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PISA評量/閱讀.數學.科學 上海三冠 台灣退步
2010/12/10 16:47:15瀏覽1422|回應1|推薦1
中國根本沒有所謂的教育?你對大陸誤解太深.建議你多走出去看看.別跟三民治一樣當個愛台灣的井底之蛙.別說我媚中.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我看你對大陸完全不了解怎麼跟他們對抗?
大陸人素質差?他們的智商跟我們一樣是105.台灣一年大學畢業生約20萬人(含五專/二技).大陸大學畢業生人數由1998年的80萬增加至2010年的600萬。教育的改善令中國有更佳的人力資源,與世界其它地方競爭。中國05年大學畢業生人數338萬人、06年413萬人、07年495萬人,最近這三年合計大學畢業生人數1,246萬人,幾乎是台灣總人口數的一半強。大陸大學畢業人數從1990年約50萬人成長到2010年約700萬人;今年還會達到800萬人.
泰晤士報大學排名 北京大學第37位 台大115名.大陸的北大、中國科學大學、北京清大3所大學進入世界百強,進入前兩百名的中國大學數量首次超過日本,居亞洲之首。 美國國際學生的5大來源國依次是中國、印度、南韓、加拿大和台灣。
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來自許多國家的留學生人數都下降,但中國不減反升,2009-10學年度約有12萬8000名中國學生在美國留學,比前一學年度增加30%,佔外國留學生總數的18%。台灣目前約有2萬7000名學生在美留學。不過台灣留美學生人數從1993年就開始從高峰穩定下降至今.二○○九年「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昨天公布,在閱讀、數學和科學三項素養評比,首次參加的上海奪得三冠王;第二次參加的台灣三項名次都退步,閱讀退到廿三名,數學從上次冠軍掉到第五。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今年國情咨文中,呼籲加速恢復美國競爭力,並特別強調,保持世界科技領袖地位,對美國的未來至關重要。外界的普遍解讀是,此乃完全針對中國日漸強大的科技實力而發:隨著中國朝向高科技經濟體的加速,美國在科技領域的地位,正相對倒退中。未來10年,無疑將是中國與美國爭奪「世界科技領袖」桂冠的決戰時期。中國每年工科大學畢業生有57萬5000人,相形之下,是美國的7倍。
全球各國智商排行榜:香港 108 新加坡 108 南韓 106 台灣 105 日本 105 中國 105 義大利 102 冰島 101 瑞士 101 奧地利 100 荷蘭 100 挪威 100 英國 100 (標準參考點) 比利時 99 加拿大 99 愛沙尼亞 99 芬蘭 99 德國 99 紐西蘭 99 波蘭 99 瑞典 99 澳大利亞 98 捷克 98 丹麥 98 法國 98 匈牙利 98 西班牙 98 美國 98 馬爾它 97 俄國 97 斯洛伐克 96 斯文尼亞 96 烏拉圭 96 以色列 95 葡萄牙 95 羅馬尼亞 94 越南 94 馬來西亞 92 泰國 91 寮國 89 印尼 87 伊拉克 87 伊朗 84 巴基斯坦 84 約旦 82 印度 82


PISA評量/閱讀.數學.科學 上海三冠 台灣退步 二○○九年「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昨天公布,在閱讀、數學和科學三項素養評比,首次參加的上海奪得三冠王;第二次參加的台灣三項名次都退步,閱讀退到廿三名,數學從上次冠軍掉到第五。 PISA由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舉辦,評量十五歲學生的關鍵知能,這次六十五國或地區參與,上海、新加坡都是首次參加,上海閱讀、數學、科學素養都奪冠,新加坡和香港都在前五名,且每項都領先台灣,台灣在兩岸三地表現墊後。 圖/聯合報提供台灣二○○六年世界第一的數學,掉到第五名;上次排第四的科學,下滑到十二名;三項之中,表現最差的閱讀,則從十六名摔到廿三名。 台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計畫主持人洪碧霞指出,台灣學生表現大致維持中上水準,各項素養都優於OECD會員國平均,數學與閱讀素養分數跟三年前相近,科學稍有退步;這兩次評量,都沒雙峰現象。
 上海為何首次就三冠王,洪碧霞指出,因為上海將這項評比「當成國家考試」,是國家榮辱,被抽到的學生很有榮譽感,作答寫得密密麻麻,反觀台灣被抽到的學校不太想參加,學生只稀稀疏疏地寫幾個字。 教育部次長陳益興也說,評量去年三月施測,抽到的國三生五月就要考基測,「或許影響學生實施意願」;也有官員認為,上海、新加坡和香港都是都會,而台灣是全台抽測,評比基準不同。 台師大國文系教授鄭圓玲說,台灣學生能力不差,只是PISA考的題型跟我們常考的選擇題不同,台灣學生只要稍加練習就會;PISA對閱讀要求是要能統整多元題材,並能溝通,跟台灣強調語文文化,單向、深入不同,評量成績如要好,大家要重視。
 洪碧霞也說,他國進步但台灣退步,與台灣「未積極讓自己進步有關」,她指出,除了上海,韓、港和德國等都很重視,德國為此改革課程,從早分流變成晚分流,香港也改課程、教學和評量。 教育部為提升學生閱讀能力,五年編列十億經費,但台灣名次不進反退,是否代表政策失敗?教育部無正面回應。洪碧霞指出,教育部閱讀政策以小學生為主,才做三年,不是針對國中生,還無法反應在這次評量,但從小扎根是對的,還要持續。 教育部強調將與國科會組成專案小組,並請學者寫國家報告,提出具體改善計畫;並將閱讀納入九年一貫各領域課程推動重點,也建議教科書內容參酌學習素養取向適度調整,建立可與國際標準接軌的學習評量標準。

PISA測什麼? ●PISA是「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簡稱,由OECD主辦的全球性學生評量,兩千年開始舉辦,三年施測一次,這次有六十五國及地區參與,測量閱讀、數學、科學三科素養。 因測試素養而非成就,題目偏重情境化,貼近生活,評量學生重要知能的應用與溝通,台灣是第二次參加,受測樣本包含一百五十八校,包括國中、五專及高中職,共有五千八百卅一位學生參與。 不少在教學現場的國中老師昨天指出,台灣PISA名次退步正可讓老師檢討教學方式,除了基測考的選擇題,更要加入開放題型,引導學生表述及推理等能力。 台北市興雅國中數學老師林壽福、新竹光武國中自然老師林茂成和苗栗頭份國中國文老師林孟君都表示,PISA結果證明台灣有很多改善空間,不少老師對此題型不了解,可加強宣導,改善評量方式。 林茂成表示,對多數國中老師來說,基測幾乎是唯一目標,上次數學和科學成績好,大家以為沒事,可以回家睡覺,這次退步並非壞事,可讓教學現場檢視、反省,要如何讓學生探索學習,可讀摘要、圖表,並加以論述。
全家盟副理事長林文虎表示,比起上海、新加坡或香港,台灣的城鄉落差太大,如果PISA抽樣抽到都會區,台灣的成績就會不錯,教育部應該正視城鄉落差嚴重的問題。 林文虎也指出,即使抽到都會區,「我們還是在用卅年前的手法吃PISA!」台灣教學僵化,使學生難以應付題目靈活、強調通盤理解、歸納、推理能力的PISA。他透露,早在PISA成績公布前,教育部已知台灣退步,開始委託專家學者研擬PISA模擬試題,供學生練習,但他強烈反對。他認為,PISA是幫台灣教育做健檢,提供教育部改進方向,「我們現在的做法就是想辦法把傷口蓋起來,假裝沒有這件事」。
全國教師會表示,PISA只涵蓋少數科目,並沒有納入藝術、人文、社會科學等重要領域;此外,PISA並非為國家教育目標課程而設計,而是用自己的方式來評量閱讀、數學、科學的讀寫能力。 上海學子首度參加PISA,勇奪三冠王。專家認為,上海成績不足以代表全中國,但凸顯中國現代化的速度及中國學生的努力。美國更將上海的出色表現視為重要訊息及挑戰。
 http://www.oecd.org/dataoecd/54/12/46643496.pdf
http://pisa.nutn.edu.tw/

數學排名幾乎跟世界智商排行榜一致!!!
上海109>香港新加坡108>韓國106>台灣105

人種智商的測試及總結是一項非常複雜龐大的工程。在林恩教授的研究中,對130個國家的人的智商測試都來自各種專業的智商調查組織。比如對中國的人種智商測試,北京、上海、香港、西藏等地區的不同年齡段的人群都接受了標準化的智力測試調查。測試題包括兒童智力量表修訂版及瑞文標準推理測試等。在進行了複雜的表格處理和計算後,得出了現在的結論。
其中包括的資料有,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在上海進行的兒童智力量表的測試,得出的人均智商值為107,另外對一些 14 至15歲年齡段的青少年進行的其他幾種智商測試題的智商值為103。另外還有通過瑞文標準推理測驗(非文字智商測試題)對6到15歲的中國青少年進行的測試,平均分值為101,12到18歲平均分值為104

世界前40排名(剔除所有估算的數據, 如北韓, 蒙古等, 只列所有實測數據): 國家/地區: 智商(以英國智商為100作為標準參照) 香港 108 新加坡 108 南韓 106 台灣 105 日本 105 中國 105 義大利 102 冰島 101 瑞士 101 奧地利 100 荷蘭 100 挪威 100 英國 100 (標準參考點) 比利時 99 加拿大 99 愛沙尼亞 99 芬蘭 99 德國 99 紐西蘭 99 波蘭 99 瑞典 99 澳大利亞 98 捷克 98 丹麥 98 法國 98 匈牙利 98 西班牙 98 美國 98 馬爾它 97 俄國 97 斯洛伐克 96 斯文尼亞 96 烏拉圭 96 以色列 95 葡萄牙 95 羅馬尼亞 94 越南 94 其他一些主要亞洲國家(由於北韓, 蒙古的IQ是它們根據南韓, 中國的智商而簡單的估計值,缺乏科學性,故不列出, 沙特等西亞大國的情況類似, 也不列出): 馬來西亞 92 泰國 91 寮國 89 印尼 87 伊拉克 87 伊朗 84 巴基斯坦 84 約旦 82 印度 82

世界各地華人的智商分數 ——英國曼薩協會05年公佈
一、大陸各地人的智商分數 1.上海109 2.山東,江蘇107 3.河北,北京,天津106 4.東北106 5.山西,安徽105 6.關中105 7.河南105 8.內蒙104 9.甘肅,寧夏,陝北103 10.浙江,新疆,青海103 11.福建103 12.湖南103 13.江西,重慶101 14.雲,貴,川,陝南100 15.湖北100 16.廣東100 17.廣西,海南95 18.西藏85
 二、其他地區華人的智商分數 香港107 新加坡105 臺灣105 澳門104 中國的平均智商在105.與日本韓國類似.
三、其他國家國民智商 猶太人(110)、德國(107)、荷蘭(107)、波蘭(106)、瑞典(104)、義大利(102)、奧地利(101)、瑞士(101)、英國(100)、挪威(100)、比利時(99)、丹麥(99)、芬蘭(99)、捷克(98)、匈牙利(98)、西班牙(98)、愛爾蘭(97)、俄羅斯(96)、希臘(95)、法國(94)、保加利亞(94)、羅馬尼亞(94)、土耳其(90)、塞爾維亞(89)。

21世紀是中華民族的世紀絕非空言
全球各國智商排行榜
 http://en.wikipedia.org/wiki/IQ_and_Global_Inequality
 http://www.isteve.com/IQ_Table.htm
http://www.v-weiss.de/calibration.html
請注意北韓前面打星號.意即是推測出來的數據(因為同種的南韓是106)實際上北韓人平均壽命少南韓15歲.身高少15公分.說智商一樣高我也不相信而且別忘了韓國人口只有5千萬.中國105是平均值.必定有些省份大於106.而中國隨便1個省就5千萬以上人口.比如說香港平均智商高達108.與它血源相近的廣東省應該也差不多.而廣東人口就接近1億.而中國有13億人口.它們最聰明的前10%.相信平均智商超過120.而這群聰明人就有1.3億人= 法國+英國=日本人口所以說21世紀是中華民族的世紀絕非空言至於印度阿三說是他們的世紀?笑笑就好.智商82算是輕度智障了吧?至於黑人60~70那就不予置評
印度阿三平均智商82妄想跟中國爭霸?
 金磚四國發展的關鍵:人力素質
中國平均智商高達105.是世界智商最高的國家之一而同為中華民族的新加坡香港智商更高達108!是世界最聰明的國家/地區.由此可證明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遠勝俄羅斯的97.巴西的87.印度阿三的82 中華民族過去把聰明才智用錯地方.18世紀西方發展科學.工業革命.中國還在八股取士四書五經迷信風水現在中國走向市場經濟發展工商業.中共也提出科學發展史觀.今後中國將走出愚昧無知守舊的農業社會.大步邁向工業化發展高科技==>發揮中華民族真正的長處:智慧我預測金磚四國這名詞20年後就會消失.因為2030年的中國已經是跟美國爭世界霸權的超級強國!
 韓國面積是台灣3倍.少天災有礦產資源.人口是台灣的2倍多.平均智商比台灣高.平均身高比台灣人高3公分.民族性強悍又有強烈民族意識不像台灣人碰到白人就矮一截.台灣想單挑韓國完全沒勝算.唯一的希望就是==>與大陸合作CHAIWAN大中華天下無敵
--
台灣學生都沉溺於雜交怎麼跟對岸競爭?

--
女大學生沉溺多P 性對象逾200人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台北報導】2008.04.07
大學生小梓(化名)不過廿二歲,她的雜交經驗已有六年,至少與兩百人發生性關係。問起怎麼開始?她說「我從高中開始玩雜交,那時每天重複上課、下課、補習,生活好無聊。」

她還表示,發生性關係時都沒有特別作預防措施,也不擔心懷孕,「就算因此得病死掉,我覺得還滿酷的。」

最少十男女 人少不好玩

小梓打扮性感,長相甜美又大膽愛玩,很容易就吸引志同道合的朋友,相約雜交。「我們通常是五男五女或六男六女一起玩,人再少就提不起興趣。」小梓表示,多數對象是與她們一樣的大學生,遍及北中南部大學,且以北部私校居多。

寒暑假最瘋 一周P三次

「上了大學之後玩得比較瘋,尤其是寒暑假,一星期可能會玩到三次,人生就是要享受嘛。」小梓認為,雜交比起一對一來得更刺激,只要大家都能接受,就算看到同學的裸體,平日相處也不會尷尬。

先玩小遊戲 丟骰子脫衣

互不相識的男女要如何玩集體性愛?小梓指出,通常一開始會用國王遊戲、丟骰子或三張紙等帶點趣味又摻雜挑逗味道的小遊戲,帶領大家進入狀況。

國王遊戲是紙牌遊戲,大家各自抽牌之後,由拿到王牌的人發號司令,指定號數作些舔耳、接吻等曖昧動作。丟骰子則是以丟出的點數決定脫衣服的件數;「三張紙」則是由大家寫下「where、who、what」三種選擇,每次一種選擇抽出一張,搭配使用。小梓指出,「像是我可能會抽到與對方三號男生當眾愛撫,那我跟三號就必須照作。」

變裝雜交趴 增加刺激度

此外,他們還常玩變裝雜交派對,如比基尼趴、制服趴、超人趴或面具趴等,部分在看不清楚對方長相的情況下發生關係,也會增加刺激度。以超人趴為例,一般常見的內褲外穿超人、蝙蝠俠、蜘蛛人、貓女都可以裝扮。問小梓喜歡哪類超人,「我對身材好的超人會起色心。」

大家有默契 玩完就拜拜

遊戲結束可能各自帶開,或大家就在同個房間集體性交。因事前先挑過對象,所以大部分來玩的男女學生條件都不會太差。「若真的遇到自己不喜歡的對象也可以加入旁人『戰局』,不然就等旁邊的玩完再換人。」小梓表示,大部分來玩的人都有一定默契,知道事後不該糾纏對方,可是六年來也遇過二、三十個在雜交結束後拚命打電話、msn騷擾的對象,讓她很困擾。


記者的女性友人在交友網站上遇到小梓,令人覺得奇怪的是,交友網站上多半是男找女、女找男的生態,但小梓這樣的辣妹,竟然找上女性,令人好奇,決定與她聊聊。

小梓個性直率大方,初見面也不避諱談論性話題,且經驗令人嘆為觀止。除了大方秀照片、明確指出時間地點,哪些學校學生參與,甚至在某大學系辦中曾上演的多P情景都歷歷在目,對雜交的過程、細節也毫不保留。

友人推測小梓當初可能是想找同好,也與她約了時間地點見面,由於雙方都擔心被騙,各自還拉了男伴陪同,小梓表示陪同的男伴對自己身體沒有一處不了解。

當記者透過友人得知小梓這號人物後,表明想採訪的立場,多次遭到拒絕,經半年努力,長期溝通、再三保證不會將小梓真實身分曝光後,她才願分享雜交的心態、經驗、玩法與箇中滋味。但小梓擔心被熟人認出,照片僅能在msn上觀看,態度堅決到連背面照片都不能見報。小梓說,「我不想有萬分之一被認出來的機會。」

對小梓而言,雜交無關道德,「無聊」是生命中巨大的主題,為了杜絕無聊,嘗試多P也沒有什麼不可以,不是因為創傷,更不需要理由。「刺激、好玩最重要,人生就是要享受嘛。」


「若以食物來比喻,一對一的性愛如同青菜豆腐湯,多P雜交是麻辣鍋。」中央大學教授何春蕤指出,有些人能滿足於清淡口味,有些人就必須要吃「重鹹」,這是個人選擇與喜好。像小梓喜歡雜交,她的感官承受度就比一般人寬廣。「多P不侷限於兩人身體接觸,還能同時看到別人的性交過程,達到她的情欲高度。」

何春蕤表示,小說「棋王」描述一個人可以同時和好幾個人下棋還遊刃有餘,與小梓的情形有異曲同工之妙。小梓透過實踐實驗發現,「性不是兩人之間的抽插而已,還能容納更多互動。」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認為,很多青少年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就轉而以性來撫慰自己,因為那是最強烈也最簡單的感官,容易讓人像跌入漩渦一般陷進去。但這麼做可能會讓人際關係的界線消失,無法發展親密關係,也因為雜交對象來來去去,對人也失去信任感。

「小梓雜交的對象都是陌生人,難保不會碰上性虐待或性變態。」紀惠容說,只要有一人得性病,若沒有防護,可能所有人都會因此染病。一直沈溺性愛,可能失去精神、心靈方面的需求。


為什麼會沉溺多P性愛?三軍總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志剛表示,腦內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dopamine)會因性愛的滿足而增加分泌,讓人感到更亢奮,可能是小梓持續不斷與人雜交的原因之一。

「若在幼年遭遇創傷,十三到十八歲自我成形時又產生認同危機,長大後就會展現在不同的性癖好上。」陳志剛指出,小梓若是在最需要被關懷與保護的幼年階段,遭親人傷害,十六歲開始接觸性之後,腦內因「多巴胺」的分泌使她覺得能從中得到滿足,可能就會陷進去,追求短暫的快樂及成就感。

陳志剛表示,現代青少年已經不同於以往,充斥「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想法,對抗挫折的方式也與過去想像中的不同,青少年接受虛擬性愛、虛擬遊戲的數量增加,像雜交這樣的享樂主義也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他認為,小梓可能有自我認同危機,在嘗試五人以上的雜交性愛中,才能得到溫暖,心理的缺陷也才能被滿足。「做完後出現滿足感,也因此被制約,不想尋求其他管道解決問題。」

陳志剛表示,在青少年時期沈溺集體性愛,年過三十後,累積的罪惡感會有反撲的可能,轉而產生憂鬱症。且沈溺雜交或一夜情會讓人格發展不健全,在雜交對象身上尋求慰藉的結果也使她失去對人的信任。

張老師基金會組長陳柏翰表示,只有生理的滿足,忽略了心理上的親密,「只有三P覺得不夠,誤以為要更多人、更多次才夠。」這會讓需求越來越大,到最後反噬的力量也會跟著加大,心裡深處不能滿足的親密需求就會跑出來,變得憎恨自己,卻又戒不掉對性的需求。

---

January 11, 2010蘋果日報
23歲女大生雜交玩了8年,對象超過3百個

Q:從什麼時候踏入多P雜交世界?
A:高中生活好無聊,每天重複上課、下課、補習,我不懂這樣活著到底為了什麼。我平時打扮性感大膽,走在路上常被人緊盯不放,我很享受這種被注視的感覺,還會很興奮哩。高中一開始我只嘗試一夜情,但一對一次數多了,覺得無聊,就想找更新鮮刺激的玩。


雖然高中僅試過幾次多P,但感覺跟一對一很不一樣,我非常喜歡。上大學,又認識一群志同道合的姊妹,常相約一起去玩多P。我們的對象多是朋友聚會的小趴中認識的,大學生跟上班族都有,有運動風格男、肌肉男、高帥男、斯文男,有的肉棒很粗大,各有不同市場。


玩伴數量已逾300人
其實台灣有一群人在玩雜交,多是一個拉一個。大學時,我親眼見過一群同學在社團辦公室就大搞起來。我們的玩伴遍及北中南各大學,北部私校最多。我23歲算算也玩了8年,對象超過3百個。


Q:雜交怎麼玩?不會有風險?
A:我們通常5男5女或6男6女一起玩,用國王或三張紙等遊戲開場。國王遊戲是抽牌後,拿到王牌的發號司令,可以指定牌號做些曖昧動作,比如男生將頭埋在女生胸部裡,或在眾人面前熱吻。因為是遊戲,氣氛輕鬆,題目越出越煽情。「三張紙」是由大家寫下where、who、what,每人輪流抽。如果我抽到床上、四號、愛撫,就得跟4號男生在床上當眾愛撫,其他人看。
遊戲結束不是各自帶開,就是在同房間集體性交。遇到不喜歡的對象,也可以加入旁人戰局玩一男兩女,或等旁邊玩完再換人。
有時我們也會舉辦變裝雜交派對,如比基尼趴、制服趴,鬼月還有裝鬼趴。去年我扮成性感吸血鬼,穿馬甲短裙、丁字褲、高跟短靴;也有人扮小倩。去年國慶日,朋友辦了一個派對,人數多達30個,簡直是大型狂歡會。


Q:這樣玩不會空虛?會不會擔心有問題?
A:我沒想過空虛的問題,每天過著毫無滋味的人生,才叫空虛吧。比較討厭的是遇到有人明明來玩,又不守規矩,事後一直死纏爛打,每天用電話、msn騷擾我,差勁透頂。
遇到這種人,一定號召姊妹封殺他。還有玩伴找6百元小旅館,出來玩還那麼小氣,我當場翻臉走人;還有人過程早洩,或一開口就台灣國語,統統列為拒絕往來戶。


Q:試過跟人交往,談感情?
A:我曾跟玩伴交往,但時間都不長。跟玩伴在一起若還想玩,我們會一起參加多人雜交。我沒試過不玩,我覺得只專心跟一個人有性關係,損失實在太大了。


保守人士大驚小怪
性可以當遊戲,雜交沒大家想的那麼悖德。台灣道貌岸然的保守人士太多,才會對這種事大驚小怪,看在我們眼裡覺得很可笑。我們享受,沒妨礙到別人,你不喜歡就不要來。
很多人以為自己堅持一對一、不劈腿,人格就比較高尚,其實最後還不是兩腿一伸,一樣說掰掰。人就活這麼一次,什麼都不試,不是太可惜?人生就是要享樂,如果有一天我這樣玩出問題就死了,那也頗酷的,至少很痛快!

CAT 多P愛好者
--
台大11男女 鼓吹多元性伴

網友批「成天想打砲」「濫交要漂白」
2010年12月23日蘋果日報
由十一名台灣大學學生組成的「多元性伴侶小組」,周一起在台大學生活動中心舉辦「PUMA無罪,性愛有理」活動,透過發售印有「sex is not guilty(性愛無罪)」的徽章,提倡多元性伴侶觀念,引發學生與網友討論,不少台大學生表示支持多元言論,有網友批評:「濫交要漂白了嗎?」
情慾小卡可徵友告白

活動發起人之一的台大歷史系三年級學生張惟翔昨說,社會向來提倡單一性伴侶觀念,但只要在雙方合議且尊重的前提下,性愛也能夠與不同對象享受;之所以用 PUMA一詞,是取台語「破麻」諧音(意指愛玩、隨便的女人),只要女生跟不同性伴侶性交,就會被嘲諷為「公車」、「PUMA」,同樣行為發生在男生身上,就比較不會受到批判,希望藉此活動,呼籲社會尊重多元性伴侶的理念,並替女性去污名化。
該活動周一至周五,每天中午在學生活動中心販售每個三十元、印有「sex is not guilty」的徽章,並贈保險套,購買者可參加「情慾小卡」許願活動,想徵友、告白或做愛者都可把願望寫上,由發起學生送給想傳情的對象。
校方:尊重言論自由
台大學生看法

台大學生看法

台大農經所二年級林姓男生說:「支持言論自由,若雙方都能接受多元性伴侶,社會應尊重。」外文系二年級黃姓女生說:「不能認同多元性伴侶。」台大學務長馮燕說,尊重學生言論自由。
有網友認為似乎是鼓勵已婚者參加換妻俱樂部,也有網友批:「不好好讀書 成天想打砲。」兩性專家吳娟瑜說,支持女性不要被污名化,但從人性、家庭的出發點來看,無法苟同多元性伴侶理念。

( 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llygun20000&aid=4684643
 引用者清單(1)  
2014/09/29 07:47 【udn】 這裡便宜!波蘭 玉山 捷克 匈牙利比價

 回應文章

加藤鷹騷手弄汁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歷史告訴我們....
2014/02/01 10:11
一位來自浙江的蔡博藝同學以在台灣讀大學的感想集結散文出書,一篇的題目就叫做「孤島與高牆」。

對岸若是防火牆阻隔的天空;台灣,就像自我閉鎖的孤島。外在的限制還可以「翻牆」,若是自己把視線局於一隅,就讓人更充滿無力感。這位陸生參照自己在校園的經驗寫著,台灣沒有牆,隨時可以找到大陸沒有的資訊,但很多台灣的同學除非寫報告找資料,否則都不會去碰。

她說,與台灣同學很難講起有關國家和社會的問題,很多人沒興趣,也講不出話來。

台灣可以自由上「臉書」,讓對岸許多人非常羨慕,但這位陸生卻提醒,同樣作為社交網路,「臉書」的內容含金量遠遠不及他們慣用的「人人網」。她寫道,「『臉書』上發的照片會有很多人按讚,但是發的文章很少有人看,看到的幾乎都是吃了什麼做了什麼等等身邊的小事,然後一排排的留言:『哦!真假?!好酷哦!』」

一方面,可以說我們台灣人情溫暖,隨處是支援體系。另一方面,我猜,這位陸生的質疑是,當年輕人都慣用「酷」與「讚」表達感情的同時,會不會用進廢退?思辯的能力正在悄悄退化!這位陸生又寫道:「比起外界,台灣同學更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朋友過生日,是很多人的頭等大事,他們會去拉路人拍VCR表達對自己朋友的祝福。通宵做很大的生日牌,一張一張的剪貼照片,提前好幾個禮拜策劃生日party。他們會很用心的經營自己的生活,對朋友掏心掏肺,讓人感覺真誠得沒有辦法拒絕。但是,他們很少去關心外界。」

我希望這位陸生的觀察失準,然而苦澀地是,她確實點出了某種現象。是什麼原因?讓台灣的年輕人懶於關心外界?

字裡行間,這位陸生其實對台灣頗有期待。這位同學可惜著:「大陸年輕人至少渴望知道外面的世界,而世界明明向著台灣的年輕人敞開,台灣人卻自動別過臉去。」

看在這位陸生眼裡,我們入口網站的知識性也不夠高。她寫道:「當打開台灣人常用的門戶網站雅虎奇摩時,你會發現,首頁的新聞只有可憐巴巴的一塊豆腐乾。大部分版面都是購物、美容和各種廣告。」

究竟是什麼樣的環境因素?致使我們在知識的領域正急速退讓詮釋權!搜尋維基與Google等等,讓人驚心地是,愈來愈多的內容由對岸的網友所提供、所添補。理由是教育的被動與制式讓台灣的年輕人不喜歡思考?對頭腦體操所帶來的樂趣缺少體驗?還是更關鍵地,媒體的集體墮落讓台灣人集體弱智?大多數年輕人對外面的世界欠缺知識、因而也欠缺深入理解的好奇心?
最新一期《時代》雜誌以「中國世紀」為封面故事,指出中國已經成為新超強,正處於新王朝的開端
沉睡的巨龍甦醒了 中國崛起撼動世界 歌唱偶們親愛滴祖國從今走向民主繁榮富強 中國新超強美國難制衡
拿破崙:「中國是頭睡獅,一旦驚醒將震動全世界!」
加藤鷹騷手弄汁(kellygun20000) 於 2014-02-21 23:28 回覆:
美國杜克大學「天才識別計畫」研究員兼心理學家 Jonathan Wai 博士,根據 2009 年的 PISA 成績,公布了各國腦力資源的最新排名。PISA 是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所舉辦的測驗,每三年測驗一次,內容包括閱讀、數學和科學三個領域,檢測對象為十五歲青少年。許多研究皆認為,PISA 在評估整體智力方面十分準確。

除了看成績,還看人口總數
在這份排名中,除了評估每個國家共多少人通過 PISA 最高等級「菁英級」的測驗標準,還會參考國家人口總數,來估算出該國約有多少位聰明人士,並以數量作為排名的依據。因此,若單看美國的成績百分比,美國應該要排在第 24 名,但在乘以人口數目後,估計美國的聰明人士數目就領先其他國家,成為了第 1 名。

而台灣人口數雖少,但因為通過「菁英級」測驗標準的比率相當高,因此腦力資源擠在全世界中排名第 6 名!
加藤鷹騷手弄汁(kellygun20000) 於 2014-03-03 01:51 回覆:
All of a sudden, rote-learning doesn’t look like China’s secret weapon???
美國人真是小鼻子小眼睛.上海雖然只是城市.但人口超過2300萬.人均1萬多美元不到西方國家或日韓的一半.PISA拿上海的成績來代表中國做比較有何不可?依中國目前的態勢發展.不出幾年整個中國就會趕上目前的上海.美國現在嘴硬不肯認輸批評中國作弊.但看看PISA前5名都被上海香港新加坡日韓台這些東亞地區佔據.你們還不懂這代表什麼嗎?
The OECD’s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 exams are held every three years. Coming first and third respectively in the 2012 exams are the Chinese cities of Shanghai and Hong Kong.
況且西方教育學者已經證明.PISA成績可以準確反映一個民族智商的高低.因為PISA無法靠補習或填鴨死背讓分數進步...
美國杜克大學「天才識別計畫」研究員兼心理學家 Jonathan Wai 博士,根據 2009 年的 PISA 成績,公布了各國腦力資源的最新排名。PISA 是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所舉辦的測驗,每三年測驗一次,內容包括閱讀、數學和科學三個領域,檢測對象為十五歲青少年。許多研究皆認為,PISA 在評估整體智力方面十分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