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2/20 10:03:23瀏覽716|回應0|推薦3 | |
第七章 中陰與其他實相
中陰在藏文中稱為Bardo,是指“一個情境的完成”和“另一個情境的開始”兩者的“過渡”或“間隔”。 Bar的意思是“在……之間”,do的意思是“懸空”或“被丟”。Bardo一詞因《中陰聞教得度》一書的風行而聞名。 這本書自從一九二七年首度譯成英文之後,就引起西方心理學家、作家和哲學家的廣大興趣,已經銷售幾百萬本。
《中陰聞教得度》的英文書名是《Tibetan Book of the Dead》,是由此書的譯者, 美國學者伊文思·溫慈( W.Y.Evans-Wentz )博士模仿著名的《埃及度亡經》( Egyptian Book of the Dead )一書而成。 它的藏文原名是《Bardo Todrol Chenmo》,意思是在中陰階段透過聽聞教法而得大解脫。 中陰教法非常古老,見於《大圓滿密續》(Dzogchen Tantras)。 這些教法的傳承,可以直溯到人類上師之前的本初佛(普賢佛),他代表著絕對的、赤裸的如天空般本初清淨的心性。 《中陰聞教得度》只是蓮花生大士所傳廣大教法的一部分,由十四世紀的西藏行者卡瑪林巴(Karma Lingpa)公諸人間。 中陰聞教得度》是一本內容豐富的好書。 它是死後境界的旅行指南,要由上師或善知識對一個人在臨終時或死後宣讀。 西藏人認為有“五種不必修禪定而仍然可以證悟的方法”: 一、見到一位偉大的上師或聖物; 二、佩帶經過特別加持而上面有神聖咒語的曼達拉; 三、嘗到由上師在特別修法後所加持過的甘露; 四、死時記得意識的轉換(頗瓦法); 五、聽聞某些甚深教法,如《中陰聞教得度》。
《中陰聞教得度》是為修行人或熟習其教法的人而撰寫。 對現代人來說,很難深入其堂奧,同時有很多如果不瞭解其背景就無法回答的問題。 有些教法是修持《中陰聞教得度》的關鍵所在,並未寫成文字,只由師徒口耳相傳, 如果不瞭解這些,便無法充分認識和使用這本書。
西方人透過《中陰聞教得度》已經對這些教法有些認識。 因此,在這本書中,我將從廣泛而深入的角度來討論這個教法。
中陰 由於《中陰聞教得度》的風行,人們通常都把中陰與死亡聯想在一起。 不錯,西藏人在日常用語中,都以中陰指死亡和再生之間的中間狀態,但它還有更廣、更深的涵意。 在中陰教法中,比起任何其他教法,可能更可以讓我們看到佛陀的生死知識是多麼精深博大; 如果能夠從覺悟的角度徹底瞭解我們所謂的“生”和“死”,就可以了悟兩者是多麼密不可分。
我們可以把人的整個存在分成四個實相:此生、臨終和死亡、死後、再生。這就是四種中陰: 1·此生的“自然”中陰 2 ·臨終的“痛苦”中陰 3·法性的“光明”中陰 4·受生的“業力”中陰
1.此生的自然中陰,包含生與死之間的整個過程。 以我們目前的瞭解,這個時段似乎不只是中陰、過渡期而已。 如果我們加以思考,並把它與漫長的業力歷史比較之後,就可以知道這一生的時間,事實上是相當短暫的。 中陰教法特別告訴我們,此生的自然中陰是準備死亡唯一而且最好的時間。其方法就是熟悉教法和穩定修行。
2.臨終的痛苦中陰,從死亡過程的開始,一直到所謂“內呼吸”的結束為止; 最後是死亡時的心性顯露,我們稱為“地光明”( Ground Luminosity )。
3.法性的光明中陰,是包含死後心性光芒的體驗。 “明光”(Clear Light)或光明(luminosity)將會展現為聲音、顏色和光能。
4.受生的業力中陰,就是我們通稱的中陰身,它一直持續到我們投胎有新生命為止。 界定和分別每一種中陰的是,它們都是間隔或時段,其中特別呈現覺悟的可能性。 在生和死的過程中,解脫的機會持續不斷,中陰教法則是讓我們能夠發現和認出這些機會, 並充分加以利用的重要工具。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