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7/19 22:35:46瀏覽676|回應2|推薦25 | |
這次的颱風來襲~ 雖然颱風本體沒有多大的強風威脅性~ 因此各縣市政府宣佈仍要上班上課的決定~ 自然依據了氣象局的判斷與人事行政局的決定~ 但卻沒想到颱風過後引來的西南氣流所產生的豪暴雨卻產生了更大的災害~ 讓很多人的家園毀於一旦~ 也奪走了十多人的性命~
許多人矛頭直接指向氣象局的預報不準確~ 但氣象局站在專業的角度卻回應說降雨量預報很不容易~ 這一點我是認同的~ 如果將時光拉到二十年前~ 那時的颱風動向與一般性的天氣預報常失準頭~ 一般性的天氣預報說明天會下雨~ 誤差範圍可能多達24小時~ 其實關鍵點就在於氣象局的電腦不夠先進~ 速度也不夠快~ 當將那些氣象資料輸入電腦中~ 再經由演算程式計算~ 要將天氣資料或是颱風動態算出來可能都是至少12個小時以後了~
那為何之前沒有呢~ 重點就在於美國對於高科技產品採取嚴格的戰略管制策略~ 即使想要買這種只是用於民生用途的超級電腦~ 都要經過美國國防部, 國會及國務院的同意才可~ 他們甚至於擔心我們買了以後會將其用於軍事用途~ 也許後來美國人又開發了更先進的超級電腦~ 所以我們才有機會買到較低等級的超級電腦~ 對於我們來說雖然不是很滿意~ 但至少可以彌補過去氣象預報的準確率過低的問題~
其實我覺得中央氣象局的預報其實已經很準確了~ 時間差也縮小到4~6小時以內呢~ 常常看他們的資料預測說明日可能傍晚會下雨~ 也許提早個兩小時來報到~ 但大多數可能晚了2~3個小時來報到~ 在晚間7~8點就開始下起雨來了~ 與以往相較~ 真的已經算是很準了~
頂多只會說颱風過後通常會有西南氣流來~ 會帶來豐沛的雨量~ 然後一語帶過~ 但卻很少聽到直接預測之後的雨量會有多少的~ 因為準頭很低的~ 當我們的氣象局的超級電腦威力遠遠不如美日所使用的~ 而將那電腦的資源全數都投入在颱風本體的計算上時~ 自然很難再有餘裕去計算那西南氣流代來的雨量~
本來就會牽動會被牽動周遭的大氣條件~ 那是一個很複雜的演算~ 如果我們的電腦夠力~ 需要將鄰近的東南亞, 大陸東南沿海, 甚至是日本都拉進去計算~ 才有可能算得那麼準~
一個颱風或是氣旋經過不同的地形會產生不同的影響~ 想想看光是一個台北盆地~ 就常常發生明明木柵在下大雨~ 而內湖沒下雨~ 甚至北投卻是好天氣~ 接近地面有很多複雜因素也會決定是否會落下雨~ 甚至有些地形會讓氣候變得不一樣~ 也許雨滴還沒落到地面之前就蒸發掉了~
只覺得上級行政單位在責難之前應該先瞭解技術團隊在執行上的困難~ 甚至該要求氣象局就目前國內的設備與經驗評估能力重新檢討~ 提出一份未來的改善方案~ 也許電腦設備要再升級~ 也牽動了國際採購的考量~ 也許要再多與國際氣象人員多交流~ 累積我們自己的經驗~ 氣象局的發言純粹就是技術本位的扮演自身職責~ 我想他們從來也沒想到要出來做政治考量的語言吧~
他們可以以謙悲的態度說~ 其實目前可能六個小時才更新一次雨量資料的作法太慢~ 在颱風期間應該縮短時間到至少一個小時更新一次~ 甚至可以採取由各縣市駐地的氣象人員~ 動態的將颱風最新的雨量資料匯集重新更新未來的雨量預測資料~ 而不是一直在等待電腦算出來的不太可信的數據~ 因為人工的經驗有時反而比電腦還更準確~ 況且, 氣象局應該將過去數十年來的颱風動態與雨量數據翻出來~ 多做一些統計與歸納的工作~ 建立一套不必凡事倚賴電腦的氣象模式預估的經驗法則~ 並在未來的颱風中逐次套用與驗證~ 縮小那氣象模式的誤差~ 也才能做好大膽氣象預測的工作~ "大膽的假設, 小心的求證" 不就是從事科學工作者該有的態度嗎~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