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3/21 19:16:05瀏覽2141|回應2|推薦14 | |
艾絲莉-伊斯坦堡-土耳其-突厥 前幾天,趁著一連四日的長假,大女兒帶她的室友回家小住。室友名叫艾絲莉,來自土耳其的伊斯坦堡。 伊斯坦堡歷史悠久,古名拜占庭。東羅馬帝國以之為都長達一千多年,因此,東羅馬帝國又稱為拜占庭帝國。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定都於此,此城因而又稱為君士坦丁堡。奧圖曼帝國滅了東羅馬帝國之後,仍然以此城為都。伊斯坦堡可算是享盡了榮華富貴。 艾絲莉深目高鼻,金髮碧眼,一副高加索人貌。我望著她,心中暗自忖道:「突厥在中國歷史上大大有名,當年曾率兵圍困隋煬帝於雁門。唐時又率兵十餘萬直抵渭水便橋,距長安僅四十里,京師大震。唐太宗親率房玄齡等至渭水邊,隔河指責頡利可汗背誓負約(據說唐太宗會說突厥語)。那些突厥人長得就是這副樣子嗎?」史書似不太重視人的種族像貌。三國誌記載孫權長像是「碧眼紫髯」,單單此四字,即可得知孫權不可能是蒙古人種(即一般所謂之亞洲人),很可能是高加索人種。突厥人究竟長得什麼樣子呢? 第二天早餐之時,我將桌上菜餚一道道解釋給她聽:「這是醃小黃瓜,這是鰻魚,這是皮蛋豆腐,這是醃竹筍……喔!這一道是辣的,紅紅的是辣油。妳若不吃辣,就甭吃這一道菜。這是麵筋,這是肉鬆……」提到肉鬆,我突然想起一件事: 飯後,她與女兒在餐桌上靜靜地讀書,我則在一旁默默地沉思。自從唐朝擊敗突厥之後,突厥一族似乎就退出了中國,再也未聞他們的下落。其實,突厥人雖然退出了中國,但並未從世界上消失。他們轉進中亞,征服了大批中亞一帶的遊牧民族,甚至越過亞洲,進入歐洲、非洲。今天,東起新疆,西至土耳其,這一條線上的國家民族,講的都是突厥語。吾爾開希若從新疆老家往西行,經過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土庫曼、阿塞拜疆等國,直達土耳其,一路上語言不會有大問題。難怪前土耳其總統德米雷爾(Suleiman Demirel)於一九九二年二月發出豪語,宣稱自從蘇聯瓦解之後,一個巨大的突厥世界-西起亞德里亞海,東至長城-已然形成。這話有點「牧馬長城」的意味。 傍晚包餃子。妻子準備了一鍋的韭菜豬肉餡,與小女兒一起和(ㄏㄨㄛˋ)麵、擀麵、擀餃子皮;我則與大女兒及她負責包水餃。我怕她沒包過餃子,沒經驗,不知如何包法,於是向她解釋道:「妳恐怕沒包過這種東西,餃子的包法是……」豈料不等我說完,她插口道:「我們土耳其也有類似的東西。」我有點訝異,問道:「土耳其有中餐館嗎?」「有很多。都是高級的餐廳,但價格昂貴,平日很少去。」我笑道:「妳這幾天在我們家盡量吃,多賺一點。」據說土耳其菜與中國菜、法國菜並列為世界三大美食。依此看來,土耳其人於鼎鼐一道也頗有成就,不知咱家的飯菜合不合她的口味? 我嗜食蒜頭,每食水餃必佐以五、六瓣的蒜頭。咬一口蒜頭,吃一個水餃,其味無窮。俗云:「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過躺著」,吃餃子時,若不佐以蒜頭,滋味不免大遜。我剝好六瓣蒜頭之後,一回頭,只見她站在身後,有點靦腆,似想討什麼東西。我問道:「妳需要什麼?」她不好意思地說道:「有沒有蒜頭?」哈!居然是同好,土耳其人於飲食一道,果然有兩下子。我順手遞給她三瓣。只見她拿在手上,有點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我又問:「怎麼?有什麼不對嗎?」「你們就這樣一瓣一瓣吃嗎?」「我就直接送入口中,」我指指妻女,繼續說道:「她們都切碎了,拌入醬油中。」「我媽也都把蒜頭刴碎了吃。」咦!難不成這種吃法是突厥從中國帶到土耳其去的?我指了指砧板給她看.她拿起刀來,將蒜頭切成細粒,放入碗中,加了一點醬油.以前我一直以為這是純中國式的吃法,看來可能要改觀.飯桌上,她一直讚道水餃好吃. 她給我看了她與父親的合照像片,並解釋道她父親是工廠的會計,經常工作得很晚,八、九點才回家。接著又找出一張照片,只見暗夜之中,一座大橋,橫跨在一灣漆黑的河上,橋旁的燈照在橋身上,映得一片鮮紅,宛如一朵鮮艷的紅花,盛開於闇夜之中,背景的點點繁燈,好似無數螢火蟲,。原來黑海經由博斯普魯斯海峽通到地中海,海峽一邊是歐洲,另一邊是亞洲,這座大橋將亞歐兩塊大陸銜接在一起。 晚上躺在床上,腦中繼續思考有關突厥的種種問題.突厥人發源於中亞,應該是蒙古人種.他們一路西征,合併同化了不少部族,還建立了奧圖曼帝國,領土橫跨亞歐非三大陸.講突厥語的高加索人應該是被突厥人所同化的民族. 揆諸史實,突厥人曾不斷地為他民族所征服,但總能不斷地翻身,由奴隸變為主人.如今中亞突厥諸國經濟落後,與土耳其相去或有百年之遠,故一切以土耳其馬首是瞻.歷史似乎時常與人開玩笑. |
|
( 創作|小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