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8個方法幫你吃出瘦人體質
2013/04/15 13:47:56瀏覽358|回應0|推薦1

每一個想減肥的人都希望自己可以擁有瘦人的體質,其實瘦人體質不管是遺傳因素,後期也能養成,下面瘦身男女小編就要介紹給大家幾個生活中的瘦人體質必須養成的好習慣,幫助大家也能擁有吃不胖的瘦人體質。

1 瘦人從不把就餐當“救火”

與肥胖作戰的大多數人有一種傾向,把飢餓當成一種需要緊急“救火”的狀態。“如果人們懼怕飢餓,就有可能經常過量進食以防止飢餓的發生。”瘦人所以能夠忍受飢餓的痛楚,是因為他們不時感覺到飢餓的緣故。

向瘦人學習:挑選一個繁忙的日子,有意識地把午餐時間向後推移1或2個小時,或者取消一次下午茶。你會發現一切都很正常。下次再有類似情況發生,你也不會徑直奔向電冰箱了。

2 瘦人吃到滿意胖人必須吃飽

瘦人進食到六七成飽時就會停止進食,其他人則會繼續進食到十成飽時才會停下來。原因在哪裡呢?可能的原因是人們錯誤地把飽脹感混同於滿足感。也有可能是出於習慣吃掉眼前的所有食品,全然不顧是否真正需要這些食物。

向瘦人學習:進食到一半時放下筷子,為自己的吃飽感覺分級排列;待吃到還剩幾口的時候再為自己排列一次。其目的就是增強進食過程中的滿意與否的感知度(這一過程還可減慢進食的速度,從而完成飽脹感的確立)。

3 瘦人不因情緒而進食

並非苗條的女性拒絕情緒化進食,只是她們知道什麼時候可以這樣做,什麼時候立即停止。

向瘦人學習:飢餓、憤怒、孤獨或疲憊,這是導致情緒化進食的最常見的四種刺激因素。如果確實是單純的飢餓,應選擇一份營養均衡的小吃,如吃一把堅果度過飢餓感後堅持到下一次的正餐時間。若是遇到憤怒、孤獨或疲憊時,找尋另一種無熱量攝入的方法來滿足情緒上的需要。用跑步、蹦跳等運動的方式走出陰鬱的心境,加速心跳的活動方式有助於驅散憤怒的情緒。孤獨的時候怎麼辦呢?給朋友打個電話,給自己的兒女發個電子郵件,要么到公園裡走一走或是去商場逛逛。周圍的人或景物能讓人覺得與社會、社區的聯繫(即使沒有碰到什麼熟人也無妨)如果感覺很疲倦,順其自然去睡覺吧。

4 瘦人吃更多的水果

一般來說,苗條的人與超重、肥胖的人相比,每天吃的水果更多,攝入的食物纖維也更多,但脂肪卻更少。

向瘦人學習:檢查自己的飲食,尋找多種途徑在正餐中增加多種水果(不是果汁),每天吃水果2到3份。

把漿果切碎灑在穀類食品或酸奶上,也可把梨片夾在火雞三明治中或烤一個蘋果作甜點。把一碗水果放在廚房餐桌上或書桌上,便於提醒你先吃水果。

5 瘦人習慣成自然

營養學家總是告誡人們多元化飲食對健康有益,但凱茨口味與飲食藝術的作者卻說,過於多元化的飲食可能適得其反。研究顯示,太多的口味和食品種類可誘使人們攝入食物過量。貝克認為,瘦人通常有他們自己的飲食慣例,他們的大部分食品都是精心挑選的。雖然也會出現少數不常見飲食,但他們飲食的主要部分卻都是在計劃之中的。

向瘦人學習:盡量堅持以正餐為主,早餐以穀類為主,午餐是蔬菜和水果,間或加些烤雞或金槍魚。正是因為在指定的計劃食譜中存在改變食品種類的隨意性,所以要限制對胃口的過度放縱。

6 瘦人有自我控制基因

研究發現,五六十歲人群中體重增長的最大前提是他們自身意志力減弱或無限制行為的發展水平。對自己慾望的抑制力越強的女性(換句話說,限制行為能力改變越少的女性),體重指數的變化就越小。因行為限制能力的改變引起的成人體重增加最多可達十餘公斤。

向瘦人學習:有些特定的場合會造成人的抑制力很差。與一大群朋友在歡快的氣氛中聚會的時候,就要採取某些措施來警告自己別吃過量。如果在外就餐,只要少量開胃食品或與他人合吃甜點。在你感覺有壓力或緊張的情況下,抑制力同樣會降低,應在手邊備些小吃(水果等)。

7 瘦人運動多站立多

研究表明,就平均情況來說,瘦人每天站立超過​​2個半小時,一年可減重15公斤。

向瘦人學習:首先應檢查一下運動量的真實性。研究表明人們通常高估了自己的真正運動量。多數人每天有16到20個小時的久坐。每天可在身上帶一個步程計,看看自己的步行數字距離提倡的每天一萬步差多少。每天還應加上30分鐘伸展運動,保持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不乘電梯爬樓梯,如果精力允許的話還可擦擦地板。計算一下這些運動燃燒了多少熱量。

8 瘦人睡得香

研究表明,瘦人每周平均比超重人群多睡2個多小時。研究人員的理論根據時,閉目休息的減少與低水平抑制食慾的荷爾蒙萊普亭定及高水平的提高食慾荷爾蒙Ghrelin 有關。

向瘦人學習:每週睡眠多出兩個小時,也就是每天多睡17分鐘而已,比起每天一大堆時間表來,把多睡17分鐘加入其中也並非什麼難事。工作之餘找點時間打個盹,對成年人而言已經達到多睡的目的了。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ren32683&aid=7508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