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閱讀與寫作是基礎功
2012/01/14 08:21:10瀏覽1776|回應1|推薦11

法律,必須透過文字來描述腦袋中邏輯思考的結果。所以,文字描述的功力,是決定能否正確與完整地表達出內心想要陳述內容之關鍵。如果文筆不好,縱算有千萬知識,別人還是認為你是一個草包。就如同男女交往,男生過於內向,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遲遲不願意對女生表達愛意,女生當然難以認定男生是愛她的。

法律的國家考試,大多也不是選擇題,而是以申論題為主,寫作的能力就相當重要。但是該如何有好的寫作表達呢?大量閱讀是項關鍵。例如筆者很喜歡看武俠小說,看多了,居然也能用手中的筆,描述出一位隱身山林的武術高手,如何展現自己高超的武藝,再稍加練習幾次,輕功的施展、兵器的運用,這種種的描述,都能夠讓閱讀者有身歷其境之感。

不過大量閱讀也是有一些範圍的限制,例如一定要背幾篇古文,理由很簡單,如果能夠有寫古文的實力,寫白話文也會比較輕鬆;其次,要多看一下社論,因為社論的論述通常叫合邏輯,不會像是電視電台的名嘴,錯的也都可以說成對的,多看一些符合邏輯的文章,自己也可以學到如何有邏輯的方式來思考。

主觀認知訓練完之後,如何才能寫出一篇好的文章,就好比是練出了雄厚的內力,該如何揮拳、踢腳展現出來,以痛擊敵人一樣。否則,光靠念力,是無法將深厚的內心作為攻擊敵人的工具。

訓練,是不變的法則。可是練習作文是一件枯燥無味的事情,如果真的拿歷屆作文考題來練習,那還真是八股啊!筆者的經驗是每天找一些法律新聞來評論,並且以下列格式來進行練習:

一、簡單描述事實:一開始先把新聞內容轉化成簡單的描述,簡單描述這個動作,可以練習怎麼用幾句話就能描述完成繁雜的事實。這對於未來寫學術論文也有幫助,因為很多學術文章是針對判決進行評論,從考試的角度來看,也就是點出爭點。

二、法律適用:描述本新聞事件相關法律適用。畢竟法律是活用的,光看書中的案例會有距離感,透過實際案例的磨練,也可以讓自己引用法律條文的功力更顯順暢。

三、法院見解與當事人間見解上的爭議:新聞事件中除了聳動、情色外,通常是因為有了爭議才會上新聞,例如三歲女童遭性侵案,三歲女童的同意是否算是同意,會導致是否該當「違反意願」的要件。所以很清楚地將法院見解、當事人見解,以及社會輿論的看法,不就像是國家考試中學說爭議與實務見解的格式。

四、提出自己的見解:不管是吾人以為、管見以為、學生認為等,寫出自己的見解最為重要,如同國家考試的申論題寫作中,最後也都有所謂的「結論」,在實務工作上,法院最後也會提出理由,解釋為什麼系爭事實在與法律涵攝的過程中,會產生有罪或無罪的結論。

筆者的部落格「山林中荒廢的法律小屋」(http://blog.chinalaw.org)已經經營多年,也寫了超過一千篇以上的文章,其中大部分都是有關法律新聞事件的評論,長期下來,自己感覺文章的論述能力確實增進不少。知名作家九把刀曾表示堅持每天要練習寫五千字,筆者因為有工作在身,很難每天達到這麼高的數字,但每天二千字應該是可以達到的目標。一般法律系學生或國家考試的考生,也可以申請一個免費的部落格,或者是臉書,每天寫一篇大約六百字的評論,相信一年之後,可以感受出自己寫作的能力大幅度地增加。

但是,請記得不要寫些流水帳或毫無意義的文字,臉書上常看到許多朋友沒有善加利用此一工具,如果寫得文章很好,按讚、留言或轉貼文,可以強化自己繼續寫下去的動力,但是如果每天只會寫些「肚子好餓」、「今天想吃飯」等很多讓人不知如何回應的文字,則這些好用的平台將無法成為自己成長的工具,只能說實在是非常可惜啊!


圖解行政法第二版】好書不寂寞,在眾多考生力挺之下,又再度改版,增加了大約100頁,考題也詳細地分析,是一本參加國家考試不可缺少的必讀經典。

國文─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

圖解法學緒論】,不但適合國家考試的考生,也適合高中考大學之指考出題委員、高中生參考之用!目前12/31博客來法律排行榜第二名。

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系列: 圖解憲法 、圖解民法(一版五刷修正版)、圖解刑法(第二版新上市)、圖解刑事訴訟法

第一次打官司系列:刑事訴訟(第二版)、民事訴訟車禍資訊站(第二版)

其他書系:捍衛權利大作戰圖解親屬繼承─愛情福利社法律人的第一本書(第四版)、圖解數位證據圖解不動產買賣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f0630&aid=6028527

 回應文章

騏子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可能我寫得不夠好吧
2013/02/21 12:15

問題是我之前寫一些法律評論的文章都沒人按讚,反而是寫一些雜七雜八的狀態還有人按讚(我真的是不知從何說起),漸漸地我就愈來愈懶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