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联合报:陈水扁当局整肃升级,文化界淌血
2007/10/11 11:13:07瀏覽92|回應0|推薦0
台湾联合报今日刊载社论指出,在陈水扁举行大阅兵展示军威之际,一场无声的杀戮行动也正在台湾文化界展开。 

  包括科博馆、史博馆及“国父纪念馆”在内的两百多个文化及社教机构,均将遭“行政院”由中央三级单位降为四级。政府并要求这些机构,须在本月中前提出“自我矮化”的组织条例,再由“行政院”“恩准”其“自宫”。这是何等残酷的指令,一些素有口碑的文化机构,对此突如其来的政治灾难,咸感愤恨难平;但忘情割喉斗争的主政者,岂有闲情理会三级机构的哀鸣?

  社论表示,这么大规模的机构“降级”行动,不难理解,正是中正纪念堂“改名”风波的后续整肃。政府为了遂行“中正纪念堂”改名“台湾民主纪念馆”的野蛮行动,掩饰其法理之失据,因而采取“集体屠杀”,将“教育部”辖下和中正纪念堂相同的三级社教机构全面降格,作为陪葬。此外,由于中正纪念堂改名遭台北市政府强烈抵制,“行政院”因而一不作二不休将类似机构全面降格;如此一来,不仅便于日后的政治及人事操控,要更名、摧毁文物或民众集体记忆,也更遂行无碍了。
 
  社论指出,可笑的是,如此赤裸裸的斗争行动,“行政院”竟还能美其名说是为了“组织改造”。扁政府谈组织改造已经七年,外界从未看到它在高层架构上进行任何有意义的调整,它甚至不惜让若干“宪政”机构陷于瘫痪;在这种情况下,只在下层组织进行无谓的“集体降级”,将一堆机构由“教育部”移交给文建会,这对一个无能政府的效率又能起什么“改造”作用?当“教育部”官员称,机构降级不致造成人员“减薪”时,那就是说连最基本的“节约成本”的目的都不存在;至此,“组织改造”的谎言也不攻自破了。
 
  对“行政院”而言,将三级机构“降级”根本达不到改造效果;但对长年孜孜矻矻耕耘的文化机构而言,此举却使其士气和功能受到严重打击,这才是政治对文化最无情的凌辱。试想,文化建设是需要日复一日用心积累的精致工程,包括两厅院、史博、科博、乃至“国父纪念馆”,都是台湾具有国际地标作用的文化机构;现在,执政党为了一己的政治目的,不惜出动政治推土机辗压它们。这个标榜“本土”的政权,心中究竟有多少文化关怀,不已昭然若揭?
 
  事实上,就法理而言,“行政院”固然有权直接调整所属机构层级,其最终决定权还在“立法院”的同意与否。像如此大规模的降级行动,充满政治目的,又说不清其合理性,“立法院”岂能坐视“行政院”为所欲为?再说,降级不仅将影响这些机构的国际交流层级,对内而言,甚至将形成中央机构负责人职阶反较地方文化局处为低的倒错现象。一旦台湾既有文化生态遭到政治扼杀,其后果,可能是数十年而不复。执政党只为“去蒋”,竟不惜株连两百多个文化机构,真是杀人如麻的气魄! 

  社论说,若还有人不明白什么是“为政不仁”,请看看民进党的作为吧!经济凋敝,它无力回天;物价高涨,它束手无策;财政赤字累累,它照样利多大放送;社会气氛对立,它愈发煽风点火;国际处境艰难,它反而更四处挑衅。七年来,在扁政府花样多端的“建设”名义下,出现大量的“蚊子馆”,它尚且无力收拾;现在,它竟敢大胆将摧花手伸向已巍然有成的机构。如此“怠于建设”却“长于破坏”的主政者,能不令人骇然? 

  只因为国王想要看火,大臣就放火烧城。扁政府的“去蒋”、“正名”、“入联”,演到今天的“文化降级”,也差不多有这个味道了。从今年上半年苏贞昌热烈展开的“去蒋行动”,到如今张俊雄要求文化单位“集体自宫”,一人一刀接力,刽子手可能不自觉手下凶残吧。而淌血的文化界,连呼救的力气都没有了。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xndlai&aid=129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