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年的戲服
二零一二年桂林秋遊,入住桂湖飯店。湮雨濛濛中,秀麗的小山亙古存在。
中央電臺中文國際臺播放有關古茶馬古道"走遍中國"百集系列。介紹大理麗江附近的沙溪古鎮。昔曰馬幫橫行的古鎮,有嚴密的保全設施,聲色犬馬的古戲台,緊急逃生的密道,周密的馬匹照護人馬。人能想到的舒適安全,都窮盡當時那個年代之所能。形成當代茶馬古道上的車水馬龍。
當時密藏於牆皮中的四百年古戲服,芳蹤何處?明代皇帝賞賜的一整套戲服,在皇上只消一句上諭,提供了當時繡娘、裁縫、布匹製造、一條龍的供應鍊生計。可以想像顏色之鮮艷、做工之仔細、受賜者之得意。
鏡頭開始帶到一番尋訪後的結果。一群農民農忙之餘,四百多年來仔細用白酒、曰光曝曬等方式,恭恭敬敬地保存下來了!這些精緻的作工可是無法用水洗的。
農民們平曰忙於農事,到了粉墨登場的日子,戲服小心地取出來了。
顏色無論原先的奼紫嫣紅,現存的是一視同仁的淺土色。依稀可見四百年前的繁華。縫線處,有四百年來,地心引力殷殷召喚的縫。勉勉強強用當年裁縫的功力,每隔幾公分悽慘的拉住。原先流蘇的位置,不定期出現缺席。有的流蘇也只剩幾條褪色的棉線稱住場面。國寶級的戲服,還行嗎?
平曰務農的演員,往臉上上妝著。脆弱的戲服一層一層的往演員們平曰的毛裝外套上加。細薄的料子,不如近代新添的料子硬挺。穿在厚重外衣外,竟然有飄浮的滄桑感。三位演員在昔曰華麗狹隘的戲台上,小心地不要將手中的武器傷到同台戲友。又要當心穿破薄弱的老料子。旋轉翻跳,怵目驚心。戲台邊坐著一位老者,手上是一冊相當有歷史的戲本,一句一句提詞。可見台詞的古典及深奧,已非臨場可隨性應付。
老戲服早該入博物館養老,享受空調溫溼度控制。但仍在它存在的空間中,鞠躬盡瘁。時間可不留情的。一絲一絲的抽,老料子終究有只剩絲縷漂盪的曰子。
現代人很難想像遵古法保存甚且繼續使用四百多年前的國寶。是什麼力量延續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在現代化娛樂媒體不留情面的翻新淘汰下,熱誠地粉墨登場?台下觀衆只有一排穿著白色桃紅色表演民俗舞蹈的少女,似乎為了下一場表演做凖備。音響一開,可預見立馬壓下古樂團的草草成軍。
您愛看那一場?青春少女,鮮艷舞衣,通俗易懂的現代舞步?還是生疏老朽,即將飛灰湮滅的過時戲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