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電信網
2018/06/21 07:27:24瀏覽111|回應0|推薦2
(不只中國電力網,中國電信網又是一後發先至之中國超級工程,但為何公知大Ⅴ邪者磚家叫獸噴子?

【新圖博館】實然觀
所言:不只高鐵、幾乎中國所有的「超級工程」「大國重器」(高鐵/大橋/摩天樓/大壩/南水北調/水電/核電/煤化工/光伏太陽能/風能/特高壓電線/超級電腦/量子通訊/北斗導航/天宮太空站/嫦娥登月/火箭飛機軍艦汽車引擎/智能機床機器人/碳纖維等超級材料/半導體/互聯網+/大眾創新萬眾創業/2025中國製造/2049建國百年中國夢/一帶一路/南海填島采油裝備… ),若非前述:中國高層(的高鐵政策)是理性客觀務實的(開放式改革、知己知彼、故能主動回應挑戰)將無法扭轉理性民意常有的「沈默螺旋」下沈陷阱、並壓制非理性民意常有的「喧囂龍捲」,都很難成功。   噴子「口水」之髒、路人皆知,但公知大Ⅴ邪者磚家叫獸「心絲」之歹、可就可就難了、因為他們有一套一套的合理化理由,但只要把握前述〈政〉〈經〉對其之析判、便可了解他們就是「民主選舉自由市場」教派之信徒、只要依「民主自由」教義、幹壞了也是好事,反之、中國的「廉能高效」「舉國體制」不論有多少「良政」全都是異端邪事。   所以他們才會丑化中國成功的「創新創業」(如深圳)「產業政策」「中國智造」(不勝枚舉)「舉國體制」(如2008京奧)「中國夢」、美化其所哈者失敗的「產業空洞化」「資本賭博市場」「金融投機危機」「美國夢碎」,他們的雙手雙眼:挑盡中國軍民產業政策之秋毫瑕疵,卻看不到美國軍費隱藏於私人波音公司、馬斯克的民營化大空火箭背後之NASA(美國太空總署);挑盡中國體育競賽「舉國體制」之秋毫瑕疵,卻看不到美國各州各大中學的「舉國體制」、更無視英國靠2012倫敦奧運「舉國體制」之餘威「超中趕美」勇奪2016奧運亞軍;他們的雙手雙眼連「中國高鐵亮麗的女乘務員」也能挑出制服底下的「物化女性」、而「日本卑躬的電梯小姐」則是「貼心服務」……

另參【圖博館】中國電網  中國     專利權    中國   《模仿新》)


讓印軍崩潰的短信背後是中國與西方暗戰20年的逆襲2018-04-06環球網
  “村村通”政策造就了中國全球第一大電信覆蓋率,到處都有手機信號。
  4月2日,《印度時報》報導稱,印度邊境軍事基建的缺失只會進一步加劇與中國在軍事能力上的嚴重不對稱。
  報導中,一名負責在邊界“監視”解放軍的印度軍官訴苦,稱他們那邊既沒有道路也沒有信號,哪怕搬運一名傷員都是巨大的挑戰,因為僅有的道路經常被山體滑坡堵塞。
  更讓印軍崩潰的是,印度士兵們在通往中印邊界的崎嶇道路上行走著,突然,早已沒有信號的手機顯示出“歡迎來到中國”的字樣,時間變成快了兩個半小時的北京時間,信號也很穩定。
  讀了這條新聞,庫叔除了看到中國軍人因為良好基建所帶來的快速部署能力,還看到了中國電信業覆蓋範圍之廣,即使在偏僻遙遠的中國藏南,都能有這麼強的手機信號。
  一直以來,很少有人談論中國電信業,很多人也容易忽視的是:中國電信業從國際上不值一提的小角色,到成為全球“帶頭大哥”也不過用了不到20年的時間。
  這段時間裡,中國電信業憑藉過硬的技術研發實力,依靠“聯美抗歐”戰略擠進了國際三大標準圈。
  隨後,它“聯歐抗美”,打壓美國電信業的崛起勢頭,終於成為國際電信業的領頭羊。
  中國電信業的成長史,伴隨著科技發展、大國博弈的故事,極其精彩!庫叔今天就來跟讀者聊一聊。
  標準背後是國家利益
  眾所周知,技術全球領先的美國製定了很多國際電信標準。
  標準是行業的“燈塔”和“指南針”,國際電信標準的製定權是掌控電信產業主導權的關鍵,是國家核心競爭力之一。
  美國人不是活雷鋒,他們壟斷國際電信標準是為了控制行業,從而牟取暴利。
  1985年7月,7名專家在雅各布博士家中達成一致,決定創建高通公司。
  一家靠賣標準獲利的公司就這樣誕生了。
  成立不久,這家公司就擁有了約4000多項相關專利,其中很多被國際電信聯盟採納。通過給全球100多家通信設備製造商進行專利授權,高通賺了個盆滿缽盈。
  制定國際電信標準的門檻很高,高新技術和雄厚資金缺一不可。大多數國家只能對美國唯命是從。
  但是,歐洲國家不甘心。80年代,它們組成了國際電信標準的另一極——美標和歐標開始分庭抗禮。
  美標出台時,摩托羅拉等美企便宣布大力支持,並應用到自己全線產品中;歐標一問世,愛立信和諾基亞等歐企當然會力挺。
  這些企業巨頭的支持是標準產生影響力的關鍵。
  同時代的中國是什麼情況呢?
  那時,嚴重缺乏通信技術專利的中國,只能搞勞動密集型產業,成了全球最大的手機代工基地。
  外國人以專利費的名義拿走了大部分利潤,中國的巨型企業和海量工人只能掙點小錢。掌握技術標準才能發大財,否則只能仰人鼻息、勉強糊口。掌握技術標準才能發大財,否則只能仰人鼻息、勉強糊口。
  由此,中國人切身感受到了技術標準的重要性。
  中國連滾帶爬趕上末班車
  在2G時代,歐美國家一邊賺著大錢,一邊搞3G技術標準。
  改革開放後,有迅猛發展的經濟作基礎,我們意識到:中國不能再跟在美國和歐洲後面跑了,必須在3G技術標准上有所作為!
  然而,歐美國家的一道道技術壁壘和專利陷阱都已鋪好,外人很難從中分得一杯羹。
  於是,中國另闢蹊徑,選擇“時分雙工”作為突破口。
  當時,大家普遍看好的是“頻分雙工”,因為它繼承了2G技術設備;而“時分雙工”缺乏工程基礎,尚處於理論研究階段,有風險。
  上不上?當伙計沒前途,當老闆才有未來。中國決定:必須上!
  1997年4月,國際電信聯盟向各國發出征集函,徵集第三代移動通信(3G)技術標準,中國政府指定大唐集團進行論證和籌備。
  1998年1月,國內組織權威專家進行論證,召開了香山會議,最後決定4月30日前向國際電信聯盟提交TD-SCDMA標準(即中國版的3G技術標準)提案。
  然而,當時中國在3G方面的專利數量與國際電信聯盟要求的數量差了一半,不足以發起國際電信標準的申請,時間還剩下3個月了,臨時進行研究和申請也根本來不及。
  怎麼辦?
  中國盯上了西門子的TD-CDMA(注意沒有S),因為它比較符合中國的TD-SCDMA技術路線。
  當時,西門子的技術實力非常強,但是,由於其3G技術路線與其它歐洲企業不同,所以“落了單”。
  歐洲向來抱團出擊,因此,西門子“不合群”的標準體系很可能會被犧牲掉。
  西門子意識到,等國際標准定下來,自家的技術真的就成廢紙了。
  與其砸在手裡,不如盡快賣掉。
  由此,雙方一拍即合:中國買進西門子的技術專利,湊夠了數量,趕上了申請3G國際標準的末班車。
  在醞釀3G國際標準過程中,歐洲的WCDMA(歐洲版的3G技術標準)比美國的CDMA2000(美國版3G技術標準)優勢明顯。
  歐洲也由此產生了一個宏偉的設想——打破美標和歐標並行的老局面,在3G時代將WCDMA樹立為唯一的國際標準,將美國擠出標準制定圈。
  美國當然不樂意了,他們的CDMA2000提案承載著美國電信企業的未來,怎能將主導權拱手讓給歐洲?
  不過他們也有些擔心,因為當時歐標確實最優。
  於是,美國決定聯合中國抱團阻止歐洲一家獨大,讓中國的TD-SCDMA跟美國的CDMA2000一同進標準。
  美國並不在乎中國標準也通過,他們認為,這無非就是在國際電信聯盟的檔案庫裡多份文件罷了,對美國並沒有任何實質性影響,利用中國的幫助讓美標擠進國際3G標準圈才是最終目的。
  中美聯合強調,國際上不能只有一種標準,隨後獲得了多個國家支持。
  最終,歐標WCDMA、美標CDMA2000、中標TD-SCDMA共同成為3G國際標準,三足鼎力的國際格局就這樣形成了。
  中國代表團回國後,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擺在了眼前:TD-SCDMA標準是鎖在國際電信聯盟的文件櫃里當個擺設?還是真的把它做成產業?若真做產業,面臨的難度可想而知。
  當時有個提法,讓中國鐵通搞個區域性的TD-SCDMA網,這也算是產業化了。
  但很多專家表示反對,他們認為小網絡刺激不起產業規模,會越搞越縮水。而且,中國鐵通的實力本來就不強,再交給它一個最艱鉅的任務,結局可能很難看。
  經過反复斟酌,政府終於下了決心,把這個最艱鉅的任務交給技術實力最強的中國移動,做成全國性網絡。
  為此,政府重組中國電信業,將中國鐵通併入中國移動,共同建設TD-SCDMA。
  與此同時,政府把當時最成熟、最優秀的歐標WCDMA交給中國聯通經營,將美標CDMA2000交給中國電信經營。
  中國移動的任務最艱鉅。
  最初,中國的TD-SCDMA經營狀況並不好,還曾被某些國人奚落嘲諷,是這項標準不行嗎?
  完全不是!
  它足夠先進,否則也不會被國際電信聯盟批准成為3G的三大國際標準之一。那麼,為什麼經營不好?那麼,為什麼經營不好?
  主要原因有以下四個:
  一是它不像歐標WCDMA那樣有2G時代的技術和設備積累;
  二是智能天線等核心技術的工程化應用不給力;
  三是當時宣布支持中國TD-SCDMA的企業規模都很小,跟歐美電信巨頭無法相提並論。而前面也提到過,如果沒有企業去研究和推廣,那標準就毫無用處;
  四是國內某些民眾、公知、大V等的唱衰,對TD-SCDMA的發展造成了一定阻礙。對於任何國家來說,把自己的電信標準推廣開來是極為艱辛的,如果有國民的大力支持,就會產生更好的效果。
  聯歐抗美,力挫WiMAX計劃
  3G的三大國際標準建立後,美國發展怎樣呢?
  情況很不好。雖然美國的CDMA2000如願成為了國際標準,但它在美國本土的應用其實遠不如歐標WCDMA,國外應用更不景氣,最大的應用方居然是中國電信。
  對於3G產業的頹勢,美國沒有坐視不管——既然電信業搞不過歐洲,那就借力計算機業這個長項來彌補電信業的短板。
  於是,他們搞了個WiMAX(美國的另一種3G標準,特點是大帶寬,但移動性較差)。
  與傳統3G不同,WiMAX構建在IP網絡環境上,這就進入美國擅長的計算機領域了。
  英特爾與摩托羅拉向WiMAX項目注資9億美元,美國某運營商又注資30億美元。如此大手筆的投入,WiMAX一經面世就光芒四射。
  這是美國依托強大的計算機產業試圖對歐洲電信業發起的一次沖擊。
  美國遇到了一個難題:沒有頻率。因為全球統一頻率劃分是由國際電信聯盟負責的,必須申請成為基礎性的國際電信標准後才能得到全球頻率。
  也就是說,美國必須讓WiMAX擠進3G國際電信標準,否則一切免談。
  國際電信聯盟曾公告全世界,3G標準提交的最後時間是1998年6月30日,而這時已經是2007年,大門已經關閉了9年。
  然而,美國就是任性,硬是通過政治手段打開了國際電信聯盟的大門。它召開專題會議,把WiMAX納入第四個3G國際電信標準,並如願得到了全球頻率。
  WiMAX橫空出世,對外宣稱是3.5G技術,有英特爾、IBM等巨頭力挺,有國際電信聯盟的全套手續,顯現出了隨時準備逆襲的勢頭。
  在學術領域,研究WiMAX的論文呈爆發之勢,而WCDMA論文數量則明顯下降。在學術領域,研究WiMAX的論文呈爆發之勢,而WCDMA論文數量則明顯下降。
  很多國家也加快了對WiMAX的推廣。
  北電(加拿大一家電信企業)將傳統3G業務出售給阿爾卡特,孤注一擲地全面轉向WiMAX。
  除中國大陸之外的亞洲成了WiMAX的試驗田,日本、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都部署了WiMAX。
  中國台灣也重重地押寶WiMAX,爭先恐後地搶奪WiMAX牌照,全球一動、威邁思電信、遠傳電信、大眾電信、大同電信、威達超舜電訊等六家台灣企業都搶到了WiMAX牌照,準備大乾一場。
  WiMAX的攪局,令歐洲和中國很不安。
  當初為了擠進3G標準,中國跟美國聯合抗歐。現在,當然變成了中國跟歐洲聯合抗美。
  知道中國跟歐洲聯合之後,美國非但不驚慌,還放出狂話“中國的TD-SCDMA沒有前途,唯一的出路就是向WiMAX靠攏”。
  為什麼TD-SCDMA能向WiMAX靠攏呢?
  因為兩者都使用了TDD(時分雙工)機制。
  歐洲和中國加緊了抵制,2009年諾基亞的​​銷售負責人公開批評WiMAX,把英特爾高管惹惱了,類似這樣的鬥爭不斷進行著。
  但美國顯然低估了歐洲和中國的實力。但美國顯然低估了歐洲和中國的實力。
  歐洲電信商不生產WiMAX設備,WiMAX的通信基礎設備就無法保證供應,使用體驗越來越差。
  而中國不開放全球最大的電信市場,WiMAX的應用量就被硬生生的切走了一大塊。
  這樣,WiMAX慢慢就支撐不住了。
  澳大利亞最早部署WiMAX的運營商老總在國際會議上痛罵WiMAX,說室內覆蓋在區區400米範圍內就不行了,時延高達1000毫秒。他之前還在相關國際會議上對WiMAX贊不絕口,國際風向顯然發生了變化。
  2010年,WiMAX標準的最大支柱英特爾撐不住了,宣布解散WiMAX部門。
  這可是一記要命的“悶棍”!WiMAX兵敗如山倒,當初孤注一擲轉向WiMAX的加拿大北電破產了。
  馬來西亞、菲律賓、韓國等亞洲國家紛紛從WiMAX轉向TD-LTE(中國主推的一種4G網絡模式)。剛才提到WiMAX採用跟TD同樣的“TDD機制”,當時只能向中國的TD-LTE轉換。
  中國台灣在WiMAX上可是投入巨大,不肯輕易退出。自2010年英特爾退出WiMAX後,台灣又獨自在WiMAX上苦撐了兩年。等到2012年一盤算,發現六家運營商的WiMAX用戶還不足15萬,不及大陸一個貧困縣!
  它顯然押錯了寶,有報導稱總共損失達500億美元。錢沒了可以再掙,但電信產業路線錯誤,耽誤的可是一個時代。
  2011年9月,全球最大的WiMAX服務提供商美國Clearwire公司宣布與中國移動達成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推進基於TD-LTE標準的產品與設備開發,其業務重心最終由WiMAX轉向了TD-LTE。
  中國電信業實現了逆襲!
  1998年,中國申請3G標準;到了2013年,到國內TD-SCDMA網絡基本成熟。
  在這十多年的時間裡,國際電信業波詭雲譎,在國外拼殺多年的華為和中興發展起來了,在全球四大電信設備商中,分別排名第一和第四。
  以前說起國際電信業巨頭,大家腦海裡浮現的是摩托羅拉、諾基亞,現在,它們都沒落了,摩托羅拉的移動事業部還被聯想收購了。
  現在華為和中興才是妥妥的國際電信業巨頭!
  電信業有兩大支柱,一是設備,二是市場。
  當年歐洲卡住設備製造,中國不開放最大的電信市場,兩個支柱一垮,WiMAX就被掐死。
  而如今,中國掌握著全球最強大的設備製造能力,擁有全球最大的電信市場,這就厲害了!
  當年,中國“聯美抗歐”擠進標準圈;
  後來“聯歐抗美”打壓WiMAX;
  現在,中國要甩開歐洲、引領世界。
  歐洲的FDD制式(歐洲的第四代移動通信模式)已經很成熟,如果跟著歐洲跑肯定永遠不能出頭,因此中國再次決定利用TD體制彎道超車。
  難不難?
  中國政府掌控著電信設備製造和最大的電信市場,兩手都很硬,超車就不難,沒用兩年時間就將TD赶超到了能與FDD平分秋色。
  2013年12月4日,中國政府發布了TD-LTE的牌照,但沒發FDD-LTE牌照,政策意圖非常明顯,就是要主推TD體制。
  中國移動在3G時代憋坏了,搶了4G的TD-LTE牌照,不再繼續投入3G時代的TD-SCDMA網絡,集中全部力量上4G。
  按理說,牌照三大運營商都可以用,但聯通和電信決定再等等,他們想經營FDD體制,這畢竟曾是電信業最強的歐洲主推制式。特別是聯通,在3G時代嚐到了歐洲制式的好處,想繼續跟下去。
  在聯通和電信等FDD牌照的時間裡,移動瘋狂建4G基站,利用4G的先發優勢狂搶聯通和電信的老用戶,用戶數居然漲至8億。
  一年多後,政府看TD制式的基本盤穩住了,就發了FDD牌照,但聯通和電信已經喪失了先機。聯通近年來的利潤持續下滑,董事長王曉初曾不止一次痛心疾首地表示錯失了發展良機。
  電信業特別強調標準統一,因為沒有標準就不能互聯互聯,而標準具有很強的排他性,標準競爭的結果就是強者愈強,然後壟斷市場,弱者愈弱,最終被淘汰。
  過去,一直都是歐美標準引領世界,其技術標準一問世,就會被各大電信企業爭搶。
  然而,電信業江湖中冒出了中國這個設備、市場兩手抓的“新大哥”。
  中國幫美國,歐洲就吃不消,中國幫歐洲,美國就得吐血。
  2013年,TD牌照發佈時,聯通和電信還對歐洲標準有所期盼,結果卻是錯失良機,歸根結底還是對電信江湖中美歐三家的勢力消長判斷失誤。
  移動及時跟上了步伐,現在日進斗金。
  從踉踉蹌蹌地闖進國際電信標準圈的“小弟”,到成為全球電信業最重要的“帶頭大哥”,中國祇用了不到20年。
  當前,電信業的主題是5G(第五代移動通信),而中國是推進5G最積極的國家,沒有之一。在5G相關的各種國際電信組織裡,都有中國專家的身影。
  現任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是趙厚麟,國際電信聯盟的官方介紹很有意思,從不提聯盟官員的國籍,只提出生地,例如趙秘書長生於江蘇。
  2013年,科技部、發改委、工信部聯合成立了IMT-2020(5G)推進組,指導5G工作。
  這個組織很重要——中國電信企業各有特長,在5G技術研發方面可不能“打亂仗”,進行統籌規劃和合理分工才能減少內耗、形成合力。
  在推進組的領導下,中國已經進行了兩輪5G測試。除了華為、中興、大唐這三大主力,還有一些國外企業參加,愛立信和英特爾均得到了中國政府的表揚。
  歐美巨頭企業為何會主動參加中國政府組織的5G測試?
  中國的三大運營商計劃投資1.2萬億人民幣,建造全球最大5G網,5G的未來在中國,國際電信企業當然樂於投奔。
  中國電信業壟斷坑人嗎?
  公眾聊起中國電信業,最普遍的說法:運營商壟斷電信市場,不讓優秀的國外電信企業進入,信號特別差,坑害消費者。
  這些說法是真的嗎?
  首先,我們了來說說“壟斷”。
  大家都知道,電信業是從郵政業分離出來的,以前沒有電話時靠的就是郵政。
  郵政不是誰都可以經營的,各國都是如此,美國也曾有一部關於郵政專營的法律,對郵政進行嚴格限定,不准民間機構隨便進入。
  與郵政專營性質類似的,還有自來水專營、燃氣專營等,這叫作“行政壟斷”——這些公眾事業涉及公民基礎性安全,不能完全依賴市場經濟規則,政府必須管控,這是對人民的負責。
  電信運營商也是這個道理,既然不能隨便設立,那麼,應該有多少家呢?按理說如果只有一家,就會杜絕重複建設,從而降低成本,但是又容易形成價格壟斷。
  現在全世界各個國家的通常設立2-4家全國性運營商,多數國家是三家,中國的全國性運營商有移動、聯通、電信三家,這是國際主流模式。
  電信業市場競爭非常慘烈。這一點,看看你周圍就知道了。對於電信業銷售人員來說,今年如果拼命完成了銷售任務,明年的任務一定會漲。抱怨上級沒人性是沒用的,因為上級壓力更大。
  有的電信業銷售人員早上5點貼的海報,被友商6點鐘用自家海報給蓋上了,然後就是爭執甚至打架,而且一打架就是打群架,員工們自嘲說“連打架都不會,你還擺什麼攤”。
  全世界哪裡有這種悲催的市場壟斷?
  其次,中國電信業運營市場不是沒開放,而是開放了沒人來。
  中國地域廣闊,運營全國性電信網絡投入極高,有時候,砸入100億都看不到一點效果。這些,讓無利不起早的外國電信運營商很無奈。
  第三,還有人質問,為什麼國內電信市場很少有國外設備?
  這是因為中國電信企業的競爭力實在太強。華為和中興在國外承攬電信工程時敢報對折價和對折工期,往往是以國家為單位承包的,就是說,你這個國家的電信基礎設施我全包了,八個月內搞定。
  中國工程師及工作人員也是吃苦耐勞,做事效率極高,這是其他任何國家沒法比的。
  我國電信設備市場其實早就開放了,但歐美國家的電信設備商在本國都被中國企業擠兌得厲害,怎麼會到主場來找虐呢?
  這就好比是種糧大戶收了幾十萬斤小麥,正發愁著要去產能呢,你扛了一袋麵粉去他家裡賣,能賣得出去才怪。
  第四,信號差就更不是事實了。
  根據統計數據,中國移動的4G基站有150多萬,中國電信80多萬,中國聯通有70多萬。
  全世界500萬4G基站,中國占了64%,其他36%由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190多個國家擁有。
  中國的鐵路沿線和國道基本都有信號,這在全球大國中是絕無僅有的。
  下圖是美國黃石公園,如此美麗的全球著名旅遊聖地居然沒有信號,換作在中國,你敢想像嗎?
  三年前曾有人在微博上發了一張對比圖,中國地鐵上人人都在玩手機,而外國地鐵上人人都在看報紙,帖子感慨到:我們是不是除了玩手機就沒法活了?
  後面跟貼無數,全是在批評中國人浮躁,羨慕外國人愛學習,連中國人的劣根性都討論出來了。
  實際上,外國地鐵絕大多數都沒有上網信號,他們想看手機而不可得,不看報紙看什麼?
  中國地鐵率先解決了上網問題,而同期國外的地鐵是沒信號的,這兩年華為承攬了歐洲國家的地鐵網絡工程,現在他們也有信號了。
  於是,歐洲人民也不看報紙,跟著中國人玩手機了。
  為什麼中國的基站這麼多,信號這麼好?
  中國的“村村通”政策要求95%以上的偏遠山村都必須有信號,而且資費不得高於城鎮地區,三大運營商每年都會接受工信部下達的任務。
  大家都知道,經濟越發達人口越密集的城市,其電信建設成本就越低,利潤就越高,隨便在樓頂上就可以建基站,覆蓋上萬月話費過百的城市人,員工騎個電車就可以維護10個基站。
  但在山區建基站,那得花一百萬蓋鐵塔,極偏遠山區還得使用VSAT衛星通信接入,然後只能覆蓋一個村,村民月話費不到20,運營商一個月收入800塊,還不夠電費。
  現在“村村通”已經完成,實現了信號的普遍覆蓋,目前正在搞升級工程。
  “村村通”政策造就了中國全球第一大電信覆蓋率,到處都有手機信號。
  偏遠貧困人口的電信權被聯合國認定為人權,中國電信業的“村村通”是國際電信聯盟第CA/42STGkg號文件所倡導的“向農村和邊遠山區提供電信服務”理念的具體落實。
  西方國家不是習慣於講人權嗎?在這方面,中國是世界第一。
  回應
 雖然長,但難得好文,把通訊的前世今生都講得明明白白,消除了很多誤解!
 好文章,美帝動輒打壓華為中興,原來如此。
 你簡直是智商低到了極點,說話語無倫次。快滾出發這個國家吧,只不過,像你這樣的貨色,估計沒有哪個國家願意要。
 電話覆蓋全世界第一但有20萬個行政村沒有真不如外國
 在這一點,中國留學生最有發言權。回到國內享受高品質的網絡服務,可是一去國外很多地方信號差的不得了。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04-06/doc-ifysuuyc0673940.shtml


最強通訊衛星徹底失聯?印度航天業這次該反思了2018-04-07新浪軍事
  2018-3-29印度成功發射了一枚GSAT-6A通信衛星,該衛星本應在幾次變軌之後成為一顆靜止軌道衛星,結果到了4月1日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對外正式這枚通信衛星已經處於失聯狀態,雖幾經操縱但目前恢復操控可能性不大,簡單來說印度這枚有史以來最強悍的通信衛星就此失聯,任務失敗。然而這也不過是印度航天也失敗的一個縮影罷了,相比之前組建印度版“北斗”已經有進步了,但進展卻依然發展的如此緩慢,原因究竟在哪?
  其實總的來說印度航天工業發展有著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外界援助。由於印度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曾長期被英國殖民,導致這個國家與西方多數發達國家關係比較友好,甚至就連俄羅斯在關鍵時刻也能幫助印度一把,在此情況下印度有希望得到西方國家先進航天技術的幫助,從起步來說就遠比中國快的多,這讓印度當年發展航天業時底氣足了不少。不過畢竟本是本國自己的技術,印度引進的西方技術也並非是第一手,最先進的技術,都是經過幾經易手剔除得來的,有用的並不多,況且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體系,這也導致印度根本無法將其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結果導致離一條正路越走越遠。
  當然隨後印度也發現了這一點,決定重新發展屬於自己航天技術,然而這一來一回已經耽誤了不下二十年的時間,最後發現自己竟然回到了原點,這讓印度頗為懊惱。此後在發展本國航天業的同時,印度由於感覺速度太慢又提出了多個航天計劃:載人、登月、探索火星,可以說任何一項計劃對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也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印度這麼幾近於零基礎的國家竟然提出了這麼多的偉大計劃,其胃口只能說夠大,而這麼大胃口也直接導致到目前為止這三項印度都幾乎都停留在原地不動,太大的目標,太大的胃口,太多的想法可能已經嚴重製約了印度航天業的發展。
  印度不妨在自己這條路尚未走遠之時,學習一下中國,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一個屬於自己的路才是根本。(作者署名:劉劍鋒談兵)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4-07/doc-ifyvtmxc4942590.shtml

美媒:2035年將有10億人用上5G 將由中國主導2017-11-03 環球網 
英國移動諮詢公司CCS Insight預測5G技術會在2020年左右實現商用,到2023年將會有10億5G用戶,其中超過一半在中國。由於其引領技術發展的雄心,本地製造商華為的急劇崛起以及消費者升級到4G連接的速度等多方面的因素,中國將主宰5G。
  相關新聞
美中互課高關稅 雙方經貿出招一次看懂
  美國2018-06-16宣布對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回顧中美近3個月來的貿易對峙,雙方在過程中互祭規模對等的貿易制裁清單,在歷經3輪貿易磋商後,最終還是在貿易戰場上兵戎相見。
美國15日宣布對中國價值500億美元的商品課徵25%高關稅。7月6日起將先對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課徵25%的關稅,之後還會再對284項商品採取關稅行動,包括「中國製造2025」科技發展計畫在內。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隨即表態指責美國發起貿易戰,並指出,中國將立即公布同等規模、同等力度徵稅措施,中美先前磋商達成的所有經貿成果將同時失效。中國宣佈,對原產於美國的659項約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征25%的關稅,其中對農產品、汽車、水產品等545項約340億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實施加征關稅,對其餘商品加征關稅的實施時間另行公告。
  以下回顧過去近3個月來的中美貿易對峙經過。
--3月23日,美國總統川普美東時間3月22日在白宮簽署備忘錄,在301調查認定中國涉及強迫美國企業技術轉移、竊取美企智慧財產權及惡意收購美國高科技企業。美方研擬對中國銷往美國的產品課25%高關稅。此外,美國依「貿易擴大法」第232條啟動針對鋼鋁的進口關稅,自3月23日起,對進口的鋼鐵和鋁分別徵收25%和10%的稅率,中國未獲豁免,這項政策也被稱為「232措施」。
--3月23日,為了回應美國對進口鋼鐵與鋁課高關稅,中國商務部研擬對美國祭出高關稅的產品清單暫定包含7類、128個稅項產品,多數都是農產品以及鋼、鋁,涉及產品金額共計30億美元。
--4月3日,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採取行動,對前述128項美國產品加徵15%或25%的關稅。
--4月4日,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美東時間4月3日公布對中國301調查徵稅產品建議清單,清單長達45頁,受影響產業涵蓋航太、資通訊、機器人及機械業等,價值約500億美元的產品,建議稅率為25%。
--4月4日,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研擬對原產於美國的大豆、飛機、汽車、化工品等14類106項商品加徵25%的關稅。中國商務部公告,這項加徵關稅措施涉及2017年中國自美國進口金額約500億美元。實施日期將視美國政府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實施情況,另行公布。
--4月6日,川普於美東時間4月5日在聲明中表示,「鑑於中國採取不公平報復行動」回應美國先前宣布的關稅行動,他已指示美國貿易官員考慮再對1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
--5月3日,中美首次貿易磋商。美國財政部長梅努欽(Steven Mnuchin)率團訪中,連續兩天在北京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領軍的代表團會談。縮小美國貿易逆差及美方指控中方強迫技術轉移等為其中焦點。
--5月16日,中美第2輪貿易磋商。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特使、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首席代表身分,率領中方經貿代表團於當地時間5月15日下午抵達華盛頓。劉鶴此行停留至5月19日。
--5月20日,白宮公布美中第2輪貿易磋商的聯合聲明,在大幅減少美中貿易逆差上雙方達成共識,中國還允諾,將加大採購美國農產品與能源。在智慧財產權保護上,華府提出的相關具體要求,中方也有明確回應。美國財政部長梅努欽證實,華盛頓和北京當局已同意停止互相加徵關稅。
--5月29日,美東時間5月29日,根據301條款,美國將對價值500億美元、含有工業重要技術的中國商品課徵25%關稅。當中將包括與「中國製造2025」計畫有關的產品,課稅最終產品清單,將於6月15日前宣布。
--6月2日,中美第3輪貿易磋商。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6月2日至4日率團訪問中國,雙方將繼續就中美經貿問題進行第3輪磋商。會後雙方沒有發表聯合聲明,也沒有提供細節。
  相關新聞
中美6.3貿易談判釋放3信號:農業能源成了突破口。開放是中國既定戰略。美若加徵關稅,不生效。中興罰款10億美元,30天內改換中興董事會及管理層成員。(回應:反復無常,簽了也是白搭!)
美商務部長6.7與中興達成10億美元罰款協定  6.13中興通訊A股複牌
DRAM存儲三巨頭(三星、海力士、美光)在華遭反壟斷調查 可能罰金8-80億美元(回應:把中興的損失罰回來,再加2倍利息。)
中興遭美封殺 美國供應商反成重災戶 中興去年付給211家美企共23億美元
美懲罰中興華為 害到蘋果  富智康預警 Q1虧37億元
蘋果三星全球專利戰落幕 三星得賠5.39億美元
歐盟6.7擬對穀歌開出反壟斷創紀錄一百億美元罰單
美方威脅制定2000億美元徵稅清單 商務部回應:強力反制
新華社評:以戰止戰 不得不為
中美貿易戰加劇 全球股市哀嚎  美股大跌只是大調整的開始
IMF警告美關稅威脅全球經濟
美國大豆期貨2018年2季度已經下跌15%
美大豆協會等抗議:最黑暗時刻
路透社/衛報:美農民嫌棄特朗普
美商界發聲 反川普對陸加稅
國際輿論(紐時...)紛紛批評美國政府加征關稅
俄專家:中國將聯合歐盟、加、墨對抗美增關稅
外媒:特朗普扣動扳機 不止對準中國 還掃射了全世界
貿易戰加劇 各國拋售美債 俄砍最凶剩一半 
陸連發三公告 查美國傾銷
環時社評:中國打的是對美貿易自衛反擊戰
新華社:將貿易戰挑起者打痛,才能讓其停止無理行為
新華社:美國應記取歷史教訓 勿重蹈大蕭條覆轍
央媒:“貿易恐怖主義”救不了走向衰敗的美國
中美貿易戰根源 美國經濟民族主義崛起 
失落美國夢:川普的當選 美利堅民族主義崩壞逆流
對美貿易戰 陸媒稱得道多助
陸強化貿易戰話語權 爭取國際支持
美國對歐盟徵收鋼鋁關稅,歐盟不再渲染中國威脅論? 法國會6.12呼籲歐盟趕緊入一帶一路
中國商務部6.16對美歐多種無縫鋼管發起複審調查
川普N次髮夾彎…白宮貿易派系之爭 讓盟友對手都看傻了眼
中美貿易戰開打 台灣將受雙重打擊(運往大陸組裝或組裝後轉出口)
落井下石 台灣政府已禁止其向中興通訊出售晶片
聯發科:與中興通訊之間的出貨恢復正常
三星打算向國產手機製造商賣晶片,包括中興
中興通訊國產供應商接到供貨信號  國產替代加速
馬雲4.25在日本呼籲各國開發晶片技術以避開美國控制(回應:馬雲說得對,全世界人民有權分享人類晶片文明。)
美涉嫌侵權中微晶片設備4.27在浦東機場被上海海關扣留
中國互聯網三巨頭BAT出手,每年或為國省16000億進口晶片
百度AI商業化加速2018年第1季淨利人民幣67億元年增277%,營收209億元年增31%。
華為研發手機作業系統 取代安卓(Android)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猛降 蘋果排到第五位 但華為小米還在漲
日本半導體興衰啟示錄:敗於貿易戰爭,終於體制僵化
日本《選擇》月刊:美中半導體戰爭必然激化,中興只是第一幕,刺激中國獨立開發,使美國份額下降
中國邀外資共造世界級晶片產業 美媒:令人意外(回應:中國態度很明確,你不讓我玩,我帶全世界玩!看誰玩過誰!) 
國家集成電路基金正二期募資或達2000億 
國家隊加碼晶片產業,中芯國際獲42億增資  設半導體基金
習4.26視察武漢半導體廠 強調核心技術必須靠自己
中國魂芯二號A晶片:運算性能業界同類最強(回應:不要廣告意淫看巿場.  意淫?這是軍工用晶片,你懂嗎?)
傳大陸研發匿蹤超材料 材質類似積體電路
美媒指出美軍最大弱點:半數電子設備元件產自中國
中國AI第一芯  寒武紀首款AI雲處理器來了
生物智造:中國上海科學家打一束光,讓細菌畫納米電路
政府大動作採購  支援國產晶片 
中芯下單後,長江存儲“首提”荷蘭14nm光刻機
中興通訊:持續加大5G核心晶片等產品研發投入
紫光5G晶片 拚2019年商用化
5G標準來了!中國預計投資1.5萬億用戶數5.8億
聯想拿到了高通曉龍855的5G手機晶片全球首發權
5G準備搶先美!中國商用進度名列第一
中國晶片產業鏈龍頭名單:兆易-存儲;景嘉微- GPU;揚傑-分立器件;中芯-晶圓代工;三安-LED;士蘭微-IDM;華創-半導體設備;至純-系統集成;晶瑞微-電子化學品;中科曙光-高性能計算;紫光-晶片設計;君正-嵌入式處理器;中穎-IC設計;匯頂-生物識別;長電-封測。
10年後哪國將成人工智慧領導者? 美民眾:中國
中國面板廠崛起  韓中台三強鼎立
日媒:中國大步邁向手機面板強國  趕超日韓市場份額30%。
陸面板質量俱進 威脅台日韓
美國《紐約時報》:白宮考慮限制中國科研人員簽證,將涉及“中國製造2025”計劃的重點研究領域(回應:美國在閉關鎖國的路上狂奔!恭喜!似曾相識的節奏。  乾脆禁止中國留學生入境美國;禁止中國人移民美國!禁止美國企業投資中國。 這下香甜的空氣某些人是吸不成了~)
日經:美國要求中國放棄「中國製造2025」政策(回應:哈哈,放棄「中國製造2025」政策?美帝現出真面目了嗎?要不乾脆禁止中國有大學? 李光耀說,「你不能阻擋中國的崛起,只有他們自己能這麼做。除非你想要向他們宣戰或是在經濟方面抑制他們的發展。然而,這麼做將適得其反。假設中國沒出問題,你們只得接受它會更加強大的事實。」 ) 
康乃爾大學經濟學者普拉薩:開徵關稅擋不住中國2025
經濟日報社論/2025…中國製造關鍵戰役:一、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急需數據,數據愈多,效果愈好。二、中國也在技術投資方面保持領先,2018年152億美元的全球人工智慧投資中,48%流入中國,美國僅占38%。三、人才方面中國也有領先趨勢。早在2014年,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研究論文的數量與質量上雙雙超過美國。四、政府積極推動。
英國《金融時報》:前50獨角獸企業,中國26家,16家美國16家。(回應:人家獨角獸 台灣獨腳獸)
美媒彭博社:隨著“一帶一路”中國正悄然確立全球標準
美前防長稱世界更多國家認可中國模式 美需自身檢討
經濟學人:一些美國創業公司正在借鑒中國模式,但做起來不容易
在中國受到震撼,默克爾回國急開AI峰會
吳敬璉反對不惜代價發展晶片產業(回應:對對對,中國做好世界代工廠就行,賺點組裝費加工費就行了,還想往高處攀,否則歐美日可不高興了:別做夢了,幹好你的低端體力組裝活就好——這就是世界的分工。 吳敬璉/茅於軾...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大的腦子已經被美國自由市場/契約精神禁錮了。
  相關資料
相比500億,美國有沒有想過這場貿易戰的副產品?2018-06-15眉山劍客
  最近的一系列發展,證實我早先的兩個猜測:第一,貿易戰是中打還是大打,取決於美國而非中國。第二,和美國打交道的經驗必須針鋒相對,有理有節,因為美國從來都是欺軟怕硬,得寸進尺。
  回應
 中國已經夠強硬的了,我們面對美國還不具備主動出擊的實力。
 不是,是大國之間的鬥爭必須先把面子功夫做足!佔領道義上的制高點。
 北大張維迎/吳敬璉/茅於軾之流很久沒有露面了。
 他肯定要說:正因為中國實施了過多的市場干預、產業政策,造成不公平的經濟博弈結果,所以全世界深惡痛絕,美國人民不得不在偉大領袖特朗普的率領下站起來了,奮起反擊,中國是當今世界倒退潮流的主要原因,巴拉巴拉。只不過,他的這種思想,顯然沒有人敢在中國媒體上登,登了就是被幾乎所有中國讀者罵死。
特朗普打貿易戰,給自己解套卻坑了美國2018-04-10觀察者網
  2018-04-07,陳平老師出席觀天下講壇,演講“中國經濟改革之路”。觀察者網風聞社區在會議間隙邀來陳平老師,請他就特朗普和中美貿易戰解析一二。
  貿易戰是小打,中打還是大打,取決於誰?不是取決於中國而是美國。
  小打就是跟以前一樣打打停停,用打貿易戰的姿態來壓迫中國讓步。別的讓步我不擔心,我擔心的是中國如果在美國的壓力下,過早過快地開放金融,中國金融行業沒有幾個像華為、中興、聯想這樣有競爭力的產業集團,會吃一頓苦頭。我認為,中國如果開放金融的話,應該像當年開放深圳特區一樣。先開一個門,給大家練練兵,如果能打,就開大一點,不能打,門就開小一點。
  中國最大的風險,不是怕貿易戰大打,而是怕貿易戰小打。然後對西方抱有幻想,以為中國開放金融就可以滿足美國的要求,我認為這是不切實際的。美國人永遠是得寸進尺,不會滿足於這一點讓步的。
  特朗普這個人是沒有耐心的,中國領導人又特別擅於跟美國人打太極拳,所以如果小打,打太極拳,打打談談,美國認為不過癮,怎麼辦?一定是中打。中打會是什麼結果?好幾年前,我就在歐盟和美國預言過,如果要打貿易戰的話,美國主導的全球化就結束了,會變成區域競爭的全球化,基本上全球可以分成三大版塊:北美、歐洲、東亞。最有發展前途的是東亞這一塊,日本的體量不是中國的對手,所以東亞全球化不會像歐洲一樣德法共治,而是中國主導。
  如果貿易戰大打的話,會加速中國在世界崛起的速度。
  所以我認為,中國不想打貿易戰,但是歡迎特朗普大打。中打沒有問題,小打就是比賽誰有耐心,中國人本來就有耐心。無論美國願意小打、中打還是大打,最後的勝利一定是中國的,只不過勝利的結局來得有多快,規模有多大,取決於美國會犯多大的錯誤。只要美國犯錯誤,中國就有試錯的空間,摸石頭過河沒有問題。
  回應
陳教授說,美國犯錯讓中國有更大的試錯空間;美國犯錯越多,中國發展就越快。
陳老師講的透徹、全面、深刻,對美國完全刨析,全面把脈看清病因。同時也指出了我國的優缺點,文章寫的很好。
http://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1788


美不斷提高對陸產品開徵關稅金額 中國如何落實報復?2018-06-20經濟日報
  聖地牙哥加州大學教授史宗瀚:
美國在中國的獨資或合資企業不少;如果衝突達到極限,中國政府可能阻止、甚至禁止美商在中國的生產及銷售業務,而中國的經濟成長當然也將承受壓力。這些極端措施表明中─美貿易與經濟戰已全面開打。
  瑞信私人銀行大中國區副董事長陶冬:
中國顯然彈藥不足。中國對美國有順差,因此報復行動將擴大到產品以外領域,例如服務業,甚至資本帳。然而我認為貿易戰將沒有贏家,升高衝突並不能解套。
  荷蘭合作銀行金融市場研究主管艾佛瑞:
中國在貿易上無法充分報復,因此顯然將會壓迫美商,試圖建立聯盟以對抗美國,可能宣佈讓人民幣自由浮動而導致貶值,到最後甚至可能升高地緣衝突。美國將如何因應,仍不得而知。
  新加坡華僑銀行經濟學者謝東明:
中國為避免陷入以牙還牙的惡性循環,可能加速擴大內需計畫,以減稅及增加公共支出等財政政策來促進內需。最近財政收入快速增加,為中國的貿易戰提供一些緩衝能力。人民銀行可能採取較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因應經濟成長減緩,倒債風險升高等逆境。
  澳洲AMP資本公司首席經濟學者奧利佛:
中國由於一年僅進口1,300億美元的美國產品,無法與川普喊出的2,000億美元相抗衡,因此中國很可能擴大報復面,例如減購美國公債,但這也會造成人民幣升值的反效果。美國目前可能是以擴大關稅範圍作為與中國討價還價的籌碼,但風險在於5月19日協議破局後中國更不信任美國。
  IHS Markit亞太區首席經濟學者畢斯瓦:
川普政府認為美國對中國逆差高達3,750億美元,中國無法對美國採取等額的報復行動,因此美國能打贏這場貿易戰。但美─中貿易戰的整體傷害相當廣泛,因為許多亞太國家都是中國製造業的供應鏈,例如電機與電子產品等。目前雙方不大可能迅速達成妥協,因此下半年亞洲出口業亦將受損。然而也有坐收魚利的贏家,例如中國將轉向澳洲、紐西蘭、巴西及加拿大進口農產品。中國理論上雖能夠再對800億美元的美國產品課稅,但將包括半導體等科技產品,如果加徵關稅反而將打擊中國工業的競爭力。另外美國國會還將立法,繼續禁止美國企業銷售產品給中興通訊,對中國出口產業造成全面性的打擊。
  法國巴黎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者陳興東:
川普似乎瞭解無法在短期內大幅削減美中貿易逆差,因為美國很難找到能夠替代中國產品的進口來源,且美國也沒有多少產品可增加對中國的出口。因此短期間川普政府只是要對中國施壓,長期目標則是重新平衡雙方的經濟關係。真正的目標是阻礙「2025中國製造」計畫。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中國業務副總裁彭捷寧:
川普政府在特別301一案中,找出了真正必須解決的問題,但課徵關稅將解決不了問題,只會傷害美國的經濟利益。我們已經看到中國主管機關加強對境內的美國企業加強監督,未來還可能加強海關檢查,廢棄物排放檢查,及更嚴格執行廣告相關法律。隨著雙方衝突升高,中國主管機關加強對美商的監督將成為趨勢。我們也擔心中國國家主義升高,會轉成反美情緒,甚至使消費者杯葛美國產品


從中興通訊案 看中美的世紀博弈2018-05-03經濟日報社論
...
  川普及美國政府此一快、狠、準的大招,看似高明,仔細推敲,卻可以看出雖百密卻有多疏。
  一、經濟學中的獨買獨賣市場結構,最終價格是要雙方憑談判實力決定的,如今美國政府一聲令下制裁,中國中興的確有可能遭到大難,美國高通也被迫立即裁員數以千計,股價大跌。美國殺敵一千,傷到自己的恐怕還不止八百,這就要從中國晶片產業的真相談起了。
  二、根據一項中國自製晶片的市場佔有率調查,16項指標中九個為0%,最高的一項也不過22%。表面看,中國果然不行,但真相是這九個市占率為零的特種晶片,每一種中國都能做且都在做,只是份額太小,小到不計。這九種晶片的生產主要都供應了軍品(軍工產品不能仰賴進口),民用市場因初期產量少,成本極高,但市場規模一大,價格就很低,利潤就極大。中國晶片產業在低價進口貨衝擊下幾無生存空間;如今美國自斷手腳要放棄中國市場,正好給中國晶片產業一個發展的良機。
  三、中低端晶片之外,中國晶片在高端領域也有巨大潛力,且已取得明顯成果。華為明年下半年將推出首款5G手機,100%中國芯。華為去年發布的麒麟970晶片,包括的晶片體管(55億顆)已遠多於目前全球霸主的高通及蘋果的晶片。華為也已拿下了全球首張5G CE-TEC認證證書。
  從過去經驗看,中國不怕壓力,因為中國有潛力;壓力愈大,潛力就愈發揮。兩彈一星、北斗系統、國際空間站,都是在西方排擠打壓之下逼出來的。
  這恐怕也是美國姿態開始放軟的主要解釋,美國主動釋放要派商務部長到中國協商訊息,也表示對中興暫不制裁,但即使如此,中興及中國企業今後也不敢再貪價格便宜繼續大買美國晶片了。經此一役,對中國晶片產業的發展,或真應了危機就是契機的那句話。


解讀聯想財報:營收上漲背後 研發費用不足華為一成2018-05-25新浪科技
  在經歷了“5G標準投票”、“百餘企業家力挺”、“被剔除恒生指數”、“高管再變陣”、“作業系統投票”等多起事件後,聯想集團在輿論漩渦下發佈了新一財年的業績報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亦現身業績會,對眾多“敏感”問題作出了回應。
  除常規資料外,財報還披露了研發費用:該費用近三年逐年下滑,財年支出為12.73億美元(約81億元),這一數字不足華為十分之一,比中興少三分之一。
  但有業內人士指出,聯想和華為主攻方向不在同一領域,前者主做PC和資料,後者以手機研發為主,所以研發費用存在懸殊屬正常現象。
  巨額虧損虛驚一場
  財報顯示,在2017/2018財年,聯想集團收入454億美元,同比上漲5.38%,但淨虧損達到了1.89億美元,遠高於市場預估1.466億美元。
  對此,財報解釋為:虧損是因為美國稅改導致的4億美元遞延所得稅資產的一次非現金扣減。
  美國企業稅率調降至21%。這也讓包括微軟等在內的大公司帳面受損,微軟財報也顯示,在稅改影響下淨利潤虧損63億美元。
  除了稅改影響外,聯想財年的整體情況向好,全財年總營收453.5億美元,同比增長5%,在“扣除一次性非經營支出”後,稅前經營利潤為1.93億美元。
  移動業務持續萎靡
  財報顯示,移動業務持續萎靡,全年總營收為72.41億美元,占聯想集團整體收入約16%,同比下滑6%。該業務在美洲區核心市場取得了高速增長,但在中國、歐洲、中東、亞太等地區均虧損。
  PC再度領先零件上漲
  財報顯示,個人電腦和智慧設備業務持續增長,全年營收為323.8億美元,同比增長8%, 營收占比約為 71.4%。聯想集團表示,PC業務已超越惠普,重回全球第一的寶座,實現營業額和銷量的雙冠軍。
  不過,從財報上看,受年內零件價格上漲致成本上升,個人電腦和智慧設備業務的除稅前溢利為14.59億美元,除稅前溢利率下跌0.5%至4.5%。


美媒:小米時尚低價手機征服中國印度 在歐洲市場賭未來
  小米,通過其時尚低成本的手機,在中國佔領巨大市場後走出國門。去年,已經成為印度手機市場的銷售冠軍。那麼,如今進軍歐洲的小米,能否在被三星和蘋果主導的市場上,延續它的輝煌?
據《華爾街日報》2018-5-28報導,上周,小米在法國巴黎開設了第一家分店。而其設想是,未來要在巴黎開10家分店,在義大利米蘭開1家分店。目前,商店中銷售兩款智慧手機,以及其他一些電子產品。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IDC的資料,今年第一季度,小米在西歐市場排名第六,出貨量為62.1萬台,而去年同期僅為18000台。在希臘,它的市場份額為24%,超過了三星和蘋果,排名第一。在西班牙,小米排名第四,市場份額為12%。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的資料,低端的紅米系列產品占了小米智慧手機銷量的92%,但該公司一直在瞄準更高端的消費者,比如其頂級的Mi Mix 2S。它的功能類似于高端智慧手機,但是價格更低,比如在法國,Mi Mix 2S售價500歐元(約合人民幣3728元),但是蘋果手機iPhone X卻從1159歐元起售。
  與其他智慧手機製造商相比,小米更依賴於口碑和社交媒體,而不是廣告。這一戰略在中國發揮了作用,但是王翔也承認,這一戰略是否能在歐洲奏效,可能需要時間,尤其是在沒有名人代言的情況下。
  “對於那些不認識我們的人來說,他們認為低價意味著低品質,”王翔說,扭轉這些觀點“需要時間”。
  而在網上,外國消費者們對小米進軍歐洲也看法不一,有人期待,有人並不看好。小米的低價的確是其競爭力的一大亮點:但認為低價就代表低品質的人也存在:
  回應
小米不是時尚手機,也不是低價手機,是實用平價手機.


2017雙11業績250億美元 是2016美國感恩節三倍
  據彭博報導,這一年一度的狂歡節銷售額成長了39%,增幅超過此前花旗集團的預期,也並未受到經濟增速放緩憂慮的影響。活動讓至少82個品牌實現超過1億元人民幣的銷售額,最大的贏家包括Nike、小米和優衣庫。大約90%的交易通過手機完成,支付峰值為每秒25.6萬筆。


中國電商年度發展報告:中國電商規模全球最大
  中國電商佔了全球市場份額的40%。2016年,中國網購規模(不含服務)達到7500億美元,比排名第二的美國(3121億)、第三的英國(1500億)第四的日本(900億)加起來還要多得多。


中國IT四巨頭“BANT”挑戰美國“FANG” -FT中文網
  中國互聯網公司已將尖牙嵌入西方競爭對手的身體。面對被稱為“FANG”的美國四大互聯網企業:Facebook、亞馬遜、Netflix與谷歌,中國公司已經找到了爭奪主導權的方法。B(百度)A(阿里巴巴)N(網易)T(騰訊).

百度第三季度營收235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156%
  百度2017.10.27發布2017第三季財報,總營收為人民幣235億元(約35.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9%;第淨利潤79億,比去年同期增長156%。
  回應
 被你們說的這麼慘?那人家怎麼還盈利高漲呢?一堆嘴不記得的人又要來噴了
 僅僅是財報伎倆,80%都是黑心廣告錢。
 又有人翻舊賬了,又什麼廣告公司,你拍著你的良心看看,那個東西現在沒廣告?臉書!

躍居全球第1 臉書廣告收入超越Google、雅虎2011/5/11 
  英國市場研究公司Enders Analysis昨天公佈報告指出,歸功於臉書(Facebook)龐大的用戶量,其今年的廣告量較去年暴增95%,取代Google和雅虎,成為全球最大線上陳列式廣告公司(以營收計),且報告更預測臉書在明年還將擴大領先差距。
  相關新聞
跌幅4年之最!臉書陷5千萬個資外洩風暴 市值蒸發1兆多
川普競選所雇公司 竟擅用5000多萬臉書用戶資料
臉書危機 查克柏格身家5天縮水101億元
美德3.25民調:大多民眾不再信任臉書
個資醜聞 刪臉書帳號運動興起
他們抵制臉書、谷歌和蘋果,但都失敗了
亞馬遜5天跌掉一個京東特朗普為何痴迷打擊新經濟?2018-03-31
  回應
製造假新聞以愚弄或摧毀對手,是英國及美國這種老牌及新派帝國主義者,擅長使用的招數,怪不得川普常常罵媒體製造假新聞,他自己就很擅長使用這招呢


核心技術並非中興軟肋 重壓之下中國科技未來可期
  2018-04-16,美國商務部禁止美國企業向中興通訊銷售一切產品,時間長達7年,禁令立即生效。
  這一事件自然引起了中國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呼籲對等反擊者有之,討論“合規”和國際經貿規則者有之,重新審視中國製造在核心領域短板,斷言“自主研發春天來了”的有之,更有甚者,在此時落井下石,嘲諷中興是因為缺少核心技術,才經不起美國的製裁。
  作為中國最早的手機自主品牌,成立於1985年的中興通訊是一家以通信設備製造起家的公司,也是全球第四大電信設備供應商,美國市場第四大智能手機廠商。在美國乃至全球芯片廠商對中國的技術封鎖下,這些年來中興在核心技術的創新與研發上都做了哪些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為何中國“芯”難造?
  曾有人提出“國產航母都要服役了,為什麼中國芯片仍然要依賴進口”的質疑,中國之所以難造“芯”,從產業自身來講主要是由於起步晚、研發週期長、製造費用昂貴等原因導致。
  從大環境上來看,買不到最先進的製造設備和集成電路技術,是導致現階段中國芯片落後的主要因素。而之所以買不到,則是由於瓦森納協定——西方發達國家為了限制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技術的創新和發展,讓中國企業永遠處在全球產業鏈的最底端而簽署的“關於常規武器和兩用物品及技術出口控制的瓦森納安排”。
  在沒有技術和設備的前提下,中國芯片的創新可謂舉步維艱。正是深刻認識到了這一現狀,中國企業早已提前佈局,加快自主芯片研發的步伐。
  核心技術並非中興軟肋
  以中興為例,中興通訊自主研發芯片已超過20年時間,相對於絕大多數中國半導體廠商而言,中興佈局的更早,也走的更遠。據悉,中興通訊每年批量發貨的自研芯片有幾十種,發貨數量在億級。遍布全球的中興4G基站中,最核心的基帶芯片就是由中興獨立研發,機頂盒、光貓、傳輸等系統的核心芯片使用中興自研芯片的也有許多。
  但擺在中國企業面前的問題是,一套完整的通訊系統需要的元器件成百上千,缺一不可,而美國掌握著全球半導體50%以上的市場份額,很多元器件被美國壟斷。此外,操作系統和數據庫也離不開美國,所以對於整個通信系統而言,僅僅靠自研核心芯片還不夠,需要產業鏈上下緊密合作,各施所長,在整合全球資源中各企業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和競爭力。
  儘管在自主研發的道路上面臨重重困難,但中興這些年來取得的成績在行業內是有目共睹的。30多年來,中興不斷負重前行,由弱至強,業務遍及全球160多個國家,成長為全球第四大的通訊企業,在中國三大運營商4G網絡的份額超過30%。據殷一民介紹,中興目前擁有3萬研發人員,連續8年PCT專利申請量排名前三,在多個標準化組織發揮著重要作用,在5G無線、核心網、承載、終端等產品處於全球領先位置,公司各主要產品中大量使用自研專用芯片。
  在技術創新方面,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的公開信息,2017年,中國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量位居全球第二。其中,中興通訊以2965件PCT國際專利申請位居PCT國際專利申請第二。截至2017年底,中興通訊全球專利資產超過6.9萬件,已授權專利超過3萬件。此外,中興通訊連續第八年國際專利申請量位居全球前三,是中國唯一連續八年取得如此傲人成績的企業,也是全球通信產業主要專利持有者之一。中興通訊所持有的專利90%以上為發明專利,覆蓋5G/4G、雲計算、大數據等國際通訊技術標準的基本專利,以及覆蓋通信產業關鍵技術的核心專利。
  中興通訊一直以來堅持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強化研發投入,2017年研發投入129.6億元人民幣,佔營收的11.9%。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興通訊累計擁有6.9萬餘件全球專利資產、已授權專利資產超過3萬件。其中,5G戰略佈局專利全球超過1700件。
  同時,中興通訊加強新興領域專利創新,根據QUESTEL發布的《芯片行業專利分析及專利組合質量評估》報告,中興通訊在IC芯片領域專利實力在在國內屬於領先地位,是持有專利最多的中國企業。
  市場競爭方面,根據公開數據顯示,在4G領域,截至2017年底,中興通訊已經進入80%已投資4G網絡的國家。中興通訊4G產品獲得了全球知名諮詢機構Gartner、GlobalData的全球“領導者”評級。
  在4G演進領域,中興通訊憑其獨創性Pre5G產品拿下了全球移動產業的奧斯卡雙項大獎,並成功在全球推廣開。在5G領域,全球移動運營商組織GSMA認為,中國5G產業鏈的實力強大,已經成為5G產業事實上的領跑者。中興作為中國5G大戰略的核心代表,在技術、標準、市場和產業多個維度處在引領地位。
  這樣的中興,還能稱其為一家缺乏核心技術的企業嗎?
  全球化浪潮下貿易戰中無贏家
  在貿易全球化的浪潮之下,大國經濟體之間的關係日益密切,和諧共生的生態已逐步形成,某個國家某企業的某款產品,其零部件也許來自全球多個國家。因此,加強跨國企業之間的協同與合作已成一種必然趨勢。
  然而美國商務部卻以中興沒有完全執行協議,“只解雇了4名高級僱員,而未處罰35名員工或減少其獎金”為由,對此前已經達成和解的中興再次“下手”,這一行為不僅引起輿論界的一片嘩然,也在全球科技與金融界引起了一系列連鎖反應。
  受此影響,禁令發布當天美國光學設備概念股集體暴跌。其中,將30%的產品賣給中興通訊的Acacia CommunicationInc暴跌35.97%,市值蒸發超過三分之一。Oclaro下跌15.18%、 Lumentum下跌9.06%、finisar下跌4.05%、inphi下跌4.05%、 ,fabrinet下跌9.81%、 AAOI下跌0.73%、高通下跌1.72%、 美光下跌1.11%。
  對於美國製裁中興一事,美德英等國主要媒體指出,美方最新舉措的實質為施行貿易保護主義。國際輿論普遍認為,蘋果、高通等美國公司可能很快就會被捲入這場混戰,面臨巨大損失。
  習近平主席曾在講話中指出,國際社會是一種“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在經濟全球化時代,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一國的發展不應以損害別國發展為代價,協調合作才是必然選擇。這一觀點同樣適用於現在正在發生的中美貿易摩擦。
  在美國市場,中興手機的市場份額高於華為,是第四大智能機廠商,排名僅次於蘋果公司、三星電子以及LG電子。美國對於中興的製裁,無論是出於懼怕中國爭得5G領域的領導地位,抑制中國高科技的發展和出口,還是想在中美貿易戰中增加籌碼,這一招都可以算的上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了。不僅大批中興供應鏈上的美國企業損失慘重,相比於個別廠商的損失,更嚴重的後果是美國在商業的信譽也受到了影響。
  重壓之下的中興潛力可期
  對於遭遇美國製裁一事,中興通訊於4月20日在深圳總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進行回應。中興通訊董事長殷一民強調,中興通訊反對美國商務部做出的處罰,更反對把貿易問題政治化,公司將通過一切法律允許的手段來解決制裁問題,也會採取各種措施,盡最大努力維護員工和股東的利益,履行對客戶和合作夥伴的責任。
  與此同時,殷一民也表達了對中興通訊走出困境的信心:“中興通訊的產品在國內是有市場的,有十三億人民的支持,我們有能力、有決心度過難關。”對於目前芯片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現狀,殷一民表示:“我們也在認真反思,還要加大研發投入,求人不如求己。”
  4月22日晚間,中興通訊再次發佈公告稱,公司吸取過去在出口管制合規方面的教訓,高度重視出口管制合規工作,把合規視為公司戰略的基石和經營的前提及底線。
  對於美國的單邊貿易保護主義,我國政府自然不會坐視不管。外交部和商務部表示,將密切關注事態進展,如果美方任性妄為,繼續逆潮流而動,中方必將嚴陣以待,毅然亮劍。中國政府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的決心不容置疑,立場不會改變。
  美國的製裁對於中興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但一系列的回應以及舉措讓我們看到了中興對於解決制裁問題的積極態度以及付出的努力。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美國的製裁,讓更多中國企業認識到供應鏈在政治面前的脆弱,認識到發展國產芯片的重要性。而這必將促使中興等中國企業增強自主研發、自主創新能力,加快開發核心技術的步伐,以擺脫美國的限制。
  習近平主席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科協、科技界委員聯組討論時表示:“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凡不能毀滅我的,必將使我強大。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上陣的不僅僅是中興,還有中國所有的高科技企業。而這場仗,我們必須贏。

中國三大存儲芯片企業預計下半年試產,明年將是存儲芯片生產元年
  中興被美國切斷核心部件、軟件和技術供應一事,引發社會對中國芯片行業的熱切關注。
產業研究分析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2018-04-19指出,中國存儲芯片產業目前以投入NAND Flash市場的長江存儲、專注於移動存儲芯片的合肥長鑫以及致力於普通存儲芯片的晉華集成三大企業為主。以目前三家廠商的進度來看,試產時間預計將在2018年下半年,量產時間可能都在2019年上半年,這預示著2019年將成為中國存儲芯片生產元年。
合肥長鑫的廠房已於去年6月封頂完工,去年第三季開始搬入測試用機台。合肥長鑫目前進度與晉華集成大致相同,計劃將在今年第三季試產,量產則暫定在2019年上半年,進程比預期延後。此外,由於合肥長鑫直接進攻三大DRAM廠(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最重要產品之一的LPDDR4 8Gb,後續面臨專利爭議的可能性較高,為避免這一狀況,除了積極積累專利之外,初期可能將鎖定在中國市場銷售。
反觀專注於普通存儲芯片的晉華集成,在2016年7月宣佈在福建省晉江市建設12英寸晶元廠,投資金額約53億美元,以目前進度來看,其普通存儲芯片的試產延後至今年第三季度,計劃在明年上半年量產。
此外,從中國廠商NAND Flash的發展進程來看,2016年12月底,由長江存儲主導的國家存儲器基地正式動工,計劃分三個階段,共建三座3D-NAND Flash廠房。第一階段的廠房已去年9月完成建設,預計2018年第三季度開始搬入機台,第四季進行試產,初期投片量不超過1萬片,用於生產32層3D-NAND Flash產品,並預計在自家的64層技術成熟後,再視情況擬定第二、第三期的生產計劃。
  相關新聞
 “發展自主芯片,不能等做到跟國際水平一樣才用”
“芯痛”不如行動:國家已製定這些政策
  回應
 臨時抱佛腳嗎?早就該自力更生。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是14年發布的,能提前4年“臨時抱佛腳”不得不說也是本事....
 政府一直在喊狼來了,市場上的羊群卻不太以為然,到今天一隻羊突然被狼吃掉了。市場上的羊群也真正警覺了起來!中國半導體行業,市場的力量被覺醒,加上政府力量的傾力相助,中國的半導機必將有個光明的未來!
 先把原來叫囂造不如買的買辦拉出來打靶!
 總有些精神美國病人跟著美國政府一起攻擊中國國家干預經濟,但芯片恰恰是典型的國家意志。1967年美國政府扶植IBM投資50多億美元研發集成電路,什麼概念呢?50年代中國第一輪工業化,核心是向蘇聯和東歐國家貸款24億美元;70年代到80年代初中國第二輪工業化,總共投下52億美元。如果離開了國家扶植,沒有國家干預經濟,根本不會有集成電路的出現,因為根本不會有企業拿足以讓中國這樣大國實現工業化的巨資去賭博。

中國芯離了美國不行?專家解讀中興被制裁三大熱點
  王昌林:出口管制不會阻礙中國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步伐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昌林表示,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興通訊採取出口管制措施,將對我國高技術產業發展帶來一定影響,但不會阻礙中國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步伐。
  王昌林認為,這是因為中國在全球高技術產業鏈中處於重要地位。如果美國大規模限制對中國關鍵技術的出口,無疑將對中國造成影響,也勢必同時也打擊美國和日本、韓國的電子信息產業。而且,還要看到,美國等發達國家製造業主要是靠高技術製造業支撐的,如果高技術產業大幅下滑,還將影響美國相關的研發服務等行業和納斯達克等資本市場,從而對美國經濟和全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我國高技術產業創新取得重要進展,具備加快做大做強的諸多優勢。王昌林分析,我國已經形成了體系完整、配套齊全、能力巨大的產業體系,並初步形成了一批創新型龍頭企業;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國在芯片、操作系統等領域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並在國防軍工等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具備了加快高技術產業做大做強的較好基礎;國內市場規模和發展潛力巨大,可依托龐大的內需推進核心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這是其他許多國家所不具備的。
  王昌林表示,實踐證明,貿易摩擦和技術壁壘難以阻礙一個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上世紀70年代,在半導體產業領域,美國和日本爆發了多年的貿易戰,但並沒有阻礙日本半導體產業的崛起。又如,前些年美國等國家對我國光伏產業實施了“雙反”調查,也沒有阻礙我國光伏產業快速發展步伐。而且,從航空航天、碳纖維等行業看,發達國家的技術封鎖反而加快了這些行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
  工信部:中國有條件、有能力、有辦法應對沖擊干擾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當前,我國在完善基礎設施、豐富人力資本、完備產業體系、廣闊市場空間、高效動員體制等方面形成了突出優勢。我國產業技術水平越來越接近全球前沿,整體處於技術追趕後半程,高鐵、特高壓輸變電、通信設備、網絡應用等部分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儘管中興通訊事件暴露出我國在傳統芯片中存在短板,但我們有條件、有能力、有辦法應對創新發展過程中的衝擊和乾擾。”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裝備研究所所長左世全說,我國的技術創新優勢體現在四個方面:規模雄厚的產業優勢、世界上最大的製造業需求潛力、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製度優勢和無可比擬的人才資源優勢。
  工信部電子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國芯片設計業規模和質量穩步提升,細分領域實現較大突破,國產芯片對關鍵領域的支撐能力顯著增強,先進工藝生產線建設速度不斷加快,封裝測試業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工信部副部長羅文指出,當前要突出抓好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面向行業關鍵共性技術,解決行業反映突出的專用設備、材料、工藝等共性問題,跨越科技成果工程化、產業化的“死亡之谷”。羅文說,順勢而為、前瞻部署,加強戰略謀劃和統籌協調,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製造業深度融合,促進先進製造業快速健康發展,我國就一定能抓住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歷史機遇,中國製造業創新的道路也會越走越開闊。
  我國高端芯片研製已具備基礎
  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光電子與微電子器件及集成”重點專項專家組組長、中科院半導體所副所長祝寧華表示,我國近年來不間斷地支持光電子領域的科技創新,取得了豐碩的創新性成果。
  祝寧華介紹,僅從“863”計劃的十二五規劃來看,國家針對寬帶通信、高性能計算機、骨幹網絡、光交換、接入網、無線通信和微波光波融合等領域方向中的光電子器件進行了重點部署。“這些研發項目有很多都是前瞻佈局的,中興通訊此次受到限制的所有芯片,在十二五和十三五國家研究計劃中,都有相應的部署。”
  祝寧華分析,當前我國在光電子高端芯片研製上已具備基本條件。據了解,為實現自主創新發展,我國於2008年實施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極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裝備及成套工藝”,經過9年攻關,成功打造了我國集成電路製造業創新體系。專項實施前,國內集成電路製造最先進的量產工藝為130納米,研發工藝為90納米。9年來,我國主流工藝水平提升了5代,55、40、28納米三代成套工藝研發成功並實現量產,22、14納米先導技術研發取得突破,已研製成功14納米刻蝕機、薄膜沉積等30多種高端裝備和靶材、拋光液等上百種材料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寬帶通信和新型網絡重點專項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教授李紅濱表示,我國通信行業正在經歷一個從低端到高端的發展過程。“只要我們堅持已有的開放、競爭合作、共同發展道路不動搖,集中政府、研發機構、企業的優勢力量,相信用不了太久,在產業鏈高端——核心芯片上也必然會取得同樣令世人矚目的成就。”李紅濱說。

工信部:國產芯片對關鍵領域的支撐能力顯著增強
  據新華社2018-04-21報導,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司長刁石京21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經過多年創新攻關,國產芯片細分領域實現較大突破,對關鍵領域支撐能力顯著增強。2017年,包括芯片在內的集成電路產業規模達到5411億元。
刁石京說,在細分領域,國產芯片支撐下游應用產業競爭力顯著提升。以移動智能終端芯片為例,海思半導體、紫光展銳等開發的移動處理芯片全球市場佔有率超過20%,有力支撐我國移動通信終端邁向中高端。
與此同時,國產芯片對關鍵領域的支撐能力顯著增強。全部採用安全可靠CPU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連續4次位列全球超算500強首位,杭州中天微電子嵌入式CPU累計出貨量約6億顆。截至2017年,基於SM系列國家密碼算法的標準金融IC卡芯片累計出貨已突破3.7億顆。國內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北斗導航芯片技術體系。
在位於產業鏈高端的設計環節,產業能力不斷提升。境內設計業規模從2014年的1047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1980億元,位居全球第二,設計質量不斷改善。
此外,我國不斷加快先進工藝生產線建設速度,有效帶動了國產設備和材料等配套產業的發展。目前,我國高端集成電路生產用材料全面依賴進口的局面有所扭轉。
  回應
 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大打壓晚了4年,如果提前4年中國還真不好辦!2014年9月國家半導體產業基金一期成立,在不到4年的時間裡,中國半導體產業取得如下成就: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一期募集資1387億元已基本投資完畢,累計有效決策超過62個項目,涉及上市公司23家。大基金一期的投資已經完全覆蓋了集成電路製造、封裝的龍頭公司,部分覆蓋了設計、設備、材料類上市公司,並涉足第三代半導體、傳感器等領域.中國三大存儲芯片企業預計下半年試產。我們反省問題,也要看到成績!我們不能自負,但一定要自信!真的,真沒麼悲觀!
 雖然我是個徹頭徹尾的中華民族主義者,但我可以跟你打個賭,三年後老美打芯片牌,我們照樣沒招,三十年後老美打芯片牌,如果我們可以反擊,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了。中興事件讓我們清楚的看到老美為何是世界老大,光憑美元、美軍嗎?相對於其他國家,老美就是天頂星科技,不服不行。最後,還是奉勸大家少點熱血,少點二B,多做實事少YY,興許還有點機會?
 你的言論否定了你對自己的評價。你這個三十年是怎麼算出來的?科技發展是勻速前進的?中國科技快速接近美國,一方面是中國的努力,另一方面是遇到瓶頸期,沒有突破性科技進步,當今人類科技已經停滯幾十年了,你可知道. 
 美國封殺中興這件事,借用網上所講,是一個國家對一個企業的核打擊。中興被動並不是什麼美國天頂星科技,而是沒有給中興留出時間。如果給中興三年時間,它可以保證幹乾淨淨地不用任何美國企業的產品。不要小瞧商業利益和全球採購鏈的厲害,錢到位了,就目前中興所需的產品,三年一定可以搞定。不要搞得很多科技和產品那麼神秘。中興,華為等是要提供給世界上最苛刻的消費群體和客戶產品的,所以必須用最好和最適合自己的產品。如果一點都拿不到了,而且是中國企業都有可能會面臨這個滅頂之災時,你顯然小瞧了一個國家和全球企業的決心和智慧了。說的不好聽點,美國商務部這次這麼幹,不少美國企業都會有想法了。中國市場這麼大,今後如果還想在中國賺錢,那一定要保證不能遇到這種無奈和豬隊友的誤傷。


何亞非:對中國封鎖核心技術,美國這是鼠目寸光了
中國人民大學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2018-04-19
  最近,美國對中國的高科技企業中興禁令七年,再回想前不久美國對華為的打壓,美國企圖扼殺中國高科技發展的意圖昭然若揭。數月來,美國特朗普政府祭起“美國第一”的旗幟,對中國揮舞貿易戰大棒,“山雨欲來風滿樓”,其打擊目標主要也是中國的高科技產業。
  隨著中美實力差距的縮小,“美國治下和平”時代的終結、全球治理“東西方共同治理”替代“西方治理”時代的來臨,美國心理準備嚴重不足。特別是,美國對中國快速發展、經濟軍事實力增強,以及中國在全球治理中話語權增大,中國發展模式成功及其吸引力增加,產生了強烈的“戰略焦慮感”和嚴重的“不適應症”,對華政策搖擺性加大,常常對本可以穩妥協商解決的事情反應過激,而且雙方地緣政治經濟矛盾逐步公開化。中美關係進入新的調整期,面臨嚴峻考驗。
  2018年美國發布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美國國防戰略報告》,以及特朗普總統的《國情咨文》,都明確的把中國定位為美國的“主要戰略競爭對手”,並開始在各項對華政策,特別是軍事和高科技領域逐步體現出來。這些趨勢需要高度重視,但不必“對號入座”,就此進入“全面對抗模式”。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冷靜觀察,認真應對。中國人完全有智慧、有能力處理好國際秩序轉換期中美關係可能出現的任何問題。
  中美兩國位居世界前列,新興大國與守成大國有矛盾和摩擦其實是正常的,關鍵在於各自如何塑造未來的國際秩序,是“合作共贏”,還是對立對抗?這自然涉及各自對對方的戰略認知和政策應對。而整體國際環境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球化勢頭不可阻擋,絕大多數國家支持的以規則為基礎的全球治理體系,也不可能因為一個國家的“蠻橫”而一夜崩潰。
  由此可見,中美建立“新型大國關係”將會好事多磨,進入較長時間的摩擦期和磨合期。在兩國關係這個起承轉合的時期,中美各種摩擦包括政治、經濟、貿易、投資等方面的矛盾將如影隨行,伴隨著兩國關係的起起伏伏,持續相當長時間,成為兩國政治經濟文化各領域的“新常態”。有了宏觀層面的認識,我們需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發展還是硬道理。其中,中國發展的核心技術,譬如芯片、發動機等等,我們決不能幻想美國會“網開一面”,必須按照習近平主席的指示,集中全國優勢力量打殲滅戰,形成一批中國自己的核心技術和產業。
  至於美國“鎖定中國”為戰略對手,並從各個方面進行“圍堵”和擠壓,搞什麼高科技封鎖,或者藉手盟友搞“離岸平衡”、“印太戰略”等等,這在中國與世界聯繫日益緊密、中國積極參與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新時代,美國也就是“一廂情願”而已,是不可能實現的。美國需要順應歷史潮流,認真思考兩國關係和世界的未來,做出明智的選擇,與中國共同發展合作共贏的雙邊關係,共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


丁一凡:美對華的五大恐懼 美國不會讓5G領域“自由競爭” 2018-04-20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
...
最近特朗普的前首席戰略顧問班農,在日本做了一場講演,他在這個講演中里面基本分析、透露了美國政治精英對中國的這種恐慌。他認為中國做的這些計劃,是有步驟的,一步一步地要取代美國在世界上的霸權的地位,他主要分析中國五個戰略是要徹底取代美國的戰略。
  第一,就是中國製造2025計劃。
他認為在十個領域裡面,中國明確表示要在5-10年內,中國政府要讓中國的產業在這十個領域裡面,取得世界的絕對優勢,包括人工智能、芯片產業、機器人製造等等。如果這些領域裡面中國成為世界領先的技術掌握者,那麼美國在世界上的技術壟斷地位就不復存在了,如果美國不能夠壟斷這些世界上頂尖的技術,那麼美國的實力就會大大削弱,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講,美國第一擔心的是中國製造2025計劃。
  第二個擔心的,就是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
美國人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非常敏感,他認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集合了當年英國地緣政治學家麥金德、美國的地緣戰略家馬漢,和後來二戰之間美國的地緣戰略家斯皮克曼他們三人的基本學說,把這三個學說,集中到一起提出了一個一帶一路的一個規劃,而這個一帶一路的規劃落實實現以後,歐亞大陸會重新變成世界的中心,美國因偏於一隅偏於北美的地方,就會被世界發展的潮流邊緣化,美國就會變得無足輕重,這個是美國非常擔心的。
  第三個戰略,就是中國現在正在發展而且馬上就要商用化的5G通訊技術。
  我們都知道在4G通訊技術裡面,我們是追上了這些發達國家,甚至超過了這些發達國家,在5G通訊技術上面,中國走得比他們都更快更好,特別是以華北為代表的中國企業,改造、創新了5G技術,使得5G技術在世界舞台上處於領先的地位,他非常擔心如果中國的5G技術進入美國市場,就會徹底地把美國的通訊設備打垮,所以在他的所謂單邊制裁名單上,就嚴格限制中國對美國出口國際技術。
  第四個方面,他特別擔心的就是中國金融業的發展。
  過去因為中國的金融業一直不如美國發達,所以美國還可以在金融方面抑制控制中國的實力發展,因為金融是給你融資的能力。所以他認為那個時候他可以壓抑這個事,但是中國的金融業最近發展特別快,而且中國已經有了足夠的信心,準備進一步開放它的金融市場,來鍛煉它的金融機構的這種競爭力,所以到5年10年之後,中國的金融業可以變得非常非常強大,那個時候美國再想隨便擺弄中國的金融業可能就沒有任何餘地了。
  最後一點是中國的貨幣國際化的戰略。
他特別擔心,人民幣的國際化最終會取代美元,班農特別提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態,就是中國在三月底三月二十幾號的時候,推出了人民幣定價的石油期貨市場在上海,這個事情是對美國巨大的威脅,因為從1971年這個美元違約,就是美國擺脫了和黃金的固定匯率之後,美元就變成了一個不穩定的貨幣了,後來經過當時的國務卿基辛格的努力,搞了多次的穿梭外交,最後終於說服了那些石油生產國,特別是石油輸出國組織,讓他們的成員都只接受美元作為石油交易的唯一貨幣,這樣的話就把石油的價格和美元捆綁在一起了,給美元找到了一個矛。但是現在這個地位受到威脅了。
  我們僅僅把這個石油期貨市場推出了幾天,現在上海的石油期貨市場,已經變成國際上第三大石油期貨市場了,僅次於紐約的市場和倫敦的市場。因為中國的石油消費國地位和石油進口國地位,所以可以想像在不久的將來,人民幣定價的石油市場,一定會成為國際市場上一個非常非常耀眼的明星。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石油交易可以用人民幣定價的話,那麼未來的許多大宗商品都會轉向以人民幣定價。但是可能在不遠的將來,我們都會推出這些商品的期貨市場,也就是大大增強人民幣在這些大宗商品定價方面的使用權,這個時候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作用就會變得非常非常大。
  正因為他非常擔心中國在這五個領域裡面未來的發展會大大超過美國,會成為世界的霸主,所以他總要想出辦法來阻止、遲緩這個事情。他現在想到了唯一辦法就是,用商業戰、貿易戰的辦法。因為曾經他用貿易戰單邊制裁的方法成功過,對付日本對付蘇聯他都成功過,而且當時對付當年西歐國家他用單邊貿易制裁的方法,也曾經逼得這些西歐國家不斷讓步。
  但是正如我們看到的這些道理,實際上美國已經忽視了兩大重要的原因:一個是在當今的世界經濟體系中間是一種全球化的經濟,所以美國已經沒有力量來在不損害自己的情況下想損害中國,這是不可持續的;另外一個就是中國的體量,中國市場的規模要遠遠超過美國,在這種背景下,用打貿易戰的方法想搞垮中國,那有點癡人說夢。
  所以從這幾個角度上來看,美國現在的方法實在是不太靈了。但是他也許要一根筋走到底,這個是不能排除的,那麼只好讓他來碰一碰,也可能就會碰得頭破血流,也許美國祇有碰得頭破血流的時候,他才會住手,不干這個事情。
  因為美國對中國已經處於極度的恐慌了,所以可以想像,除了貿易戰,美國未來會使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給中國找麻煩,製造摩擦。所以過去我們總想穩定中美關係,希望中美關係不出什麼波瀾,能夠平穩發展,我覺得未來我們這種想法可能無法落實了。正因為是美國政治精英對中國的恐慌,他們隨時會想出一些辦法來給中美之間製造更多的矛盾、摩擦,我們未來可能要習慣於中美之間不斷出現爭執、爭端。
  作者最近文章
構建中國話語體係有多重要?美國人早就用行動證明了2017-12-27
中國人沒有信仰?2017-11-01
中國古代“民主”模式曾是西方的老師2017-07-02
有些人一不滿意,就把“不民主”當口頭禪2017-05-03
  回應
西方所謂的契約精神自由競爭,就是他比你強的時候可以自由競爭,比你弱的時候,想辦法把你搞弱了再自由競爭,搞不弱就武力打敗你,再自由競爭。
http://www.guancha.cn/DingYiFan/2018_04_20_454348.shtml


互聯網+ _百度百科
“互聯網+”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及其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
“互聯網+”是互聯網思維的進一步實踐成果,推動經濟形態不斷地發生演變,從而帶動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為改革、創新、發展提供廣闊的網路平臺。通俗的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並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資訊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它代表一種新的社會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於經濟、社會各域之中,提升全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2015年7月4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2016年5月31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佈《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6)》。“互聯網+”入選十大新詞和十個流行語。 [1] 
  目錄
1 概念提出
2 基本內涵
3 消費模式新常態
4 實際應用
▪ 工業
▪ 金融
▪ 商貿
▪ 智慧城市
▪ 通信
▪ 交通
▪ 民生
▪ 旅遊
▪ 醫療
▪ 教育
▪ 政務
▪ 農業
▪ 語言
▪ 詩詞
▪ 地震
5 發展趨勢
6 社會影響
7 指導意見
  “互聯網+”代表著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它指的是依託互聯網資訊技術實現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聯合,以優化生產要素、更新業務體系、重構商業模式等途徑來完成經濟轉型和升級。“互聯網+”計畫的目的在於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將互聯網與傳統產業深入融合,以產業升級提升經濟生產力,最後實現社會財富的增加。
“互聯網+”概念的中心詞是互聯網,它是“互聯網+”計畫的出發點。“互聯網+”計畫具體可分為兩個層次的內容來表述。一方面,可以將“互聯網+”概念中的文字“互聯網”與符號“+”分開理解。符號“+”意為加號,即代表著添加與聯合。這表明了“互聯網+”計畫的應用範圍為互聯網與其他傳統產業,它是針對不同產業間發展的一項新計畫,應用手段則是通過互聯網與傳統產業進行聯合和深入融合的方式進行;另一方面,“互聯網+”作為一個整體概念,其深層意義是通過傳統產業的互聯網化完成產業升級。互聯網通過將開放、平等、互動等網路特性在傳統產業的運用,通過大資料的分析與整合,試圖理清供求關係,通過改造傳統產業的生產方式、產業結構等內容,來增強經濟發展動力,提升效益,從而促進國民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2]  。
  概念提出
國內“互聯網+”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11月于揚在易觀第五屆移動互聯網博覽會的發言。 [3]  易觀國際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於揚首次提出“互聯網+”理念。他認為“在未來,“互聯網+“公式應該是我們所在的行業的產品和服務,在與我們未來看到的多屏全網跨平臺用戶場景結合之後產生的這樣一種化學公式。我們可以按照這樣一個思路找到若干這樣的想法。而怎麼找到你所在行業的“互聯網+”,則是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3-4] 
2014年11月,李克強出席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時指出,互聯網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工具。其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正是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重要主題,被稱作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新引擎”,可見其重要作用。 [5] 
2015年3月,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馬化騰提交了《關於以“互聯網+”為驅動,推進我國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建議》的議案,表達了對經濟社會創新的建議和看法。他呼籲,我們需要持續以“互聯網+”為驅動,鼓勵產業創新、促進跨界融合、惠及社會民生,推動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創新發展。馬化騰表示,“互聯網+”是指利用互聯網的平臺、資訊通信技術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從而在新領域創造一種新生態。他希望這種生態戰略能夠被國家採納,成為國家戰略。 [6]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畫。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畫,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ITFIN)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3] 
2015年7月4日,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日前印發《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這是推動互聯網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加速提升產業發展水準,增強各行業創新能力,構築經濟社會發展新優勢和新動能的重要舉措。
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開幕。在舉行“互聯網+”的論壇上,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聯合百度、阿裡巴巴、騰訊共同發起倡議,成立“中國互聯網+聯盟”。
  基本內涵
“互聯網+”是兩化融合的升級版,將互聯網作為當前資訊化發展的核心特徵,提取出來,並與工業、商業、金融業等服務業的全面融合。這其中關鍵就是創新,只有創新才能讓這個+真正有價值、有意義。正因為此,“互聯網+”被認為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新形態、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演進。
通俗來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並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資訊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
  主要特徵
一是跨界融合。+就是跨界,就是變革,就是開放,就是重塑融合。敢於跨界了,創新的基礎就更堅實;融合協同了,群體智慧才會實現,從研發到產業化的路徑才會更垂直。融合本身也指代身份的融合,客戶消費轉化為投資,夥伴參與創新,等等,不一而足。
二是創新驅動。中國粗放的資源驅動型增長方式早就難以為繼,必須轉變到創新驅動發展這條正確的道路上來。這正是互聯網的特質,用所謂的互聯網思維來求變、自我革命,也更能發揮創新的力量。
三是重塑結構。資訊革命、全球化、互聯網業已打破了原有的社會結構、經濟結構、地緣結構、文化結構。權力、議事規則、話語權不斷在發生變化。互聯網+社會治理、虛擬社會治理會是很大的不同。
四是尊重人性。人性的光輝是推動科技進步、經濟增長、社會進步、文化繁榮的最根本的力量,互聯網的力量之強大最根本地也來源於對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對人體驗的敬畏、對人的創造性發揮的重視。例如UGC,例如捲入式行銷,例如分享經濟。
五是開放生態。關於互聯網+,生態是非常重要的特徵,而生態的本身就是開放的。我們推進互聯網+,其中一個重要的方向就是要把過去制約創新的環節化解掉,把孤島式創新連接起來,讓研發由人性決定的市場驅動,讓創業並努力者有機會實現價值。
六是連接一切。連接是有層次的,可連線性是有差異的,連接的價值是相差很大的,但是連接一切是互聯網+的目標。
  消費模式新常態
對於消費模式的內涵,學者們存在著不同的理解。人們的消費模式很大程度受所在的社會結構的制導。通過模型測算,他指出,越是多元化的社會,越容易接受新的消費品和消費服務。周叔蓮教授指出,消費模式主要指一定時期的消費特徵,包括了消費內容、 消費水準、 消費結構、 消費方式、 消費愛好和消費趨勢在內的深邃內涵。文啟湘教授認為,人們的消費模式是指一定社會在一定時期內居民的消費水準、 消費結構、 消費方式等的規範、 數量和發展趨勢等。周殿昆教授探討了適合國情特點和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國家消費模式。他指出,為突破資源環境保護和經濟高速增長的 “兩難困境” ,我國應該選擇以公共消費為主體的 “健康—集約型” 國家消費模式。總體看來,消費模式主要包含了人們的消費關係和行為方法,從總體上反映了消費者的消費內容、 基本趨勢,既指導消費者的消費活動,又對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進行社會價值判斷;消費模式不僅反映了消費的主要內容,而且還反映了經濟社會生活的準則。實踐表明,互聯網大大拓展了全社會溝通活動的空間,極大地變革著人們的消費模式。“互聯網+”背景下的消費模式完全不同于傳統消費模式,對商品生產、 市場流通、 經營銷售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合成了消費模式的新常態 [7]  。
  (一)滿足了消費需求,使消費具有互動性
傳統消費模式與商業模式形成的根本原因在於供給與需求在時間和資訊獲取上的非同一性。在傳統消費模式中,供給方依照自身對於市場和消費者的理解,自行設計製造商品和服務,通過各種銷售管道達到消費者手中。在傳統模式下,消費者是商品服務的被動接受者,同時因為技術、 資金等各方面的限制,供給方很難滿足需求者的個性化需求;商品流通的中間環節為各種類型商業機構,商業機構充當了供給方和需求方的中間樞紐。 但在 “互聯網+” 背景下的消費模式中,互聯網為消費者和商家搭建了一個快捷而實用的互動平臺,供給方直接與需求方打交道,中間樞紐環節被省去,供給方與需求方直接形成了消費流通環節,同時互聯網使得個性化“私人訂制” 成為可能。消費者通過互聯網直接將自身的個性化需求提供給供給者,能夠親自參與到商品和服務的生產中;生產者則根據消費者對產品外形、 性能等多方面的要求提供個性化商品。“互聯網+” 間接上促進了消費個性化趨勢的形成,消費者成為了商品和服務的生產出發點與歸宿,與生產有了直接緊密的聯繫。這種互動性體現的不僅是一種商業模式,更代表著未來新經濟和新文化的發展方向和趨勢 [7]  。
  (二)優化了消費結構,使消費更具有合理性
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一個地區甚至全國同時追求千人一面的產品和服務的模仿型排浪式消費屢見不鮮。這一特定的歷史階段雖然對提升居民的生活水準產生了積極作用,但是當規模化生產愈演愈烈時,產能過剩就不可避免。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們已經不再滿足於簡單的基本物質生活需求,對特色化、 趣味化的需求更加強烈,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新興消費正好滿足了人們的需求。 消費者置身于資源豐富的網路世界中時,不僅僅能夠借助於互聯網的特點進行方便快捷的消費,同時互聯網購物本身就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體驗。消費借助於互聯網的各種創新特點,使得消費者能夠體驗到與傳統消費模式截然不同的感受,體驗消費過程就與消費本身融為一體,體驗中有消費,消費中蘊含體驗。互聯網逐漸培養了消費者享受快捷選擇、 快捷支付的舒適性,消費者也就逐漸習慣於互聯網所提供的 “唾手可得” 和 “無所不及”的精神享受。這種傳統消費模式不能提供的體驗使得消費已經進入了享受型和發展型消費的新階段。同時,互聯網資訊技術有助於實現空間分散、 時間錯位之間的供求匹配,從而可以更好地提高供求雙方的福利水準,進而優化升級人們的基本需求 [7]  。
  (三)擴展了消費範圍,使消費具有無邊界性
傳統消費由於時間、 空間限制,在消費內容、 消費時空上都有客觀條件的限制,互聯網消費由於成功運用了互聯網技術,使得傳統消費的時空限制趨於消失,形成了一種無邊際消費模式。首先,消費者在商品服務的選擇上是沒有範圍限制的。當前各個電商在互聯網上銷售各種各樣的商品和服務,特別是為消費者提供了大量個性突出的非標準化產品,如圖書、 影視、 音樂和遊戲等。在互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背景下,互聯網能夠以無限的商品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其次,互聯網消費突破了空間的限制。隨著互聯網在全球普及範圍的逐步擴大,消費者能在世界各地購買世界各地的商品和服務,互聯網提供了超越國家和地區邊界的能力,互聯網消費沒有了邊界限制;再次,消費者的購買效率得到了充分的提高。網路技術的不斷創新,使得包括商品搜尋、 支付手段等在內的各種消費支撐技術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完全能夠滿足當前消費者方便快捷購物的需求;最後,互聯網提供資訊是無邊界的。網路技術的發展使得各種類型資訊排山倒海般地被消費者接收到,資訊的傳播同樣不受時空地域的限制,同時借助於大資料技術,消費者的消費偏好、 消費習慣等微觀資訊也被歸納統計,生產方更能借助於這些資料為消費者提供完善的服務,消費資訊在生產與消費方的充分流動促使整個互聯網消費穩步健康發展 [7]  。
  (四)改變了消費行為,使消費具有分享性
AIDMA 作為分析消費者行為傳統模式理論已經存在了很多年。該理論認為,消費者從最初接觸到商品到最終完成購買將經歷五個階段:A(Attention)誘發注意;I(Interest)激發興趣;D(Desire)形成欲望;M(Memo-ry)產生記憶;A(Action)促成購買。然而,在互聯網背景下,該理論已經鞭長莫及了。 AISAS 理論能更好地詮釋在 “互聯網+” 背景下消費者購物的行為模式。 新消費行為模式 AISAS 與 AIDMA 相比較,在前兩個階段基本相同,但從第三個階段開始就出現了變化。 新行為模式在第三個階段變為了 S ( Search ),即消費者在互聯網背景下主動進行商品服務的搜尋,第四個階段為 A ( Ac-tion ),即採取購買行為,最後一個階段變為了分享即 S( Share ),因為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消費者也成為了自媒體的代言人,能夠隨時隨地分享自己的資訊,能夠將自身商品和服務的使用體驗與其他人分享。基於 “互聯網+” 時代特點而重新構建的 AISAS 模式強調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而著重突出了資訊獲取和資訊分享環節。正是因為消費者自主 “搜索” 和 “分享” 行為的普遍,所有的資訊將以互聯網為中心聚合擴散,產生成倍的傳播效果,對消費者購買決策及資訊收集模式帶來了顛覆性的變革,這就使得消費者能直接接觸到網路中由其他消費者分享的商品服務的各式各類資訊。 在電子產品、 汽車、 化妝品和一些奢侈品領域,互聯網已經是消費者瞭解商品資訊的首要來源。 網路的日趨普及,帶來了全民傳播、全民分享消費資訊的趨勢。互聯網的時效性、 綜合性、 互動性和使用便利性使得消費者能方便地對商品的價格、 性能、 使用感受進行分享,消費者 “貨比三家” 的困難程度被大大降低。這種資訊體驗對消費模式轉型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 [7]  。
  (五)豐富了消費資訊,使消費具有自主性
“互聯網+”時代的消費者不喜歡被動接受消費品和消費服務,他們更傾向於選擇流行、 時尚、 前衛的新鮮事物來彰顯自我魅力。這種傾向性的選擇緣於互聯網把產品、 資訊、 應用和服務連接起來,使消費者的 “搜尋引擎” 有了 “庫”、 有了 “源”。消費者如果想購買商品,可以方便地找到同類產品的資訊,並根據其他消費者的消費心得、消費評價作出是否購買的決定。也就是說, “互聯網+” 的消費時代最大限度地擴大了消費增量、 盤活了消費存量,強化了消費者自由選擇、 自主消費的系列權益 [7]  。
  實際應用
現在是互聯網時代,各行各業都想在網路上佔有自己的市場份額,那麼想要佔據互聯網的市場,首先就要在網路上能夠讓線民看到資訊。這時候是不是需要建設網站來作為載體,讓用戶能夠在互聯網上找到我們的網站,從而獲取客戶流量訂單呢?那麼我們怎麼樣能夠讓更多的用戶看到呢?是不是需要能夠讓使用者在百度上搜索我們網站關鍵字後,在百度搜索結果中的首頁展現網站出來呢?那麼怎麼做我們的網站才能夠展現出在百度首頁呢?這時就需要運用SEO網站優化排名技術了,當然,不要就認為SEO就是簡單的把你的網站排名做上來,更重要的是能夠讓你的網站有轉化,有成交,給你帶來效益。這才是seo核心技術的完美展現。
  與傳統企業相反的是,當前“全民創業”時代的常態下,與互聯網相結合的項目越來越多,這些項目從誕生開始就是“互聯網+”的形態,因此它們不需要再像傳統企業一樣轉型與升級。“互聯網+”正是要促進更多的互聯網創業項目的誕生,從而無需再耗費人力、物力及財力去研究與實施行業轉型。可以說,每一個社會及商業階段都有一個常態以及發展趨勢,“互聯網+”提出之前的常態是千萬企業需要轉型升級的大背景,後面的發展趨勢則是大量“互聯網+”模式的爆發以及傳統企業的“破與立”。 [8] 
  工業
“互聯網+工業”即傳統製造業企業採用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等資訊通信技術,改造原有產品及研發生產方式,與“工業互聯網”、“工業4.0”的內涵一致。
“移動互聯網+工業”。借助移動互聯網技術,傳統製造廠商可以在汽車、家電、配飾等工業產品上增加網路軟硬體模組,實現使用者遠端操控、資料自動採集分析等功能,極大地改善了工業產品的使用體驗。
“雲計算+工業”。基於雲計算技術,一些互聯網企業打造了統一的智慧產品軟體服務平臺,為不同廠商生產的智慧硬體設備提供統一的軟體服務和技術支援,優化用戶的使用體驗,並實現各產品的互聯互通,產生協同價值。
“物聯網+工業”。運用物聯網技術,工業企業可以將機器等生產設施接入互聯網,構建網路化物理設備系統(CPS),進而使各生產設備能夠自動交換資訊、觸發動作和實施控制。物聯網技術有助於加快生產製造即時資料資訊的感知、傳送和分析,加快生產資源的優化配置。
“網路眾包+工業”。在互聯網的幫助下,企業通過自建或借助現有的“眾包”平臺,可以發佈研發創意需求,廣泛收集客戶和外部人員的想法與智慧,大大擴展了創意來源。工業和資訊化部資訊中心搭建了“創客中國”創新創業服務平臺,連結創客的創新能力與工業企業的創新需求,為企業開展網路眾包提供了可靠的協力廠商平臺。
  金融
在金融領域,餘額寶橫空出世的時候,銀行覺得不可控,也有人懷疑二維碼支付存在安全隱患,但隨著國家對互聯網金融(ITFIN)的研究也越來越透徹,銀聯對二維碼支付也出了標準,互聯網金融得到了較為有序的發展,也得到了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和鼓勵。
互聯網+金融從組織形式上看,這種結合至少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互聯網公司做金融;如果這種現象大範圍發生,並且取代原有的金融企業,那就是互聯網金融顛覆論。第二種是金融機構的互聯網化。第三種是互聯網公司和金融機構合作。
從2013年以線上理財、支付、電商小貸、P2P、眾籌等為代表的細分互聯網嫁接金融的模式進入大眾視野以來,互聯網金融已然成為了一個新金融行業,並為普通大眾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資理財選擇。對於互聯網金融而言,2013年是初始之年,2014年是調整之年,而2015年將成為各種互聯網金融模式進一步穩定客戶、市場,走向成熟和接受監管的規範之年。 [9] 
該業務與電子商務緊密結合,阿裡巴巴、蘇寧、京東等大型電子商務企業紛紛自行或與銀行合作開展此項業務。互聯網企業基於大資料技術,在放貸前可以通過分析借款人歷史交易記錄,迅速識別風險,確定信貸額度,借貸效率極高;在放貸後,可以對借款人的資金流、商品流、資訊流實現持續閉環監控,有力降低了貸款風險,進而降低利息費用,讓利於借款企業,很受小微企業的歡迎。
  P2P網路信貸
近兩年,我國P2P網路信貸市場出現了爆炸式增長,無論是平臺規模、信貸資金,還是參與人數、社會影響都有較大進步。據統計,2014年,P2P平臺數量已經達到1575家,全年成交金額2528億元。P2P規模的飛速發展為中小微企業融資開拓了新的融資管道,也為居民進行資產配置提供了新的平臺。
  眾籌
眾籌這種融資模式具有融資門檻低、融資成本低、期限和回報形式靈活等特點,是初創型企業除天使投資之外的重要融資管道。我國已成立的眾籌平臺已經超過100家,其中約六成為商品眾籌平臺,純股權眾籌約占兩成,其餘為混合型平臺。
  互聯網銀行
2014年,互聯網銀行落地,標誌著“互聯網+金融”融合進入了新階段。2015年1月18日,騰訊是大股東的深圳前海微眾銀行試營業, 並於4月18日正式對外營業,其成為國內首家互聯網民營銀行。1月29 日,上海華瑞銀行獲准開業。微眾銀行的互聯網模式大大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節省了有形的網點建設和管理安全等龐大的成本、節省了大量人力成本、節約了客戶跑銀行網點的時間成本等。微眾銀行的互聯網模式還大大提高了金融交易的效率:客戶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都可以辦理銀行業務,不受時間、地點、空間等約束,效率大大提高;通過網路化、程式化交易和電腦快速、自動化等處理,大大提高了銀行業務處理的效率。 [10]  阿裡巴巴旗下的浙江網商銀行將於2015年6月25日上線,並取名為“MYbank”。 [11] 
  不良資產
2015年4月2日,包之網率先將打造“不良資產+互聯網”的概念 [12]  ,構建不良資產的互聯網處置服務平臺。
  商貿
在零售、電子商務等領域,過去這幾年都可以看到和互聯網的結合,正如馬化騰所言,“它是對傳統行業的升級換代,不是顛覆掉傳統行業。”在其中,又可以看到“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對原有的傳統行業起到了很大的升級換代的作用。” [13] 
2014年,中國線民數量達6.49億,網站400多萬家,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13萬億元人民幣。在全球網路企業前10強排名中,有4家企業在中國,互聯網經濟成為中國經濟的最大增長點。 [14] 
2015年5月18日,2015中國化妝品零售大會在上海召開,600位化妝品連鎖店主,百余位元化妝品代理商,數十位元國內外主流品牌代表與會。面對實體零售管道變革,會議提出了“零售業+互聯網”的概念,建議以產業鏈最終環節零售為切入點,結合國家戰略發展思維,發揚“+”時代精神,回歸管道本質,以變革來推進整個產業提升。 [15] 
2014年B2B電子商務業務收入規模達192.2億元人民幣,增長28.34%;交易規模達9.4萬億元人民幣,增長15.37%。同時,B2B電商業務也正在逐步轉型升級,主要的平臺仍以提供廣告、品牌推廣、詢盤等資訊服務為主。阿裡巴巴、慧聰網、華強電子網等多家B2B平臺開展了針對企業的“團購”、“促銷”等活動,培育企業的線上交易和支付習慣。
截至2014年,中國跨境電子商務試點進出口額已突破30億元。一大批跨境電子商務平臺走向成熟。外貿B2C網站蘭亭集勢2014年前三季度服裝品類的淨營收達到3700萬美元,同比增速達到103.9%;訂單數及客戶數同比增速均超過50%。
  智慧城市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畫,並強調要發展“智慧城市”,保護和傳承歷史、地域文化。加強城市供水供氣供電、公交和防洪防澇設施等建設。堅決治理污染、擁堵等城市病,讓出行更方便、環境更宜居。 [16] 
所謂“互聯網+”,實際上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新形態、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而智慧城市則是新一代資訊技術支撐、知識社會下一代創新(創新2.0)環境下的城市形態。“互聯網+”也被認為是創新2.0時代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徵,有利於形成創新湧現的智慧城市生態,從而進一步完善城市的管理與運行功能,實現更好的公共服務,讓人們生活更便宜、出行更便利、環境更宜居。
伴隨知識社會的來臨,無所不在的網路與無所不在的計算、無所不在的資料、無所不在的知識共同驅動了無所不在的創新。新一代資訊技術發展催生了創新2.0,而創新2.0又反過來作用於新一代資訊技術形態的形成與發展,重塑了物聯網、雲計算、社會計算、大資料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的新形態。“互聯網+”不僅僅是互聯網移動了、泛在了、應用于傳統行業了,更會同無所不在的計算、資料、知識,造就了無所不在的創新,推動了知識社會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點的創新2.0。Living Lab(生活實驗室、體驗實驗區) 、Fab Lab(個人製造實驗室、創客)、AIP(“三驗”應用創新園區)、Wiki(維琪模式)、Prosumer(產消者)、Crowdsourcing(眾包) 等典型創新2.0模式不斷湧現,推動了創新2.0時代智慧城市新形態。
上海市浦東新區經信委副主任張愛平認為創新2.0時代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徵是“互聯網+”,其邏輯樞紐是“政務雲+”,突破急需“雲調度+”,這也是創新2.0語境下智慧城市的生態演替趨勢。
北京大學移動政務實驗室宋剛博士對此表示認同,並認為“互聯網+”概括了資訊通信技術高度融合發展背景下的新一代資訊技術與知識社會創新2.0的互動與演進,也是對當前創新2.0研究十大熱點和趨勢的一個概括。“互聯網+”作為智慧城市的本質特徵將形塑面向知識社會的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推動形成有利於創新湧現的創新生態。互聯網+的“+”,不僅僅是技術上的“+”,也是思維、理念、模式上的“+”,其中以人為本推動管理與服務模式創新與大眾創業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智慧城市作為推動城鎮化發展、解決超大城市病及城市群合理建設的新型城市形態,“互聯網+”正是解決資源配置不合理,重新構造城市機構、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等問題的利器。譬如在推動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基於互聯網思維,搭建開放、互動、參與、融合的公共新型服務平臺,通過互聯網與教育、醫療、交通等領域的融合,推動傳統行業的升級與轉型,從而實現資源的統一協調與共用。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智慧城市正為互聯網與行業產業的融合發展提供了應用土壤,一方面推動了傳統行業升級轉型,在遭遇資源瓶頸的形勢下,為傳統產業行業通過互聯網思維及技術突破推進產業轉型、優化產業結構提供了新的空間;一方面能夠進一步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新一代資訊技術為核心的資訊產業發展,為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技術與產業的結合與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並催生了跨領域、融合性的新興產業形態。
同時,智慧城市的建設注重以人為本、市民參與、社會協同的開放創新空間的塑造以及公共價值與獨特價值的創造。而“開放,透明、互動、參與、融合”的互聯網思維為公眾提供了維琪、微博、Fab Lab、Living Lab等多種工具和方法實現用戶的參與,實現公眾智慧的彙聚,為不斷推動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以人為本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外,伴隨新一代資訊技術及創新2.0推動的創新生態所帶來的創客浪潮,互聯網浪潮推動的資源平臺化所帶來的便利以及智慧城市的智慧家居、智慧生活、智慧交通等領域所帶來的創新空間進一步激發了有志人士創業創新的熱情。也正因如此,“互聯網+”是融入智慧城市基因的,是創新2.0時代智慧城市基本特徵。 [3] 
  通信
在通信領域,互聯網+通信有了即時通信,幾乎人人都在用即時通信
App進行語音、文字甚至視頻交流。然而傳統運營商在面對微信這類即時通信App誕生時簡直如臨大敵,因為語音和短信收入大幅下滑,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來自資料流程量業務的收入已經大大超過語音收入的下滑,可以看出,互聯網的出現並沒有徹底顛覆通信行業,反而是促進了運營商進行相關業務的變革升級。
  重慶市與中國聯通公司簽訂深入推進“互聯網+”行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定,中國聯通將持續加大在重慶市的投入,重慶將投入150億元人民幣,建設重慶寬頻互聯網基礎樞紐設施,構建“雲端計畫”互聯網基礎。中國聯通公司將在重慶實施“互聯網+”協同製造、普惠金融、現代農業、綠色生態、政務服務、益民服務、商貿流通等7大系列行動。 [17] 
  交通
"互聯網+交通"已經在交通運輸領域產生了"化學效應",比方說,大家經常使用的打車軟體、網上購買火車和飛機票、出行導航系統等等。
從國外的Uber、Lyft到國內的滴滴打車、快的打車,移動互聯網催生了一批打車拼車專車軟體,雖然它們在全世界不同的地方仍存在不同的爭議,但它們通過把移動互聯網和傳統的交通出行相結合,改善了人們出行的方式,增加了車輛的使用率,推動了互聯網共用經濟的發展,提高了效率、減少了排放,對環境保護也做出了貢獻。
  民生
在民生領域,你可以在各級政府的公眾帳號享受服務,如某地交警可以60秒內完成罰款收取等,移動電子政務會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的工具。
2014年12月,廣州率先實現微信城市入口接入,隨後深圳、佛山、武漢陸續上線,隨著這幾個城市的接入,三個月來,已有700萬人次享受了微信城市服務。
  旅遊
微信可以實現微信購票、景區導覽、規劃路線等功能。騰訊雲可以幫助建設旅遊服務雲平臺和運行監測調度平臺。市民在景區門口,不用排隊,只要在景區掃一掃微信二維碼,即可實現微信支付。購票後,微信將根據市民的購票資訊,進行智慧線路推送。而且,微信電子二維碼門票自助掃碼過閘機,無需人工檢票入園。 [18] 
  醫療
現實中存在看病難、看病貴等難題,業內人士認為,移動醫療+互聯網有望從根本上改善這一醫療生態。具體來講,互聯網將優化傳統的診療模式,為患者提供一條龍的健康管理服務。在傳統的醫患模式中,患者普遍存在事前缺乏預防,事中體驗差,事後無服務的現象。而通過互聯網醫療,患者有望從移動醫療資料端監測自身健康資料,做好事前防範;在診療服務中,依靠移動醫療實現網上掛號、詢診、購買、支付,節約時間和經濟成本,提升事中體驗;並依靠互聯網在事後與醫生溝通。
百度、阿裡、騰訊先後出手互聯網醫療產業,形成了巨大的產業佈局網,他們利用各自優勢,通過不同途徑實現著改變傳統醫療行業模式的夢想。
百度其利用自身搜索霸主身份,推出“健康雲”概念,基於百度擅長的雲計算和大資料技術,形成“監測、分析、建議”的三層構架,對使用者實行資料的存儲、分析和計算,為使用者提供專業的健康服務。除此之外,百度還利用其超強的搜索技術優勢提供一站式醫療服務平臺,這其實與新型的智慧醫療服務平臺健趣網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在智慧搜索方面,百度與健趣網有著極大地合作前景與開發領域。
阿裡在移動醫療的佈局主要是“未來醫院”和“醫藥O2O”,前者以支付寶為核心優化診療服務,後者以藥品銷售為主,已有多家上市公司與其“聯姻”。2014年~2015年,支付寶相繼與海虹控股、東華軟體、東軟集團、衛寧軟體簽訂協定,共同推進“未來醫院”,以智慧優化診療服流程,並先後在杭州、廣州、昆明、中山等地的醫院試點。在醫藥電商方面,2015年1月,阿裡健康與白雲山達成合作協定,阿裡旗下雲鋒基金5億元參與白雲山定增,雙方擬共同探索開發藥品O2O行銷模式。並且“阿裡健康雲平臺——資料服務”平臺及相應的醫藥大資料戰略已經發佈實施。在大資料技術領域,百度與阿裡有著很多交叉領域,為兩者在以後的合作留下極大空間。
騰訊以QQ和微信兩大社交軟體為把手,投入鉅資收購丁香園和掛號網,並在第一時間從QQ上推出“健康板塊”,為微信平臺打造互聯網醫療服務整合入口,其互聯網+醫療發展戰略已經一目了然,從資本運作,到微信服務,再到智慧醫療,騰訊的用戶爭奪戰始終是它佈局互聯網+醫療行業的重頭戲。2014年4月,九州通攜手騰訊開發微信醫藥O2O“藥急送”功能,隨後陸續開通了微信訂閱號“好藥師健康資訊”和微信服務號“好藥師”,好藥師微信小店開張後10天突破5000張訂單。
2013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為19.8億元,同比增長50.0%,預計2017年將達到200.9億元,4年複合增長率高達78.5%。移動醫療未來兩年將高速發展。 [19] 
  教育
一所學校、一位老師、一間教室,這是傳統教育。 一個教育私人網路、一部移動終端,幾百萬學生,學校任你挑、老師由你選,這就是“互聯網+教育”。  [20] 
在教育領域,面向中小學、大學、職業教育、IT培訓等多層次人群提供學籍註冊入學開放課程,但是網路學習一樣可以參加我們國家組織的統一考試,可以足不出戶在家上課學習取得相應的文憑和技能證書。互聯網+教育的結果,將會使未來的一切教與學活動都圍繞互聯網進行,老師在互聯網上教,學生在互聯網上學,資訊在互聯網上流動,知識在互聯網上成型,線下的活動成為線上活動的補充與拓展。 [21] 
互聯網+教育的影響不只是創業者們,還有一些平臺能夠實現就業的機會,線上教育平臺能提供的職業培訓就能夠讓一批人實現職能的培訓,而自身創業就能夠解決就業。總理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對於教育而言有深遠的影響。教育不只是商業,就類似極客學院上線一年多,就用近千門職業技術課程和4000多課時幫助80多萬IT從業者用戶提高職業技能。
2015年6月14日舉辦的2015中國互聯網+創新大會 河北峰會上,業界權威專家學者圍繞互聯網+教育這個中心議題,紛紛闡述自己的觀點。“互聯+不會取代傳統教育,而且會讓傳統教育煥發出新的活力。
第一代教育以書本為核心,第二代教育以教材為核心,第三代教育以輔導和案例方式出現,如今的第四代教育,才是真正以學生為核心。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京文表示,中國教育正在邁向4.0時代。 [22] 
  政務
2014年6月末,國內政務微信公眾號大約在6000個左右。而截至2014年11月27日,有資料統計的全國政務微信公號為16446個。其中,中央部委及其直屬機構政務微信公號為2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地市、區縣三級地方類政務微信公號16233個。到2015年2月6日,國家網信辦在石家莊舉辦的政務新媒體建設發展經驗交流會上傳出消息,政務微博帳號達24萬個,政務微信帳號已逾10萬個。政務微信公眾號從數量到影響力,已是一支不容忽視的傳播力量。 [23] 
一些地方政府已經悄然開始了與互聯網巨頭的合作,試圖通過互聯網提升政府效率,增加行政透明度,助力向服務型政府轉型。
全國兩會結束後不久,騰訊先後宣佈與河南省、重慶市和上海市政府合作打造“智慧城市”,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將交通、醫療、社保等一系列政府服務接入微信,把原來需要東奔西走排大隊辦理的業務通過手機完成,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阿裡巴巴和其新近成立的螞蟻金服也已開始同地方政府接洽,計畫將上述政務服務接入支付寶和新浪微博移動用戶端。浙江省政府也計畫在未來允許支付寶承接省內非稅類收費業務。接入阿裡巴巴支付寶移動用戶端的政務服務體系已在上海、杭州、廣州、廈門等東部沿海城市以及山西全省上線。
包括阿裡巴巴和騰訊在內的中國互聯網公司通過自有的雲計算服務正在為地方政府搭建政務資料的後臺,將原本留存在政府各個部門互不連通的資料歸集在一張網路上,形成了統一的資料池,實現了對政務資料的統一管理。 [24] 
  農業
農業看起來離互聯網最遠,但“互聯網+農業”的潛力卻是巨大的。農業是中國最傳統的基礎產業,亟需用數位技術提升農業生產效率,通過資訊技術對地塊的土壤、肥力、氣候等進行大資料分析,然後據此提供種植、施肥相關的解決方案,大大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此外,農業資訊的互聯網化將有助於需求市場的對接,互聯網時代的新農民不僅可以利用互聯網獲取先進的技術資訊,也可以通過大資料掌握最新的農產品價格走勢,從而決定農業生產重點。與此同時,農業電商將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通過互聯網交易平臺減少農產品買賣中間環節,增加農民收益。面對萬億元以上的農資市場以及近七億的農村用戶人口,農業電商面臨巨大的市場空間。
  語言
互聯網正以改變一切的力量,在全球範圍掀起一場影響人類所有層面的深刻變革,而人類正站在一個新的時代——互聯網時代到來的前沿。在這一前沿,作為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而發展變化;“互聯網+語言”的傳播模式也由此誕生,它將成為增強語言影響力的有效途徑。 [25] 
“互聯網+語言”代表了一種新的文化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語言傳播中的作用,增強語言影響力,提升語言軟實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載體和技術手段的語言發展新形態。語言傳播的動因是推動語言傳播的力量;不同時代不同語言的傳播,有著不同的動因,如文化、科技、軍事、宗教和意識形態等。在資訊時代,互聯網成了語言傳播的直接動因和有力工具,並在逐漸演變成為多語言的網路世界。因此,充分發揮互聯網在語言傳播中的作用,對於增強語言的影響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互聯網+語言”作為一種新的語言傳播模式,如何充分利用它來增強語言影響力,無疑是一個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問題。
人類語言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它隨著人類社會的出現而出現,也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當人類社會進入資訊時代,互聯網就催生了網路語言。這種新的語言形式簡潔而生動,從誕生起就備受人們青睞,尤其青少年追捧。網路語言不僅是資訊時代線民交流溝通的社會用語,也是時代賦予語言研究者及其他研究者的歷史使命,同時還是人類語言與時俱進的必然結果。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和網路語言研究的深入,一門新的學科——網路語言學應時而生。網路語言學的概念是中國知名學者周海中教授于2000年首先提出的。在其《一門嶄新的語言學科——網路語言學》一文中,他對網路語言的特點和類型以及網路語言學的研究物件、研究方法、研究任務和學科性質作了精闢的論述。此後,網路語言學引起了國際學界的關注。 [26] 
  詩詞
“互聯網+詩詞”:舊文學的新常態,“互聯網+詩詞”是由互聯網資深人士、世界漢詩協會會員、香港詩詞學會會員、詩壇新秀王加洪先生首次在全球範圍內提出。互聯網+詩詞是在2015年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關於“互聯網+”的總體概述下而衍生的新概念。旨在互聯網新時代浪潮中,讓中華古典文化精髓得到新的傳承和發展。2015年8月初,王加洪在珠海與中華詩詞學會會員、知名詩人孫忠凱會面,並首次提出“互聯網+詩詞”的設想,並展開了深入探討。2015年8月8日,“互聯網+詩詞”助力中華傳統文化傳播 第二屆“詩詞中國”傳統詩詞創作大賽圓滿落幕 [27]  。“互聯網+詩詞”得到運用。由中華書局發起,中國出版集團、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中華書局、中華詩詞研究院、中華詩詞學會、中國移動共同舉辦的第二屆“詩詞中國”傳統詩詞創作大賽頒獎典禮在京舉行。2015年8月15日-18日,由香港詩詞學會主辦的第六屆中國詩人節大會上,王加洪先生再次在大會上闡述了“互聯網+詩詞”的設想,並得到了與會人員的認可。據香港大公報-大公網報導 [28]  :“第六屆中國詩人節─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抗戰詩歌吟唱會”於2015年8月15-8月17日在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行。是次大會由香港詩詞學會主辦,旨在回憶往昔,緬懷七十年前的歷史,用詩歌來表達中華民族的憤慨與控訴,提醒大眾勿忘國恥。
  地震
由中國地震局監測預報司主辦、以“科技、創新、安全、參與”為主題的“互聯網+地震”論壇11月30日在京舉行,中國地震台網中心與今日頭條等大型互聯網平臺合作,著力實現地震資訊的高效傳輸、廣泛覆蓋和精准推送,將不斷提高公眾獲得地震緊急資訊服務的時效。 [29] 
2009年台網中心開發了能實時提供最新地震消息的手機應用“地震速報”,近年來實現了自動地震速報通過手機app、微博、微信、網站等對外同步發布。 [29] 
地震台網一旦監測到地震,自動觸發和實時處理系統會自動分析,生成地震速報參數,由今日頭條的精準推送引擎在第一時間推送給受地震影響地區的民眾,從接到地震台網的速報數據到用戶接收到資訊推送時間是60秒左右,未來這個時間有望縮短到接近0秒。 [29] 
  發展趨勢
新一代資訊技術發展推動了知識社會以人為本、用戶參與的下一代創新(創新2.0)演進。創新2.0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徵。隨著新一代資訊技術和創新2.0的交互與發展,人們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組織方式、社會形態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產業、政府、社會、民主治理、城市等領域的建設應該把握這種趨勢,推動企業2.0、政府2.0、社會2.0、合作民主、智慧城市等新形態的演進和發展。“互聯網+”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融合發展的新形態、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及其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它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增長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於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模式。 [30] 
無所不在的網絡會同無所不在的計算、無所不在的數據、無所不在的知識,一起推進了無所不在的創新,以及數字向智慧並進一步向智慧的演進,並推動了“互聯網+”的演進與發展。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包括深度學習神經網絡,以及無人機、無人車、智慧穿戴設備以及人工智慧群體系統集群及延伸終端,將進一步推動人們現有生活方式、社會經濟、產業模式、合作形態的顛覆性發展。《創新2.0研究十大熱點》一文對知識社會環境下新一代資訊技術與創新2.0的互動演進以及“互聯網+”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與展望。
從現狀來看,“互聯網+”尚處於初級階段,各領域對“互聯網+”還在做論證與探索,特別是那些非常傳統的行業,他們正努力借助互聯網平臺增加自身利益。例如傳統行業開始嘗試營銷的互聯網化,借助B2B、B2C等電商平臺來實現網絡營銷管道的擴建,增強線上推廣與宣傳力度,逐步嘗試網絡營銷帶來的便利。
與傳統企業相反的是,在“全民創業”的常態下,企業與互聯網相結合的項目越來越多,誕生之初便具有“互聯網+”的形態,因此它們不需要再像傳統企業一樣轉型與升級。“互聯網+”正是要促進更多互聯網創業項目的誕生,從而無需再耗費人力、物力及財力去研究與實施行業轉型。可以說,每一個社會及商業階段都有一個常態以及發展趨勢,“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則是大量“互聯網+”模式的爆發以及傳統企業的“破與立”。
  全民總動員
“互聯網+”引起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具有國家層面的戰略高度,在實施的過程中,政府需要扮演一個引領者與推動者的角色,挖掘有潛力、未來能發展為“互聯網+”型的企業,為其它企業發展樹立標杆,同時建立“互聯網+”產業園及孵化器,融合當地資源打造一批具備互聯網思維的企業。另外,企業是“互聯網+”熱潮的追隨者,應該積極引進“互聯網+”技術,定期邀請相關人員為本企業培訓互聯網常識,對在職員工進行再培訓,增強對“互聯網+”的理解與應用能力。此外,企業可以與各大互聯網企業建立長期的資訊、幫扶、人才交流等關係,讓互聯網企業與傳統企業相互交流,加快推動“互聯網+”發展。
2015年1月,首個促進新業態創新發展的國務院檔出臺,國家已設立400億元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未來要整合籌措更多資金,為產業創新加油助力。
2015年12月14日,工信部印發《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的行動計劃(2015-2018年)》(以下簡稱《計劃》),提出到2018年,互聯網與製造業融合進一步深化,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水準顯著提高,並推出旨在推進智慧製造、下一代資訊基礎設施等產業發展的多個行動計劃。
《計劃》提出智能製造培育推廣行動,計劃到2018年,高端智能裝備國產化率明顯提升,建成一批重點行業智慧工廠,培育200個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初步實現工業互聯網在重點行業的示範應用。
《計劃》還提出網絡基礎設施升級行動,要求未來三年基本建成寬帶、融合、泛在、安全的下一代國家資訊基礎設施,全面提升對“互聯網+”的支撐能力。到2018年,建成一批全光纖網絡城市,4G網絡全面覆蓋城市和鄉村,80%以上的行政村實現光纖到村,直轄市、省會主要城市寬帶用戶平均接入速率達到30Mbps。
資訊技術產業支撐能力提升行動是《計劃》的另一個重點,提出到2018年,高性能計算、海量存儲系統、網絡通信設備、安全防護產品、智慧終端、集成電路、平板顯示、軟件和資訊技術服務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湧現出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國際領先企業,安全可靠的產業生態體系初步建成。 [31] 
  “互聯網+”服務商崛起
“互聯網+”的興起會衍生一大批在政府與企業之間的協力廠商服務企業,即“互聯網+”服務商。他們本身不會從事互聯網+傳統企業的生產、製造及運營工作,但是會幫助線上及線下雙方的協作,從事的是做雙方的對接工作,盈利方式則是雙方對接成功後的服務費用及各種增值服務費用。
這些增值服務包羅萬象,包括培訓、招聘、資源尋找、方案設計、設備引進、車間改造等。初期的“互聯網+”服務商是單體經營,後期則會發展成為複合體,不排除後期會發展成為純互聯網模式的平臺型企業。協力廠商服務涉及的領域有大數據、雲系統、電商平臺、O2O服務商、CRM等軟件服務商、智能設備商、機器人、3D列印等。
  “互聯網+”職業培訓興起
隨著“互聯網+”的興起,政府和企業都需要更多“互聯網+”人才,因此這會帶來關於“互聯網+”的培訓及特訓職業線上線下教育的爆發。在線教育領域,職業教育一直是頗受追捧的教育類型,同時佔據較大市場份額。
“互聯網+”職業教育的培訓內容豐富多樣,可以是具體細分的每個崗位的工作。其實這些在線培訓崗本質上還是互聯網企業的職位,傳統企業想改變企業架構,需要配備更多的專業技能職工。“互聯網+”職業培訓主要面向兩個群體,一是對傳統企業在職員工的培訓,二是對想從事該行業的人員的培訓。
  產業升級
“互聯網+”不僅正在全面應用到第三產業,形成了諸如互聯網金融(ITFIN)、互聯網交通、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教育等新業態,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產業滲透。
“互聯網+”行動計劃將促進產業升級。首先,“互聯網+”行動計劃能夠直接創造出新興產業,促進實體經濟持續發展。互聯網+行業能催生出無數的新興行業。比如,互聯網+金融啟動並提升了傳統金融,創造出包括移動支付、協力廠商支付、眾籌、P2P網貸等模式的互聯網金融,使用戶可以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滿足金融需求。其次,“互聯網+”行動計劃可以促進傳統產業變革。“互聯網+”令現代製造業管理更加柔性化,更加精益製造,更能滿足市場需求。最後,“互聯網+”行動計劃將幫助傳統產業提升。互聯網+商務=電商,互聯網與商務相結合,利用互聯網平臺的長尾效應,在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同時創造出了規模經濟效益。
“互聯網+”行動計劃將重點促進以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技術與現代製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等的融合創新,發展壯大新興業態,打造新的產業增長點,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環境,為產業智慧化提供支撐,增強新的經濟發展動力,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數據中心節能政策落地註重綠色行業標準
近年來,互聯網行業的"十二五"發展規劃和通信業的"十二五"發展規劃,對數據中心的節能改造均提出了要求,數據中心PUE值已經成為國家及數據中心行業越來越重視的性能指標。今年3月份,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國家能源局近日聯合印發《關於國家綠色數據中心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提出到2017年,圍繞重點領域創建百個綠色數據中心試點,試點數據中心能效平均提高8%以上。
可以看出,政策導向和方案將推動中國數據中心產業的健康發展並引導數據中心建設及管理走向低碳綠色發展;同時數據中心節能標準制定和最佳實踐的推廣,將促使客戶在建設之初就將思考如何構建一個節能環保的數據中心,如何降低PUE值,以及能效經濟下的數據中心如何做到快速靈活部署,標準化、模塊化,滿足客戶綠色節能、智慧安全的訴求。 [32] 
  社會影響
“互聯網+”中重要的一點是催生新的經濟形態,並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環境。
“互聯網+”是對創新2.0時代新一代資訊技術與創新2.0相互作用共同演化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的高度概括。
李克強總理所提的“互聯網+”與較早相關互聯網企業討論聚焦的“互聯網改造傳統產業”基礎上已經有了進一步的深入和發展。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的“互聯網+”實際上是創新2.0下互聯網發展新形態、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
伴隨知識社會的來臨,驅動當今社會變革的不僅僅是無所不在的網絡,還有無所不在的計算、無所不在的數據、無所不在的知識。“互聯網+”不僅僅是互聯網移動了、泛在了、應用於某個傳統行業了,更加入了無所不在的計算、數據、知識,造就了無所不在的創新,推動了知識社會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點的創新2.0,改變了我們的生產、工作、生活方式,也引領了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常態”。
“互聯網+”是中國工業和資訊化深度融合的成果與標誌,也是進一步促進資訊消費的重要抓手。
“互聯網+”為經濟發展提供新引擎 [33] 
  指導意見
2015年7月4日,國務院印發《關於積極推進“ 互聯網 +”行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積極發揮我國互聯網已經形成的比較優勢,把握機遇,增強信心,加快推進“互聯網+”發展,有利於重塑創新體系、激發創新活力、培育新興業態和創新公共服務模式,對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實現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意見認為,“互聯網+”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提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互聯網與各領域的融合發展具有廣闊前景和無限潛力,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正對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著戰略性和全域性的影響。
為此,意見提出我國“互聯網+”行動總體目標是,到2018年,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融合發展進一步深化,基於互聯網的新業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動力,互聯網支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作用進一步增強,互聯網成為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手段,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協同互動的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意見指出,推進我國“互聯網+”行動的總體思路是,順應世界“互聯網+”發展趨勢,充分發揮我國互聯網的規模優勢和應用優勢,推動互聯網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加速提升產業發展水準,增強各行業創新能力,構築經濟社會發展新優勢和新動能。堅持改革創新和市場需求導向,突出企業的主體作用,大力拓展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的廣度和深度。著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釋放發展潛力和活力;著力做優存量,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著力做大增量,培育新興業態,打造新的增長點;著力創新政府服務模式,夯實網絡發展基礎,營造安全網絡環境,提升公共服務水準。
意見還指出,近年來,我國在互聯網技術、產業、應用以及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已具備加快推進“互聯網+”發展的堅實基礎,但也存在傳統企業運用互聯網的意識和能力不足、互聯網企業對傳統產業理解不夠深入、新業態發展面臨體制機制障礙、跨界融合型人才嚴重匱乏等問題,亟待加以解決。
意見明確了11項重點行動。分別是“互聯網+”創業創新;“互聯網+”協同製造;“互聯網+”現代農業;“互聯網+” 智慧能源;“互聯網+”普惠金融;“互聯網+”益民服務;“互聯網+”高效物流;“互聯網+”電子商務;“互聯網+”便捷交通;“互聯網+”綠色生態;“互聯網+”人工智慧。 [34] 
意見提出了推進“互聯網+”的七方面保障措施:一是夯實發展基礎,二是強化創新驅動,三是營造寬鬆環境,四是拓展海外合作,五是加強智力建設,六是加強引導支持,七是做好組織實施。 [35]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92%E8%81%94%E7%BD%91%2B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soujsoujsou&aid=11270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