不會認真,所以也就不會有這失去的煩惱。

在這日常的環境裡,每天都會有很多的讓你產生煩惱、憂慮、悲傷、恐懼的事,我們會覺得非常的煩惱。而在佛看來,覺得不太值得。不能引起佛的煩惱的緣故,就是佛已經徹徹底底的明瞭,世間種種都如幻影,轉瞬就消失了。另一方面,因為有了正式認識和見解,祂知道體會超世間的真正的快樂,就是明心見性。相形之下,世俗的事就不會讓祂產生煩惱。

總之,我個人覺得,我們生活在俗世中,天天面對的都是入世的;佛經所講的都是出世的。這就是要看自己去拿捏。如何有辦法在這拿捏當中,儘量的一致。

你假如能量力而為,為人處世,或者處理財物及各方面事時,你很仔細的去研究,不超出你自己的能力範圍,我想,你才有辦法能達到真正的解脫,才能有快樂。否則天天口裡在講要解脫、要快樂,而所做所為跟事實上,跟自己的能力沒有辦法去符合的話,我想都是還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解脫。

總之,修行,我自己的感覺,就像我們日常生活,對自己要有了解,天天修行有如醫生叫我們天天要保養自己、要運動。大家都曉得,但是,是不是有那個耐心?是不是有那個毅力?而且對自己本身的業力,自己要有相當的認識。認識的時候,你能根本的去徹徹底底的去針對來治療,那一定會有解脫的。

所以這也驗證了為什麼古人老是說「明師難求」、「佛法難聞」,我們今天遇見了明師,遇見真正的佛降世,也聞了佛法,希望大家能珍惜,不容易的。大家要重法、實修,更要尊師重道。

以上跟大家結緣,謝謝大家。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nshing&aid=2265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