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文字典的解釋為「自己」,再查「自己」的解釋為「本身」。所以總括而言,字典解釋「我」的意思,應該是指活著的這個身體。
心理學對「我」的解釋,則含蓋本我、自我、超我三個我。
構成本我的成份是人類的基本需求、欲望和感覺,如饑、渴、冷、熱…等。
自我是經過現實社會的學習,所形成一個限制自己的我。
超我則被理想、完美所操控。
三個我如能互相調節,就能形成一個發展正常適應良好的人。如果三者失卻平衡,或彼此長期衝突,就會導至一個人生活困難。心理學對「我」的解釋,顯而易見應該指大腦指揮下的一個人格。人們對我能更進一步的認識,大概就是這種心理學上的認知。
可是我還有其它更多的成分,是別人看不到連自己也不知道的部分。這一部份就連心理學家也無從了解,它的神秘性很難去體會,大部分人可能一生中無緣相見!
「我」已完成解釋,可是一般人仍不見得如此的認同。
對小孩子,你說我,他可能弄不清楚,但是你一叫他的名字,他立刻回過頭來。所以小孩子的我,就等於「我的」名字。
到了少年人,我變成我的頭髮,出門前一定把頭髮梳的很帥、很酷的感覺,甚至染成時下流行紅、黃、紫的顏色,此時所謂的我就是「我的」頭髮。如果外人不小心弄亂或弄髒他的頭髮,肯定拼命跟你一決高下。
年紀再長變成年青人,開始注意女人。每日與朋友比較的就是我的女朋友如何正點,所關心的也是女朋友的一頻一笑、一喜一怒,父母在他而言都比女朋友還低一等,這時我的代表就是「我的」女朋友。
當進入社會工作,「我的」工作就是我。我的名字不見了,你哪裡高就?問的就是我是誰的意思?工作高尚一點的,藉機誇口是某某工程師、醫生、主任或經理。工作名不經傳的,只有苦笑說糊糊口吧!工作的種類與我已畫成一個等號。
結婚後,我再度變臉,「我的」家庭就是我,「我的」孩子就是我。當我向人家炫耀我的孩子讀某某國立研究所,考上高等考試或出國留學,這就是在講我多麼厲害。
我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不斷的變化,所有的我(名詞),完全以「我的(形容詞)..‧」出現。其實就是在說:「我」已經不見了,「我」已經死了。凡人常以為身體死了才是死,真正明瞭的人,「我」不見跟死又有何區別!「我的」不等於「我」,世人千萬不可混淆一生,白活一場。
我是誰?真正的我在哪裡呢?
有一幅山水畫,畫裡有河,河裡有魚,有一位深山隱者獨自在河邊釣魚,那位隱者就是真正的我啊!
可是一般人的我,就如河裡的魚一樣,在河內看不到河面上的真我。智慧高的,偶而像鯉魚躍出河面,也只能驚鴻一瞥,立刻又掉入河裡。
想找到真我,須超乎魚!
(註:魚生長在水中,以為魚的世界就是真正的世界,其實魚不知道它的世界是被涵蓋在另一個空間中,所以魚想了解真正的空間世界,它必須無掉水中所接觸的事物,而且把魚自己無掉。也就是魚要認為自己不是魚,才能離開魚的世界,接觸到另一個更大、更正確的世界。魚要認為自己不是魚,超乎魚;人則要認為自己不是人,超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