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6/11/18 08:11:20瀏覽2473|回應0|推薦2 | |
李將軍對日,共的親身體驗,後對兩岸現況分柝,對美軍售的不當以及不卑不亢的態度' ,是為台灣所有人對前途指出唯一的方向,擲地有聲的言論。 許劍虹,以您的記者功力為傲! 訪問李啟明將軍----許劍虹 . 2014年4月29日 9:45 身為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的畢業生,筆者非常瞭解這個在台灣享有高度盛名的研究所與蔣緯國將軍所創辦的中華戰略學會有密切的歷史淵源,因此於今年1月24日曾經在助理潘嬑蓉小姐的陪同下,拜訪了恩師黃介正老師的父親,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成都本校19期畢業的黃世忠將軍。 得知筆者對中國近代軍事史有強烈的興趣,並且在從事抗戰世代的口述歷史工作後,黃世忠將軍幫助筆者與中華戰略學會的倪銘鎮秘書取得了聯繫,希望能透過該學會,將一些曾經參加或者經歷過那場民族聖戰的老退伍軍人介紹給我們訪問。 雖然絕大多數曾經在戰場上與日軍硬碰硬作戰的退役將領,到了將近七十多年以後的今天不是已經作古,就是已經超過九十高齡而行動不便,但是仍然有不少才八十歲左右的老軍人,在童年時代曾經以老百姓的身份在日本佔領區待過,親眼目睹過國共兩黨游擊隊在敵後戰場上同日偽軍作戰,或者是自相殘殺的歷史,而現年八十八歲,在中華戰略學會擔任孫子兵法研究組召集人的李啟明將軍就是他們的代表之一。 在倪銘鎮秘書的介紹下,筆者與潘嬑蓉小姐在2014年4月25日一同前往中華戰略學會位於台北市杭州南路的辦公室,就抗戰時代山東遊擊戰場乃至於未來海峽兩岸戰略局勢發展的問題,同老將軍進行了兩個小時的交談,感覺非常的有收穫。 老先生的山東游擊區經驗 李啟明將軍於1926年農曆12月26日出生於山東省高密縣,他來自於大周陽鄉新民莊的一大戶家庭,然而當被筆者問到他們家是不是地主的時候,老先生表示當時他們家發展全盛的時候一共有二十五人,但是卻只有二十六畝的土地,而且都是自耕,因此即便從中國共產黨一個人應該被分一畝地的角度來看,李家在地方上也絕對不是地主,至少與那些有一百多畝地的家族比起來不算,但是這些土地卻仍然遭到沒收。 儘管如此,李啟明他們那一家在地方上還是有很大的影響力,因為他的父親李雪堂不只當過大周陽鄉的鄉長,而且還一手創辦了新民莊的初級小學並自任校長,當時有兩個弟弟與一個妹妹的老先生,就是在那裡完成初小學業的。 在李啟明十二歲的那一年,日軍佔領了他的故鄉高密,並且在當地作威作福般的欺壓甚至於殺害老百姓,所以老先生告訴我們先後經歷過德國人與日本人殖民統治的山東人還是認為,前者對待中國人遠比後者還要文明。 老先生指出,德國人所鋪設的膠濟鐵路非常精良,他們的枕木上都還多包了一層的鐵皮,因此從來都不會生鏽,在那個時候就如同高速鐵路一般的讓人嘖嘖稱奇,這是為什麼山東人討厭同樣是黃皮膚的日本人,卻喜歡身為白種人的德國人的原因。 日軍佔領了高密的時候,李啟明正在東關小學接受高級小學的教育,當時這所學校屬於基督教創辦的教會學校,因此他並沒有遭受到日偽當局的教育所茶毒,但是在目睹了那麼多日本人的惡行惡狀後,也決定不留在淪陷區繼續升學,而是想方設法的去找尋國軍的游擊部隊。 為了避免接受亡國奴的教育,李啟明與大弟決定前往諸城找尋張步雲領導下的保安第2師,這是一支直接隸屬於山東省政府主席沈鴻烈的游擊隊,主要活動在諸城五蓮山的山腳下,依靠著一大片的叢林來保護自己以免遭到日偽軍的圍剿。 雖然在中共的論述中,張步雲是一個土匪出身,打著抗日旗號卻到處魚肉鄉民,並且暗中勾結日偽軍壓制抗日軍民的漢奸賣國賊,然而他在五蓮山創辦中學並收容流亡學生的行為,卻證明了再怎麼樣具爭議性,無論如何「封建守舊」的國軍游擊隊或者雜牌武裝,都非常重視對青年世代的教育工作,這顯然是他們比同時期的8路軍還要進步的地方。 那個時候整個山東都已經淪為了日本佔領區,因此除了于學忠將軍指揮的東北軍第51軍與第57軍,沒有任何國軍的正規部隊在活動,絕大多數還效忠國民政府的都是類似於保安第2師這樣的游擊武裝;老先生表示那個時候他的父親也在高密縣長曹克明的手下擔任秘書,這個在淪陷區內所設立的國民政府地下行政機構其實也是一支游擊隊武裝,所以李雪堂當時雖然是文職人員,但是也配備著手槍行動。 對於中共指控張步雲勾結日偽一事,李啟明將軍以自己的親身經驗誓言坦坦的指出沒有那一回事,至少那個時候在學校他們升的是中華民國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唱的是《三民主義》國歌,而且兼任中學校長的張師長在講台上演講的時候,也是多次的猛烈批判日本人對中國的侵略,並且沉痛的哀悼遭到侵略者殺害的山東同胞。 因此,李啟明認為張步雲絕對是一位痛恨日本鬼子與漢奸的愛國軍人,那個時候他們這些小孩子雖然是在游擊區讀書,但是每個人都相信與自己朝夕相處的第2保安師官兵就是國軍,不是什麼雜牌軍的游擊隊。 不過,張步雲確實是在1948年遭到國民政府依據《懲治漢奸條例》所槍斃的,由此可見除了中共外,有不少在山東淪陷區抗日的國民黨人也認為他確實與日偽有所勾結,甚至就連同樣在沈鴻烈指揮下的曹克明也都是指控人之一,所以這一位國軍游擊司令的歷史地位究竟為何,直到目前為止在兩岸都存在著強烈的爭議。 李啟明將軍對此也不避諱的指出,國軍在山東的游擊隊之所以會遭到各個擊破的原因還是在於不團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身為省主席的沈鴻烈與魯蘇戰區司令官的于學忠兩人就不和,因此雙方的部隊雖然同樣屬於國民革命軍的作戰序列,甚至相互之間都是東北軍的,但是仍然在戰場上多次大打出手。 因此除了面對於來自日偽軍的掃蕩外,第2保安師還要隨時準備好面對來自於于學忠部隊的挑戰,然而老先生仍舊告訴我們,當時讓張步雲最忌憚的還是中共的敵後游擊武力。 當時8路軍主要的活動範圍位於沂蒙山區,在煙台外圍的鋸齒牙山,他們與于學忠指揮的第51軍發展出了非常的關係,甚至會合作攻擊包括保安第2師在內親近沈鴻烈的部隊。 李啟明將軍表示,有一次在張步雲管轄區的市集內出現了中共北海銀行在膠東地區發行的紙鈔,讓這位游擊司令僅用了一天晚上的時間整個頭髮就愁白了,由此可見他對共產黨的恐懼是有多麼的強烈。 由於國軍各派系游擊隊相互之間不團結,再加上共產黨軍隊在組織上與信仰上的頑強,而且又有于學忠的配合,最後8路軍還是逐步的將這些反共武裝殲滅或者併吞掉,張步雲的保安第2師雖然有五蓮山的叢林保護,卻難以避免被擊潰的命運,迫使李啟明與弟弟不得不結束流亡學生的生活回到故鄉去。 成為黃埔軍校生 懷抱著上戰場抵抗侵略者理想的李啟明將軍,當然不會在回到家鄉後就安分了下來,相反的他不斷找尋著去大後方參加國軍的機會,而老先生最後也真的等到了這樣的機會。 有一次,一位在後方就讀中央警官學校的鄰居返回高密探親,於是李啟明與一堆同樣來自於新民莊的孩子們便跟隨著他離開了控制在日偽軍手中的故鄉,前往仍然控制在國民政府手中的安徽阜陽地區,那裡駐防的部隊是由中央軍將領李仙洲指揮的第28集團軍。 提到這位黃埔1期畢業的將領,李啟明就想到國民政府於1943年4月命令李仙洲率領第92軍進入山東以重建中央的威信,不料卻遭到了日軍與8路軍的雙面夾擊,最後國軍堅持了三個月後還是因寡不敵眾而被驅逐回了安徽,讓老先生邊講邊忍不住對共產黨勾結侵略者叛國的行徑大罵:「他媽的!」 李仙洲也在當地成立了一個專門招收山東流亡學生的國立第22中學,同時委派後來在澎湖「山東流亡學生案」中遭到槍斃的煙台聯合中學校長張敏之擔任教務主任,也就是這所學校的實際負責人。 對於被扣上匪諜帽子而遇害的張敏之主任,李啟明將軍同樣的幫他喊冤,不僅認為這位老校長與張步雲一樣既不是漢奸也不是匪諜,而且在主辦國立第22中學期間非常細心的照顧與教育他們這一些大老遠來投奔的愛國學生。 儘管如此,當日軍於1944年發動「一號作戰」,並且於鄭州一帶渡河深入河南境內的時候,位於安徽北部的阜陽瞬間陷入了四面八方都遭到侵略者包圍的局面,迫使張敏之下令國立第22中學隨國軍部隊一同往後方撤退。 也就是在他們往後方撤退的途中,李啟明一行人聽到了令人振奮的消息,那就是國軍第90軍第28師第83團第3營副營長孔令晟率領部隊,於西峽口一帶挫敗了日軍攻勢的消息,老先生表示當時確實是大快人心,同時也更強化了自己報考黃埔軍校的信念。 在陜南漢陰的時候,有許多青年學子受到了蔣中正委員長「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口號所感動而報考青年軍,然而李啟明卻還是希望能夠成為黃埔軍校的學生,而幸運的是當時由胡宗南將軍擔任主任的黃埔軍校第7分校也在當地招生,於是老人家就直接報考了軍校,並成為第7分校第21期,也就是最後一期的學生。 李啟明進入了位於西安的第7分校後進入了砲兵科受訓,由於抗戰在他還是個軍校生的時候就已經宣告結束,所以當他於1947年9月18日畢業的時候,老人家已經沒有日本鬼子可以打了。 由於是砲兵學生,李啟明一開始希望自己能夠被派到剛剛為祖國所收復的台灣高雄要塞去服務,然而由於李仙洲將軍的92軍也急需青年軍官,並且積極攏絡山東籍軍校畢業生的原因,最後老人家還是到天津去向該軍的軍部報到了。 提到國府在內戰中失敗的原因,曾經多次與解放軍交手的李啟明將軍雖然表示心有不甘,然而他指出香港反共作家胡志偉(筆名為鄭義)所編著,由明鏡出版社發行的《蔣介石如何失去大陸》一書,並沒有真正舉出共產黨勝利的原因還是在於日本對中國的侵略。 老將軍到現在都還堅決相信,若不是有日本人發動侵華戰爭的話,共產黨根本就不可能有機會崛起並奪取國民政府的統治權,由於他本人來自於山東,而且又親眼目睹過8路軍如何藉由攻擊反共抗日游擊隊的方式,來擴張其根據地的過程,因此李啟明始終認為導致中華民國最後撤退到台灣的因子,早從1931年9月18號那一天開始就種下了。 由於時間有限的原因,老先生這一次並沒有跟我們詳細講解他在國共內戰中的親身經歷,不過倒也花了不少時間跟我們分析了他們這一群中華戰略學會的退役將領近年來與大陸交流的情況,對於關心兩岸關係的我們而言同樣重要。 李啟明的兩岸戰略建言 李啟明本人與後來進入軍校的大弟弟,雖然在戰後隨中華民國政府撤退到了復興基地台灣,但是他那位曾經當過校長與鄉長,並曾在國民黨游擊隊中擔任秘書的父親、三弟與妹妹卻都留在已經赤化了的山東老家。 理所當然的,李雪堂「解放」的那一天開始,就因為共產黨扣給他的「地主」與「反革命」的帽子而飽受各種鬥爭與折磨,甚至還遭到地方上的共產黨幹部抓起來關押審訊過。 考慮到繼續留在老家可能會丟掉小命,李雪堂在被釋放後就帶著三兒子與女兒逃到了東北哈爾濱,由於當地的共產黨幹部大多不瞭解這位老父親過去參加過國民黨的歷史,所以他們一家在當地倒是沒有再繼續遭受到衝擊了。 這段時間,受過高等教育的李雪堂在哈爾濱山區一座礦場裡工作,負責開識字班教育當地的礦工如何認中文字,然後又在1957年到1960年這段所謂「三年自然災害」的時間裡負責管理伙房,所以沒有如同廣大的大陸同胞一樣慘遭餓死的命運。 提到當年的大饑荒,李啟明將軍指出作為中共最主要根據地的山東省,反而在這段時間死了最多的人,反而是在「解放前」擁有最多資產階級的上海,因為仍扮演中國金融中心的原因,哪怕是在後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受到的衝擊最少,講到這一點老人家也是滿臉的無奈。 然而,李雪堂本人雖然幸運的在毛澤東瘋狂統治的那三十年內存活了下來,但是在這段時間卻失去了三兒子與小女兒,所以等到鄧小平宣布改革開放時,李啟明所能見到的親人也就只有老父親而已了。 由於當時李啟明的身份是國軍的現役少將,因此最先回到中國大陸去探望老父親的是老先生的妻子與中校退役的弟弟;李啟明雖然一度設法將李雪堂接到台灣居住共享天倫之樂,不過老人家終究還是因為住不習慣返回了大陸,並在回去後過幾個月就離世了。 有過這樣的人生經驗,李啟明將軍對於共產黨當然是有許多的不諒解,然而老先生並沒有因此被仇恨沖昏頭,不僅沒有像很多老軍人那樣永遠不與對岸相互往來,反而還積極的在退役後參與兩岸的交流活動,以避免雙方因誤會而爆發戰爭。 對於包括許多政治人物批評他們這些退役將領去大陸的行為,李啟明將軍指出這根本是無稽之談,畢竟冷戰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中華戰略學會面對崛起中的中共,自然而然必須要追隨美國前總統尼克森(Richard M. Nixon)的腳步,以談判代替對抗,否則以台灣這個彈丸之地的國力,要拿什麼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敵視甚至於互不往來下去呢? 李啟明將軍表示中華戰略學會目前所堅持的原則,就是兩岸必須要和平發展,絕對不能夠爆發任何戰爭,而研究《孫子兵法》出生的他特別強調「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概念,主張「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希望能夠在不流血的情況下爭取台灣利益的極大化。 他指出,兩岸的關係應該要依照連戰擔任行政院長期間提出的「三不」與「三要」戰略,所謂的「三不」指的是「不統、不獨、不對抗」,而「三要」則是「要和平、要交流、要雙贏」。 李將軍認為馬英九總統的「不統、不獨、不武」戰略,基本上參考了連戰的「不統、不獨、不對抗」思維後,李啟明將軍不僅認為「不對抗」比「不武」還要更符合當前兩岸的局勢,同時批評國家元首忽略了後面的「三要」,也就是「要和平、要交流、要雙贏」思維,才搞得兩岸關係到現在都還那麼複雜。 為了中華民國的未來著想,李將軍指出台灣應該要趁有本錢的時候早日與對岸進行談判,這個談判的目的並不是要為兩岸之間的關係找出一個結果,而是要透過這樣的交流讓大陸更加瞭解我方對民主自由制度的堅持,乃至於在雙方經濟合作如次緊密的今天,為什麼國軍仍然有需要繼續採購美國的武器。 因此,他們絕對不會像民進黨人那般一天到晚要求解放軍移除瞄準台灣的飛彈,一來這些飛彈後退後都還是可以機動佈署回到前線繼續對我方產生威脅,其次則是在於解放軍方面會以台北放棄對華府的軍購來當交換條件,反而讓國軍更加的下不了台。 然而,李啟明也告訴筆者絕大多數到對岸的老將都是忠貞愛國的退伍軍人,去與對岸接觸時絕對不可能作出丟中華民國臉的事情來,畢竟就連身為新同盟會會長的許歷農將軍,在抗戰期間都在王敬九將軍指揮下的第25軍內從事針對新4軍的政治作戰工作,全部都是與中共打過多年交道的老手,因此讓他們去處理其實是最適合的。 中華戰略學會與大陸方面交流的代表,主要就是理事長王文燮與李啟明將軍本人,若要是再加上空軍退役的中華民族團結協會理事長夏瀛洲將軍,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山東人,他們不是抗戰期間在山東淪陷區待過,親眼目睹第8路軍偷襲國軍者,就是自己的父輩在戰時參加過國民黨的游擊隊,對共產黨當然也不會產生什麼不切實際的幻想。 因此,每次與大陸方面進行抗戰史的學術交流時,這一幫老山東軍人都以絕不妥協的立場捍衛國民政府與先總統蔣公的尊嚴,以自己的經驗或者研究成果敬告中共正視歷史事實,王文燮將軍甚至每次到對岸的時候都會準備青天白日黨徽贈送給接見他們的解放軍代表,告訴對岸的中國軍人不要忘了自己的前輩們曾經也是中華民國國軍的一份子。 雖然中共目前已經平反了所謂「正面戰場」的國軍抗日將士之地位,但是對於山東淪陷區的國軍游擊領袖,包括趙保原、張步雲、張景月與張天佐等人還是無所不用其極的醜化,讓來自於台灣的山東籍退役將領們憤怒異常,所以有一次王文燮還特意將日本支那派遣軍向中華民國投降的文件影印了幾分,帶往大陸發送給共軍將領們。 除了捍衛老長官與父輩的歷史尊嚴,讓那些在島內高喊「愛台灣」口號,到了大陸卻往往對共產黨員卑躬屈膝的民進黨各縣市首長與政治人物汗顏的,則是在於中華戰略學會的退役將領們每次參加中共舉辦的學術活動,都會給被民族主義沖昏頭的中共將領們潑一些冷水。 大約是2012年日本政府宣布「國有化」釣魚台列嶼的時候,李啟明將軍隨中華戰略學會秘書長謝台喜前往大陸參加了一次學術座談會,這場本來預定要討論《孫子兵法》的活動,也改變了主題開始討論起了中日兩國之間的領土問題。 李啟明還記得,那天上午所有參加會議的解放軍將領,乃至於許多來自台灣的民間學者都熱血沸騰,其中一位來自台北的著名軍事研究者甚至建議共軍以射程達三百公里的多管火箭把釣魚台給封鎖,只有他與謝台喜兩人始終對這個問題保持理性的態度,主張北京應該與東京和平解決此一爭議。 結果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北京官方的中央電視台確實撥放了關於釣魚台的新聞,但是內容卻是呼籲大陸軍民保持理性,當場所有與會並且主張中共應該強硬的兩岸與會人士都鴉雀無聲,因此下午的討論又恢復到原來《孫子兵法》的主題了。 對此,李啟明驕傲的指出他們這些國軍退役將領與解放軍打交道的時候,一定都堅持著中華民國的立場,雖然贊同兩岸最後必須要走向統一,但是對於甚麼時候統一還有如何統一,都認為必須要依照《國統綱領》的路線來解決,因此絕對沒有什麼變節的問題存在。
捍衛的中國只有一個,那就是中華民國。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