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04 11:27:53瀏覽2569|回應1|推薦18 | |
今天又有東西來了,按照往例,還是出動吧! 一包扁扁的東西! 趕快拆開來看看吧! 是書! 「漢聲中國童玩」,這本書可是台長找很久的書,台長家裡頭其實已經有一本了,但是不知為何這本「漢聲中國童玩」封底和最後兩頁已經付之闕如,消失在這世界上,為求書本的完整,台長只能到處去找,把這本書補齊。 這本書其實是將早期漢聲雜誌中的部份章節節錄成一整本,是血與汗的結晶,內容蒐集了中國與台灣早期民間童玩,種類繁多並考據確實,從中國北方兒時同玩開始介紹,到早期台灣兒童常見遊戲,分門別類,提綱挈領,內容豐富。取材自大自然製作而成的玩具、只要有場地就能進行的團體遊戲、或是向街頭貨郎買的小玩藝兒,都能在這本書找得到,也許各位看倌您看到這本書之後,就能喚醒兒時回憶,重溫兒時舊夢呢! 以下介紹節錄自本書,請各位看倌看一看呗! 春 除面具之外,明清時的兒童在春節裏還流行吹撥琉璃喇叭和擊太平鼓。除此以外,孩子們還玩「跳百索」,這遊戲至少也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了;「跳百索」的名稱是因為當繩飛轉時,可以幻成千百條而起。到今天,孩童們依舊玩這樣的遊戲,只是不限元宵節,名字也改成「跳繩」了。 隨經春暖花開,孩子們往戶外活動的時間越來越多。正是楊柳兒放青的季節,當天空吹起溫煦和風,那個小孩不想在花園裏打鞦韆、鬥百草或是出去放風箏,打陀螺呢? 風箏舊稱「紙鳶」。我們可以看見當真的鳶在天上飛的時候,經常兩翼不動,倒像是紙糊的鳥一般。大概這就是古人創造和命名的源由罷。 紙鳶的形狀非常繁富,可以有各種動物生態。也有人用緊密的絲弦,繃在竹弓上,這樣風箏在天空中,被風一吹,就發出樂聲來,就像樂器裡的「箏」,紙鳶因此又被稱作「風箏」。 說起陀螺,宋朝人稱之為「千千」。到了明朝,陀螺就已和今天的類似了,是實心木做的,用繩抽動以達到旋轉的效果。 夏 當楊柳兒放青的時節,空鐘是兒童們最好的玩具之一。空鐘也有人稱空箏,又叫扯鈴或地鈴。兒童抖空鐘時,用兩根短木棍兒,大約兩尺長,把兩根木棍的頂端繫以一根長繩;繩子纏繞在空鐘軸上,然後抖動兩棒,空鐘便旋轉起來。 秋 到了秋天,「鬥蟋蟀」的遊戲可要熱烈地在孩子世界裏展開了。在未鬥的四、五天前,每個罐子裏,可以放進去一隻雌蟋蟀,鬥前再取出。到了鬥的那一天,把兩隻雄的蟋蟀放在鬥盆中,雄蟋蟀先是彼此發鳴生示威,接著用鉗子似的巨口互咬起來,最後當然是勝者展翅而鳴,敗者落荒而逃。 過了立秋,到白露、秋分時,天氣也逐漸轉涼了。「楊柳兒死,踢毽子」,從秋涼以至隆冬時分踢毽子,實有暖身活血的功能。 踢毽子這遊戲在宋朝就已經很流行了,孩子們自己拿銅錢、雞毛做好毽子,踢了起來。技巧好的人可以使毽子上下翻飛,一會兒在頭上,一會兒在臂上,又可以左右腳互踢,甚至使毽子「終日繞身不墮」,真使人嘆為觀止。 冬 冬天在中國其他省份就是玩雪,還有在下課時間學生為了取暖擠在牆邊擠呀擠的,把人給擠出來,這叫「擠狗屎」,名字不太好聽,卻是冬天時節學生愛玩的項目。 陀螺的起緣 中國在宋朝時就以現了類似陀螺的玩具,名字叫做「千千」。千千是直徑四寸象牙製的圓盤,當中有一個一寸長的鐵針,用手擰轉這鐵針,使針尖立在桌面上旋轉如飛。快停時再用衣袖拂動它,比賽誰轉得久;這是當時宮女們在帝王深宮內的遊戲。 「陀螺」的名詞最早出現於明朝。它是否由宋朝的千千演變而來,已不可考,但明朝時陀螺已成為兒童的玩具,而不是宮女角勝之戲了。 根據記載,當時陀羅是木製的,實心而無柄,用繩子繞好了,一拋一抽,陀羅便在地上無聲地旋轉。當它緩慢下來時,再用繩子鞭它給它加油,便可轉個不停。這種玩法傳了兩三百年,一直到民國初年,大陸的兒童還有這種玩法。 另外,大家應該對「漢聲中國童玩」封面人物,就是那個滿臉貼滿花瓣的男孩印象極為深刻吧?這是這位男主角女王的部落格喔!裡頭也對漢聲書店重新開張做了簡單介紹,有空請各位看倌們去逛逛吧! |
|
( 興趣嗜好|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