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895年,台灣台北城的繁榮進步,勝過當時的日本東京。」日本殖民之前,台灣是全中國最富庶的一省,也比日本富裕
2013/08/08 10:31:19瀏覽16096|回應1|推薦17



剛剛看東森新聞台灣啟示錄的"甲午大海戰"心中感慨萬千.甲午一戰改變了中國百年來的命運.且影響深遠. 甲午戰敗並不是僅僅割讓台灣和賠款而已.它讓孫中山決定革命.造成20世紀中國一連串戰亂與不幸:辛亥革命.軍閥割據.蒙古獨立.日本侵華.國共內戰.兩 岸分裂.共產中國.大躍進.文革.228.以至現在的釣魚台糾紛.......可以說如果甲午戰爭贏的是中國.不會發生剛剛上述所列的事件.現在的中國應 該是君主立憲領土完整富強民主的世界第一強國!

----

日本重回軍國主義老路.台灣這些一天到晚歌頌日本殖民統治的媚日獨派絕對"功不可沒"!
一般日本人若是認為殖民地統治能做出好事,並且有「曾經受過統治的民族」出來見證時,日本老百姓向哪裡去學歷史的教訓呢?很可能他們還 會重踏他們的老路子也說不定....
緯來電影台播放「八田與一」卡通.沒想到日本人搶先一步拍動漫片歌頌他們在台灣的殖民建設.片中並把台灣人描繪成無知又落後的民族接受日本人的文明教化(如強迫台灣人吃奎寧那段).我看了真的覺得非常可恥!
據我廿八年的日本生活「體驗」,一般而言日本人對侵略中國大陸和殖民韓國是有他的罪惡感,同時亦具有他的贖罪感的。但他們對台灣 的殖民統治卻少有罪惡感和贖罪感。原因何在,是值得我們探討的....

-----

2013-08-07 01:39  中國時報【蘇香林/北市】
 「1895年,台灣台北城的繁榮進步,勝過當時的日本東京。」誰敢如此自信自豪的勇敢宣稱?
日本東京大學博士、台大教授、日本綜合研究權威,許介鱗教授在所著《日本殖民統治讚美論總批判》(文英堂出版社)書中,舉證歷歷,日本殖民之前,台灣是全中國最富庶的一省,也比日本富裕,其書中記載:
「早在1860年台灣開港,外資在台已獲投資利益。而清廷派沈葆禎、劉銘傳撫台,自1874到1895年,20年的投資與心血建設,其成果讓日本隨軍記者寫下當時進台北城所見『…財貨金銀之流溢,人民之意氣高昂…』」
故意忽視日據前富庶的台灣,只歌頌日據後的殖民建設,令人不解!
日本強占台灣,台灣人展開長期的武力、非武力的反殖民抗爭。根據日本官方文書累積統計,50年間約近40萬台灣人遭受日軍警屠殺。為了嚴密控制、鎮壓反抗和經濟榨取,貫徹實施50年警察統治。才數十年前的歷史,台灣人凜烈正氣的抗日,已被漠視扭曲。積非成是,日本人的高壓統治及榨取,卻被美化、歌頌?是何道理?
如台北市政府,可以花了9,200萬,復原殖民者的「西本願寺」,卻說沒有經費設置「台灣抗日史蹟館」?又如在北投溫泉季,先有讓台灣的小學生穿和服扛日本神轎,後有文化局長穿和服辦活動,還沾沾自喜是「文創」。
日本命令八田與一建烏山頭水庫與嘉南大圳水利工程。不是為台灣農民謀福利,而是為奪取更多的台灣米與糖,供應日本。日據嘉南平原的農民吃到白米飯是奢求,曬乾或發霉的蕃薯籤幾乎是餬口的正餐。日據時代,台灣人沒因八田與一受惠;光復後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農民才享有因水利增產而受惠。馬先生,與其媚俗的歌頌八田與一,不如回頭肯定國民黨的土地改革政策更符史實。
家母日據時代,被徵調赴南洋任隨軍護士,途中幸運躲過美軍轟炸,搭另一條船的友伴,卻不幸沉船喪生。這是她老人家一生最悲痛的記憶。我讀大學時,每月她都會以台式國語寫信來勉勵我,只記得她一再提及,慶幸因有台灣光復,終於可不受日人歧視為「清國奴」、「支那」,可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她一生中國人的認同,也從未妨礙她做一個台灣人的認同。
坪林的南山寺,就是日據時期,當地鄉紳為抗拒皇民化,傳承漢文化於子弟,集資興建。南山寺絕非日據傳承漢文化於寺廟的唯一特例。台灣先民在日據高壓下,想盡辦法傳承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命脈。豈能假藉「包容」,承襲李扁,扭曲日據史觀,埋葬中華民族主體意識?

     請以恭敬之心,還原先民抗日史實,傳承台灣人的尊嚴。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112013080700455.html

----

在日本統治之前,台灣在全中國之中是最富庶的一省,當然也比日本富裕。
         日本的從軍記者松原岩五郎,以乾坤一布衣的筆名留下「台灣風土記」的紀錄,敘述日軍在1895年登陸台灣時,看見台灣的一切確實要比日本富庶得多。
他寫下以下記錄:台灣土地百物茂盛,動物植物之產,多種多樣,非高麗(朝鮮)遼東之地可比。其土地不但是天賦之大富藏,山水景象亦極似好画。山嶽丘陵之形,千種萬樣,在十步百步之間,風物之變化顯著,僅僅旅行二、三里之間,得天然的好画題,不下千百幅之多。
台北府城半中國式半西洋式的高樓大廈,此邊尤多。與遼東營口相比,富庶更高一段,至於其富美豪華,則有更高幾層之盛觀。
財貨金銀之流溢,人民之意氣高昂,不像遼東地方人民那樣對日軍奉承,台灣各個人,高傲自滿之氣露出鼻端,視日軍到來如旅行者過來,表示汝等以戰爭取勝,我等以金錢和物產自行生活,又奈我如何。臉色旁若無人,傲慢自大,在市中橫行跨步,毫不忌憚。
這名記者在甲午戰爭時,隨日軍到過朝鮮、遼東半島,他也描述當時的萬華,比大陸各地繁榮,物資豐富,勞工勤勉,而庶民穿著絲、麻編織的豔麗衣裳,身上裝飾,金銀珠寶。
此記者親眼看到,台灣山海物產饒多,台北府的市場,集合各地產物,而且開港之後,西洋以及中國各地輸入物品,日用百貨無不具備,吃有魚肉鳥類,糖果的種類有千百種,西洋料理、中華料理等山珍海味,金牌煙草、馬尼拉煙捲,罐裝牛奶等精選品,充斥於舶來品市場,如果不問價格,沒有得不到的百貨。
這表示台灣在日本統治之前,確實是商業鼎盛,遠比日本富庶的「寶島」。在台灣寶島,只要隨便插一支蕃薯藤,就可以長出蕃薯葉和蕃薯充飢,不會餓死。台北府的市場繁榮,經濟生活發達,比剛遷都不久的東京,還要多采多姿。但是淪為日本殖民地之後,台灣的一切能量資源,轉而被日本榨取而犧牲奉獻。


原文網址: 1895年台灣比日本經濟富裕進步—Taiwan : a richer land than Japan | 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 | japanresearch | NOWnews 部落格 http://blog.nownews.com/article.php?bid=4179&tid=115419&tyid=Q#ixzz2qF3jclaQ

----

日據時代 如此「消滅」痢疾
中國時報 劉廣定/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2013年10月16日
當下常有一些媚日政客,藉其擁有的某些頭銜,發表斷章取義或以偏概全之不實言論,愚弄其信徒。挑撥離間,企圖分化、阻礙2300萬同胞的團結與和諧;又諂諛美化日據時期之殖民惡行,令人不齒。

日前讀到美國有兩位華裔醫師指責曾任中華民國衛生署長之涂醒哲以數據騙人,誤導《自由時報》讀者。涂文提到天花、傷寒等傳染病,但未言及「痢疾」。不悉是否因其原文未提。現擬引《淨心長老演講集》中的兩段文字,做為補充。淨心長老說:

「…回想小時候,我的故鄉在豐原,我是鄉下人、莊稼人。就在我剛就讀國民小學時,發生一種流行病就是痢疾:日本人非常殘忍,不設法治病,卻將染病的人抓走、抓走之後便打針,讓病患斃命,以杜絕流行病。」

「很不幸的,我亦染上這種傳染病,猶記得那時警察到家裡來查看,我病得很重,我母親將我抱到草堆下藏起來:以前鄉間人經常在屋後將稻草堆高起來,就是所謂的草堆;那時我家屋後正好有兩個草堆,我母親將我放在兩個草堆之間,上面再用稻草蓋起來,深怕被警察找到:幸賴佛陀庇佑,那時我看得到兩個警察,他們看不到我,在他們搜查到草堆時,正好有飛機在頭頂附近飛過,他們只抬頭看頭頂的飛機,並未仔細搜查草堆,因此沒有發現我,所以今天我才能在這裡與各位講話:否則,若當時被抓去打針,現在早已不在人間了!」佛門長老的話,無庸質疑。由此可見日本殖民者據台時期所謂的「醫療」,所謂的「德政」,實際上是多麼「殘忍」。

----

日本拿中國人的血汗錢來滋養自己,壯大後再來侵略中國;拿出一小部分中國人的錢去建設台灣,不但得到台灣人的感恩戴德,還教會他們如何痛恨、蔑視孕育滋養他們的中國祖先

我在圖書館看日本簡史一書.裡面是說馬關條約中國賠給日本相當於當年日本3年總預算的賠款.
換算成今日幣值超過台幣30兆.其中8成拿來發展軍備(做為日後繼續侵略中國).另外拿不到4%的賠款拿來建設台灣.別小看這4%.算一算也超過1兆台幣.結果日本人拿來在台灣蓋一些水庫大圳.建一些鐵路交通建設.就讓今日的台灣皇民後代感恩到痛哭流涕.愛日本愛的不得了.把八田與一當神拜..

旺報 洛杉基 2013年09月19日

中國大陸自從經濟崛起以後,民族主義也跟著高漲,對於宿敵日本開始算起舊帳。日本政府最近不斷擴張軍備、屢次侵犯釣魚台,再度掀開中國百年前遭日本武士刀刺傷的舊創口。

台灣社會最近興起了陣陣懷舊風,對日本殖民台灣50年的歷史文化,產生了某種程度的懷念。他們不稱「日據」而說「日治」,甚至建築銅像及紀念公園來緬懷當年的日本統治者。高中歷史課本被野心政客與御用學者採用《95課綱》把中國歷史當成外國史,技巧地把日本侵略中國這段血淚史給省略了。年輕的一代,無法了解那段血淚史,也無法體會為何中國人如此痛恨日本侵略者。

1894年朝鮮王朝發生東學黨事件,大清應朝鮮要求派兵進入朝鮮半島,並依照中日《天津條約》,知會日本派兵前往。事件平息後,日軍竟然拒絕撤兵,還突襲駐守朝鮮的清軍,清廷被迫向日本宣戰,引發甲午戰爭。

1895年間,清廷派李鴻章前往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條約指明,中國須承認朝鮮為獨立國,撤出朝鮮半島,割讓台灣、澎湖及其附屬島嶼。還要清廷向日本賠款2.3億兩百銀。

值得注意的是,當年的賠償金總計3.61億日圓,是如此分配的:軍備擴張:62.7%,臨時軍事費:21.9%,皇室費用:5.5%,台灣經費補充金:3.3%,教育基金:2.7%,災害準備金:2.7%,其他:1.1%。

這筆賠款為1894年日本財政支出總額的4.6倍,對當時只有4000萬人口的日本,簡直是每個人都中了大樂透。

以現在日本一年國家總預算約10兆台幣來算.這筆賠款換算成今日幣值高達近50兆台幣!

這筆從中國人節衣縮食中摳出來的血汗錢,提供了日本現代化所需的所有資金,讓他們很快就能躋身於世界列強之一。其中一筆「台灣經費補充金」 雖然只佔全部賠款的3.3%,卻提供了台灣建設所需。也就是說,台灣人要感恩戴德的對象,應該是他們的唐山祖先,而不是日本人!

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清廷被迫簽定《辛丑合約》各列強共索賠4.5億兩,分39年付清,年息4厘,本息合計9.82億兩。當時,清政府全年財政收入也不過才8000餘萬兩百銀。僅庚子賠款,就須付出12年以上的全部財政收入。庚子賠款中,日本又分到7.73%,可謂是錦上添花,讓日本又多了一筆橫財。

日本帝國主義的強大,完全是靠著吸取清朝整整4年的全國總財政收入。換句話說,日本拿中國人的血汗錢來滋養自己,壯大後再來侵略中國;拿出一小部分中國人的錢去建設台灣,不但得到台灣人的感恩戴德,還教會他們如何痛恨、蔑視孕育滋養他們的中國祖先。

適逢九一八,回顧歷史,再度審視今日東亞中日台韓間的愛恨情仇,令人浩歎!(作者為科技業經理人)

-----

雖然一次大戰在一百年前結束,但對德國人來說,到2010年10月3日向法國政府付了最後一筆27.6億新台幣賠償金後,才算結束──共花了91年。

侵略而戰敗要賠償,古今皆然。1919年簽署《凡爾賽條約》,德國賠償包括:交出全部商船;每年交20萬噸新船、4400萬噸煤、37.1萬頭牛;失去殖民地;私有財產被徵用。

德國在1983年付完全部賠款,但直到四年前才償清利息。

日本是一個非常富裕的國家,經濟總量將近台灣10倍.外匯存底世界第2. 台日的貿易逆差是天文數字.平均每年從台灣賺數百億美元

日本對台灣殖民地暴行, 慰安婦暴行, 屠殺抗日40-50萬漢人及原住民.從來沒道歉及賠償一毛錢 !!!

當初日本利用國共間矛盾.漁翁得利免去1200億美元的賠償.如果當年中國獲得1200億美元(60多年前的數目.現在幣值換算必定增加好幾十倍!)的賠償.今天的中國還會落後日本那麼多嗎?那些媚日皇民獨派可有想過? 

------------ 

中國政府為什麼放棄日本的戰爭賠償? 

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后,清政府以戰敗國的身份付給戰勝國日本2.3億兩白銀作為戰爭賠償,這相當於當時清朝國庫3年的財政收入。靠這筆錢日本大力發展了重工業、軍火工業和教育事業。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飽受侵略戰爭蹂躪的中國卻沒有得到日本應有的戰爭賠償。此后,由於時事變換,最終中國放棄了對日本的戰爭賠償要求。回顧這段歷史,不能不引起世人的深刻思考和感嘆!

  中國戰時損失,據國民黨行政院賠償委員會的估計,按當時價格計算,不下620億美元,而中國分得的賠償物資才約值2250萬美元,隻佔萬分之三。中國分得的賠償物資中,最大、最新、最完整、最切合需要的成套設備首推吳港“11—5—5”海軍兵工廠的1.5萬千瓦發電設備一套﹔其次是同廠的200噸碼頭式起重機一具。中方得到通知后,立即派了幾位專家前往拆遷。就在這兩套設備拆卸時,美國政府於1949年5月13日向盟總頒發臨時指令,取消了“先期拆遷”計劃的執行,停止了日本對各盟國的賠償。至此,戰后對日索賠的事宜實際上已被美國腰斬。

  1978年8月12日,在北京發表了《日中共同聲明》,中日兩國簽訂了《日中和平友好條約》,同年10月23日生效。二戰結束后,蘇聯從德國獲得120億美元的戰爭賠償﹔猶太人從德國獲得600億美元的賠償。而中國政府從中日人民世代友好的願望和長遠利益出發,放棄了賠償要求。 

田中角榮出任內閣總理大臣。田中就職后立即宣布把日中邦交正常化作為自己的首要任務。隨著邦交正常化時機的成熟,戰爭賠償問題又一次擺在中日兩國政府的面前。

  在田中訪華之前,他曾表示,如果對方提出賠償,隻要數額適當,他打算賠!

  1972年7月以后,中國為實現與日本邦交正常化進行積極的准備,周恩來總理就放棄戰爭賠償問題作了下述指示:第一,中日邦交恢復以前,台灣的蔣介石已經先於我們放棄了賠償要求,共產黨的肚量不能比蔣介石還小。第二,日本為了與我國恢復邦交,必須與台灣斷交。中央關於日本與台灣的關系,在賠償問題上採取寬容態度,有利於使日本靠近我們。第三,如果要求日本對華賠償,其負擔最終將落在廣大日本人民頭上,這樣,為了支付對中國的賠償,他們將長期被迫過著艱難的生活。這不符合中央提出的與日本人民友好下去的願望。

  必須指出的是,中國政府雖然放棄了對日本的戰爭賠償要求,即放棄了1200億美元國家間的賠償要求,但是,就日本軍國主義戰爭罪行的賠償要求———1800億美元的國民賠償要求,中國政府在任何場合都沒有宣布予以放棄。這種對受害賠償要求的保留,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符合國際法的向日本提出受害賠償的機會。

-----

台南歷經漢人的建設治理三百餘年,竟然得不到部分台灣人的感恩與認同,卻對日本區區五十年的殖民統治,倍感懷念與感恩。多數居住在台南的深綠台獨人士,還一再地否認與唐山祖國的血緣,甚至企圖切斷兩者只間的文化臍帶,只願認同日本文化。
自從民進黨取得政權以後,不斷地宣揚日本統治時期的功勳,到處興建對日本人歌功頌德的公園與銅像。同時又讓台南成為台獨大本營,成為砲打中央的司令部。
阿扁執政期間,指使教育部長杜正勝,違反憲法、篡改歷史地理課本內容,開啓了用政治凌駕歷史的先河。為了去中,扁政府更是企圖將中國的歷史改為外國史,讓年輕一代,陷入認同混淆的窘境。
經過六年的沉寂,馬政府終於要將篡改過的歷史課綱,做些「微調」,以求撥亂反正。結果立刻遭到台獨教義派的抗議。其中又以台南市賴市長最為積極,他不但為維護日本統治的正當性辯駁,還經常親自主持對日本殖民歌功頌德的紀念會。他甚至號召其他綠營縣市,共同抵制教育部修訂課綱的內容。
賴神得到滿意度最高市長的頭銜後,飄飄然認為自己已經成為綠營新一代的共主,可以號令地方諸侯,圍剿中央。他如此帶頭砲打中央,號召南部縣市共同拒絕使用教育部修訂的課綱, 只為了遂行自己的政治野心,不惜誤導台南學子的正確史觀與犧牲他們升學的最大利益。

--

甲午戰爭是因朝鮮問題而起,跟台灣沒有一點關係,可是日本執意「割台」據為己有,完全憑武力脅迫。當時中國當局,不願意「割台」,台灣的居民,更不願意淪落為殖民地,日本的作為,完全是強盜行為。

18953月,李鴻章登陸日本馬關,談判講和時,伊藤博文拒絕停戰,反而趕快派日軍比志島混成部隊,登陸並佔領澎湖。比志島將軍所率領的混成部隊,為了佔領澎湖島,共犧牲了21百多名的戰死者與病死者。為什麼日本要犧牲這麼多士兵的性命,佔領澎湖呢?扼住澎湖的要塞,等於是日軍以尖刀,刺著台灣島喉嚨,脅迫李鴻「割台」。4月,在日軍扼住台灣喉嚨下,清朝覺得很難保住台灣,才簽下「割台」的馬關條約。

但是從台灣居民的立場來說,馬關條約的「割台」是另一回事,台灣島民完全「不能同意」,因此,才成立「台灣民主國」。5月,「台灣民主國」建國,對外通告、並制定國旗國號,這是在6月的日清兩國舉行交接典禮之前。「台灣民主國」既然成立,日本政府應該向主權者的「台灣民主國」,交涉台灣領土的歸屬問題。然而日本強盜,雖然屈服於列強的「三國交涉」,歸還遼東半島,卻踐踏台灣居民的「台灣民主國」意志,台灣人民不服,才展開長達20年的殖民地戰爭。

再從台灣人的立場來論,這是日本強盜「據台」,所以像王詩琅等台灣省文獻委員會諸公,對日本殖民地體制下的台灣,稱為「日據時期」。因為,1945年日本戰敗,「馬關條約」被廢棄,日本靠一紙條約,佔據台灣,以暴力殖民台灣的合法性(legality)和正當性(legitimacy),已經完全崩潰了。現在的學術界,墮落得一塌糊塗,將日本的「殖民地經營」稱為「現代化」,並失去自己立場,稱為「日治時期」,甚至依附日本立場,稱為「日領時期」。所謂「價值中立」的說詞,不過是思想沒有主體性,一種趨炎附勢的,奴隸思想的表現。

強盜以暴力「割台」,切割台灣與中國的關係,等於是強盜以暴力,分離母親與孩子的關係;母親被強索23千萬兩的銀子,孩子被強盜抓去寄人籬下奴役。孩子經過強盜50年的「皇民化」教育,從被遺棄的意識,產生對母親的疏離感,因為母親一直是貧窮虛弱而無助,何時母親會堅強起來?

甲午戰爭是日本集結全體國民,與中國北洋軍李鴻章之間的戰爭,戰敗的清朝,必須付出歲收約三年份的賠償,因為當時清朝的歲收不到一億兩。5年後的義和團事件,還要支付45千萬兩,加算利息,約歲收六年份的賠償,而陷入財政困窮的悲境。

相反的,日本從中國掠奪的資金,遂行第一次產業革命;以賠款的一部分58萬円,建設八幡製鐵所,隨後,日本的重工業也發達起來,在日俄戰爭前後,達成第二次產業革命。



原文網址: 台灣人民反對日本強盜台灣—Taiwan people resisted Japanese robbery | 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 | japanresearch | NOWnews 部落格 http://blog.nownews.com/article.php?bid=4179&tid=116818&tyid=Q#ixzz2qF1jHY6s


國民兩黨聯手淡化的光復節
中國時報 林金源 2013年10月25日 

對中華民族來說,今天是深具意義的台灣光復節。早年台灣,在此日子都會迎神、祭祖、辦桌、宴客,正是「王師光復台灣日,家祭莫忘告乃翁」。李、扁以來,台灣光復的意義不斷流失、淡化、扭曲。光復節漸被看似客觀,其實是由日本侵略者立場而來的「終戰紀念日」取代。這種局面,藍綠陣營都該負責。

台獨以建國為目標,美化日本統治、切斷兩岸連結、醜化中國遂成其手段。呂秀蓮在《馬關條約》簽訂百年時,感念日本據台,讓「爹不疼、娘不愛」的台灣,得以脫離腐敗落後的祖國。

事實是:李鴻章與左宗棠曾以海防、塞防孰重孰輕為題,在朝議中激烈爭辯。李重海防以抗日,隨後他推舉劉銘傳抵台,積極推動護台與現代化的各項工作。台灣比內地先設了郵政總局和街頭路燈,台省當時生活水準比其他許多省份還高。甲午戰敗、乙未割台,清廷固然責無旁貸,但以此推論中央輕忽台灣,則是誅心之論。何況獨責被動防衛、力不如人的祖國,卻又饒恕、歌頌道德上站不住腳的侵略者,這豈是稍具良心者所該為?

前衛生署長涂醒哲最近說:「中國國民黨…『轉進』來台,也帶來了各種傳染病。」他引數據,說明日據時代傳染病之控制成效卓著;光復後,情況反不如前。涂氏採用數據的方式,引來兩位醫師質疑。此處暫且不論統計解讀的奧妙,即便涂署長所言屬實,涂氏歌頌外人、貶抑祖國的用心,已經昭然若揭。

國府帶來傳染病之說,即便屬實,但只要稍具同胞愛與同情心,並且了解近代中國落後與列強欺凌有關者,何忍以鄙視、嘲弄口吻攻訐族人同胞?難道窮親戚就不是親戚?笨手足就非手足?百餘年來,多少先賢先烈為求國族免被外敵欺凌,拋頭顱灑熱血;眼下卻有人馴服於殖民政府的相對現代化。兩者的胸襟、見識、人格,判若雲泥。

何況,國府帶給台灣的絕不只是疾病,更帶來與內地一視同仁的同胞愛,以及建台急需的美援、黃金與人才。(日本帶給台灣的,則包括戰後惡意增印紙幣、從日本本土空運紙鈔發給在台日本軍民、撤除糧食配給所導致的嚴重通膨。)獨派人士對此都視若無睹。

1948年7月,美國開始經濟援華。當時各省百廢待舉,國民黨政府大可把美援全用於內地。新附的台灣卻在同年分得第一筆美援,重建台糖、台鐵、台電。國民黨又從大陸運來三百多萬兩黃金,成為日後發行新台幣的準備。姑且不論蔣介石此舉動機,但若沒這筆黃金,台灣幣制改革就無法成功,也不會有日後的經濟奇蹟。

光復初期,台省電力、交通中斷,日本離台前預言台灣將陷入長久黑暗期。來台搶救電力、交通的孫運璿,讓日人刮目相看。其他如尹仲容、江學珠、辛志平、傅斯年等人,他們對台灣的貢獻都使大多數台灣人汗顏。

獨派因為「只見『病毒』,不見輿薪」,所以對台灣光復當然無感。

自詡創建中華民國的國民黨,理應重視台灣光復,但該黨歷經李登輝皇民化、改造,以及首次政黨輪替,早已人窮志短,毫無理想。

中華民國創立的意義,在於驅逐外國強權,追求中國的獨立、統一與富強。奈何今日國民黨,只求偏安。雖反台獨,卻淪為獨台。試想綠營執政只有八年,藍營一直都是國會最大黨,去中國化政策若非藍營默許、配合,會有今天的勢頭?

藍綠聯手「本土化」以來,紀念放假的是二二八,不是光復節。這是極其諷刺、扭曲的對照。光復節者,中華民族犧牲奮鬥百餘年,抗日死傷三千萬,才從蠻橫外族贏回一絲尊嚴,後代子孫應牢記教訓、團結自強之節日也。二二八者,二戰之後民生凋敝,外人見縫插針誘導台人反抗祖國,地方政府對偶發事件處置失當,所引發千百人死傷之短暫悲劇耳。炒作二二八、淡化光復節,等於苛責祖國政府與同胞的小錯,縱容殖民帝國與外敵的大過。人格扭曲,莫此為甚!

時間座標上,藍營自限在1949年以後的短暫歷史。空間座標上,綠營自綑在台灣小島一隅。不願被藍、綠綁架的民眾,只好自己默默追念隱含民族苦難與先人奮鬥成果的台灣光復節。(作者為淡江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甘於自我殖民 可笑又可鄙

  • 2013-07-29 01:47 中國時報【簡皓瑜】

     日本殖民統治台灣五十年,台民人人都曾直接或間接經歷日本殖民者的欺壓掠奪。其中最要者,尤屬自尊的剝奪。今日所見崇拜強權、否認自己的歷史文化傳承,即是自尊泯滅的明證。

     日本剝奪台民自尊,首在迫其站在日人立場上看待自己同胞。日本將台灣抗日先烈簡大獅、林少貓、余清芳等列為「匪徒」;視台灣奴化教育的濫觴芝山岩為全台教育發祥地,尊在此死於抗日志士的六名奴化教育日籍老師為烈士,並建神社令台灣學子參拜。

     另一方面,日本長期侵略中國大陸,卻誣指被侵略者為「暴支(殘暴的支那)」,詐稱其侵略為「膺懲暴支」的「聖戰」;接著,讓台灣的懵懂學童讚頌殘害自己同胞的日本劊子手為「英雄」,又強徵台灣青年前往祖國大陸原鄉,擔任日寇幫凶、同胞仇敵。顛覆道德是非、撕毀人格尊嚴,殖民之暴虐莫此為甚!無怪乎光復後,筆者父母親見新竹耆老出面給鄉民教唱的「文明書」,內容竟是中國傳統的道德綱常。畢竟以先進科技遂行軍國主義的日本,才是真正殘暴原始、背離道德文明者!

     日據五十年,幾代台民即或明或暗抗日了五十年,而且不分族群,人人都有或近或遠的親族參與過抗日。然而國民黨政府遷台後,先是為了國共內戰,與日本侵華戰犯(白團)合作反共,醜化、敵視中國大陸;繼而李扁主政二十年,「反共」又與台獨的「反華」合流;近年更在本土化與多元化的炒作與偽裝下,崇洋仇中、媚美親日成為政治正確。

     朝野失去政治信念、缺乏自信,在教育與文化政策上彷彿日寇附身,演出一齣齣荒謬劇:感念殖民者為掠奪台灣資源、榨取台灣民力而興修嘉南大圳和台鐵、控制流行疾病,為撫慰侵華日軍而開發北投溫泉公園,甚至稱頌訂定奴化方針的後藤新平,懷念用警察貫徹奴化政策而造成的「守法」風氣;不加批判地修復日據遺址,包括日本為鎮壓抗日志士而設的宜蘭監獄、為供奉日寇天皇而立的各地神社,以及致力分化台民、西侵大陸的淨土真宗西本願寺;甚至主動建亭「追念」日本杜撰的皇民化故事,將原住民少女莎韻的無辜犧牲扭曲為「為國(日)捐軀」;配合現今日本力促台人親日反中的陰謀,協助遍植櫻花;呈現「我方」與「敵方」的錯亂難辨…。

     歷史問題猶如司法,「遲來的正義不是正義」,何況其遲遲未至。若歷史是非始終被蒙蔽,犧牲者就依舊沉冤,不義者就繼續張狂!「多元化」不等於相對主義;理解受壓迫的順民,不等於同意壓迫、讚許順服。規避道德判斷的「多元化」,必對歷史犧牲者不公,也必在現實上助紂為虐、助長弱肉強食。最終,消極者姑息惡勢力、放棄自我期許,積極者崇拜強勢、參與霸道,人心、社會因此扭曲變形。

     反之,則社會發展才有方向,文明追求才有意義。因此,甘於自我殖民不但可笑,亦復可鄙。身為「高級本省人」的我們,不甘自輕自賤,自當戮力撥亂反正到底!(作者為大學教師)

----

從韓國人的角度來看.暗殺伊藤博文的安重根是民族英雄.但對日本人來說他是恐怖份子.而對獨派來說.要建立台灣國而自焚的鄭南榕是英雄.但對捍衛中華民國的.他不但是恐怖分子還是叛亂犯.依此論點.成大教授講得又有何錯???
台灣的「言論自由」是因人而異的。因此實際上被保障的不是「人權」(人人皆有言論自由權),而只是獨派的發言權。李扁以來綠營已享有幾近「無限的言論自由」,這也是統派沒有言論自由的原因。
但最悲哀的還是不論台灣人還是日本人都在歌頌殖民統治.韓國人看到台灣這樣應該很傻眼吧

在威權時代,台灣人渴求自由、民主,「黨外運動」風起雲湧,屢屢挑戰一黨專政體制,確實令人感佩。但鄭南榕追求的,是台獨,不是民主。1987年11月9日,並未加入民進黨的鄭,於該黨二全代會會場散發台獨著作。當時民進黨的共識是民主而非台獨,鄭遭該黨立委朱高正制止。鄭竟摑朱耳光,並說「我代表台灣人打你」。這一掌,加上後來鄭的自焚,使他成台獨烈士。爭取自由、民主運動遂變質成反中求獨鬧劇。

錯亂的台獨思維:只准成功 不許光復

中國時報 林金源 2014年01月17日 
成功大學光復校區門口招牌,8日被學生偷拆「光復」二字。此事緣於成大去年為廣場命名,3000多名學生上網票選,得票最高的是971票的「南榕廣場」。事後校方表示該名稱有「政治意涵」,票選只供參考,名稱仍由校務會議決定,引發部分學生不滿。肇事者顯然認定「光復」也有政治意涵,故意藉拆招牌凸顯校方矛盾。

真正矛盾的,其實是錯亂的台獨思維。獨派寧可接受日本立場,把1945年10月25日稱為「終戰」紀念日,也不願從中國人角度稱為台灣「光復」節。這是受獨派思維薰陶的學生,偷拆招牌的緣由。但他們卻容許以紀念統派民族英雄鄭成功所命的校名,沒拆掉「成功」二字。這真是成大不幸中的大幸。

話說宜蘭棲蘭有許多參天古木,樹齡從400年到2500年不等。園區以歷代知名人物為神木命名,將樹齡與歷史結合,增添導覽情趣。某日一群台南鄉親來遊,導覽從「王羲之」講到「孔夫子」,又從「李商隱」講到「楊貴妃」。一鄉親不滿園區只以中國人,不以台灣人為神木命名。導覽只好帶他觀賞一株最「幼齒」神木,就是樹齡400年的「鄭成功」。台南鄉親見了「自己人」,才略為滿意。

不僅台南人把鄭成功當「自己人」,包括陳水扁在內的綠營人物,也對延平郡王情有獨鍾。輔佐鄭氏治台,居功至偉的陳永華,亦受台民愛戴,台南有永華宮與永華路。把鄭成功、陳永華視為落地生根的台灣人,無可厚非。但如奉他們為台獨始祖,以及「本土化」標竿,則大錯特錯!

2012年4月3日馬總統率官員遙祭黃帝陵時,遭台聯立委質疑沒證據足以證明黃帝的存在,「馬英九是看到鬼嗎」?他們又批馬「心向中國」,只祭黃帝,卻未曾赴台南祭拜鄭成功和陳永華。

獨派竟然不知鄭氏取台、治台,是為了反攻大陸、統一中國。他們也不察鄭成功〈與荷蘭守將書〉中明白說出:「然台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踞。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我。」懷有強烈中國意識的國姓爺,被捧為獨派祖師,不但砸了台獨立場,也讓鄭氏死不瞑目。至於陳永華,乃鄭氏的諸葛孔明。古來只有六出祁山、心懷漢室的諸葛武侯,哪有偏安一隅、只求獨立的諸葛亮?

最能體會、欣賞鄭成功歷史地位的,應是國民革命軍北伐後期,主導東北異幟,主動效忠國民政府,提早結束中國內戰的張學良。少帥詠鄭成功的詩說:「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義抗強胡。豐功豈在尊明朔,確保台灣入版圖。」鄭成功反清復明雖然失敗,但明朝、清朝都只是短暫政權,鄭氏為民族、國家做了一件更長遠的大事,就是鞏固了(包括獨派在內的)華夏子民的在台生存發展空間。台人不再被荷蘭剝削,不像菲律賓人一樣得講西班牙語。

回頭再論「政治意涵」。「鄭南榕」和「台灣光復」被成大肇事者賦予等量齊觀的政治意涵,雖然二者的國家認同南轅北轍。此乃台獨興起後,誤導民眾思維的典型代表。

在威權時代,台灣人渴求自由、民主,「黨外運動」風起雲湧,屢屢挑戰一黨專政體制,確實令人感佩。但鄭南榕追求的,是台獨,不是民主。1987年11月9日,並未加入民進黨的鄭,於該黨二全代會會場散發台獨著作。當時民進黨的共識是民主而非台獨,鄭遭該黨立委朱高正制止。鄭竟摑朱耳光,並說「我代表台灣人打你」。這一掌,加上後來鄭的自焚,使他成台獨烈士。爭取自由、民主運動遂變質成反中求獨鬧劇。

爭自由、民主是「民權」問題,和追求國家統一的「民族」問題屬不同層次,互不衝突,也不能混為一談。「民權」問題是內政,應以「數人頭代替打破人頭」。「民族」問題則須凝聚我族意識,才能抵抗外侮。非我族類之間,常靠打破人頭解決衝突。

日本兩度發動侵華戰爭,造成乙未割台,又害我族3000萬人頭落地。1945年的台灣光復,是無數同胞犧牲奉獻所爭回的起碼尊嚴與遲來正義。當時尚無台獨理念,鄭南榕也沒誕生。現在為了南榕,詆毀光復,值得嗎?只准成功,不許光復,合理嗎?

---

日本在甲午戰爭期間和據台初期以殘暴不人道的方式取得台灣統治權.任何有良知有血性的台灣人都不會以"日治"來美化日據時期.更不用說那些拼命找理由證明"日治"的媚日皇民毒派!
--
震驚世界!甲午年旅順大屠殺
 為了打好這決定國運的關鍵一仗,日軍進行了週密的部署。佔領大連、金州一帶後讓部隊休整10天。日軍第一師團長山地元治精心挑選出1500名敢死隊,準備與清軍做決死較量。中日激戰一觸即發,而當政的慈禧太后卻沉迷于自己的萬壽慶典,挪用海軍軍費擴建頤和園。前線告急文書如雪片飛來,李鴻章心急如焚,而慈禧太后則視軍國大事為兒戲,並警告朝廷官員勿攪雅興,“誰讓我不愉快,我就讓誰不高興!”
1894年11月20日,日軍司令大山岩在旅順李家屯西北的高地上召開各級將校會議,決定21日淩晨2時開始總攻擊。 11月21日晨6時40分,日軍逼近各炮臺,上午8時就迅速攻下來椅子山的三個炮臺。至晚上,旅順半島20多個炮臺,一天內全部被日軍佔領,清軍戰死約2000余人。李鴻章經營旅順16年,耗資數千萬,船塢、炮臺、軍儲的實力為北洋軍之首,卻不能守一天,最後僅抓了幾個“替罪羊”交刑部治罪草草了事。
    狂殺四天三夜慘絕人寰
攻佔旅順後,日軍進行了滅絕人性的4天3夜大屠殺。短短4天就殺害了城內外百姓兩萬餘人,只有埋屍(頭纏白條:此人不殺)的36人倖免于難。後經考證,通過各種途徑生還者大約800余人。
英國人艾倫在他的《龍旗翻捲之下》中寫道:“日本兵追逐逃難的百姓,用槍桿和刺刀對付所有的人;對跌倒的人更是兇狠地亂刺。在街上行走,腳下到處可踩著死屍。”“天黑了,屠殺還在繼續進行著。槍聲、呼喊聲、尖叫聲和呻吟聲,到處回蕩。街道上呈現出一幅可怕的景象:地上浸透了血水,遍地躺臥著肢體殘缺的屍體;有些小衚同,簡直被死屍堵住了。死者大都是城裏人。”“日軍用刺刀穿透婦女的胸膛,將不滿兩歲的幼兒串起來,故意地舉向高空,讓人觀看。”
在進行瘋狂大屠殺的同時,日軍對中國婦女進行了滅絕人性的淫暴,不管是白髮老嫗,還是孕婦,或者是十幾歲的少女,日軍都不放過,許多婦女被施暴後又遭殺害,其殘暴狂虐程度前所未聞。許多耳聞目睹日軍獸行的中外人士,無不切齒痛恨,稱其為“獸類集團”。
日本人木森在《旅順大屠殺》一書中對此有詳細的揭露: 11月22日晚9時, 5名日軍闖進家住四十八間房的張秀蘭家。當時其丈夫外出做生意沒回來,張秀蘭抱著一個兩歲的小孩,守著62歲的婆婆和兩個小女兒在家,兩個小女兒鄭玉芬、鄭玉花只有十二三歲。日軍闖進來後,先將兩歲的孩子奪過來投進水缸裏溺死,然後一名日軍將張秀蘭摁到了炕上急欲強姦。此時張秀蘭正趕上月經期,日兵強姦未成,隨手將刺刀插進她的陰道裏,張秀蘭慘叫一聲昏死過去,日本兵又抽出軍刀一下子將她的頭砍下來。兩個小姑娘嚇得藏在祖母身後直哭,兩名日本兵立即撲上去,老婆婆上前阻擋,日本兵不由分說,又一刀刺死了老太婆。然後將兩個小姑娘輪姦達一個小時之久,發泄完獸欲後,又亂刀將兩個小姑娘砍死。

---
在日本統治臺灣的這五十年里,為臺灣修建城市,興建工業等,使其政治、經濟水平以及文化上得到相當程度的現代化,讓殖民地的人感恩。以致日本從臺灣的撤 離,面臨著一些臺灣人情感上的不捨,很多臺灣人具有了日本情結。即便日本屠殺了眾多臺灣人,卻並沒有遭到一致的討厭。一件事可以表明日本對臺灣的皇民化的 成功,二次大戰中,當日本總督府打算在臺灣征兵的時候,當時近600萬的臺灣總人口,有425921人向日本總督府提出申請,表示自己願成為“日軍”,相 當全臺成年男性人數的14%。在殖民地文化里,往往有被殖民者傾情於殖民者,表達依戀之情,就像香港人感謝英國,菲律賓人感謝美國一樣,但是它們並沒有像 臺灣擁有這麼大民眾比率。殖民者不但沒有淪為負面的剝削者,反而成了具有的積極色彩的恩人。臺灣與日本,鑄就了世界殖民史上少有的現象。
----

朴槿惠拒日氣魄 台灣看到了嗎


中國時報 戚嘉林 2013年11月06日

據外電報導,上任迄今已8個月至今仍未與日本領導人會面的南韓總統朴槿惠,在西歐訪問接受英國和法國媒體訪問稱,如果日本不對二戰期間所犯罪行道歉,她與安倍舉行高峰會談是沒有意義的。朴槿惠並以慰安婦的具體議題為例,稱「這些婦女的花樣年華在痛苦中度過,餘生也被毀了」,日本「如果繼續說不需要道歉,不需要承認過去的錯誤,那麼舉行峰會有何益處?」朴槿惠展現大韓民族氣魄的答話到了台北一家報紙(自由時報)卻成了「告洋狀」!

同樣一則事涉殖民歷史的新聞,日本旅行協會事務局局長越智良典頃發行《年輕人要知道的台灣歷史》一書,他以前也曾發行過一本《日本人在台灣的基礎建設》,側重說明日據時期,日本人在台灣進行的基礎建設,像是鐵道、水利、港口、發電廠等工程。日前台灣觀光協會就頒發給他感謝狀,感謝他熱心出書,讓日本年輕人認識台灣。

越智良典發行的日據時代台灣歷史書籍中,側重日據時期殖民者在台灣的基礎建設,未及日帝對台灣壓榨與殘酷的屠殺;以水利建設為例,如僅就工程面敘述嘉南大圳水利的興建,極易使日本年輕人誤解日本殖民政府厚台良多。

台灣水利建設及農業現代化的結果、台米總產量增加2.07倍、人口僅增加1.57倍,米糧增產遠高於人口成長的情況下,台灣人卻因台米低價大肆輸日,被迫大幅減少米食,而大量增食甘藷果腹。如果台米是依市場經濟自由買賣輸出,台農豈不家家富裕,怎會淪落到甘藷消費量較日據初期增加38.1%的慘境。至於發電廠工程,有論者謂「日人不惜生命地支援、奉獻,居功厥偉」。但就電燈使用情形而言,1936年時台灣全島有電燈92.8萬個電燈,其中在台日人擁有38.6萬個,占全台電燈個數41.6%,當時在台日人僅占全台人口5.1%。

回顧二戰前的日本侵略史,台灣和韓國都同為日本殖民地。日帝歧視壓榨台灣人和韓國人無所不用其極,惟從未想到有朝一日會因戰敗而退出,故也將台、韓視為帝國殖民地一部分,以其強大國力的先進工程技術從事水利、電力、交通等基礎建設,但這不能抹煞其同步歧視壓榨台韓兩地人民的史實。我們很難想像韓國觀光協會會長會頒發感謝狀給越智良典這樣的人,一如很難想像我們台灣政治人物會如此堅持被殖民者的政治立場。

台、韓同樣歷經日本殖民的殘酷統治、同樣歷經日據末期的皇民化統治、同樣歷經冷戰時的威權統治與美式民主化過程,但也有其差異。如日帝統治台灣似較韓國更加狠毒,據內地李理博士依日本原始檔案研究,1934年時每一朝鮮警察巡查管1,202人、每一台灣警察巡查管652人,日本警察對台灣人民的控制要比對朝鮮嚴厲。

尤其國府遷台後,專注反共抗俄,妖魔化原鄉不遺餘力,未在社會教育體系對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歷史做深入反思批判,致使社會忘卻歷史。台灣觀光協會頒發感謝狀予越智良典和紀念八田與一等事,就是我們忘卻歷史一事內化的具體反應,這是大韓民國做不出來的。(作者為大學教師)

---
93歲架部落格 記錄抗日300篇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台北報導】2013.11.25
「當時在仰光外海的潛水艇,深水炸彈的攻擊撼動艇身,罐頭都被震破,跳到床鋪、走道上…。」曾當3年情報員的梁元明,93歲高齡仍身體硬朗、耳聰明目;近年他架設部落格、寫下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參與敵後工作的經歷近300篇,毅力令人佩服,口述當年九死一生的場面更令人動容。
北市感恩協進會昨天舉辦「發現、感恩、致敬─我身邊的抗戰/台灣日據故事」影像紀實賽頒獎,5位老兵由親友以手機或簡易錄影,口述當年歷史,梁元明是其一。

85歲的邢福岩家中4兄弟因戰爭離散,他12歲目睹山東游擊區抗日點滴、大刀隊殺敵,也為全民捐款買飛機而幫著沿街募款。86歲的薛逢乙15歲就行軍遠赴印度,為駐印軍養騾馬抗敵,想到當年顛沛流離、思親而躲在被子裡哭,不禁老淚縱橫。

88歲的魏祖志出身13軍湯恩伯部隊,歷經抗日、國共內戰,曾在河南蜜縣南關,看到日軍把數百位男女大學生扒光、竹竿穿過身體立在路邊死亡,及在貴陽空城看到百姓頭顱被吊在城門、耳朵穿繩子串起、嘴裡丟菸蒂,令他感慨「現代的年輕人為何哈日?」

90歲的胡偉14歲時在南京大屠殺倖存,看到日軍為求效率,把數百人綁在電線桿活活燒死,他也被日本人抓去當小工。如今須輪椅代步的胡爺爺也說,時代不同了,對日本人要寬恕、原諒。

梁元明在二戰末期參與馬來亞敵後136部隊,曾乘坐荷蘭潛水艇遭日本驅逐艦追殺。但他說,以前幾乎不曾告訴子孫們這段經歷,因「孩子們不見得愛聽。」

----

老翁張春生出生中國遼寧,舅舅是抗日名將馬占山部下,一九三六年他十三歲,舅舅帶他加入部隊打日本,後來陸續跟過名將傅作義、孫立人、胡璉,參加過兩百七十場大小戰事,著名的抗日戰役長沙、仁安羌之戰,國共內戰的四平、古寧頭他都參與過。
一九三九年第一次長沙會戰,張春生十六歲,親眼目睹兩名日本兵用刺刀剖開孕婦肚子,拿出胎兒。張義憤填膺,拿起木棒與日本兵肉搏,「當時一心只想替孕婦和嬰兒報仇,右手用力朝日本鬼子臉上打一拳,鬼子的鼻子被打到陷入臉中,當場死了。」

---

結論:台灣人沒有欠日本任何恩情,不需要歌功頌德!
多年後我再回顧自己的舊文,心裡充滿感嘆,
因為到現在還聽得到「台灣的建設都是日本人做的」,
這樣的偏見絕對不是事實!
或許日本人建設的工程品質比較好,但是隨著科技發達,
國民政府現代化建設普及量絕對高於日治時代。
日本政府對台發展現代工業,從1938~1945才短短七年
最後兩年還飽受戰火轟炸毀損大半設施。
經濟方面,日本政府強迫三萬多戶台灣人以現鈔換馬克認購債卷,
隨著戰敗之後,積欠台灣人折合新台幣約六千四百億元無從追討。
https://city.udn.com/54543/2512913?tpno=19&cate_no=0
之所以有人一再強調誇大日本政府的建設,完全無視盟軍空襲
對台灣的破壞,以及藉由巨額債卷詐欺台灣人血汗錢
是出自於政治利益。
 
日本實在是一個幸運的國家,引發太平洋戰爭浩劫,主謀日皇裕仁
卻能全身而退免受審判,因為戰後,共產主義在國際擴散,美國
為了防堵共產黨入侵日本,於是保住日本國民的精神支柱天皇的位置,
不將他廢除,讓日本團結不分裂,好為反共陣營出力。
同樣的目的,國民政府蔣政權也需要拉攏日本來對抗中共,
淡化了日本戰爭責任,不但在教科書上對昭和天皇裕仁的戰爭
責任隻字未提,甚至還僱用日軍將領組織白團訓練國軍,
例如歷史知名的八二三砲戰,日軍將領也有參與協助。
 
數萬台灣人死在美軍手裡,國民政府來台接受美援,
也基於親美政策,不挑起台灣人仇美,淡化盟軍轟炸台灣的歷史,
這也間接讓日本建設已遭受美軍空襲摧毀的真相留白,
許多媚日份子,對長期霸占台灣統治權的國民黨深惡痛絕,
由於日本已經無法掌握台灣,對台灣沒有威脅,進而美化日本建設
貶低國民政府的貢獻是媚日份子的外交策略,
他們選擇性遺忘壞的部份,扭曲歷史當作政治工具,
將被殖民過的遺毒灌輸給後代子孫。
 
國民黨要拉攏日本對抗中共而親日,
民進黨也拉攏日本對抗國共而親日,
連毛澤東也拉攏日本打壓我國而親日。
(毛澤東曾感謝日本侵華給共產黨機會壯大。)
俗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漢人鷸蚌相爭,日本漁翁得利。
漢人最大的共同劣根性,就是喜歡內鬥。
雖然今日,日本已經不再威脅中華民國,戰略上仍然是我國抗共夥伴,
但是歷史因素發展出極端的媚日情結,
台灣人已經無法客觀的去檢視歷史真相了...........
 
以上是我在5年前搜尋的資料,原本全部都有原文連結,
但是5年後網頁幾乎都過期了,當時我的目的是跟媚日狂人筆戰,
數字我完全不敢做任何修改,這方面要是被揭穿作假可是下不了台的,
因此剔除我主觀評論的部份,以上數據有學術參考價值。
對我的資料有疑問可輸入關鍵字和數據搜尋比對


http://forum.gamer.com.tw/Co.php?bsn=60318&sn=3531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llygun20000&aid=8108109
 引用者清單(1)  
2014/10/03 00:09 【udn】 這有相關產品!繁榮 世界 如何 崩潰比價

 回應文章

加藤鷹騷手弄汁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日本殖民統治讚美論
2013/11/06 05:54
台灣文化認同 到底是什麼
中國時報 陶運生/嘉義市(教) 2013年11月04日

「沒有文化認同,就沒有國族認同」這個雞生蛋、蛋生雞的論點在台灣已經老生常談,但很奇怪的,這幾年,台灣光復節被刻意淡化,日本殖民政府對台灣的「貢獻」,卻一再被刻意提起。

魏德聖監製、馬志翔導演的新片「KANO」明明講台灣的棒球故事,劇情卻刻意描述日本殖民政府興建水庫,還找來日本男星飾演日本官員。本屆坎城影展有菲律賓電影「Death March」入圍競賽片,劇情乃關於二次大戰時日本人凌虐戰俘,演日本兵的也是菲律賓本土演員。難道,日本在台灣的統治值得歌頌,二戰後來台的國民政府就是殖民者?

回顧歷史,即使蘆溝橋事變爆發,日本殖民台灣已40年,台灣社會依然視大陸為祖國,也因此,才有鋪天蓋地的「皇民化運動」,其中之一的措施就是「野球」,也即現在的棒球。前不久我在電視上看到廣告大玩「野球魂」的老梗,只差沒把「大和魂」搬出來!20世紀初期,台灣許多忠義烈士浴血抗日,文人紛紛表達割台亡國的顛沛苦難,較之南宋與元初的文人不稍遜色,如今,那種情懷卻幾乎從媚日的台灣電影界消失了。

最近,職棒兄弟象隊想脫售,只不過有人建議結合兩岸職棒,就被批「賣台」,而馬英九想以大中華市場為胃納的《兩岸服貿協議》更被罵到臭頭!

我們真的不清楚日本在台灣的殖民歷史嗎?台灣究竟有什麼文化認同和國族認同?值得慎思。
最新一期《時代》雜誌以「中國世紀」為封面故事,指出中國已經成為新超強,正處於新王朝的開端
沉睡的巨龍甦醒了 中國崛起撼動世界 歌唱偶們親愛滴祖國從今走向民主繁榮富強 中國新超強美國難制衡
拿破崙:「中國是頭睡獅,一旦驚醒將震動全世界!」
加藤鷹騷手弄汁(kellygun20000) 於 2013-11-14 07:09 回覆:
毛澤東感謝日本都來不及了.怎麼還會向日本索賠?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毛蔣搞爛中國,半斤八兩,俱應鞭屍.尤其是那個毛賊東

老毛不向日索賠:因中國吃過虧

大陸人民出版社日前為紀念周恩來115歲誕辰出版的書中提到,周恩來曾說,毛澤東決定不針對8年抗戰向日本索賠,是因為「中國也吃過賠款的苦頭」,向日本索賠會「加重老百姓的稅賦」。

人民網報導,為紀念中共元老、中國大陸首任總理周恩來誕辰115週年,大陸官方的人民出版社特地出版「你是這樣的人—回憶周恩來口述實錄」一書,日前並在北京發表,書中提及上述內容。

報導引述書中內容指出,1972年9月日本與大陸建交,雙方並發表「中日共同聲明」,公報第5條提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宣布:為了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關係,放棄對日本國的戰爭賠償要求。」

書中提到,「周恩來告訴大家:這是主席決定了,不向日本索賠了。為什麼不索賠呢?實際上因為我們中國也吃過賠款的苦頭,賠款都是從老百姓的腰包里取出來的。」

周恩來說,「中國人民在那麼窮困的情況下,比如庚子賠款為1億3037萬兩。庚子賠款每個中國人被攤派大約1兩銀子,實際上等於加重老百姓的負擔。」

周恩來指出,「從這個角度,覺得戰後的日本,也是從戰爭的廢墟當中重建起來,重新發展經濟的。儘管到1972年中日建交的時候,他們經濟已經開始好轉了,但是賠款畢竟還得從日本老百姓的兜(口袋)裡拿出來,是在加重老百姓的稅賦。」

報導說,書中指周恩來在中共內部講話時講過,「實際上日本賠給印尼這些東南亞國家的戰爭賠款,都是一些物質賠償;而且都不是拿最先進的東西來做賠償的。」

周恩來說,「比方說鐵路也不是新的,都是把舊的東西重新刷一刷,修補修補就算了,以次充好給你,沒多大意思。所以主席便決定不要賠款了。」
加藤鷹騷手弄汁(kellygun20000) 於 2014-01-01 09:36 回覆:
安倍拜鬼 台灣民間不能無感
2013-12-31 中國時報 陶運生/教師
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泛綠酸溜溜譏諷馬政府只「遺憾」不「抗議」,那麼,這個跨年夜即將以預告片攻占全台的電影「KANO」,找來日本演員飾演殖民政府官員八田與一,且被嘉義市政府列為指標性文化建設加以資助,八田與一的牌位即被供奉在靖國神社,相關人等怎就一聲不吭呢?

 若說八田與一在台灣蓋水庫,殖民政府種植更多稻米輸出日本的「貢獻」值得稱頌,那麼,日本人興建阿里山森林鐵路,把珍貴檜木運到日本,導致如今台灣檜木產業整個滅亡的事情,又該怎麼解讀呢?

 歷史常是一連串不知悔悟的反諷,殖民官員效忠母國政府剝削殖民地還被歌頌,真正原因來自當年「皇民化」之徹底,更隱隱然讓台灣和中國大陸幾十年來飽受敵對之苦。

 二戰後,八田與一遺孀與在台日人謀畫反抗國民政府接收台灣,最後失敗自殺,時至今日,日本右翼參拜靖國神社、否認南京大屠殺、釣魚台爭端,後面都不乏所謂「台灣『本土』派」之身影,更有人弄不清台灣究竟是二戰裡戰勝或戰敗的一方,以被入祀靖國神社為榮!甚且替日本參拜靖國神社辯駁,豈非日帝侵略思維之遺緒?

 如今,申辦奧運已結束,安倍認為參拜靖國神社可解決其民調下挫的問題,倒是台灣方面,愈來愈看不出與日本右翼抗衡的觀點,還拍電影歌頌當年的殖民者!可嘆!
加藤鷹騷手弄汁(kellygun20000) 於 2014-02-23 11:41 回覆:
魏德聖馬志翔卻拍攝電影「KANO」置入性行銷­­歌頌日本殖民政績.前幾天看到緯來電影台播放「八田與一」卡通.沒想到日本人搶先一步拍動漫片歌頌他們在台灣的殖民建設.片中並把台灣人描繪成無知又落後的民族接受日本人的文明教化(如強迫台灣人吃奎寧那段).我看了真的覺得非常可恥!

馬志翔這些原住民可知道?他們所喜愛的日本人當年可是把它們當猴戲耍?

NHK於2009年4月5日的特別節目中,報導台灣被日本殖民的歷史,製作的「亞洲一等國」專題報導,標題和口白出現「人間動物園」五個字,指的就是1910年英日博覽會,日本殖民政府將台灣排灣族帶往倫敦表演,彷彿將原住民當作動物一樣「耍猴戲」?

這個跨年夜即將以預告片攻占全台的電影「KANO」,找來日本演員飾演殖民政府官員八田與一,且被嘉義市政府列為指標性文化建設加以資助,八田與一的牌位即被供奉在靖國神社,相關人等怎就一聲不吭呢?

魏德聖監製、馬志翔導演的新片「KANO」明明講台灣的棒球故事,劇情卻刻意描述日本殖民政府興建水庫,還找來日本男星飾演日本官員。本屆坎城影展有菲律賓電影「Death March」入圍競賽片,劇情乃關於二次大戰時日本人凌虐戰俘,演日本兵的也是菲律賓本土演員。難道,日本在台灣的統治值得歌頌,二戰後來台的國民政府就是殖民者?

回顧歷史,即使蘆溝橋事變爆發,日本殖民台灣已40年,台灣社會依然視大陸為祖國,也因此,才有鋪天蓋地的「皇民化運動」,其中之一的措施就是「野球」,也即現在的棒球。前不久我在電視上看到廣告大玩「野球魂」的老梗,只差沒把「大和魂」搬出來!

面對日本的侵略,台灣太少省思,近日嘉義頻頻出現電影「KANO」的造勢活動,這部以日據時代台灣到日本比賽棒球為背景的電影,刻意歌頌日本殖民者對台灣的「貢獻」,連嘉義大學都湊一腳表示「傳承KANO精神」,嘉義市政府甚至打算舉辦大型踩街活動,要求各校師生參加,「見證KANO精神」!這究竟反映出什麼樣的價值觀?

這幾年很多國片充滿對日據時代的鄉愁與緬懷,敘述日本殖民問題的方式輕鬆到令人傻眼,倘若以色列電影用這種手法處理納粹議題,能引起共鳴嗎?

從電影「KANO」和某些人對待釣魚台爭議的皇民意識看來,如果台灣連對歷史的基本反思都模糊錯亂,恐怕也沒什麼資格去講國際化,也怨不得國際環境對我們不友善了!
加藤鷹騷手弄汁(kellygun20000) 於 2014-01-10 23:32 回覆:
將日本殖民八田與一當恩人拜!台灣魏德聖馬志翔傻得過頭
KANO忘了賽德克‧巴萊
中國時報 黃榮志 2014年01月10日
拍攝《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等片著稱的台灣導演魏德聖,今年初推出他監製的新片《KANO》,敘述1931年由日本人、台灣人和原住民組成的嘉義農林學校(今嘉義大學)棒球隊,代表當時為日本殖民地的台灣,赴日本參加甲子園棒球大賽勇奪亞軍的故事。

魏導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嘉農棒球隊的不同族群球員彼此間毫無隔閡,在日籍教練近藤兵太郎一視同仁訓練下,齊心為棒球夢奮鬥。

《KANO》的劇情鋪陳,巧妙地讓嘉南大圳興建者八田與一和嘉農棒球隊傳奇出現交集,1931年嘉南大圳竣工,農業豐收,嘉農棒球隊凱旋而歸。台灣的棒球運動濫觴(有人喜比照「大和魂」稱之為「野球魂」)於日據時期,筆者眼見該片預告情節和行銷文宣,對其中暴露的文化認同錯亂難以茍同。

國族認同 大是大非!

巧合的是,高齡九旬、成長於白山黑水的家嚴,年輕時學的是農畜,退休前也曾在台灣中南部鄉下的農校任教,更曾在偽滿統治時期接受日式教育,棒球也是他求學生涯回憶的一部分,他的求學歲月也碰過處事公正、對東北籍學生一視同仁的日籍師長(他就讀的學校甚至有台灣籍學弟),但他對日本的觀感卻與《KANO》情節中洋溢的素樸親日感情截然不同。接受過完整日式教育或喜歡棒球運動,並未混淆家嚴對國族與文化認同的大是大非。

就在嘉農棒球隊獲得1931年甲子園大賽亞軍後不到一個月,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件,侵占家嚴故鄉。家嚴不到20歲就被偽滿送到東京大學從事研究的該校教授張榘(已故,生前曾任國大代表)說服加入抗日地下組織。

《KANO》預告片文宣強調嘉農棒球隊故事體現族群融合(日本人、漢人、原住民「三族共和」),更聲稱該片在找回「台灣的美好年代」,片中出現督工興建嘉南大圳與烏山頭水庫的日本水利工程師八田與一和嘉南大圳竣工情節,該片表面上是歌頌嘉農棒球隊奮戰不懈運動團隊精神,骨子裡巧妙利用嘉農棒球隊從事置入性行銷,凸顯日本殖民統治下某些近代化建設,有意無意為日本殖民統治塗脂抹粉(別忘了,嘉農棒球隊赴日本比賽前一年,日本政府才以飛機大炮甚至毒氣彈殘酷鎮壓《賽德克‧巴萊》的霧社,魏導拍攝《賽》片時,還接受日本交流協會1000萬日圓挹注)。

八田與一監工興建嘉南大圳與烏山頭水庫,本質上是為日帝利益服務,使日人更易享用台灣稻米,台灣人能分到的是蕃薯簽,日本竊占家嚴故鄉時期的建設遠比在台灣規模宏大,今日東北盛產的大米其實也是日人帶到東北栽種,但東北人或朝鮮人會對日本統治如此感恩戴德?印度人會拍這類片子肯定英國殖民統治?

日本統治 美好時光?

若真如魏導接受媒體專訪時所云,日本殖民統治是「台灣的美好時光」,莫那魯道率族人揭竿而起反抗日本豈非死有餘辜?若文化與教育政策裡的台灣主體論述,竟要藉由合理化日本殖民統治,貶抑、否定與中國大陸的一切關聯,這種依附日本殖民統治陰影下的主體論述,只是虛幻蒼白的自瀆假象。(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

不要說韓國了。印度加爾各答國際機場,以及無數公共建築都以抗英抗殖民英雄Subhas.Chandra.Bose命名,甚至不顧國際壓力(因Bose曾和納粹軸心國合作抗英)

阿爾及利亞Batna首都機場,以及很多公共建築都以抗法殖民英雄Mustapha Benboulad命名。

肯亞首都Nairobi機場,以及很多公共建築都以抗殖民英雄Jomo Kenyatta命名。

菲律賓馬尼拉Rizal公園(東南亞最大市內公園之一)以抗殖民英雄Jose Rizal命名。

贊比亞三大國際機場(Kapwepwe, Kaunda, Nkumbula)都以抗殖民英雄命名。

印尼首都雅加達Soekarno–Hatta 國際機場以兩位抗荷抗殖民英雄Sukarno和Mohammad.Hatta命名。

南美洲無數公共建築,紀念碑,甚至國家都以抗西班牙殖民英雄Simón Bolívar命名。

這一類例子不勝枚舉。韓國安重根暗殺伊藤博文被奉為民族英雄,越南,南非等更不必提了。可以說,這是前殖民國家的常態,不可能會有人懷念殖民地統治時期的歲月,還說那是「美好時光」!!!
----
日本是個信仰武士道的民族,崇拜強者、順從強者、輕視弱者、壓制弱者。日本這民族向來是崇拜強者.你必需比他強大或強悍才能贏得他們的尊敬.全體韓國人民大聲要日本為殖民地暴行及慰安婦暴行道歉及賠償 . 日本也終於開口對韓殖民地暴行道歉 !!而台灣只是會內鬥整天吵228.對日本則是一味地哈日崇日.根本不用期待日本對台灣道歉.韓國在獨島問題上表現的十分強悍並軍事佔領獨島.日本也只能摸摸鼻子吞下.反觀台灣全國上下一致哈日親日.連前總統都說釣魚台是日本領土.所以日本根本不把台灣當一回事
加藤鷹騷手弄汁(kellygun20000) 於 2014-01-12 05:51 回覆:
八田與一 拯救蠻荒台灣?
【聯合報╱余豈/教(嘉義市)】
2014.01.12
日本首相安倍參拜靖國神社,中國與南韓都抗議,措辭嚴厲。剛好最近有幾則新聞,令筆者對相關現象思考再三。

最近電影《Kano》頻頻打廣告,一個宣傳的梗,就是片中日語特別多。電影表面講棒球,卻找日本演員飾演八田與一,感念八田對嘉南平原農業發展之「貢獻」,不言可喻。

但學者早就統計出,八田建造嘉南大圳及烏山頭水庫,稻米增產,台灣人消費稻米的數量反而減少。因為增產的稻米,若非運回日本,就是去資助日本軍國主義南侵所需。

政府花一億元整修八田與一紀念園區,最近嘉義市又砸四億去整修日式老宿舍,定名「檜意森活村」,筆者前去想購置些檜木傢飾,紀念品店員工告知,被日本殖民者砍了一陣子後,阿里山現在根本沒有檜木產業了。言談中,才想起日本許多神社建材中用的檜木,多來自阿里山,而靖國神社祭拜的人裡面,就有八田與一,他在前往菲律賓勘查途中,被美軍擊殺,當時他的身分是「南方開發派遣要員」。

十九世紀,福澤諭吉發表《台灣論》,力主台灣是「日本本土的延長」,將日本內地過剩的「文明人」移入台灣以取代「蒙昧蠻民」。《Kano》電影究竟展現多少「文明人」對於「蠻民」的「族群關懷」是一回事,反正劇情片並非紀錄片,沒有忠實呈現史實與史觀的義務,但日本戰敗後幾個月,在台日人結合地方士紳抗拒國軍接收台灣,這一段歷史後來成為台獨思想背景,直到今天,都讓民進黨擺脫不了對中政策的罩門。

梅爾吉勃遜的電影《阿波卡獵逃》,表面上以原住民語言呈現史實,卻被史學家揪出錯置史料時點,以拼湊出白人拯救蠻荒原住民的意象,最後連梅爾吉勃遜的宗教信仰和種族言論都被嚴厲檢視。坦白說,筆者也愈來愈不知道「蠻荒原住者」究竟是否該感謝「外來殖民者」的「文明使命」。

我們這民主年代,為了選舉,清晰的史觀往往成為奢侈。在日本,右派為了選舉,才決定要否拜靖國神社。在泰國,黃衫軍即將癱瘓曼谷,大家也分不清楚誰是民主派,誰是改革派?

在台灣,有些人認同「台灣國」,有些人認同「中華民國」。陳水扁在卸任前曾明令褒揚八田與一;那麼,馬政府真的對於相關議題展現不同視野,還是因中國政策在選舉中一再絆住民進黨而竊喜呢?

愈接近選舉,選民思維要通澈澄明,不宜幫派式和稀泥盲目擁戴,若因對日史觀的爭議,讓執政者多了對在野黨冷嘲熱諷的素材,這是台灣又一悲劇。欣賞《Kano》電影時,或許我們該思考,為什麼非要八田與一不可?
加藤鷹騷手弄汁(kellygun20000) 於 2014-03-09 10:07 回覆:
KANO對日本統治時期的過度美化,也令人匪夷所思。例如,韓國人絕對不會感謝日本的殖民統治,韓國清算殖民非常徹底,一直到朴槿惠上臺前,都還在清算殖民時代的「韓奸」的不當財產,管你是幾級古跡,只要是日本象徵的東西一律拆除,連日本駐韓國總督府也拆得乾乾淨淨;越南人也絕對不會大力稱讚「法國人教化了野蠻的安南人」「法國人建造了米軌鐵路造福安南」這樣奇怪的被殖民史觀。
(日本殖民台灣50年固然有不少政績.但光從這些硬體建設看日本殖民台灣的功過是不夠的.必須要從幾方面思考:
1.日本建設台灣的出發點:是為台灣人還是為日本人?
2.日本對台灣傷害剝削的多還是建設付出的多?
況且再怎麼說.日治時期是"外族殖民政權".需要如此歌頌嗎?是否喪失了民族尊嚴?如果要像某些寬宏大量的政客所說的:"對日本殖民要是非分明.有愛有恨".但為何今日KANO只見歌頌.對於日治期間屠台40萬人未見任何紀念與譴責?
這也是造成許多無知媚日派價值觀歷史觀混淆的原因:認為日本殖民台灣是偉大的!
因此我懇請雲林縣長與新北市長能比照228蓋個:"雲林大屠殺"與 "三鶯走廊大屠殺"紀念館或公園!讓台灣人了解歷史的真相!)

偏偏KANO就是這樣寫日本,再以不成比例的課文篇幅美化、介紹這個殖民時期。再者,八田與一為烏山頭水庫的建造者,有「嘉南大圳之父」的稱號。但當初為什麼台灣人民吃不上稻米,還在吃番薯簽的時候,嘉南大圳灌溉的是卻是殖民地的蔗糖經濟作物,而不是給台灣人民的糧食作物?
(日人公佈的「日本經濟百年統計」數據顯示,嘉南大圳完工後的一九三○年代,台米增產2.07倍、台人增加1.57倍,亦即台灣米糧增產遠高於人口成長,但當時台灣人均每年稻米消費量居然較一九一○年代減少23.1%,而甘藷消費量卻增加38.1%!此外,在一九二○年時,單是日人在台排名前五大製糖公司的當年總利潤即高達7,600萬圓,竟為桃園大圳與嘉南大圳兩工程費合計的1.2倍!)

八田與一不過是執行這個日本帝國在嘉南地區殖民經濟的一個總工程師,這有什麼好感謝的?以至於後來邀請八田的後人來台灣參與銅像揭幕,他的後人還「深感驚訝」呢!同樣的,阿里山小鐵路難道是日本對台灣的德政?說穿了不過是掠奪台灣森林資源的工具,以至於,我們在明治神宮,以及其他的日本神宮看到多少來自阿里山的神木!
(一九四二年五月八日,八田在赴菲律賓途中遇難。他赴菲之行的目的,並不光彩。他乃是執行日本帝國侵略南洋的助手,準備再去建設另一個嘉南大圳,掠奪菲律賓的農業資源。日本進佔美國屬地菲律賓,日本陸軍省聘八田與一為「南方開發派遣要員」,奉命前往菲律賓進行棉作灌溉設施調查。
而日本建造阿里山火車 是為了台灣珍貴的紅檜和扁柏! 日本人修建阿里山鐵路是為掠奪阿里山的木材資源,據說山上原有30多萬株多人環抱的千年大樹,如紅檜、扁柏等珍貴樹種,遭日本統治者砍伐運往日本,致使千年古木損失殆盡。後靠人工栽種了柳杉、扁柏才有了今天的滿山林木。)

退一步說,我的確承認烏山頭水庫對後來的台灣有經濟上的貢獻,但其出發點是為了日本帝國而不是為了台灣人.台灣人後來從中獲利不過是其"邊際效益"而非日本人當初建設的目的.更不用說這些獲利與日本人殖民台灣50年所剝削所傷害的完全不能相比!
(日本領有台灣前八年,共有三萬二千人被日方殺害,超過當時總人口百分之一。此外,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報告認為,在日本最初20年統治下,台灣曾有40萬人被殺害,遠遠超過台灣史上(含光復後二二八及白色恐怖)的族群衝突受難人數。猶太人史蒂芬史匹柏對於當年德國屠殺銘記在心拍攝《辛德勒名單》.結果台灣反而在拍KANO歌頌殖民統治?
大陸對日本南京大屠殺旅順大屠殺都蓋有紀念館.但台灣呢?只記得八田與一.有幾個台灣人聽過:"雲林大屠殺"與 "三鶯走廊大屠殺"?
歷史可以原諒.但不可以忘記.可悲的是台灣在一些政客的操作下是非不分認賊作父.真的很可悲 )

且更怪異的地方在於:請問台灣有多少水庫?為什麼獨厚烏山頭水庫的八田與一?KANO刻意地隱藏清領時期劉銘傳的電信、鐵路建設,也可以忽略國民政府的建設台灣。如果八田可以被吹捧成這樣的地位,坦白說那麼孫運璿與李國鼎都應該建廟了。
(相較而言,一八四四年來自河南、愛民如子、興建清代南台灣最大水利設施曹公圳的曹謹,至今記得他、感念他的人屈指可數。一九六四年竣工的石門水庫又如何?它對台灣的貢獻、它的建造者,也沒人提及。 請問在台北點亮全中國第一盞街頭電燈、首創全中國電報局、郵政系統的劉銘傳,是不是比八田更早為台灣現代化而努力?但是今天仍有許多銘傳大學的學生,不識劉銘傳。)
加藤鷹騷手弄汁(kellygun20000) 於 2014-02-12 13:43 回覆:
KANO腐蝕台灣主體性
中國時報 林金源 2014年02月12日
魏德聖監製的棒球電影《KANO》即將上映。此片改編自同名漫畫書,日前新書發表會,引人注目。配合造勢的「美好台灣KANO魂」展覽,也已持續多時。書商、片商宣傳手段確實高明,但他們逐利的代價,卻是台灣主體意識的腐蝕。

《KANO》敘述1931年日人和台民合組嘉農棒球隊,代表殖民地台灣赴日參賽。該片文宣強調球隊體現「族群融合」,又找回「台灣的美好年代」。八田與一、嘉南大圳竣工、農業豐收、球隊凱歸都巧妙交集在「國片」《KANO》裏。

魏德聖的拍片動機是,他在查閱《賽德克‧巴萊》資料時,在嘉農校友會刊意外發現「霧社事件發生在1930年,僅隔一年,1931年嘉農棒球隊熱血故事,卻展現這時代截然不同的面貌。」

魏導之意似乎是:往者已矣,來者可追。霧社事件只是零星事件,不能就此否定日本治台功績,也不因此阻礙日人、漢人、原住民的和睦相處和攜手奮鬥。只要馴服於殖民母國之下,台灣終會有族群融合、熱血故事、美好時光。

魏又說1931是「台灣最漂亮的年代」,工農業成熟,社會穩定,藝文與體育才能發展。折服於殖民統治的魏導,顯然最能體會日本的苦心孤詣。當年日本「進出」中國的偉大理由,就是要解救野蠻、低等、不衛生的支那族,讓他們在日本統治下過更好的生活。

於是,嘉農棒隊區區十幾人的打球故事,成為魏導心中的熱血典範,但是乙未割台以來,數十萬台灣人不顧生命保家衛國,被日軍殘殺的故事,卻被冰冷棄置。莫非成者為王,只有強者言行才值得紀錄?

未獲魏導青睞的重要史實,還包括:第一,鴉片戰爭之前,全球工農最成熟、社會最穩定、文藝最發達、最不折騰鄰居的國家是中國。英國商品因乏善可陳,對中國長期逆差,竟靠賣鴉片解決逆差。此後包括日本在內的列強,倚仗先一步工業化的優勢,開始掠奪中國滋養自己。中國由盛轉衰,固應自省,但列強的貢獻更大。乙未割台之前,台灣曾是中國最進步省份,也走過「最漂亮的年代」。是列強的侵略,打斷了中國人在台灣的現代化步調,瓦解了台人的民族意識。

第二,八田與一督造的嘉南大圳,固然提升台米產量,但台米大量銷日支持日本工業化,台民卻吃番薯果腹。台米外銷的利益為日本財團和少數台灣地主所有。從扁、馬兩任總統以降,全台對八田的感念,遠超過開墾台灣400年來任何一個中國人。八田與一已成台灣民族英雄,魏導對此亦有功勞。

第三,日本設立嘉義農專的目的,除了提升農產增進殖民母國利益之外,另一任務是改良台米品種,育出日人喜歡的蓬萊米。日本在台的所有建設,皆有自利動機,台灣順便沾帶一點好處。稍具尊嚴的台灣人,都不會以日本人的角度,看待嘉義農專和嘉農棒球隊。

族群融合、放下仇恨固然是美事,但前提是犯錯者須真心道歉,誠懇相待。二戰結束至今,日本從未向兩岸中國人道歉、賠償,甚至還強佔釣魚台、拉台制中。台灣不但不以為意,還成為全球對日最友善的地區。

日本歸還台灣雖已超過一甲子,許多台民對日的孺慕之情不減反增。對於艱苦抗戰八年,犧牲性命無數的對岸同胞,部分台民並不領情。綠營一再否定台灣光復節,看來他們是對的,台灣確實仍未光復。

(作者為淡江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加藤鷹騷手弄汁(kellygun20000) 於 2014-02-26 01:55 回覆:
嘉農棒球隊打響了名號,確實開啟了台灣棒球的濫觴,但電影經紀商刻意以「三民族黃金組合」大肆宣傳,掩蓋日本殖民欺壓台灣民眾的本質,美化棒球隊之外日人對台人的歧視。我們要瞭解真實的KANO,要瞭解當時實際的社會情況,而非幻化成電影的「內台同化的宣傳口號」..

還原嘉農棒球隊

中國時報 林明正 2014年02月25日

電影KANO近來在媒體上各種宣傳不斷,預告片中不斷強調漢人、番人、日人組成的隊伍是求之不得的黃金組合。不過這「三民族的最佳組合」,是為了打好棒球才特地組成的嗎?日據時代的台灣人若非家裡有點經濟基礎,能念到高等學校以上的並不多,公學校能畢業就很不錯了,哪敢奢望再往上念。加上棒球屬上流社會貴族運動,球衣、球具…等所費不貲,貧苦的多數台灣民眾根本玩不起。謝仕淵先生的論文〈帝國的體育運動與殖民地的現代性:日治時期台灣棒球運動的研究〉口述訪談中記載,許多台灣人對棒球的認知,是棒球「很硬,會打死人」,棒球當時被歸為日本人的運動。

這個現象直到1922年才發生改變,當時日本因受到台灣的「西來庵事件」及朝鮮的「三一事件」影響,檢討過去對待殖民地的政策,提出用「內地延長主義」來經營殖民地的概念,除鼓勵內(地)台(灣)學生共學,並希望藉由運動「在不知不覺中將日本人的精神灌入」。在這樣的思維下,創校之初原本只招收台籍學生的嘉義農林學校(簡稱嘉農)也開始招收日籍學生,這才有了後續的「三民族」棒球隊出現。

嘉農成名前,日本殖民政府從未強調「三民族」的組合有何優越處,但在嘉農棒球隊獲得甲子園亞軍前一年發生了「霧社事件」。

「霧社事件」使得日本國內對台灣殖民政府的理番政策大感質疑,正好這時嘉農棒球隊颳起旋風,讓日本政府可藉由宣傳「三民族黃金組合」,平息理番失敗的質疑聲浪。因此才有「天下嘉農」、「漢番日三民族組合」此類內台同化的宣傳口號出現。

隨著嘉農棒球隊的成功,開始有較多日本人報考嘉農,台日學生的矛盾與衝突開始產生,隊長的選拔也不依據能力,日籍學生獲得師長較多偏愛。因此,早已名聲遠播的台籍隊員吳波無法擔任隊長,反倒由日籍的兒玉玄出任該職。在此種不平等風氣影響下,日籍學生更加囂張跋扈,最終發生隊長兒玉玄遭台籍學生毆打事件。此時的嘉農棒球隊,隊中台籍學生的比例已經下降不少,幾乎快要變成日本人的球隊了。

嘉農棒球隊打響了名號,確實開啟了台灣棒球的濫觴,但電影經紀商刻意以「三民族黃金組合」大肆宣傳,掩蓋日本殖民欺壓台灣民眾的本質,美化棒球隊之外日人對台人的歧視。我們要瞭解真實的KANO,要瞭解當時實際的社會情況,而非幻化成電影的「內台同化的宣傳口號」。

(作者為抗獨史陣線發起人)
加藤鷹騷手弄汁(kellygun20000) 於 2014-03-17 11:23 回覆:
《KANO》裡刻劃了台灣人對於母國內地甲子園的朝聖仰望濡慕,深刻演示了「皇民化精神」和日據時代的崇日和自卑感.

日本殖民政府有什麼必要培養台灣子弟來擊敗日本子弟呢?任何一個殖民政府都不會主動傷害自己的統治威信。嘉農不是台灣棒球運動的起點,而是反映台灣子弟具有運動的潛力卻遭日本當局壓迫的悲劇,這種壓迫的悲劇也只有在台灣光復以後,才獲得真正的解脫。
-----------

光復才是台灣棒運起點
中國時報 徐宗懋 2014年03月17日

在激烈的國際體育競賽中,優秀選手的表現總是迷人的,他們的風采成為人們永遠的記憶。儘管如此,長期的體育競賽優勢,絕非一兩個傑出選手的奮鬥故事,而是整個國家制度的支持,包括全民奮鬥向上的精神,體育選手個人出路的安排,受到了教育、文化、經濟、社會、政治體系的全力拉拔,最後化約為冠亞軍決賽壁壘分明的兩組觀眾,揮舞著兩國的國旗,傳來激動的嘶喊聲,最後產生了最強的體育隊伍或個人。國際體育競賽本質上就是國族運動的競賽,不管來自任何政治和社會體制,舉世皆然。

這也解釋為什麼台灣日據時代,嘉農棒球隊只能發出一次光芒,那火花隨後就熄滅了,而在光復20年後,台灣棒球運動卻突飛猛晉,一度進入世界一流水準。民國59年,我剛好小學六年級,那年暑假,中華少棒代表隊七虎隊,在美國威廉波特世界少棒錦標賽第一場賽事中碰上中美洲的尼加拉瓜少棒隊,對方有一位很強的左投巴茲(Paz),封死了七虎隊的打擊。

金龍七虎巨人 美好記憶

我聽廣播,緊張得幾乎窒息,只好關掉收音機,但已無法入睡,跑到街上。市場邊有人把電視機搬出來,旁邊聚了許多人,最後,七虎隊輸了。我們這一代人都記得這場球賽,因為天將大白的台灣,大街小巷都傳來哀痛和嘆息聲。很多年後,我到尼加拉瓜採訪,當時桑定革命政權上台不久,北部山區正在打內戰,我還特別包了一部車,開了幾小時顛簸的路,走訪當年那支打敗七虎的尼加拉瓜少棒隊生活的孤兒院,破舊的球場,凋零的房屋,當地的神父說,孩子們長大後,流落四方,不知去向。我看著遠方游擊隊出沒的山區,感到無比悲傷,此時才領悟到追尋的是自己年少的心影。

七虎隊雖然不能延續前一年金龍隊的勝利,但是卻激發了全台灣的鬥志,再過1年的巨人少棒隊,一路從亞洲打到威廉波特,場場都是經典,尤其是世界少棒冠亞軍賽對上北美蓋瑞隊,打了9局才贏,全台家家戶戶徹夜觀戰,每一個人都知道徐生明、葉志仙、許金木、涂忠男、李居明、麥克林登這些名字。

從此,台灣的棒球運動真正起飛了。

教育單位撥款,社會各界踴躍贊助,各校成立棒球隊,孩子們打球升學和就業出路在哪裡呢?於是安排孩子們到華興中學念書,一部分集中到美和,至於高中畢業了,就安排到體專,或者是到大學的體育系,畢業以後,到國家隊,或者到日本或美國打球。在獲勝選手們回國遊街的萬人空巷熱潮中,整個政治、經濟、社會、教育、文化的推動,棒運的體系逐漸完善。

1974年,立德少棒隊、美和青少棒隊和中華青棒隊第一次獲得三冠王,為中華成棒的發展奠定了厚實的基礎。在中國人要為自己爭一口氣的精神下,此後連續十多年,中華青棒隊把擊敗日本青棒國家隊,視為理所當然之事,有誰會把甲子園放在眼裡呢?日據時代的崇日和自卑感,早就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中國人基於具體成就的民族自豪感。

1992年,中華成棒隊在巴塞隆納奧運,靠著郭李建夫的強投,以及將士用命下,擊敗日本成棒隊,勇奪亞軍,這是中華成棒在重要國際賽事擊敗日本國家隊的重要事例,那一場比賽日本隊球員掉了眼淚。在日據時代的台灣,根本不可想像。

無可否認,台灣光復後棒球運動的騰飛,是國族運動全力推廣的成果,不只是棒球,當時的楊傳廣、紀政的國際名聲,甚至後來十大建設,都是以中國國族的驕傲為精神的原點,動員全體社會,努力達成的傲人成績。

我們相信,靠自己的力量,可以從學習日本到擊敗日本,甚至大幅的超越日本,而且在許多事情上,我們真的做到了,同一個時期的韓國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如果台灣和韓國沒有擺脫日本的殖民統治,怎麼可能實現這種巨大的成就?

殖民政策澆熄嘉農火花

這也解釋了為何嘉農只能光榮一次,當他們返鄉以後,台灣子弟的學校,仍然沒有棒球的發展經費,也沒有升學的管道,更沒有未來發展的路,有哪些家長會讓孩子們去打球呢?所以,除了幾個優秀的選手留在日本打球外,台灣的孩子們所燃起的一點火花,很快就被日本殖民政府的歧視政策澆熄了。

這不奇怪,日本殖民政府有什麼必要培養台灣子弟來擊敗日本子弟呢?任何一個殖民政府都不會主動傷害自己的統治威信。嘉農不是台灣棒球運動的起點,而是反映台灣子弟具有運動的潛力卻遭日本當局壓迫的悲劇,這種壓迫的悲劇也只有在台灣光復以後,才獲得真正的解脫。台灣人是可以為嘉農子弟感到驕傲的,但也更清楚的認識到,只有擺脫日本殖民統治,清除任何自我矮化的思維,重建中國人的民族驕傲,才能夠重建棒球運動的榮耀。(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加藤鷹騷手弄汁(kellygun20000) 於 2014-03-26 13:53 回覆:
看完這篇文章.那些媚日獨派蝗民能不慚愧嗎?

一九四二年五月八日,八田在赴菲律賓途中遇難。他赴菲之行的目的,並不光彩。他乃是執行日本帝國侵略南洋的助手,準備再去建設另一個嘉南大圳,掠奪菲律賓的農業資源。日本進佔美國屬地菲律賓,日本陸軍省聘八田與一為「南方開發派遣要員」,奉命前往菲律賓進行棉作灌溉設施調查。
-----
一部老電影中的殖民與皇恩

【聯合報╱王正方】
2014.03.26 03:56 am

教育部「微調」高中國文科和社會科課綱,將「日治時期」改為「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等,遭到一些團體的強烈反彈。認為此舉是在「去台灣化」,教育部長澄清,沒有去「去台灣化」,「去日本化」倒有一點。

有一部一九四零年代初期的日本紀錄電影;南進台灣;日本國策紀錄映畫製作。確切拍攝年代不詳,片中的台灣總督是海軍大將小林躋造。片長六十五分鐘,日語發音有中文字幕,品質還不錯,詳細的從北到南,介紹台灣的種種,從電影裡看到七十多年前台灣的真實面貌,頗為珍貴。

「南進台灣」是一部政策宣導電影,觀眾對象為日本帝國年輕人,鼓吹每年要有一百萬人「內地人」南進台灣;台灣是個好地方,氣候溫和,物產豐富等等。電影的基調明確,主僕關係清楚,帝國向南延伸,台灣本島人要為母國完成任務做出貢獻。

拍攝了許多當時的大型建築;總督府(當今總統府)、總督官邸(台北賓館)等。近一半的時間,介紹宣揚帝國在台灣的建設、教化,指「清國」在此地將本島人當作化外之民。電影中有旁白:帝國的建設,使台灣的面目一新,在世界殖民史上也是少見的。這是皇室一視同仁的恩澤。

七十多年前原汁原味的電影,生動的陳述當時日本帝國的政策與心態。二次大戰前,殖民主義興旺,列強都拿自己的殖民地範圍、人口、資源來炫耀,台灣當時是日本的殖民地,還是日本引以為傲的殖民地,承蒙日本皇室恩澤,方才有此成就,歷史事實俱在!咱的教育部將「日本統治」改回「日本殖民統治」,還原真相實話實說,為何要激烈的上街示威反對,不准說出真相嗎?

當片子介紹到鵝鑾鼻時,先出現了燈塔的畫面,然後以特寫拍了幾位黑衣黑帽的戰士,持望遠鏡遠眺海洋,此時旁白者突然振奮無比,提高分貝鏗鏘地說:台灣是南進政策的惟一基礎,守護帝國南進的指標,日章旗威風凜凜的飄揚閃耀著…。下一個鏡頭是東南亞地圖,包括澳洲,然後地圖相關地點出現關鍵字眼;石油、鐵砂、錫、棉花、橡膠、羊毛等。旁白說:那裡有日本的必需品,無盡的寶藏,南進吧!立足地是台灣,滿州守北,台灣南進。

殖民主義加上軍國主義,掠奪太平洋區域所有的資源,遠東、東南亞、澳洲都將成為日本帝國的殖民地。為了執行南進國策,台灣青年在南太平洋戰場上犧牲慘烈,傷亡數以十萬計。

二次大戰結束,殖民主義在全世界受到唾棄,受過殖民苦難的地區紛紛獨立建國。戰敗國日本,從此不再擁有殖民地了。

某台灣政治人物說:讓日本人統治比國民黨執政還舒服。此人年輕,與台灣絕大多數人一樣,沒有接受過「皇室恩澤」,他的話可信度不高,難以引起共鳴。個人的言論自由,應當尊重,但是台灣的主體民意,台灣主體性,不包括那個「皇恩」。

日本在台灣的統治正是「殖民統治」,他們還引以為傲。為什麼咱的教科書不可以說「日本殖民統治」呢?因為現在「殖民」已淪為極端的政治不正確,就替他們遮蓋一番?滿貼心的。

(作者為電影導演)
加藤鷹騷手弄汁(kellygun20000) 於 2015-06-22 10:35 回覆:
永遠告別八田與一
2015年06月22日 徐宗懋

1896年日本占領台灣的第2年,一些大眾畫家發行了台灣占領地的手繪本,這張繪本描繪了日本人嘲笑台灣人的情景。(作者提供)
日據時代,水利工程專家八田與一被一些人說成愛台灣,所以蓋了嘉南大圳,1942年日軍占領菲律賓,八田與一被派往菲國進行灌溉設施調查,途中遭美軍襲擊身亡。按照同樣邏輯,八田與一正要去「愛菲律賓」了。

1896年日本占領台灣的第2年,一些大眾畫家發行了台灣占領地的手繪本,這張繪本描繪了日本人嘲笑台灣人的情景。台灣人卑下無知,台灣女人卑微服侍著日本婦女。這種嘲笑台灣人的繪本,反映了殖民當局看待台灣人的目光,貫穿了半世紀。毫無疑問,八田與一是日本帝國忠實的公務員,然而,水利工程需要龐大資本和人力,不是個人主觀選擇,而是日本帝國擴張的一環。總督府協助拍攝的宣傳影片「南進台灣」,清楚指出:「台灣是帝國南方的第一關卡…稻米可以兩期收穫…。」,日本占領台灣以後,1910年併吞朝鮮,1932年占領滿洲,日本的統治和殖民,都帶著全局的眼光。

台灣水源充足,陽光普照,適合稻米、甘蔗和水果的種植,嘉南平原的水利開發,目的是提高稻米和蔗糖的產量,做為日本的糧倉,為帝國總目標服務。至於朝鮮,則開發工業能力,殖民滿洲則是農工漁業都有,在日本社會掀起移民的高峰,大量日本專業人才湧往滿洲,在帝國的占領、殖民和擴張的過程中,八田與一就是其中的一個螺絲釘,聽從著帝國政府的指揮,這也是嘉南大圳在日本帝國所扮演的角色。

然而,儘管帝國是為了一己之私,但卻提供了美麗的謊言。他們告訴被壓迫和殖民的人民,正是因為接受了殖民統治,所以被殖民者才擁有現代化的建設,否則將永遠陷於落後。這是一場深刻的心靈戰爭,如果接受了這個說法,被殖民者等於承認自己無法現代化,只配被統治,而且對日本人永遠感到自卑,沒有勇氣反抗。日據時代台灣前輩,終其一生都在反抗這種心靈的矮化。

至於嘉南大圳對農民的影響,維基百科說:「嘉南平原生產驟增,60萬農民受惠…每年稻米和甘蔗及雜作的產量高達…」,其實是亂寫亂抄,最簡單的反證就是陳水扁,過去他不斷說自己來自台南佃農家庭,日據時代三代貧農,不識字,只能用粉筆在牆上寫數字,經常只能吃番薯籤。嘉南佃農被殖民當局當奴工使役,吃不上自己種的米,紛紛參與了農民組合的抗爭,他們到底受了八田與一什麼恩惠呢?三餐不繼的台南農民會去集資替八田與一建立銅像嗎?台南佃農是在光復後,實施土地改革後,才從被奴役的慘狀中解放出來。

日本殖民建設到底有多好?或著有多不好?必須是看回答的人是誰,如果是日本人自己說多好,那並不奇怪;如果是第三者的得失評估,也可唱不同的調。問題是,如果是被殖民者或其後代,肯定了日本殖民統治,等於是承認自己無能,而且很適合被殖民統治,這是台灣人看待日本殖民統治的基本道德認知。沒有日本的侵略和殖民,其他國家百姓沒有能力發展嗎?當然不是!南韓人口土地都比日本小得多,今天電子工業和流行文化都超過日本,體育與日本相當,中國大陸更不用說,高鐵、航空、太空、電子商務都遠遠超過日本,體育更把日本壓到很下面,有誰需要日本的殖民才能進步呢?

肯定殖民等於自認無能

我的日本作家友人本田先生說:「有些台灣人在他面前稱讚日本殖民台灣,後來越講越不安,一開始我不了解,後來意識到,講話的人等於是承認自己非常無能。」我想此乃問題的關鍵,做為台灣人,無論現實或心靈上,都必須告別八田與一。至於台中市長林佳龍要重建日本殖民統治象徵神社,說是要恢復台灣人的光榮感,台灣人可不會這麼覺得,但林佳龍堅持自己因日本殖民統治而備感光榮,那也是沒辦法的事。
加藤鷹騷手弄汁(kellygun20000) 於 2015-06-10 10:09 回覆:
鄭南榕在捍衛言論自由的歷史地位上,無庸置疑???
鄭南榕捍衛的是台獨100%言論自由
-------
台灣的「言論自由」是因人而異的。因此實際上被保障的不是「人權」(人人皆有言論自由權),而只是獨派的發言權。
鄭南榕以來綠營已享有幾近「無限的言論自由」,這也是統派沒有言論自由的原因。
-------
鄭南榕神話
其實我也是看黨外雜誌長大的小孩,於是每當聽到鄭南榕是「為了百分之百言論自由而犧牲」的時候,心裏都覺得很疑惑。

我有個花蓮鄉下的青梅竹馬的好友,她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鄭南榕的雜誌社,前後工作了大概半年左右,一直工作到最後強制執行前的幾天才離開了雜誌社。

1991年前後我出國唸書前回到花蓮與她碰面,她已在在花蓮某國中任教。根據與她的閒談,偶然得知不少鄭南榕的狀況。那時候的鄭南榕還沒有被神化,她說得很直接,在鄭南榕雜誌社工作的經驗非常不好,因為他是一個很偏激的人。

鄭南榕自殺前的狀況很糟,他在民進黨開會的時候還被那時的黨內「超級明星」朱高正及幾個彪形大漢狠狠地痛毆過(我都還記得鄭被打後頭破血流照片的樣子呢!),可見黨內的人和似乎不太好;解嚴前黨外雜誌雖然一度興盛,但解嚴後已經開始走下坡,他的雜誌財務狀況尤糟,經常拖欠員工薪資,甚至發不出薪水;據說與妻子的婚姻狀況也不太好(還有些難聽的傳聞)。在事業、財務、感情皆出現巨大的問題的時候,男人是容易走上極端或絕路的。

因此,這幾年當鄭南榕的神話越來越多,我就一直很疑惑:以前說要「立德、立功、立言」才能三不朽,為什麼這樣一個思想,事業也沒有太成功的人,會被包裝成一個英雄,烈士?我對鄭南榕的自殺,就覺得是一個已經對人生絕望的男人,在警察上門強制執行的時候,投擲汽油彈引燃堆放的汽油自焚而死,只不過,他還恐怖地攻擊執法人員,為此,還有十幾個無辜的警察以及執法人員受了傷。因此,我更多的是把他看成一個「個人的悲劇」而已。其實說不定還原真實,會不會真的就是一個各方面皆自覺失敗的男人偏執地走上了絕路?

其實他所謂的百分百言論自由的社會也沒有實現的可能。人類的社會皆存在禁忌,只不過越開放的社會禁忌越少,那裡可能有百分百言論自由的社會?我極為欣賞的美國搖滾歌手Bob Dylon最近在法國說了比喻美國種族仇恨的言論,提到了克羅埃西亞與塞爾維亞的歷史問題,結果被法國以「煽動仇恨罪」被起訴。因此,歐美都達不到所謂的百分百言論自由,更遑論台灣?認真看看Bob Dylon所說的言論,台灣恐怕不知道有多少人也應該以「煽動仇恨罪」被起訴呢!台灣實在是太言論自由了呢!

在1980年代,當台灣人90%以上還是中國人認同的時候,當然,鄭南榕的台獨言論是社會的禁忌,也許他有先知不被理解的痛苦。於今看來,因為那時台獨是禁忌,百分之百言論自由其實只是要護航台獨的。否則,看看現在反對命名的「國立鄭南榕紀念大學」的女教授被綠衛兵、革命綠小將、綠打手圍剿,被迫出來道歉,現在還要被要求去參觀「鄭南榕紀念館」,難不成回來還要寫心得報告?還是以鄭南榕「百分百言論自由」之名,不是真的太恐怖了?

http://blog.udn.com/panwh/10640771
加藤鷹騷手弄汁(kellygun20000) 於 2015-08-02 20:14 回覆:
課綱爭議/毋忘先民 真正的台灣史
2015-08-02 聯合報 潘襎/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主任
為了歷史課綱微調抗爭不斷,從少數人的抗議,演變到一位反課綱學生自殺。家屬傷心,國人震驚。

但是,大家真正瞭解歷史課綱的真正問題所在嗎?人云亦云的「台灣史觀」,涉及兩岸、台灣與日本關係的解釋,才是問題核心。但是,真有一部放諸四海皆準的「台灣史觀」嗎?

身為土生土長台灣人,我們家族經歷複雜的歷史教育,承載著不同時期的歷史觀點與情感,我肯定沒人可提出一個足以說服所有台灣居民的史觀。

今日,台灣一方面強調多元,對立的一方,卻要求他者接受一種史觀,豈不矛盾。雖是如此,「史觀」可由史料建構而成,也可由政治觀點加以潤飾,而其選擇必須有賴足以支撐其民族存在的情感,方能具備實質意義,否則只是一部空泛的政黨「觀點」而已。在此,我想透過我們家族數代經歷的情感,來訴說這一部家族的「台灣史觀」!

甲午戰爭,台灣被迫割讓日本,劉永福在台南率領軍隊抵抗日本。根據父親口述,曾祖父一代為屏東望族,國族危難,毀家輸財,資助林少貓抗日。乙未之役(一八九五年)最終以慘烈結局收場,留下一部台灣漢民族、原住民聯合抵禦外族殖民的血淚史。

我祖父一代已家無資產,父親生於一九二五年前後,日本統治逐步穩定,祖父以民族情感不願父親接受日本教育,父親雖愛讀書,所受教育卻是片段的。然而,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父親一九四五年被徵召,成為台灣人的「日本兵」,準備派往南洋。他生前常講述在軍營訓練期間受盡歧視與折磨的故事。美軍空襲阻止軍隊外派,方得倖免南行。他說「還好」美軍阻撓,身為「日本」軍隊中的「台灣人」,只能暗自慶幸,沒有狂歡的理由。

我母親家族為北宋蔡襄後代,為移居台灣高雄港仔嘴蔡家後人。外祖父於二次大戰期間,為日本軍隊的民間買辦,靠著這層關係,維繫家庭生活。即使如此,數次聽聞母親言及,日本愛乾淨,每周來家中檢查環境內務,玻璃、櫥櫃一有灰塵,即揮鞭怒責。即使外祖父與日本人交好,家人亦不免受日本警察揮鞭怒罵,「幾等公民」已經不言而喻了。

家父於國府接收台灣後,進入民教班學習漢文,再次擁抱他喜歡的漢文世界,往後耕讀一生。我於一九九一年前往日本留學。離開日本後,曾經看過日本國家放送電視台(NHK)製作一部台灣紀錄片,描述一九○○年巴黎世界博覽會期間,日本在會場展示台灣原住民。

日本紀錄片製作者根據影像資料,找尋到當時被帶往巴黎「展示」的「高砂族」後代。這些原住民後人,居然不知道他們的祖先曾被帶往巴黎「展示」過。被「展示」在那裡的原住民同胞,或許感到恥辱,才不曾對他們的後人提到此事。當時,我看到這段影片時不禁掉淚,久久不能自已。

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初期,殖民主義者藉由「人種展示」來炫耀帝國的聲威,另一方面聲稱,他們的殖民是促進世界文明發展的進程。日本留學時,曾聽到上述言論,甚而他們撻伐NHK以國家電視台身分,製作有損日本民族情感的影片,只是這些言論少有形諸文字,成為日本人情感底層的暗流。

乙未年間,台灣居民激烈抗爭,以求民族獨立,不被異民族統治。我曾祖父一代締造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蹟,斑斑血淚,豈能埋沒與忘記。我父親一代受到日本統治,遭受如同廣大台灣人一樣受到的歧視,這哪是一些當時「菁英階層」的台灣人所能看到的苦難呢?

今天,所謂歷史史觀衝突與對立,是否曾經反省過前輩如何抵抗日本殖民的英勇事蹟,是否忘記「蔣渭水」的台灣民主協會理念?

我深切的呼籲,歷史課綱爭議不要過度政治操弄,切莫竊喜有機可乘。愛默生說:「所有的歷史都是主觀的。換言之,歷史根本不存在,我們擁有的只是傳記罷了。」台灣的史學家楊雲萍指出:「歷史不回歸,一切都會過去,只有,新的悲哀留下來。」試問我們的史學家,有沒有一部全台灣人可以接受的台灣史觀呢?

忘記先祖情感的歷史,還是一部台灣史嗎?這才是台灣所有人民應該反省歷史!
加藤鷹騷手弄汁(kellygun20000) 於 2015-12-24 04:11 回覆:
二○一一年夏天,我在機場遇見一個身穿「高砂義勇軍」T恤的年輕人,看了他好幾分鐘,我非常難過,我在想他到底知不知道「高砂義勇軍」是什麼意義?日本已經投降這麼多年了,為什麼年輕人現在還在穿這樣的衣服到處走?
去年北市府大力宣導6月17日是北投公園百歲生日,此日卻是日本據台的「始政紀念日」。當天活動還邀化裝者上台「同樂」,包括穿和服的觀傳局長趙心屏、握手言歡的孫中山與裕仁太子、著軍服的日本神風特攻隊員,和陪他度過人生最後一夜穿和服的台灣風月小姐。參與裝扮遊行者可拿餐點,集滿攤位印章者可換「御守」。莫非市府眼中只有認同錯亂的文創,以及現金收入的觀光,(台灣人或中國人)的民族意識與尊嚴,都不值一顧?

媚日哈日心態遍全台,北市觀傳局只是其一。去年3月31日新竹火車站慶祝落成百年,儀式之一就是穿和服的女學生,在中華民國國旗下合照。年輕的笑容,絲毫不覺此畫面之荒謬。正如她們可能不知道:猶太人絕不會笑穿德軍軍服,述說自己的歷史。
三峽老街清代本為染布業與樟腦業盛地,乙未割台後,此地因激烈抗日遭日軍焚燒殆盡。日據中期後,三峽才又興起。2007年2月10日老街整修完畢,主辦單位竟找來一群年輕人,穿著日本服裝重現日據時代「風采」。當時一位有識之士當眾痛罵這群青年,可惜孩子們一臉茫然,不知打工賺錢哪裡有錯。

《中國時報》又報導一群女學生,穿著和服,慶祝新竹車站百年紀念。硬體建設雖值紀念,但是台灣的集體記憶,難道只重冰冷車站,完全忽視靈魂和尊嚴嗎?這群女學生讓人聯想起下列兩個畫面。

一九三七年日本啟動侵華戰爭,台灣女學生手持捐款箱,募款支援日帝前往中國肆虐台灣人在祖國的同胞。一九三八年日本徵召駐紮宜蘭的田北正記赴華作戰,田北安全上路,為他搬運行李的原住民少女莎韻,卻在颱風天失足墜落山谷。日本政府藉機把此不幸事件,渲染成「愛國」、感人故事,用以凝聚台灣人的戰鬥意志。更不幸的是,光復數十年後,台人仍以日人角度緬懷、紀念莎韻。二○一一年,前台新金控總經理林克孝山難意外,又被連結上莎韻的「浪漫、淒美」故事。

1941年,台灣總督長谷川清頒贈一座刻有日文「愛國少女莎韻之鐘」字樣的銅鐘,此後「莎韻之鐘」遂成台日兩地爭相報導的新聞。總督府還出資拍攝電影《莎韻之鐘》,1943年起於台、日、華北、上海、滿洲等地上映。

日本殖民者竟將莎韻之死,美化、變造、渲染成「愛國」、「愛情」故事,作為洗腦、動員台灣人的工具,讓台人為日本帝國主義罪惡事業犧牲奉獻。

光復後,莎韻故事鮮少再被提及。綠營當政後,該事又被炒作、流傳至今。莎韻生前或許無從選擇,本文無意批判莎韻,但卻對於喪失「台灣主體性」的紀念莎韻心態,卻深感痛心。

--
魏德聖馬志翔卻拍攝電影「KANO」置入性行銷­­歌頌日本殖民政績.前幾天看到緯來電影台播放「八田與一」卡通.沒想到日本人搶先一步拍動漫片歌頌他們在台灣的殖民建設.片中並把台灣人描繪成無知又落後的民族接受日本人的文明教化(如強迫台灣人吃奎寧那段).我看了真的覺得非常可恥!

馬志翔這些原住民可知道?他們所喜愛的日本人當年可是把它們當猴戲耍?

NHK於2009年4月5日的特別節目中,報導台灣被日本殖民的歷史,製作的「亞洲一等國」專題報導,標題和口白出現「人間動物園」五個字,指的就是1910年英日博覽會,日本殖民政府將台灣排灣族帶往倫敦表演,彷彿將原住民當作動物一樣「耍猴戲」?
加藤鷹騷手弄汁(kellygun20000) 於 2017-04-17 17:35 回覆:
老蔣在台灣的16年蓋了23座水庫,日據51年只蓋了七座,
老蔣16年興建水庫蓄水量是日據51年的7倍!
真要比水利建設,老蔣比八田貢獻更大!

超級比一比,誰才是台灣的水利之父?

★八田與一(卒於1942年5月8日)
嘉南大圳烏山頭水庫(1930)

★蔣中正(卒於1975年4月5日)
建設廳水利局成立(1947 )、經濟部水利司成立(1949)、阿公店水庫竣工(1953)、霧社溪霧社水庫竣工(1959)、中港溪大埔水庫竣工(1960)、大甲溪谷關水庫竣工(1961)、大漢溪石門水庫竣工(1964)、後龍溪明德水庫竣工(1970)、曾文溪曾文水庫竣工(1973)、大甲溪德基水庫竣工(1974)

★蔣經國(卒於1988年1月13日)
大甲溪石岡壩竣工(1977)、新店溪直潭堰竣工(1978)、基隆河新山水庫竣工(1980)、淡水河鳶山堰竣工(1983)、鳳山水庫竣工、中港溪永和山水庫竣工(1984)、頭前溪寶山水庫竣工(1985)、新店溪翡翠水庫竣工、八掌溪仁義潭水庫竣工(1987)

八田與一讓台灣成為日本的穀倉,台灣人吃番薯籤煮稀飯,日本人吃白米飯!

蔣中正、蔣經國,興建水庫、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餵飽了全部的台灣人,為台灣經濟起飛打下穩固的基礎!
有良知的台湾人該看清楚誰在建設台湾,造福後代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