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重回軍國主義老路.台灣這些一天到晚歌頌日本殖民統治的媚日獨派絕對"功不可沒"!
一般日本人若是認為殖民地統治能做出好事,並且有「曾經受過統治的民族」出來見證時,日本老百姓向哪裡去學歷史的教訓呢?很可能他們還 會重踏他們的老路子也說不定....
緯來電影台播放「八田與一」卡通.沒想到日本人搶先一步拍動漫片歌頌他們在台灣的殖民建設.片中並把台灣人描繪成無知又落後的民族接受日本人的文明教化(如強迫台灣人吃奎寧那段).我看了真的覺得非常可恥!
據我廿八年的日本生活「體驗」,一般而言日本人對侵略中國大陸和殖民韓國是有他的罪惡感,同時亦具有他的贖罪感的。但他們對台灣 的殖民統治卻少有罪惡感和贖罪感。原因何在,是值得我們探討的....
------
靖國神社除了供奉14位二戰甲級戰犯,也奉祀了數千名觸犯日本法律與國際法的人,其中臭名昭彰的青地鷲雄,曾於太平洋戰爭期間在印尼雅加達逼迫荷蘭女子充當慰安婦,1946年荷蘭軍事法庭判他有罪,最後死於獄中。
相對的,美軍官兵若遭軍事法庭判定犯戰爭罪或其他重罪,死後便不能下葬阿靈頓國家公墓。
靖國神社內有一座名為「遊就館」的博物館,用來美化日本戰時行為。館內展示零式艦載戰鬥機,並詳列大東亞戰爭的大事紀等,卻對美國的原子彈攻擊隻字不提。庫特勒認為,日本的邏輯是吹噓其被美國捲入戰爭後,如何從西方殖民者手中解放亞洲...
----
林佳龍羞辱林獻堂
2015年03月10日
(單永立/文字工作者)
台中市長林佳龍日前到舊市區台中公園勘察時宣布,具有時代意義的日本神社鳥居,將在年底修復重新豎立,成為台中人心中永遠的地標,進一步重拾城市光榮,林市長聲稱,這比他的前任胡志強在位時推動的台灣塔建設,更具有在地人認同感。
台灣塔該不該建下去,見仁見智。但比胡前市長年輕一輪的繼任者,卻把異族殖民統治、強加於台灣社會的軟性威權洗腦圖騰、歷史陳跡,當成人文地標,讓在台中土生土長的筆者,深感錯愕,不知今夕是何夕,更暴露林市長與執政團隊,對當地人文歷史缺乏認識,國族與文化認同錯亂。
大家都知道二戰前的神道教,是日本官方宗教,與在台灣、朝鮮半島與中國東北的殖民統治密不可分,是企圖轉化殖民地人民為日本人的洗腦工具;神社和鳥居是加諸人民精神桎梏的象徵。林市長選在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重新豎立日本殖民統治圖騰,形同美化與喚醒異族殖民統治幽靈。和台灣塔相提並論,更是不倫不類。
台中公園現址,早年為台灣中部望族霧峰林家的產業「瑞軒」所在,亦為林家發起以保存漢民族文化傳承為職志的「櫟社」發源地,對日抗戰爆發前一年,林獻堂先生遊歷上海,公開表示:「踏上上海宛若有回到祖國之感。」回台後被日本當局唆使浪人,在台中公園當眾毆打並辱罵他為「非國民」,是為轟動一時的「祖國支那事件」。
林市長吝於表彰林獻堂也就罷了,竟然想在原屬林家產業的台中公園,重新樹立神社鳥居,林獻堂地下有知,情何以堪?此舉不啻羞辱林獻堂、打了霧峰林家子孫一記耳光,恰恰與林市長和民進黨訴求的發揚本土文化和反抗外來統治,背道而馳,說一套做一套。
-------------
日本重回軍國主義老路.台灣這些一天到晚歌頌日本殖民統治的媚日獨派絕對"功不可沒"!
韓良露被林金源教授在中時發文批評"同悲尚且不及.何忍同樂 ?"後也寫此文反擊了.文中說到自己的外省背景.最後還不忘酸了下對岸:"狹隘的民族仇恨終將導向未來的暴力,而這暴力不僅針對外人,也會對付自己的人民"???
中共激烈的仇日民族主義教育固然不好.但沒人叫妳去歌頌殖民統治啊?北投公園難道不是日本殖民政府的政績?難不成是日本民間人士來台灣做功德?
台灣近年來歌頌日本殖民已經到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地步.而且不分藍綠.除了北投公園所處的台北市.台中市政府在白冷圳故事園區,豎立磯田謙雄雕像,另外花蓮市也幫日治時代花蓮港開港廳長江口良三郎蓋紀念公園,最無知且可恥的就是還在入口處加設日本神社建築物「鳥居」。神社是日本殖民統治最高的精神、象徵日本天皇。在前蓋「鳥居」形同將之神格化,「這種媚日無知的行為形同新國恥」.
侵台混合旅團司令"伏見宮貞愛親王"由嘉義布袋登陸 , 一路殺害我台灣義軍林崑岡等 . 貞愛親王攻入台南鹽水即以鹽水古蹟八角樓為駐留所 . 現如今八角樓前一塊大大的紀念貞愛親王駐留的石碑仍聳立當地 , 是謂國恥 .
搶救神社鳥居 天主堂變裝
2015-05-22
〔記者王峻祺/花蓮報導〕走進花蓮縣新城鄉「新城天主堂」,抬頭就能看見牌樓式鳥居高掛「天主教會」四個字,加上兩側水泥立柱,昔日神社鳥居完全「變裝」,原來這全是神父戴宏基為了躲避當年「剷日遺跡」政策,所想出來的點子,讓百年鳥居免於被拆除。
西元一九七四年頒布「清除臺灣日據時代表現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殖民統治紀念遺跡要點」,從中央到地方有意識剷除日本神社。現年六十六歲的瑞士籍神父戴宏基,當時為了讓「新城神社」免於被破壞,在兩個鳥居旁加設了石柱連結,並幫石燈籠及神獸換上新樣貌,才造就了今日的「牌樓式鳥居」及「大紅柱燈籠」。
---
日本殖民台灣50年固然有不少政績.但光從這些硬體建設看日本殖民台灣的功過是不夠的.必須要從幾方面思考:
1.日本建設台灣的出發點:是為台灣人還是為日本人?
2.日本對台灣傷害剝削的多還是建設付出的多?
況且再怎麼說.日治時期是"外族殖民政權".需要如此歌頌嗎?是否喪失了民族尊嚴?如果要像某些寬宏大量的政客所說的:"對日本殖民要是非分明.有愛有恨".但為何今日只見歌頌.對於日治期間屠台40萬人未見任何紀念與譴責?這也是造成許多無知媚日派價值觀歷史觀混淆的原因:認為日本殖民台灣是偉大的!
因此我懇請雲林縣長與新北市長能比照228蓋個:"雲林大屠殺"與 "三鶯走廊大屠殺"紀念館或公園!讓台灣人了解歷史的真相!
韓良露文末最後的觀點我更不敢茍同.難道同樣仇日的韓國就會殺自己人?難道鼓吹仇中的民進黨政府就會殺自己人?韓良露只是幫自己的活動規劃失當找個危言聳聽的藉口罷了.
而與其媚日.我更寧願仇日.因為日本人對仇日的中國韓國可是畢恭畢敬不敢怠慢.但對於哈日媚日的台灣他們早就看不起看衰小!
----
|
【聯合報╱韓良露】
|
2013.06.20 04:15 am
|
|
|
一九一三年設立的北投公園,今年的六月十七日一百歲了。小時候的我,根本不知道北投公園的來歷,在完全沒有鄉土文史教育的年代,國中以前的我,連北投公園裡供我們這幫小孩探險的外國形狀殘破老屋是北投溫泉公共浴場(現北投溫泉博物館)也不知道,更別說會知道北投公園是由一個叫井村大吉的日本人規畫建造的。
日後常常回想起北投的我,覺得北投有如台灣歷史的縮影,原是凱達格蘭的八頭,從最早的荷蘭人、西班牙人來找硫磺,到明末鄭家軍屯兵,到清代大量漢人移民開墾,到日本人來打造風月溫泉鄉,到國民政府遷台北投成了陽明山管理局管轄,北投一直是一個充滿新人舊人衝突的地方;尤其是北投公園的所在,從原住民視其為女巫的靈山聖址,到漢人在附近居住,到日本人開發成溫泉公園,再到民國人物如于右任住到公園裡(現梅庭),以及公園旁開起賣江浙菜的上海飯店、賣北京菜的新生飯店和賣滬式西餐西點的美而廉,北投公園一直面對著各式人物帶來的變化。
今年北投公園一百年,身為北投在地人的我,籌畫了一系列的活動為北投公園慶生,在回顧百年記憶的同時,也當然會同時打開歷史的悲哀與歡樂。
在百年時代遊行中,以一日公園時光隧道的觀念,讓過去曾經現身北投公園的歷史人物,如一九一一年的梁啟超、一九一三年的井村大吉、一九一三年的孫中山、一九二三年的裕仁皇太子、一九四五年後的陳香梅、于右任、文夏、鄧麗君等等,用Cosplay變裝的角色扮演的方式,呈現荒謬但足以讓人重新審視北投公園的百年記憶與歷史傷口。
當神風特攻隊的年輕隊員和陪他在佳山旅館(現北投文物館)度過最後一夜的藝妓,一同變裝現身在舞台時,有人為文批評不該同樂,但這樣的情景怎麼會是同樂而不是同悲呢?我記得六月十五日當天我還說這位還魂回來的神風小子,要不要向和他同台的戰爭罪人變裝裕仁天皇討公道?在真實的人生中,神風小子哪有機會和天皇站在一起,只有變裝才能讓歷史以劇場的方式呈現嘲諷。
至於變裝的裕仁天皇與變裝的孫中山,在百年後的虛擬時光舞台中相遇,他們見面不握手言和難道要大打出手嗎?中國政府或台灣政府是不是應該跟日本政府斷交,才對得起受過日本軍國政府侵略的人民。
記憶歷史有許多方式,還歷史公道也有很多方式,但挑撥民族仇恨可能是最危險的方式,穿上夏日浴衣(不是和服)的觀傳局長,變裝成日本畫家竹久夢二畫的大正時代留瀏海短髮女子有何不可?難道曾受英國鴉片戰爭侮辱與傷害的中國人民,都應當統統不准穿英國西裝嗎?
祖籍江蘇的老爸一直到我母親去世,八十歲的他,雖然終生不肯到日本旅遊,總算肯跟我去吃日本料理,他終於想通了他一輩子牢牢記住的國仇家恨不該記在食物份上;我一直痛恨戰爭也痛恨軍國主義,但我也知道狹隘的民族仇恨終將導向未來的暴力,而這暴力不僅針對外人,也會對付自己的人民。
(作者為南村落總監、生活美食家)
|
全文網址: 韓良露/北投公園百年記憶與歷史傷口 | 名人堂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7975101.shtml#ixzz2WkoXFB2R
Power By udn.com
----
同悲尚且不及.何忍同樂
2013-06-17 01:36 中國時報【林金源】
韓良露說:「今天 ,我們讓孫中山和裕仁皇太子穿越時空握手言和」???
北市府大力宣導六月十七日是北投公園百歲生日。此日正是日本據台的「始政紀念日」,停息一甲子的「六一七」,又悄悄復活。
慶祝 活動以北投公園創始人井村大吉的紀念碑揭碑儀式開始,碑文極為友善,中、日文對照。不僅井村在天之靈可以瞑目,就連現在的日本遊客,也可感受百年前其祖先在台的豐功偉業,以及台民的感戴之情。
主辦單位號召民眾扮成歷史人物,參與百年時代遊行。活動策劃人韓良露邀請化裝者上台「同樂」,包括穿著和服亮相的觀傳局長趙心屏,還有握手言歡的孫中山與 裕仁太子。最能顯露昔日北投風月特色的,是韓良露介紹穿軍服的神風特攻隊之後,說明陪他度過出征前最後一夜的,就是旁邊穿和服的小姐 。
參與裝扮遊行者可拿餐點,民眾集滿五個攤位印章可換「御守」。 市府推動文創、觀光的用意良善,台灣社會薄弱的民族意識、混亂的價值觀,則與此活動相互輝印。
一八九五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後,日軍自澳底登陸,攻基隆,陷台北。大抵掃蕩抗日勢力後,首任總督樺山資紀選在六月十七日舉行庶政開始儀式,並在原巡撫衙門前廣場舉行閱兵。此後五十年,每年六月十七日都熱烈慶祝「始政紀念日」。
一個「六一七」,本應各自表述。征服者的始政紀念,應是台民的屈辱與國殤。但台灣人寬宏大量,竟選在「六一七」緬懷日本統治。
日人設立、開發北投公園,固然功不可沒,但一個有尊嚴、有靈魂的民族,如果了解當年統治者設立公園的背景與動機, 同悲尚且不及,何忍同樂?
一九一○年台灣守備軍醫部長藤田嗣章視察北投時,注意到當地的地熱與溫泉,遂主導興建一以溫泉做為療養設施的醫院,也就是日本帝國的「台北陸軍衛戍療養院 北投分院」。溫泉療養院不只治療了日本傷兵的身體,也撫慰了他們的思鄉情緒。這些傷兵多數是踩在中國人頭上,與俄國爭奪中國東北勢力範圍時受了傷,再轉到 中國另一片被日本佔據的土地上療傷。至於美國老羅斯福總統,則因為調停日俄戰爭有功,獲取當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這是中華民族的悲歌, 也是台民不在意的斷簡殘編。
在北投溫泉的基礎上,井村大吉規畫、創建了北投公園。從此他享有台民對他的感念,百年不變。一九二三年四月,裕仁太子駕臨北投,北投名氣從此響遍日本內 地。百年後的今天,北市觀傳局精準掌握行銷概念,甚且不惜讓孫中山(代表領導中國掙脫列強枷鎖的人物),與裕仁太子(代表日本侵略中國的人物),握手言 歡。為公園祝壽的日子,甚至就是「始政日」。台灣人說,這是放下歷史,攜手向前。
簽訂《馬關條約》的下關春帆樓,本是英法聯軍入侵日本,迫日簽下喪權辱國條約的傷心地。一旦日本強盛,打敗不曾得罪日本的中國後,卻迫中國在原地簽下撕裂 兩岸至今的《馬關條約》。這是日人洗雪前恥的方式,也是日本看待歷史的態度。《開羅宣言》之後,日本不義佔領的台灣與釣魚台都應歸還中國,琉球亦應脫離日 本。但今天日本仍佔琉球與釣島,這又是日本看待歷史的態度。面對歷史,受害者台灣與侵略者日本,態度何其不同。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台灣如此緬懷侵略者,但對於守衛、經營台灣的祖國,卻淡然視之。綠營甚至把清廷的「不重視」台灣,奉為台獨正當性的濫觴。許多台人對 播遷來台中華民國的鄙夷和對對岸的排斥,都超出對列強的接納。台灣的「博愛」與「放下」,看來是選擇性的,寧予外人,不給同胞。
論者或謂,民族意識是落伍、不理性的纏腳布,「多元、人權、民主」才是值得宣揚的普世價值。這套理念確實是列強巴望後進國家全體服膺的理念。因為西方及日 本早就透過民族主義凝聚我群意識,做為壯大國家的第一步。在國族壯大、不被他國欺凌之下,強國人民不但享有完全的人權與自由,其愛國意識也油然而生,當然 不必刻意宣導。
認清史實不等於排外,認清史實才能讓國民為所當為、止所當止。何況六十年來,在國民黨反共與李登輝掀起的去中國化教育交織下,台灣拋棄民族意識久矣、遠 矣。吳習會中,吳伯雄只說「增強民族認同,祖先無從選擇」都引來非議。認同錯亂的台灣,只見排內與媚外,根本沒有排外、仇外問題。(作者篇淡江大學經濟系 副教授)
----
台灣皇民勢力強大
日前因為歷史教科書關於日本據台治台問題,又吵得不可開交。「日據」和「日治」代表了民族和國家認同的差别。一種意見是站在中國人立場以中國為主體者,認為日本人在台五十年是強奪強佔強搶,以戰爭暴力血腥屠殺歧視壓迫竊據盤據,所以應稱為日本據台——「日據」。另一種意見是站在台灣人皇民立場以日本為主體者,認為日本取得台灣是經過合情合理合法,簽訂條約辦好手續,由清廷過戶給日本,轉移主權所有權都以白紙黑字寫的清清楚楚。日本是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取得台灣統治台灣,所以應稱為日本治台——「日治」,雙方各有其理爭執不下。馬英九總統親自出面打圓場和稀泥說:為了尊重多元化,日據日治兩種說法都對可以並存通用。所謂多元化即是荷、西、華、日各政權是平等的,份量一樣的。
台灣人到底應該站在中國人立場還是應該站在日本人立場上說話呢?現在我們來做一個比較親疏遠近輕重。明鄭、滿清、中華民國三者都是中國人政權,合計統治台灣共300年,日本統治台灣總共50年零4個月。中國人統治台灣時間為日本人的六倍!地理上台灣與中國大陸近在咫尺,與日本還頗為遙遠。今日台灣人的血統絕大多數屬中國華南閩粵血統,講閩南、客家方言。宗教信仰、生活習俗、傳統年節、使用文字皆與中國雷同,無疑台灣人應該站在中國人立場說話才對,認為日本人是佔據盤據台灣——「日據」才對。但是居然有那麼大的聲音主張日本是治台——「日治」,台灣皇民勢力的強大令人吃驚。
中華民國教育部教科書審定委員會居然因三家出版社的高中歷史教科書稱「日據」而不稱「日治」,勒令其重編,否則不准其發行,不允許「多元化」,這簡直成了日本國的文部省了。審定合格的歷史教科書極力美化日本殖民統治,公然去中國化,貶抑中華民國才是「中據」。果然今日台灣又複歸日本了。
台北市長郝龍斌倡議藍綠和解受到讚揚,其實他是向綠屈膝降伏。原來我以為台北市舉辦617日本始政紀念,宣揚懷念神風特攻隊,是他下屬亂搞,應該受到糾正懲罰,至今月餘沒有動靜,可見郝市長也是贊成慶祝617日本始政紀念的。看樣子,馬英九和郝龍斌也要皇民化了!藍綠和解一致懇請日本再來治台吧!
● 作者阿修伯,建國中學、台大森林系畢業,現居紐約,自由撰稿人
原文網址:
台灣皇民勢力強大 | ETtoday論壇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806/251494.htm#ixzz2bOlX7cex
站在台灣人立場看日據史
2013-06-18 01:44
中國時報【張方遠】
日本作家尾崎秀樹,一九二八年出生於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台灣,直到台灣光復後隔年返回日本。在台灣成長的尾崎秀樹,看到日本殖民政府在台灣推動國(日)語政策與同化政策,他曾指出這些殖民政策導致台灣人潛伏了「喪失祖國」與「白痴化」的現象。
昨日林金源教授〈同悲尚且不及.何忍同樂〉一文提及北市府紀念「六一七」北投公園百歲生日的活動,正是尾崎秀樹所說日本殖民統治帶給台灣「喪失祖國」與「白痴化」表現。
近年「轉型正義」,義正詞嚴,所有的歷史檢討與批判都集中在國民黨統治時期,藉此抗拒中國人身分。但是真正站在台灣主體、屬於台灣人民立場的歷史,卻仍被深深的迷霧所遮掩。
日文「始」與「恥」同音,殖民地台灣人民將日人歡欣鼓舞慶祝的「始政紀念日」稱為「恥政紀念日」,著名作家楊逵更稱之為「死政紀念日」,另一位日據時期作 家賴明弘也曾表示:「『六一七』是台灣人最傷心痛苦的日子,不僅是台灣的恥辱,而是我們中國的國恥日」。然而,殖民地台灣人民的苦難,以及民族主義氣節, 近年來則逐漸被日本立場所取代。「日本殖民統治讚美論」、「日本殖民有功論」或是「日本殖民現代化論」屢屢出現,將日本殖民統治視為對台灣人民的恩情,企 圖將日本殖民統治中性化,將日本殖民統治描述為寬大與文明。
早在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台灣教授協會即率「本土社團」聯名發表〈兩國兩制,和平共存:台灣人民對台灣與中國關係的基本主張〉,指稱:「…舉凡鼓吹國家神 道、推行國語運動、更改姓氏運動、志願從軍運動,莫不影響了台灣文化。總之,日本政府企圖把台灣人變成日本人的努力雖然沒有成功,但是卻成功地使台灣人變 得『不像中國人』。」
一九九五年時任立委的呂秀蓮,組織「百年馬關條約百人代表團」赴日本馬關,高調慶祝「台灣脫離中國一百年」。近來則有團體舉辦台灣總督明石元二郎的追思慰 靈大會,以及陳水扁、馬英九兩任總統對八田與一的歌頌,又或是昨日北市府大玩毫無歷史感的歷史人物cosplay,讓孫中山與日本裕仁皇太子穿越時空握手 言和,都是無顧台灣人民主體,對歷史的無情嘲諷。
日本人在可見的將來應該不會調整他們的歷史觀,但是,我們卻可以學習德國人那種勇於面對真理的態度。呂秀蓮在《馬關條約》簽定百年紀念時,在日本公開表示感謝日本占領臺灣,對於大多數的國人來說,《賽德克.巴萊》已經指出了另一個思考的方向。
台灣前輩作家王詩琅曾說:「中國人絕不會茍同殖民統治肯定論此類狂妄的謬說」。已故旅日政治經濟學家劉進慶則如此評價日本殖民者在台的「建設」:「殖民近 代化是外在的、從屬的近代化,是非工唯農的產業化,是差別、跛行的近代化。日本軍國主義下的軍需工業在台灣近代化進程上是非常的、一時的,好比曇花一現而 消失,又如盆栽扎根不落地,基本上沒有改變台灣社會經濟的低度開發狀態,令台灣戰後從頭開始工業化和近代化建設」。
相較於當前台灣社會對日本殖民統治的肯定、讚美與緬懷,說明現在是全面清理殖民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嚴肅梳理日據時期台灣社會性質,以及台灣人民對這段歷史真實的記憶與情感,重新走回自己的立場,才能克服對自身認識的障礙,也才能真正做到「放下歷史,攜手向前」
---
中韓在哈爾濱設立朝鮮民族英雄安重根紀念館,引來日本抗議,反遭中韓兩國嚴厲駁斥。
台灣是全世界遭日本軍國主義侵略後,唯一沒有抗日紀念館的地方,南韓光復後,第一件事就是把漢城景福宮前的總督府拆個精光;反觀我們,不但保留台灣總督府,而且還成了總統府。
歷史可以原諒,但不可以遺忘,近來日本若干大河劇,諸如《龍馬傳》、《坂上之雲》,都以明治維新為背景,也為後來對外發動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太平洋戰爭等侵略行動,做了類似「歷史之必然」的合理化解釋,日相安倍參拜靖國神社,正反映著軍國主義的蠢蠢欲動。以史為鑑,如今東北亞緊張局勢,引發外界對日本軍國主義的疑慮。刺殺伊藤博文的安重根,是少數南、北韓共同推崇的民族英雄;兩岸有同樣慘痛的抗日經驗,台灣曾被日本殖民50年,還有強徵軍伕、慰安婦、皇民化等恥辱,都是紅藍綠對於抗日史實的共同記憶。要消滅日本軍國主義的幽靈,便要從根本做起,具體做法就是成立抗日紀念館。
成員有霧峰林家林幼春、林祖密後人、北埔姜紹祖之孫、蘆洲李友邦將軍之子、瑞芳李建興之孫、發表和平宣言楊逵之子,文化協會王敏川、李應章後人,和日據台灣第一才子呂赫若之子、蔣渭水之孫、莫那魯道後人、羅福星孫女的「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會」,去年七七抗戰紀念日便呼籲「請給台灣抗日先烈先賢一個紀念館!」並主張在中山堂成立抗日紀念館。
也有人主張在日據時代控制台灣錢、權、司法3大機構,也就是現今的台灣銀行總行、總統府、司法院,設立抗日紀念館,不論選址哪裡,只要設立抗日紀念館就能凸顯台灣不只「哈日」,更絕不會忘記日據時期的切身之痛。
--
1915年爆發的「噍吧哖事件」(又稱余清芳事件、西來庵事件)差1年就屆滿百年,這次事件不管是從持續時間、影響範圍、死傷人數,都遠甚之後的霧社事件,後者因為電影《賽德克.巴萊》廣受矚目,但「噍吧哖事件」卻因政府、學界長期的不夠重視,致使先民的英烈事蹟隱而不彰。
「噍吧哖事件」死傷人數不易估計,學者周宗賢先生從戶口資料發現:1915年7月至12月舊台南縣10個村死亡人數達1789人,當中包含少數自然死亡人口。周先生只就10個村落統計,如果加計外鄉死亡人數,死亡總數至少有兩千多人。
對於如此慘烈的抗日事件,相關的戰場、被屠殺村落、審判行刑場域仍可見其遺蹟,在高雄、台南山區也有20餘處紀念碑、祠廟,當中最著名的是位於台南市玉井區入口的「噍吧哖紀念公園」及虎頭山的「抗日烈士余清芳紀念碑」。沿著進入玉井的84號快速道路,在進入玉井市區前的三叉路口有一座小公園,這就是「噍吧哖紀念公園」,一粒代表玉井的大芒果映入眼簾,卻少有人會留意隱沒在樹叢下紀念碑。
但距離玉井不到30分鐘車程的「八田與一紀念園區」,2009年由交通部觀光局西拉雅國家風景管理處主政辦理,園區在烏山頭水庫之內,占地15,427坪,花費1.2億,兩年後落成。有利於日本帝國的殖民事業獲得重視、褒揚,八田園區中央級的規格,開闊、清幽,及學子都能琅琅上口的事蹟,想來中「殖」已深;
中央政府不能袖手旁觀,應積極協助地方政府成立國家級的「噍吧哖紀念館」,這是真正地認識台灣,也是虔心地告慰為義戰而死的英靈,如果不如此,噍吧哖死難冤魂,在百年之後恐怕仍難安。
---
七月七日至八月底,台北中山堂有個名為「抗戰總動員」展覽,實際呈現的是日軍「南進政策」遺物,不見台灣抗日史跡。
人云八年抗戰,或從民國廿六年蘆溝橋事變算起到抗戰勝利,但台灣人從乙未年(一八九五年)武裝抗日到光復前的「潛行運動」地下抗日,整整五十年。
中共政權成立後,除北京有全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許多省市也各自立館,資料越來越全面、客觀,現在連在大陸的抗日國軍都得享受其社保。
反觀犧牲三千萬軍民光復的台灣,不過幾個縣市幾條「光復路」,紀念幾個抗日人物,至今沒有一間抗日紀念館,許多先民保土衛鄉事蹟更遭扭曲,漠視。
更有甚者,居然有台灣人為屠殺台灣先人的劊子手後藤新平歌功頌德。今年更有地方政府為日本殖民者的「始政紀念日」(六月十七日)舉行紀念活動。令人有時空錯置之感。
另外,有所謂研究台灣史的「學者」,根據日本殖民者史觀,將明治、大正年間抗日先烈簡大獅、林少貓、余清芳等列為「匪徒」。
更有日據時依附其總督府的「仕紳」,光復後搖身一變成台灣史專家,把光復初年入祀忠烈祠的王敏川、賴和…等加以莫須有罪名逐出。
李 登輝執政後,以二十歲前為日本人自豪,帶頭歌頌日據時代,推崇八田與一。後繼者無視清代即有的瑠公圳、葫蘆墩圳、施公圳、曹公圳…等,將台灣水利盡歸八田 與一,無視八田與一為日軍南進侵略服務,無視八田搭日艦往菲律賓籌建水利途中遭美軍炸死的史實。中華民國的總統府展覽廳有八田與一建設台灣史完整資料,近 年更有意籌建八田與一紀念館。
而台灣迄今卻沒有為丁日昌(設電線)、岑毓英(整治大甲溪)、曹瑾(建曹公圳)、沈葆楨、劉銘傳…等設館,更 沒有為抗日先賢先烈設完整紀念館,台灣志士抗日史蹟,片片斷斷,資料分散各處、各家族。日本統治五十年,史實多已湮滅,光復初年,當局忙於反共,縱容日據 御用文人歪曲史實、顛倒黑白。
相對於台灣,去年廈門為霧峰林家的林祖密立像,中華民國成立,林祖密放棄在台灣的龐大產業,是拿到中華民國護照的第一位華僑,襄助孫中山二次革命,蔣介石下野時亦曾借住他在鼓浪嶼的「宮保第」。
林祖密為軍閥孫傳芳殺害後,丘念台作事略讚揚:「革命不難,捨富貴而革命為難。捨富貴而革命不難,能審國族、辨忠節而捨富貴以革命尤難。台灣林祖密者蓋能此尤難者也。」
丘念台,抗日時組東區服務隊游擊抗日。但跟隨他的台灣愛國青年卻於光復後,或槍斃,或入獄,或逃亡,或默默一生。
抗戰時,為抗日於福建組台灣義勇少年隊的李友邦,光復後被槍斃。
還有更早於台灣抗日活動的林幼春、翁俊明、蔡惠如、陳逢源、林呈祿、盧丙丁…等事蹟,當前絕大多數台灣人,有幾個人知道?
原住民抗日,一般只知「霧社事件」,卻不知從泰雅族、賽夏族、魯凱族到阿美族、布農族,都有多起抗日事件。台灣沒人提及,倒是三、四年前在北京的台灣會館(清代即有)有圖片完整展出,出了一本厚厚的抗日史實圖片集。
六月中旬,我在福建南靖看到出生漳州簡大獅的紀念碑及圖片,站在這位被台灣幾個所謂「學者」說成匪徒的簡大獅紀念碑前,真不知今夕何夕!
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成員,有霧峰林幼春、林祖密後人,有北埔姜紹祖之孫,有蘆洲李友邦將軍之子,有瑞芳李建興之孫,有發表和平宣言的楊逵之子,有文化協會王敏川、李應章後人,還有日據時台灣第一才子呂赫若之子,蔣渭水之孫,莫那魯道後人,羅福星的孫女…等。
從華人與狗不能進入公園到今天整個中華民族能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我們不能不感念包括台灣抗日烈士在內所有先人的犧牲奮鬥,我們不能背祖,不能沒有台灣抗日紀念館。
(作者為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
-----
日治時代花蓮港開港元老江口良三郎,在花蓮港區附近的紀念公園解說牌三個月前遭潑漆,觀光業界反映仍無人處理,昨天日本觀光客前往憑弔,目睹後相當傷心,觀光界大罵破壞觀光形象;縣府觀光暨公共事務處表示,將立即前來清除及恢復舊觀。
觀光業者廖瑞海昨指出,三個月前陪日本觀光團參觀花蓮港附近的「江口紀念公園」時,發現中、日文的解說牌被潑紅漆,且劃上一個大「X」,當時日本觀光客顯得相當哀傷,強調這種事在日本很少見,顯見花蓮的治安及人民的水準均有待加強,讓他聽了相當尷尬。
昨天上午他再度陪日本觀光團前往,大老遠就看到斗大的「X」字還在,附近的環境也很髒亂,日本觀光客不斷問他:「台灣人很恨日本人?」「江口不是對花蓮港很有貢獻?」讓他一時不知如何回答。
他說,老一輩的花蓮人對花蓮港有一份很濃厚感情,未擴建前的花蓮港,正是江口良三郎奠立的基礎,可以說是花蓮港開港大功臣,歷年來對這座公園的維護都很用心,公園不但有紀念碑,還有造型相當美觀的「鳥居」,任其遭破壞且不修復,主管機關實在是漠不關心。
縣府觀光暨公共事務處副處長林政儀表示,將立即指派管理科人員前往查看,並迅速處理被破壞的解說牌,並做好環境整理工作,讓江口紀念公園迅速恢復原貌。
花蓮市江口良三郎紀念公園紀念碑遭噴紅漆,引起常來運動的民眾反感,大罵「太惡質了!」噴漆留下「193777」字樣,令人聯想到七七蘆溝橋事變,有民眾懷疑可能是陸客所為。
江口良三郎紀念碑 遭噴紅漆
〔記者王錦義/花蓮報導〕花蓮市江口良三郎紀念碑遭噴紅漆,由於附近都是中國觀光客居住的飯店,加上塗鴉留下「1937.7.7」紅字,令人聯想到七七蘆溝橋事變,地方居民懷疑是中客所為,花蓮警分局正調查中,目前無法確認是何人所為。
江口良三郎是日治時期第五任花蓮港廳長,主張花蓮建港的重要人物,1922年建造1座蹄形防波堤(名為江口突堤),成為花蓮港的雛形,但不幸病逝,來不及看到花蓮港正式築港,港廳同事和居民立碑紀念;縣府文化局在97年設置江口良三郎紀念公園,內有1座紀念碑、2座解說牌和一處日式鳥居,感念他過去打造花蓮對外交通的功績。
地方疑中客所為 警調查
但紀念碑、解說牌近日被民眾發現被噴上紅漆,除了在江口良三郎紀念碑上打上╳╳外,解說牌上的文字也全部被塗掉,最顯眼的是噴上「1937.7.7」字眼,縣府昨天派員清除,但相當難處理。警方說,公園未設置監視器,經過這幾天訪查,發現被破壞的時間可鎖定在20日下午5點以後至21日中午以前。
有民眾向警方指出,紀念公園附近自行車道及觀景台,每天日出後,就會有住在附近飯店的大批中國觀光客沿著步道散步、看海、看日出;還有使用西元紀年,比較像是中國觀光客慣用方式,加上日期讓人聯想到七七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