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具世界觀的開放未來: 求學過程,人生道路,曾經改變一生的老師
2012/04/18 06:28:50瀏覽825|回應0|推薦2

在我的觀念裡,凡相遇者皆為有緣的善知識,或言說或身教,都有值得借鏡的地方,並由觀察中自我學習或惕勵。求學過程走來,對小學的實老師們最有印象,他/她們不墨守教條與課程規畫的彈性教學,並以無比的耐性與我們交談,用一種對等的朋友方式幫助我們成長,這在已很民主的學風中更形珍貴;中學時期,最感謝的是教英文的吳寶娟老師,她雖以鐵血著稱,但願意花所有的休息時間聽所有任教班級的學生背唸課文,讓我們因此打下良好基礎。教理化的楊文宗老師,他可以自備器材一再示範相關實驗;最驚人的是「道德勸說」,在傾聽學生的想法後,依據不同個性給予開導、解釋分析與心靈解套」讓大家都認份的唸書,那孜孜矻矻的做學問態度,也影響了同學們。黃仕蒨老師和徐玉淞老師夫婦是我的班導和數學老師,老師擅長講故事以引發大家對古文的興趣,老師則是諄諄善誘和耐性用生活中的實例講解抽象邏輯,即使我的數學仍然沒救,老師也從不放棄,他總說「要對自己有信心,這樣才學得好。」體育老師們也各有特色,體操是其中難度最高的一項,只記得老師姓李,也是鐵血,日後對我學瑜珈上幫助極大。大學則有潘文成老師,他講話速度是在訓練我們的思考和反應能力,但更可貴的是,他會利用課餘讓還是新鮮人的我們體會到溫暖的校風,對學生總是關心,也鼓勵大家要有世界觀』:以語言為工具,看向各世界,學習別的文化並在自己的土地上包容與尊重外來風俗,包容不同的聲音與接納的雅量,擷取值得學習的做法並融合當地民情以自我修正;開闊的胸襟與視野高度(遠)和廣度,不畫地自限亦不墨守成規,以增進全人類的福祉為上

就業以後,葉璟萱老師就是我的啟蒙師。她教導我:能面對面溝通就不用電話,這不但較有誠意,也藉此建立起相關人脈,許多「眉角」是無法在電話交談中習得的,新手上路本就要勤奮點,週圍的人也會看你誠懇、不恥下問的態度而願意幫助你,這無形中也建立了自我的良好形象與口碑;不要介意隨手幫別人忙,哪天須要幫忙的時候自然會有貴人,她常笑稱這也是做好事積福德,即便是具挑戰性的忙,也可以隨時隨地從中學習。面對學生則要拿捏分寸。另值得一提的是我的瑜珈老師日金蘭,她的奉獻與不藏私的傾囊相授,還有對人生的修行(自我內在改善之總稱),不但「練功練氣通經脈」,健康大有改善,透過閱讀經典一併自我內省的修改習性,由衷得感念她。

吾現在亦已為人師,不只傳道授業解惑,尚且體會教學相長,探索術業有專攻的不同領域,油然而生發現新世界的興奮與感激之情。我總說認識他們真好,讓我清楚並修正自己的缺失。開放、引導式和放射狀的引申思考以及彼此之間的關連性與影響,是我帶給學生的腦力開發,期待他們別被固有的模式僵化思考,而限制了自我的發展。此外,面對並接受、肯定自己,伸出觸角勇於多方嘗試,據以找出適合並加以鑽研的領域,培養獨立思考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不人云亦云,能想出問題的解決方案是越多越好(有替代性的可行方案才得以臨場應變),隨著環境的變化隨時替自己做好心理建設,尤要懂得轉念。個性上則隨方就圓,學做人比做對事重要。學無止境的人生,若能建立起自己的價值和積極正向的人生態度,大家都可以是台灣之光!自己也可以成為影響一生的老師,願與大家共勉之。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lylady&aid=6347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