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非洲大蝸牛和福壽螺
2025/06/13 04:01:03瀏覽262|回應0|推薦8

最近福壽螺又成了某些政治人物的攻擊話題,讓我很好奇來搜尋資料,發現

非洲大蝸牛1932年台北帝國大學的日籍教授以食用為由,自新加坡引入臺灣但因為缺乏計畫且繁殖力強,目前已成為台灣數量最多的蝸牛種類。

福壽螺:原產南美阿根廷中部 Patagonia地方,雜食性,喜食綠色植物之水生巨型螺類。1979年國人私自攜帶入境,1980年開始大量養殖推廣,但因其肉質鬆軟,缺乏臺灣田螺香脆之風味,且可食部份僅及整體之19%,增高加工製罐成本,養殖戶在內外銷均無市場的情況下,紛紛棄養,而流入溝渠、池塘、稻田或水生作物田。

你會發現:

非洲大蝸牛的引入台灣,是日治時代,日本政府和學者為了充分利用新得到的領土,就將世界各地取得的動,植物拿來種植和養殖,希望能生產自己需要的東西.

就拿蝸牛來說,在法國如果是在野外撿拾的,都要讓它放養一個月,讓毒素及其他有害物質排放出去,而如果是民間飼養的,就沒有這種顧慮了.

在台灣,你在農村的夜市食攤會吃到炒螺肉,就是用非洲大蝸牛;但由於台灣在過去大部分的人沒吃過西餐,更別提法式料理吃螺肉了.

還記得台灣剛開放觀光時,我將整團的法式焗烤螺肉幾乎全包的慘劇!

讓當時的台灣領隊笑的說"還好有會吃的人來幫忙吃.".

當你在台灣,看到這些由世界各地引入的動,植物時,你該知道:

日本人從明治維新後逐漸西化,所以也流行喝咖啡,可可,吃巧克力,....為了需要,在台灣試種這些植物;國民黨來台灣後,不懂得珍惜,讓他們成為野樹,直到解嚴後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如今你才會發現很多地方可以種植咖啡,和一些經濟作物.

至於福壽螺,那就是沒有調查,就盲目地引進和推廣,最後造成災難.

當這些政治人物拿"福壽螺"來攻擊對方時,他們忘了自己的族群正是"乞丐趕廟公"的最佳例子,絕對多數都是不當引進的福壽螺

如果兩蔣能復活,看到他們的這些不成材的追隨者,真會悔不當初.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lian2021&aid=18268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