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憶當年- - 皈依時的心念
2017/12/27 16:11:14瀏覽413|回應0|推薦0

憶當年- -

皈依時的心念

至誠頂禮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再過兩個月我跟我家師兄皈依就要滿五個年頭了,記得當初自己的皈依是在第一次上大福金座,當時在不知所措的情況下就皈依了。(在ㄧ段長時間上大福金座及恭聞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下,幾次見到 喜饒根登巴登洛德 法王上師,心裡常想可否請 喜饒根登巴登洛德 法王上師再次幫我重新皈依,但總是...)。因爲匆促的皈依,心中惶恐不知道很多事我們都必需要去學習,再加上內心深處不想被束縛,心想日子這樣過不就行了,何必要學佛修行呢?那是當時自己的想法,我想很多人ㄧ開始學佛時,匆促間被趕鴨子上架皈依學佛的人,也是一樣有此想法吧?那我現在的想法呢?

     

         記得剛皈依時,恭聞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總是懈怠!常常半推半行,但後面總是有雙手推著!推著!直到有次有個因緣請示了 喜饒根登巴登洛德 法王上師,我說我家裡師兄想學,我.......。法王上師很慈悲的跟我說:「修行這條路妳要走,家庭才會美滿。」就這樣我跟著我家師兄都進來學佛修行,參與了佛堂共修以及規律的上大福金座共修,在長時間的恭聞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下,夫妻彼此之間的磨擦減少了些,彼此脾氣也變好些,並且持續的在進步中。(因為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佛陀師爺的話語無時無刻猶如就在耳邊提醒著)。

        我因為工作繁忙,每當假日總會要求孩子幫忙工作,但是因爲孩子習慣晚睡,假日往往賴床,總是很晚才來幫忙,當時的我總是被這種外境所遷,而對孩子發很大的火,因為這緣故,彼此間的良性互動的話語也變少了,但是聞聽佛陀法音的潛移默化,讓我的言行慢慢改變了,我都不自知。有日女兒對我說:「媽您變了!」我再次反問她我哪變了,她說:以前我晚下來幫忙,您總會發很大的火,我交待她的事及話她都會故意說聽不懂!(因她不太會講台語),她也知道我會沒耐性再說一遍,我的無名火會開始點燃,彼此的不愉快氣氛也就蔓延開來,這是以往週而復始,每週假日家中的戲碼。她雖沒說什麼,但彼此心裡都曉得,我的脾氣是在接觸及恭聞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佛陀師爺的法音而開始有所改變,現在彼此間的對話多了,且有時會讓我頭疼的狀況也不見了,感謝佛菩薩加持,感恩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





這次泰國行收獲真的很多,有一日在車上聽到有位師兄跟他家師姐可能因某事沒處理好而有些心急,那位師兄告知師姐他要先離開一下,那時感覺師姐好像按耐不住,脾氣快要爆發,但那位師姐卻在當下突然能放下脾氣,心平氣和用很好聽的聲音,柔和語來應對,在那當下看到師姐的轉變,我非常驚訝,驚訝那位師姐當時明明已經很生氣,但是卻能馬上轉念講出那麼好聽的話語,讓我印證到佛陀師爺的法音「佛教徒應該觀心念正行為」,這位師姐做到了隨時的觀心念正行為,所以她能把自己的無名火壓下去,以柔和語來處理事情,我想如果我們真的發出真心想要修行,我們隨時觀自己心念,正自己的行為,我們的行為會一點一滴的變好的,也只有透過真正的修正自己、改變自己,旁人或者家人看到了,才會真正的相信我們是真的想修行,這樣我們想要跟他說學佛修行多好多好,他才可能會相信我們吧?辦一場法會下來,義工們大家都是非常辛苦的在付出,隨著準備工作的進行,彼此的摩擦常常是在所難免的,藉由辦法會,大家都被考驗著每個人修行修的好不好,大家是否真的能夠互相包容,不執著、以大局為重,感恩有這場法會及自己及時的參與,讓我看到這個觀心念正行為的場景,也讓我回憶起當初剛剛皈依的心念,再想想現在因為學佛修行自己家庭成員相處開始變得更融洽,感恩 喜饒根登巴登洛德 法王上師的那句話,讓我真正開始學佛修行,家庭漸漸美滿......

感恩 南無 第三世多杰羌佛

感恩 南無 大悲觀世音菩薩

感恩 松杰仁波且 

   瑪倉慚愧佛弟子

            賴玉芬 頂禮

本文連結:

憶當年- -

皈依時的心念

http://blog.udn.com/jtseng1979/109724282




以上文章為個人修行學佛、恭聞法音受用心得感想,不為正見法理依據,欲得一切正知正見佛法,請親自恭聞H.H. 第三世多杰羌佛 開示之法音。

心得受用原創文章,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Vajraways 正法金剛行 http://blog.udn.com/vajratree/article


H.H. 第三世多杰羌佛 http://www.hhdcb3office.org

瑪倉寺 http://www.macangmonastery.org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tseng1979&aid=109724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