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經脈斷絕」的劉兆玄‧‧‧
2008/06/10 09:02:08瀏覽13723|回應22|推薦34

《野武士周報試刊9號》封面主文

------調查採訪:「擴大內需」如何被搞「虛」?

前言:新政府像個「丹田」真氣充沛的練氣士,奇經八脈卻斷絕,腦神經活躍、運動神經癰癱,除了挨打,一身招式都出不了手。

「接連幾場震撼教育下,劉兆玄和新政府,應該終於能懂得蕭萬長一直提醒的:要有科長的思考,是什麼意思了?」

這是一位從三月二十七日起,就參與馬英九、蕭萬長啟動的「準國安會議」之劉內閣新閣員的感歎。這位劉內閣成員大嘆:在每周四下午的會議中,副總統蕭萬長提醒了好幾次:「要有科長的思考」。

》》未聽老人言,馬劉吃虧在眼前

可惜的是,馬英九與總統府及國安會相關人員沒有太在意,四月十日之後,加入會議的新閣揆劉兆玄與新閣員們也沒放在心上,「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該閣員嘆稱,終於在新政府上路後沒幾天,就讓劉內閣「痛」到去體會蕭萬長的「老人言」。

和「油電雙漲」的政策方向同樣,一一四四億元的「擴大內需」方案,也是這個從三月二十七日就啟動的「準國安會議」所作成的政策綱領,而且,也早就安排了新任政院秘書長薛香川與前交通部政務次長陳世圯連袂走訪泛藍的十八路縣市長諸侯。

劉內閣想都沒想到的是,一啟動後,還是產生各種說不清楚、講不明白的落差,甚至還面臨了「諸侯長」台中市長胡志強的帶頭炮轟,讓馬劉新政府又惹上了一身腥。

》》擴大內需,馬英九早就承諾縣市長

馬英九與劉兆玄會產生「擴大內需」方案,是起因於馬英九在競選期間的 Long Stay,十八路諸侯縣市長都向馬英九抱怨地方財政窘困:「有建設計畫,沒有錢建設。」當時馬英九就承諾了各縣市長,上任之後,會設法將「稅基盈餘」撥給地方,設立每年一千億元的「地方建設基金」弭補地方建設。

勝選之後,在「準國安會議」啟動2008年下半年施政重點時,因為通膨壓力,造成更多的各縣市已報編或通過的地方建設計畫與預算,因為原物料上漲之下,許多建設都因物料上漲因素,面臨著無法發包,或是發包之後停工的困局。

「準國安會議」與劉內閣中主要負責「擴大內需」方案的是政務委員朱雲鵬、蔡勳雄與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與工程會主委范良銹。他們匯整各方數據後發現:每年約3500億元到4000億元的公共工程「並非不夠」,事實上,匯整各地公共建設總計畫,能量還遠大於4000億元,超過4500億元。

》》有計畫卻沒錢,地方苦哈哈

換句話說,台灣目前最急的並不是「公共建設的供給不足」,而是「錢花不出去」,公共消費因而減緩,造成了經濟的更加疲軟。因此,「準國安會議」到劉內閣共同見解就是:讓已經編好計畫,因故停擺的工程能夠「把錢花出去」,這樣就能夠讓經濟得到「活水」挹注。

馬蕭劉更希望改變過去中央「由上而下」的決策模式,因此決定「由下而上」,派出薛香川與陳世圯和縣市長溝通,希望各縣市長能從他們已編好計畫,但缺錢的公共需求上匯整上來。

參與決策人士表示:這筆錢基本目地就是「物價調漲衡平補償」,是希望能在2008年會計年度的下半年內,調整已經無法大幅更動,已在去年底通過的2008年度預算中,「沒辦法中想出辦法來。」事實上,在此法令與時間限制中,「中央能做的工程幾乎是○」。

》》就任前,新政府就派出「欽差」

能夠執行和立刻能啟動的,就是地方上已經報編或通過計畫的工程了。「準國安會議」與劉內閣「政務會議」上決議,既然是地方為主體,當然是地方最清楚錢該花在哪些刀口上,中央不該限制太多,薛香川與陳世圯和縣市長溝通的也就是如此原則。

殯儀館、警車、垃圾桶‧‧‧算不算呢?據參與決策人士認為,如果這些項目,本來就是政府預算書中的項目,當然應該是可以納入。決策人士指出:中央指有兩個政策要求:「錢一定要在半年內能執行完成、不論發包、採買,都必需是國內廠商,才能達到刺激國內景氣的政策目的。」

由於五二○之前,新政府並未就任,為了避免招致「濫權」之譏,馬蕭劉自認「謹守份際」的是「私下」和泛藍縣市長溝通,但「身分尚不宜」和泛綠縣市長連絡,為了表示是「全民政府」,所以馬蕭劉決定以「人口分配」模式,既「平等地」照顧到所有人,也是一種「心理也主動有泛綠縣市長」的「大公宣示」。

問題是,這些國安幕僚與政務大員卻忽略了,「徒法不能自行」,光有法令無法自動執行,光有政策也不能成為政績。誰來推動、誰來落實?各部門的公務員能配合得上嗎?

》》遭修理立威,老蕭從此不多言

據參與決策人士透露,在一、兩個月的討論中,自從博鰲論壇後「據說是踩了馬總統權力紅線」被修理的蕭萬長,顯然早就看出了問題徵結。但曾被馬英九週邊人嫌「話太多、好像是在教小朋友」的蕭萬長,再也不像過去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蕭萬長只是在馬英九詢問有否補充時,蕭萬長通常都不再多談細節,而是談談大原則,但也多次「很客氣」地提醒新政府團隊:「要有科長的思考」,每一個環節都要從頭想清楚,要注意到每個細節。

問題是,蕭萬長這個「小碩士」學歷,從「科長」出身的「老人言」,並沒有被那些個個是歐美名校博士,個個都是菁英才俊之姿崛起的新政府層峰與高層所重視,一參與決策人士痛陳:「當時,大家都聽聽就算了,沒有人去想蕭萬長的善意提醒。」

問題,卻被蕭萬長這種「小科長」不幸而言中了。

接連好幾天,行政院相關政務官被「擴大內需」的「被噓」搞到七葷八素,「擴大內虛」,他們很不解,怎麼各縣市提報的資料,和先前溝通的差異如此之大,他們也不解,明明行政院的公文就發出去了,怎麼相關單位的文官,好像都沒有動起來?

》》十幾萬名文官,怎麼不見了?

相同的情形,讓劉內閣眾政務官心驚膽顫,明明就是宣布了補貼計程車,交通部路政司卻等了九天才有動作;明明就宣布了要漲油價了,相關的加油站竟沒有提前準備因應作為;明明是宣示要查察肥料囤積了,各機關好像也還沒上緊發條;明明就是講好「擴大內需」是以「地方政府為主體」,結果,業務主管機關卻又拋出許多「新標準」,搞到天下大亂;明明就是要送立院通過追加預算案了,各業務主管機關竟然還在公文牛步旅行中;明明劉兆玄交待說他要「輕車簡從」帶農委會副主委到災區看看,「不要驚擾地方,不要通知媒體」,結果,還是有官員主動用簡訊通知地方首長與新聞媒體‧‧‧

怎麼會這樣?許多「再回鍋」的前朝政務官都大惑不解,面對各種出乎意料的反彈、批評,這些「老手」開始像「新手」般的慌慌亂亂,他們,急著解釋、更多的公文發下去‧‧‧結果,各種奇怪的回應更多,打到「武功很好」的劉內閣,幾乎無招架之力。

發生了什麼事?被打到差點趴到地上的好多位「回鍋」政務官,以及行政院高層接連好幾天,在下班後「總動員」,密集地和過去的各部會老部屬「推心置腹」深談,劉內閣才終於理解到,原來,不先當好「劉科長」,絕對萬萬不可。

因為,在各部會中十幾萬的文官中,他們在觀望:過去數年間,升遷倫理早就沒有了章法,許多文官忽然被冷凍、忽然被解凍,又忽然被送上火線當砲灰。早就失去了「勤於任事」的銳氣。

》》烏龜比長壽,流水的政務官

過去數年間,指揮系統「多元」,有機要秘書的電話、有某某「官邸的意見」、也某某「前院長的好友」、有某某「大金主的想法」‧‧‧讓文官都搞不清楚該聽誰的?順了姑情逆嫂意,許多文官都慘被修理過,既然如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流水的政務官,來來去去看多了,誰知道劉內閣能挺多久?何必太主動賣命!

過去數年間,每天早上八點多,行政院三長就在院中開「輿情簡報」,看著所有的報紙與政論節目論點摘要,各部會九點就要全員待命,等待行政院下令今天的「優先事項」。多少年以來,文官早就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了,這也是人性之常,這麼多年以來,常常就是突然一通電話,就要放下手邊工作去處理長官命令,幹嘛還要依自己的職掌範圍,主動辦事,白忙一場不說,搞不好還有人閒言閒語,背後放冷箭。

諷刺的就在此,劉兆玄上任後,認為過去的「靠媒體標題治國」完全不正確,劉兆玄取消了「輿情簡報」,希望官員施政不要受到媒體標題的過度波動。但劉兆玄全沒想到,習慣於接院本部的文官,突然之間竟「無所適從」了。因為,十幾萬文官,竟反而不知,這一天該幹些什麼事?

整體而言,新政府就任二十幾天,竟像是個「丹田」真氣充沛的練氣士,但奇經八脈卻早就斷絕,氣血不通,腦神經活躍、運動神經癰癱,除了挨打,一身招式都出不了手。

》》經脈斷絕,武功再好也沒用

此時此刻,許多內閣政務官,才驚覺蕭萬長「老人言」的真意,一個好的決策要落實,需要認清楚所有的「現實」,光是政策研擬沒有用,每一個環節,都要「將心比心」,想清楚從科員、科長到局處長‧‧的每一個可能反應,想好每一個步驟。

當然不是說,劉內閣的每一個人都要真正跳下去當「科長」,每件事都由部長親自動手,但是,每一個環節都要思考到、都要盯得到。

魔鬼,藏在細節裡!新政府上任二十幾天,付出尷尬的學費,才學到這一課。

《推薦文章》

玉山下傳來了天使歌聲

----------------

《野武士周報》            《回首頁》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rl6406&aid=1946364
 引用者清單(1)  
2008/06/10 12:15 【中間選民同盟會】 問題不在劉兆玄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路客
續上篇
2008/06/10 10:11
和平谈判的愿景既非遥不可及也非唾手可得,关键在于两岸诚意合作,每一天都向其靠得更近

  备受国人关注的台海局势在今年呈现重大的积极变化。所以说重大,是因为台湾问题事关民族命运、国家前途,两岸关系的进步或者倒退,与中华民族的福祉息息相关;所以说积极,缘于海峡对岸实现了二次政党轮替,强调两岸和平共荣、承认“九二共识”的政党重新掌握行政权,两岸关系的和解不再限于口头,而正被一系列的高层互动所推动。
  随着一系列和解进展,两岸民众有理由期待和祈福长久的和平。
  自今年3月以来,一系列事件引人关注:先有马英九在台湾选举中获胜,后有其副手萧万长飞赴海南,实现了与胡锦涛之“胡萧会”;此后,再有第四次“胡连会”,复有胡锦涛与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之“胡吴会”。从6月11日开始,刚刚履新的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又将飞赴大陆,同新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举行会谈,重启中断近十年的“两会”制度化协商机制。
  在4月29日第四次“胡连会”中,胡锦涛主席首提“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十六字方针含义深长。在近日的“胡吴会”上,十六字再获进一步诠释。从这些表述中,足见大陆政府对台政策在坚持原则的同时有了更大的灵活性。互信的基础是原则,是“九二共识”;而灵活性表现为搁置争议,实事求是,以政治智慧面对现实中“一时解决不了的症结问题”。有此方能求同存异,也才能够通过交流和协商不断累积共识、共创双赢,而最大的双赢就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局。

路客
每一天都向目标靠得更近
2008/06/10 10:08

http://www.caijing.com.cn/20080607/68112.shtml

两岸从和解到和平之路

胡舒立 財經雜誌 总第213期 出版日期:2008-06-07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