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路玩到掛與遺願清單
2012/09/26 22:45:42瀏覽322|回應0|推薦2

  這兩個迥然不同的名詞,其實是同一部電影The Bucket List ,台灣版的翻成「一路玩到掛」,其他國家翻成「遺願清單」,我不知道看倌喜歡什麼樣的翻譯詞。

導演: 勞勃萊納
編劇: Justin Zackham
演員:
傑克尼柯遜
摩根佛里曼
席恩海斯
Beverly Todd
Rob Morr

 

劇情簡介:

  卡特錢伯斯是一位黑人,做黑手45年,艾德華是一個上億的富翁的白人,相同的是兩個人都得了絕症,生命已經到了盡頭;因生病而住在同一個病房,不同性格、不同社經背景,在面臨生命被定有期限時,兩個人決定一同實現10個遺願,讓生命的終點了無遺憾。

 

  這樣的劇情簡介似乎用「遺願清單」來當片名較名符其實,其實我更愛用「一路玩到掛」來當片名,因為在追求遺願時更須要輕鬆與幽默,而這部片子確實是詼諧、溫馨與對比方式來來呈現的。

有一部片子「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還有一本書「死前要做的一百件事」這些都是要人學習面對死亡及在大限來臨時完成人生想做的事。

 

  生命的課程有時是嚴肅而深沈,最近我曾問被子女遺棄即將被安置的案主說:「你現在有沒有什麼事想要做而沒有做的呢?」他回說:「有,我要找阿香」,我悠悠地回著:「幫你偷生孩子的那一個嗎?」他答:「對」在經過大風雨的工作中,我在等待回程的公車長椅上吐出:「人生很奇妙哦!你溺愛的孩子遺棄你,我們沒什麼關係,卻遇見了而且互相支持」於是我拿起相機拍下在長長的馬路,他柱杖微笑露出二顆牙齒的身影(故事落落長,還有個案隱私不多寫了),這一路艱險的安置路上,我跟長者定出了這是一趟旅行的標題,於是目的是深層與黑暗,但過程卻是一種風景。

 

  在「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我有著很深的感觸,甚至買了原著來看,但這部片子與「一路玩到掛」來比我卻比較喜歡看後者,因為前者深沈而沈重的生死垂墜,且鏗鏘有力地直落地的感傷,讓電影成為一種直指生命說帖的嚴肅;若論影片的價值而言,前者卻是更駭人地直指內心。

 

  影片一開始說故事的聲音是卡特,說著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死亡緊閉旳雙眼而心靈是敞開的。接著開始卡特的黑手與益智與愛德華的傲慢與恃財而驕

  這是兩個不同的人生與身份、階級與地位,卻因為疾病而住進同一個病房,卡特與愛德華在這病房的死前的爭扎的相識,進而不顧病體的危險一同結伴完成遺願。

  在這實現願望的過程更加增進彼上間的情誼與了解,進而想要填補被此人生的遺憾。最後,他們在這最後的六個月中成為彼此最真摰的存在。

    故事的最後卡特發現它最大的心願就是與家人一起笑著度過最後的時光,而艾德華也重拾女兒對他的愛。

 

坦白講這部片子的好與壞都取決在於視聽人的感受,有人覺得嚴肅的話題用著一些嬉鬧的橋段,但這些對我而言都覺得是支微末節,而是視聽人在這片子裡,跟自己的生活或生命經驗去連結,在這樣連結的過程或結果才是真正感動個人的。

 

  用片中埃及死亡的傳說做為結語,同時也在探尋自己的內心:

『你的生命是否尋得喜樂?』

『你的生命是否為他人帶來喜樂?』

 

推薦這部片子。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