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2/22 10:48:15瀏覽5222|回應4|推薦17 | |
某日於網上閒逛之時,不期然闖入一位名叫「褚芭芥」所架設的網站。 這「褚芭芥」三字,一望即知並非真名。我很好奇,不知站長何以取名為「芭芥」?這「芭芥」與豬八戒的「八戒」是否相關?追查結果,找到 褚芭芥的網誌 網誌一開頭就點出了「芭芥」與「八戒」的關係: 豈容煩惱將人兜,掄起釘耙氣抖擻。猴兒一旁站開去,老豬我今日搶頭籌。 果然,二者乃是諧音。 在該網誌裡,褚芭芥另有一個名字,叫「淳于芭芥」。褚芭芥自言道,這「淳于芭芥」乃是「蠢於八戒」之諧音。我這人向來有「反向思考」的習慣,一聽到有人會自謙地稱自己「蠢於八戒」,立即覺得此人一定有兩把刷子,非同小可,否則怎麼可能虛懷若谷呢? 我這麼猜測,還真沒錯。在褚芭芥的網站之上,我發現了一篇蓋世奇文-《酈山魂》。 《酈山魂》是歌劇劇本,以秦始皇時代為背景,描述兩對男女的戀情。《酈山魂》最稀奇處乃是其文字。該文廣採《詩經》、《楚辭》、《史記》、漢賦、樂府等古文之辭句,摻雜揉合,蔚然成篇。作者博學多聞,遍覽古籍,自不待言。尤有甚者,作者並不拘泥於古文字,他自古書中摘取辭句之時,尚能配合劇情,恣意修改辭句,化為己用。舉兩個例子: ※ 例一 ※ 酈劇初始,秦始皇登場,自報身份家世,吟道: 朕高陽之苗裔兮,帝六合而稱始皇。 這顯然是摘自屈原《離騷》之首句:「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將其中之「帝」字以「朕」字代之,後一句則整句重寫,以符劇情。或許有人會質問道:「為了配合劇情,這般隨意篡改辭句,豈非以辭害意、悖離史實?」這麼問就小看褚芭芥淵博的知識了。《酈山魂》一文字字有來歷,句句都經過考證,絕非胡言亂語。(僅指與史實有關部份。故事本身當然是全新創作。) 《史記 秦本記》記載:「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脩。女脩織,玄鳥隕卵,女脩吞之,生子大業。大業取少典之子,曰女華。女華生大費,與禹平水土。已成,帝錫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費為輔。』帝舜曰:『咨爾費,贊禹功,其賜爾皁遊。爾後嗣將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費拜受,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是為柏翳。舜賜姓嬴氏。」由此可見秦國嬴姓乃帝顓頊的一支。 「顓頊」何許人也?《孔子家語 卷五 五帝德》中有如下之記載:「孔子曰:『顓頊,黃帝之孫,昌意之子,曰高陽……』」可見秦始皇與三閭大夫屈原一般,都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後代。秦始皇吟道:「朕高陽之苗裔兮」,固有所本,洵非虛言。 ※ 例二 ※ 河上奼女兮,靈而最神,遇火即飛兮,白日仙昇。能知其道兮,信而行之得長生。現有路二條,任汝選擇…… 這段原本是鍊丹家的隱語,講的是一個物理變化,以及一個化學變化。「河上奼女」即今日所謂之水銀,也就是汞。「遇火則飛」以今日之化學術語譯之,即「加熱則昇華(或云揮發)」。「黄芽」者,硫磺也。整段說的是:「水銀加熱則昇華,不知所蹤。若欲留住水銀,可加硫磺(與汞反應,生成硫化汞)。」 這段文字到了褚芭芥手中,他祇摘取前三句,並將第四句改成「白日昇仙」。如此一改,盡棄文中水銀昇華之意,卻點出了古代方士求成仙長生而鍊丹之本意,真是信手拈來,處處生輝。 這種大開大闔,揮灑自如,萬般書卷皆為我所用的瀟灑態度,我真是看得目瞪口呆,舌撟不下。不僅如此,褚芭芥以其生花妙筆讓古文字活生生地重現眼前,毫無拘束隔閡。沒有深厚古文修養者,也能欣賞該劇之美,而古書讀的愈多者,則愈能體會該文之妙處。稱《酈山魂》為蓋世鉅作,誰曰不宜? 這就抄一段請諸位品嚐品嚐這佳餚美味。有興趣者,請繼續閱覽《酈山魂》全文,千萬別錯過了這難逢的文字饗宴。 |
|
( 心情隨筆|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