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社改
2018/06/10 06:41:00瀏覽98|回應0|推薦1
(原以為「基本所得」是館長的「邏輯邪」,不料是早已有的「烏托邦」!

是嗎?那就貼些相關資料,並聯貼〈中國社改〉〈中國醫改〉〈中國教改〉。

另參【圖博館】:中共的國企社保與醫保改革 《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 中國稅負遠超歐美?)


社福邏輯:邏輯邪66/66

人的社福私欲無限
人口愈老化社福愈貴
公營績效一般不如私營

社保基金操作優於國內外指數,但不可能滿足民粹所幻想的高績效。
台灣社福不論如何開源節流,絕不可能滿足民粹所幻想的俗夠大碗。
除非末代社保(錢還保戶自管,無法生活者才由公費負担)否則只能苟延

屎上最無情無義的阿楨屍哲
這回也絕非戲(謔評)論
而是有理性專業事實之依據

不信!瞧下,聯合報2012.10.04薛承泰示警:三大德政將拖垮政府 行政院政務委員薛承泰昨天報告指出,70年代的18%、80年代開跑的敬老福利津貼、90年代的廣設高中、大學等三大政策,當初制定政策時,因忽略人口因素,三大政策都將面臨拖垮政府及承擔大學關門的惡果。至於健保,他表示,2000-2010年間,65歲以上人口數成長近三成,若以2010至2011年醫療費用成長率1.5%推算,2025年健保醫療費用將高達2011年的兩倍。

呆歹灣人想要的德政豈只三種,瞧瞧中國時報2012-10-21退休保險基金缺口逾9兆 根據統計,截至2011年,三大退休保險基金都出現龐大財務缺口,其中勞保應計給付現值約6兆8,508億元,只提存責任準備金5,377億元,今年擴大到7.3兆,財務缺口最大。退撫基金約2兆3,919億,只提存4,794億。國保基金約2,779億,已提存1,422億。總計三大退休保險基金,未提列的責任準備即超過9兆。退休保險基金出現財務困境,主因為各基金應收取的最適費率與實際收取的費率差距太大,給付比例又太高(以勞保年金的所得替代率為例,台灣超過70%,相較之下,日本34%、德國40%、法國51%、韓國67%,唯一比台灣高的只有破產的希臘93%!),以致入不敷出。勞保基金的最適費率應有27.84%,現行費率只有8.5%;退撫基金的軍、公、教分別應有36.74%、40.66%、42.32%,只有12%;國保應有21.16%,只有7%。農保更慘,74年開辦時,費率定為6.8%,1995降為2.55%。農民個人負擔三成,每人每月僅需擔78元,遠低於最近十年平衡費率4.38%,累計虧損1368億。

台灣快破產了,該怎辦?
涼辦唄!依屎上最無情無義的阿楨屍哲之戲論
所有退休基金都該「繳多少、領多少」「成立個人帳戶、自負盈虧」。

愛說笑,呆歹灣人,呆到不知快破產了、歹到不願多繳一毛,連以下「多繳、少領、晚領」都不同意了,還「繳多少、領多少」呢!

行政院會2013.04.25拍板依循「多繳、少領、晚領」等原則訂出的勞、軍、教年金改革方案,連同日前考試院會通過的公務員年金改革案,四大改革案全出爐,將交由立法院審議,力拚本會期過關(結果當然沒過關)。依政院版方案,勞保平均月投保薪資,將從現行加保期間最高60個月,改為逐年增加12個月、最高144個月計算;月投保薪資3萬元以下仍維持1.55%;逾3萬元部分微調、按1.3%計算。勞委會估算,平均投保薪資3.5萬者,將少領375元。保險費率每年調0.5%、2021年達到12%時,將啟動評估精算機制;如精算結果是未來20年保險基金不足以支應給付,再每年繼續調0.5%,但以18.5%為上限。另為讓勞工朋友安心,政府負最終給付責任條文確定入法,規定政府須擬分年撥補計畫,第一年至少撥補200億;基金運用績效方面,則由現行精算報告假設為3%,提高目標至4%以上。勞委會主委潘世偉表示,此次改革可確保基金30年運作。


五險一金又將有新變化這些和你息息相關2018.3.8工人日報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
  從2018年1月1日起,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及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水平。預計將有8900多萬企業退休人員、1700多萬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因此受益。目前,西藏、北京、上海、青海等地企業退休人員月均養老金已超過3000元。
  大幅降低企業非稅負擔。繼續階段性降低企業“五險一金”繳費比例。全年要為市場主體減輕非稅負擔3000多億元,不合理的堅決取消,過高的堅決降下來。
  允許失業保險總費率為1.5%的省(區、市)將總費率階段性降至1%。階段性適當降低企業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截至2016年末,全國繳存比例上限已全部規範至12%。
  居民基本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再增加40元,一半用於大病保險
  當前,我國基本醫保參保人數超過13.5億,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覆蓋了10.5億人。基本保險+大病保險的政策報銷水平已經超過80%。
  將全面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和管理體制,實現經辦服務一體化。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完善適應不同人群、疾病、服務特點的多元復合支付方式。
  將通過加強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的有效銜接,實施綜合保障,切實提高醫療保障水平,緩解困難人群的重特大疾病風險。
  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
  要進一步鞏固省級統籌,從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起步,通過轉移支付和中央調劑基金在全國范圍內進行補助和調劑,在此基礎上盡快實現全國統籌,逐步形成中央與省級政府責任明晰、分級負責的基金管理體制。
  擴大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範圍,
  把基層醫院和外出農民工、外來就業創業人員等全部納入
  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是指基本醫保參保人員跨省異地住院治療時,只需要支付按規定由個人承擔的住院醫療費用,其他費用由就診醫院與當地醫保經辦機構進行結算。
  按照規定,符合條件的參保人員是四類人員,包括異地安置人員、長期異地居住人員、長期異地工作人員、符合異地就醫轉診條件的人員,需要在參保地醫保機構進行備案,按照分級診療的要求,能夠有序就醫。
  目前,在國家異地就醫結算平台上備案的人員超過210多萬人,近9000家醫療機構併入聯網,每天在這個國家平台上實現直接結算的超過1600多人次,參保者每次住院少墊資1.6萬元。
  京津冀跨省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達到1093家。其中北京683家,天津147家,河北263家。
  陝西省城鄉醫保已實現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省內外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網持續擴大,目前共實現省內507家、跨省254家醫療機構聯網結算,覆蓋31個省份。
  內蒙古已確定154家跨省異地就醫定點醫療機構,其中三級醫療機構53家,是全國三級醫院全部接入跨省異地就醫系統的13個省區之一。

  為什麼很多人覺得中國稅率高呢?
1 在個人所得稅之外,還有很多政府性收費,例如每月五險一金的繳納,雖然是企業和個人共同承擔,但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拿不到的錢總覺得是損失。2 由於現行中國的稅收以間接稅為主,所以商品價格普遍偏高,加上工資如果趕不上CPI上漲的話,也會給大家造成稅負重的感覺。3 單純地從人性角度來看,稅收就是國家強制從企業或個人“割走的肉”,因為稅收導致他們的效用降低了。 問十個人,十個人都會覺得稅負重,這是正常的心理學反饋。


中國社會保障基金-維基百科
  概述
全國社保基金在2006年3月已經在香港交易所開戶。外界投資者憧憬QDII的安排,有助社保基金北水南調,推動外間資本市場的發展。
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國社保基金會管理的基金資產總額為7765億元,比上年增長38%,其中,基金權益6927億元,較上年增加2123億元。
2009年,全國社保基金投資收益849億元,投資收益率為16.1%,其中,已實現收益426億元,浮盈423億元。截至2011年底,全國社保基金成立9年來累計投資收益2448億元,年均投資收益率為9.75%。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2013年年報顯示,社保基金會管理的基金資產總額12415.64億元。其中,社保基金會直接投資資產6697.74億元,占比53.95%;委託投資資產5717.90億元,占比46.05%。
2013年,全國社保基金基金權益投資收益額685.87億元,投資收益率6.20%,超過同期2.6%的通貨膨脹率。自成立以來,全國社保基金累計投資收益額4187.38億元,年均投資收益率8.13%,超過同期2.46%的年均通貨膨脹率。
截至2013年年末,中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31275億元。目前養老保險基金由各級社保部門進行管理。按照現行的政策規定,養老基金只能存銀行和買國債。在經濟持續增長,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的形勢下,基金的投資範圍偏窄、運營效率偏低、貶值縮水的風險越來越凸顯。
據人社保部公布的《2013年全國社會保險情況》,去年3萬多億養老保險基金中只有1920億元是主動投資於債券、委託運營和協議存款,約占基金總規模的6%,其他資金均被動地存放在銀行帳戶上。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中心主任鄭秉文認為,通過這種投資策略,10多年來養老金收益率平均不到2%,扣除通貨膨脹率,年均收益率為負數,處於貶值風險之中。
  種類
社會保障基金之下分為三部份:
社會保險基金:資金來自企業及個人繳費,名堂是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資金來自中央財政撥款、國有股及股權、經國務院批准的其他集資及投資收益。
補充保障基金:資金來自企業及個人繳費補充等。
  投資
中國銀行 9.99% H股
工商銀行 14.99% H股
交通銀行 11.3%,佔H股24.09%
中信証券 9.94% H股
中國信達 8% 50億元


人社部對延遲退休最新回應:延過60歲部分職工可自主選擇

2018.3.12,全國政協總工會界別小組會議上,人社部副部長湯濤在回應委員呼聲時表示,延遲退休是大勢所趨。
  全國政協委員俞光耀指出,根據規定,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和事業單位中的正、副處級女幹部,具有高級職稱的女性專業技術人員,可以年滿60周歲退休。
  “不僅是60歲,從長遠來看恐怕還要有所延遲。”湯濤表示,無論是從養老金方面,還是從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來說,延遲退休都是大勢所趨。2017年,俄羅斯就已經做出了延遲退休的規定。
  不過,湯濤也表示,不少職工對於延遲退休有著不同的意見,例如一些女職工,長期在急難險重的崗位工作,從體力勞動和危險性的角度考慮,她們不願意延遲退休。
  對此,有委員建議,企業幹部可以參照政府部門的規定予以優先解決,而對於職工,則允許其自我選擇是否願意延遲退休。對此,湯濤說道,“我贊同你的觀點。”
  哪些人受延遲退休影響?
人社部部長曾表示,延遲退休政策最根本的原則,是“小步慢走,漸進到位”,為了給公眾做好心理準備的時間,政策出台後至少五年,才會漸進式實施。
按照退休年齡改革方案:從2018年開始,女性退休年齡每3年延遲一歲,男性退休年齡每6年延遲1歲,直到2045年同時達到65歲。
  延遲退休了,“五險一金”如何利益最大化?如何正確使用不浪費?
  1、養老保險
養老保險一般要繳滿15年,到退休的時候才能終生享受基本養老金。所以想拿養老金的人請務必在自己退休前繳滿15年。如果到退休時養老保險繳不滿15年,國家會把你自己賬戶上積累的那每月8%的養老金退給你。而單位為你交的20%的錢就拿不到了。
  2、生育險
其實生育險不僅女生可以有,男生擁有它也絕不是累贅!你不知道吧?先說說女生如何使用生育險:
  如果你在工作期間懷孕生子,那麼等你出院後要盡快把相關證件,比如結婚證(未婚生子的就報銷不了)+準生證(非單獨生2胎的報銷不了)+相關檢查病歷+住院和手術費用的所有發票等等N多材料交到公司。通常公司會在醫保規定的範圍內,給你報銷。
  然後我們說說男生。別老覺得一個大老爺們儿每個月還得繳生育險多麼不值,講真哦,如果你老婆沒工作或者她的單位沒給繳生育險,在她產前,你繳的生育保險滿9個月了,那麼你也可以報銷生育費用的。
  3、失業保險
想領取失業險,就必須同時符合三個條件,一是你的單位和本人已經連續繳費滿1年;二是已經進行失業登記並有求職要求;三是並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
  前兩點都好理解,最後一個“非本人意願中斷就業”該如何判定呢?比如公司主動把你勸退了,或者合同到期,你和單位雙方都不想續簽了,這兩種情況才可以領取失業險。要是自己主動提出離職的,就算你繳滿1年,就別想拿到失業金。
  4、醫療險
除了報銷醫藥費,還可以把賬戶中的錢提現。
醫療險顧名思義就是用於報銷看病住院,或者買藥的費用。但是部分地區,比如北京,自己賬戶繳費的那筆錢(2%+3塊),除了可以用於買藥、看門診,還可以到指定的銀行取現自由支配。
  5、工傷險
上下班路上出了事故也可以報銷。
可能是你還不知道該怎麼用吧。趕緊給你支一招:
如果你上班的路上被車撞了,別私了,趕快報警,讓警察來調查記錄並拍照採集證據,處理後會開具事故鑑定書之類的憑證,你拿著警察叔叔開的憑證,就可以找公司報銷工傷險了。
另外,工傷險還有個時效問題。如果你2015年8月17日出了工傷,別耗著,馬上跟用人單位說,如果過了1個月都沒有上報,就算你證據齊全,恐怕報不了了。
  6、住房公積金
除了買房,租房裝修也可以提取。
住房公積金的每月繳費,個人支付基本工資的12%,同時單位再給你補12%。比如你每月交600,單位再給你補600,也就是你的公積金賬戶中這個月一共有1200元。這筆資金可以用來買房子還貸款、或者提交租房證明定期提取用於房費,如果你有地皮想蓋房子,那蓋房子的錢也可以從公積金裡付。
不過還有一些公積金的使用方法,比如離退休職工、想定居海外的、被認定完全喪失或大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購買、建造、大修、裝修自住住房的、償還住房貸款本息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納入低保或特困範圍的、家庭成員罹患重大疾病等情況,都可以提取公積金。
  回應
 新加坡才63歲退休,我們是不是步子邁得有點大?
 歐美不少國家現在就是67歲退休,我們要到2045年才達到65歲退休,步子並不大。
 得看勞動者的具體勞動情況,我國不論體力還是腦力勞動者比起歐美來說強度要高得多。
 新加坡是熱帶,氣候和新城代謝不一樣,它應該50就退
 美國女性67才可以開始領退休金,對比一下。
 美國的用工環境和福利你是不是也可以接軌一下?
 昨天剛剛與一個在美國的同學交談,他今年53了。美國的大致情況是,法定的領取退休金的年齡是67歲。收入高的職位或行業,大多數情況下員工60左右就可能不再續聘那些工資較高的員工了。這樣,很多較高收入的員工會在企業辭退後,找些收入低的工作(如操守售貨員、收銀員等)接著幹到67才開始享受退休待遇。
人的壽命越來越長,國民體質也在增強,先進生產力對於勞動者的體力要求也逐漸降低。依我看,退休年齡應該動態調整,可以定為上一年度全國人均壽命的75%。比如平均壽命80歲,那就60歲退休。如果以後平均壽命到了84歲,那就63歲退休。
 肯定要循序漸進、逐步推進,首先延五年,然後再延五年,然後再延五年,然後再延五年,這時就要穩穩,看看延退效果,有利於國家人民,有利於多做貢獻,再延五年十年也不是不可以。
 說的很好,太好了。怎麼個好法大家有數!


鄭功成:中國社會保障改革面臨四大問題與五大挑戰2016-02-16 光明網-

  【光明論•2016年“兩會”前瞻】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民生工作,多次發表重要論述。 他明確提出“五大發展理念”,把共享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 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共享發展和社會保障的有關講話精神,特別需要有能夠完整、客觀、理性地反映中國社會保障改革與製度建設進程的綜合評估報告。 就此,中國社會保障學會組織30多位知名社會保障專家學者編寫《中國社會保障發展報告•2016》,2016年2月由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
2016年“兩會”召開之際,光明網聯合中國社會保障學會、人民出版社,以系列文章的方式推出《中國社會保障發展報告•2016》的核心觀點,對中國社會保障改革與體系建設進行全景式跟踪評價和政策建言,由光明網理論獨家刊發,以饗讀者。
  系列之二:中國社會保障改革面臨四大問題與五大挑戰
作者: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
  在充分肯定“十二五”期間社會保障領域取得重大進展的同時,還必須看到,由於受到多種因素的製約,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仍然處於滯後狀態,並面臨著必須妥善應對的諸多問題與挑戰。
  (一)社會保障改革與製度建設中存在著四大問題
  1.社會保障發展理念出現迷霧。 當前有一種令人擔憂的現像是:在製度變革過程中往往因過度關注經濟指標而迷失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應當追求的社會公平、分配正義與文明進步目標,因過度關注個人得失與崇尚利已而忘記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應當堅守的互助共濟與公益本色,因過度關注當下與短期應對而忽略社會保障制度發展應當重視的歷史經驗與長久的穩定預期,因過度關注局部與細節問題而罔顧社會保障制度實踐應當發揮的完整功能與綜合效應,還有期望政府包辦一切的“泛福利化”思潮和主張個人自我負責的“反福利”等極端取向。 一方面,一些人不是正視中國社會保障供給總量依然不足、保障水平總體依然偏低、保障權益結構依然失衡等客觀事實,而是渲染所謂“福利病”、“福利國家病”、“福利陷阱”和社會保險財政崩潰論調,主張限制甚至削減公共福利、基本養老保險採取大賬戶制、社會醫療保險實行商業保險化等等,這些主張可能動搖社會保障互助共濟與公益制度的根基,背離國民共享發展成果和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國家發展取向。 另一方面,公眾對社會保障制度的期望越來越高,不僅要求持續提高養老金、醫保等社會保障待遇,而且要求免費醫療、普遍性福利的呼聲高漲,一些地方亦將福利項目作為短期政績工程,這種現象並不罕見。 在反福利與泛福利思潮並存且各有市場的條件下,必然直接影響人們對社會保障制度的認識與評價,也會對製度變革產生復雜的影響,它還會掩蓋現行製度安排中的結構失衡、權益不公等問題,導致政府與市場及個人責任邊界不清,造成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職能紊亂,從而不利於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健康發展。 在國家發展理念已經清晰的背景下,中國急切需要走出社會保障發展理念的迷霧。
  2.缺乏科學的頂層設計。 中國的社會保障改革,是伴隨經濟領域的漸進改革而採取自下而上、局部試驗的方式來推進的,儘管這種策略激發了地方的改革創新積極性,但缺乏統籌考慮與頂層設計的改革必定陷入改革方案五花八門、改革舉措莫衷一是的泥潭,並且會在製度不成熟、不理性的條件下形成和固化利益分割的格局,進而形成製度整合的巨大阻力,當前多項社會保障項目面臨難以深化改革的現實,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首先,宏觀層面缺乏對完整社會保障體系的頂層設計。 在政策層面迄今仍未見到對整個社會保障體係發展目標及應持發展理念的清晰界定,仍未見到對社會保障體系及其主要製度安排的結構與功能進行合理定位。 以社會救助、社會保險、社會福利三大基本製度體係為例,就必須有合理的功能定位與責任分工,從而必須站在超越上述單一制度體系之上的視角來通盤考慮;再以多層次保障體係而論,也必須通盤考慮政府主導的法定保障制度與市場機制、社會機制主導的補充保障之間的合理分工與協同,既要確保社會保障體系的物質基礎通過對市場機制、社會機制的利用不斷壯大,又不能違背市場規律與社會組織運行規律。 中國多層次體系建設提出了多年並採取了多種舉措,但因缺乏頂層設計與協同推進,迄今仍是停留在紙面上的空中樓閣。 其次,中觀層面缺乏對基本社會保障制度類別的頂層設計。 以老年保障為例,現實中就缺乏對老年人的經濟保障、服務保障、精神保障的統籌考慮與頂層設計,養老服務、老年護理及關乎老年人尊嚴的文化服務、社會參與、臨終關懷、殯葬事業發展的滯後,正在日益影響著數以億計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再以醫療保障為例,儘管“三醫”聯動是醫改的最大共識,現實中各地醫改仍是各部門分割推進、各地區分散試點,結果無法找到全面深化醫改的縱橫交錯著力點,也就無法實現“三醫”之間的良性互動和同向集中攻關,甚者還造成了醫療、醫保、醫藥之間的效果對沖。 再次,微觀層面對各個社會保障項目的頂層設計仍然欠缺。 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最低生活保障等重要保障項目都採取了各地試點先行、漸次推進的策略,也均留下了“摸石頭過河”的深刻痕跡,存在著責任失衡、層次不清晰、管理體制與經辦機制欠合理、與相關製度之間缺乏協同等缺陷,這些缺陷均涉及到復雜的利益關係。 兒童福利、殘疾人福利等項目更是還未有過系統考慮與設計,等等。 因此,“十三​​五”期間的社會保障頂層設計任務異常艱鉅。
  3.公平性不足與效率不高並存。 一方面,儘管社會保障在“十二五”期間已初具普惠全民的特色,但公平性不足仍然各項社會保障制度的共性。 養老金待遇在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退休人員之間的差距依然巨大,醫療保險的城鄉分割、群體分割背後實質上是待遇差異,以最低生活保障為核心的社會救助制度在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差異偏大,即使較為單純的政府救災同樣在災種之間、受災地區之間、災民之間存在著差異,等等,這些差異帶來的結果就是社會保障制度並不公平,使得其在解決一些社會問題的同時,亦引起部分群體不滿。 除了社會保障權益存在不公現象,還有承擔義務方面亦具有不公平性。 如養老保險繳費,廣東等地區繳費偏低,基金結餘多,保險待遇高;而東北地區繳費高,基金結余少,保險待遇低;這種地區差異完全是由於製度的地區分割導致的結果。 另一方面,社會保障實踐中的浪費與低效現象驚人。 在醫療保險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因個人賬戶的存在導致45%以上的資源處於低效狀態,嚴重損害了這一制度的互助共濟功能,也造成統籌基金負擔日益沉重。 由於醫院的營利性與醫藥供應失範,醫療服務過程中過度診斷、過度檢查、過度用藥幾乎是一種普遍現象,醫療衛生資源與醫保基金浪費驚人,醫療保險中還存在著醫患合謀侵蝕醫保基金的現象。 《人民日報》就曾披露,在貴州部分地區,侵蝕醫保基金的手段有農民“被住院”、無病當有病治、虛增患者住院天數、假用藥、假手術、過度檢查、小病大治、重複收費、未提供服務而收費(空收費)、把本不屬於報銷範疇的手術治療費用列為報銷範圍並由醫患雙方分享等,這種現象並非個案。 在養老保險中,由於製度的地區分割,在部分地區養老保險基金不足當年支付的同時,全國累計結餘的基金卻高達3萬多億元,但受無法集中運營和投資政策的限制,每年處於貶值狀態,損失同樣驚人。 由於現行製度規範不嚴密、監管不到位、技術手段不完善,實踐中的許多漏洞亦讓冒領養老金、騙取低保待遇等現像不乏罕見。 還有社會保障管理體制尚未完全理順,經辦機制分割,亦造成了行政資源的浪費。 因此,制度欠公平與缺乏效率,是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並需要認真應對的重大問題。
  4.責任不清與責任失衡。 現行社會保障制度幾乎都未能切實釐清主體各方的責任,政府責任的邊界均缺乏明確界定,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責任還沒有明確劃分,可供市場主體與社會組織作為的空間具有不確定性。 這種狀態帶來的結果,就是政府的責任與壓力會持續加重,而市場主體、社會力量卻又無法順利進入並發揮應有的作用。 最典型的莫過於災害保障,在許多國家擔綱主力的商業保險在我國自然災害損失補償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在現行製度的責任分擔中,養老保險的單位繳費率為20%、個人為8%,醫療保險的單位繳費率為6%、個人為2%,反映的是單位責任大、個人責任小;在城鄉居民醫保中,政府補貼相當於個人繳費的3倍以上,反映的是政府責任大、個人責任小;在社會救助中,中央政府承擔著主要責任,地方政府責任小;等等。 這種責任分擔失衡的格局,必然動搖社會保障制度發展的理性,很容易產生壓縮福利與擴張福利的極端取向。
  (二)新時期社會保障改革與體系建設面臨著五大挑戰
  1.制度公信力不足。 例如,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積累日益增加,但許多人卻在懷疑這一制度的可持續性,以致越來越多的人擔心領不到養老金,不參保或停保或者盡可能少繳費的現像有蔓延之勢。 再如2013年國務院出台發展養老服務業的重要政策文件,結果被媒體與公眾簡化成“以房養老”並被進一步演繹成政府要推卸責任。 還有小步漸進延遲退休年齡、醫療保險終身繳費等政策思路出台均遭遇多數人質疑與反對,等等。 所有這些,反映的其實是公眾對社會保障制度的不信任感在增強。 如果公眾對社會保障制度喪失信心,也就喪失了認同和參與的積極性。 因此,信任危機與預期不穩是必須妥善應對的巨大挑戰。
  2.地區發展不平衡。 從理論上講,社會保障應當是縮小地區差距和促進地區均衡發展的重要製度安排,而現實中卻往往表現為屈從地區發展差距,有的製度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固化甚至放大地區發展差距的負面因素。 例如,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是改革開放最早、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它吸引了中西部地區大量年輕的農村勞動者,在養老保險制度地區分割的條件下,這些最發達的地區因勞動隊伍的年輕化而出現繳費低且養老保險基金大量結餘的現象;東北地區發展滯後,退休人員多,年輕勞動力外出多,結果繳費率高還出現收不抵支的財務危機。 這種發達地區負擔輕、待遇高,欠發達地區負擔重、待遇低的格局,無疑與地區間的協同與均衡發展目標相悖。 因此,如何利用社會保障制度來促進地區之間的協同、均衡發展,顯然是“十三五”期間必須明確回應的問題。
  3.人口老齡化。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速度最快、規模最大且家庭保障功能因少子高齡化而持續弱化的國家。 老齡化對社會保障的影響最為直接,它不僅需要適時調整制度結構與財力投入結構,而且需要更多類型的專業人才和更具人文關懷的各種公共服務,還會導致養老保險繳費人數下降和待遇領取人數上升,增加養老保險制度的財政壓力。 調查表明,養老問題已成為牽涉面最廣且公眾反映日益強烈的重大民生問題,而各地事實上還未做好充分的準備。 養老金雖已實現制度全覆蓋,但責任分擔失衡、互助共濟弱化、多元並舉格局並未形成,其不確定性損害了人們的安全預期。 養老服務業雖在發展,但供給總量依然嚴重不足,供需脫節現象普遍,正面臨著“誰來為中國老人養老”的質疑。 此外,能夠滿足老年人精神保障訴求的社會機制缺失,對老年人的人文關懷與精神慰藉還未真正納入製度安排。 面對數億老年人持續高漲的民生訴求和錢從何來、誰來服務的疑慮,如果不能盡快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及相關服務,必定導致老年人群體生活質量下降,造成整個社會民心不安。 因此,老齡化的挑戰具有嚴峻性。
  4.福利剛性增長與政府財力增長減緩的矛盾。 “十二五”期間社會保障公共投入規模急劇放大,年均增長在15%以上,有的項目投入增長在20%以上,直接帶來了各項社會保障制度待遇的顯著提升,而城鄉居民還在期盼著養老金繼續提高、個人疾病醫療負擔持續減輕、各項社會福利事業能夠持續發展。 然而,伴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國民經濟增速已從上世紀的二位數下降到一位數,近年來更從8%以上降到7%左右,財政收入增幅也從曾經的20%以上降低到個位數。 因此,國家財政收入增速減緩與國民福利快速增長已成為現實矛盾。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優化現行社會保障制度安排,如何調動市場力量與社會力量參與,以便確保整個社會保障制度的物質基礎不斷得到壯大,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5.大規模的人口流動。 中國目前的流動人口規模在2億至3億之間,數以億計的人口處在缺乏歸屬感的、不穩定的流動狀態,對社會保障制度構成了又一重大挑戰。 是讓社會保障制度追隨流動人口不斷轉移接續,還是降低人口流動性、促進安居樂業來適應社會保障制度,是“十三五”時期需要做出政策權衡的重要問題。
  綜上,中國社會保障改革的任務遠未完成,各項社會保障制度均未成熟,“十三五”期間面臨的深層次問題和重大挑戰較前一個時期更加嚴峻,能否合理化解前述四大主要問題、妥善應對五大挑戰,將直接決定著能否如期實現新型社會保障體系的成熟、定型 。


另附【新圖博館】《實然觀》:
  由上析判可知並無所謂應然的「普世價值政治制度」,果真有、也要從實然來看,前述〈序〉自然科學的經濟性原則曾言:經濟性似難解,因一般以為宇宙物質豐富不匱乏,但了宇宙構成大多為暗物質、即使明暗加起來、在無界的宇宙中、其密度也很低。看似豐富的陽光空氣水之自然生態、在文明濫用下、已成匱乏,同理,看似富裕的已開發經濟、一樣存在發展之陷阱,故陷阱不只存在中等收入,任何階段不廉能勤儉的話,都會是陷阱(故「廉能」與否是「良劣政」之關鍵,而勤儉則各行各業男女老少、各盡所能各花所需、既不苦學過勞也不過度消費、老幫子養孫/子助老養老),只可惜,匱乏生態下演化出來的、盡可能地食色、以利傳宗接代之生物本能(貪得無厭、好逸惡勞),成了資本主義的民主政治自由經濟下、政客奸商利用之人性弱點。故「國際」透明組織所謂的貪腐指數要包括因選舉執政的惡鬥無能所付出的成本,如此來看,歐美日台等之貪腐指數可能不下於中共。
  幸好改革開放下的中國高層是理性客觀務實的開放式改革、知己知彼、故能主動回應挑戰,所謂「中國模式」就是沒一普世必然的模式,而是要找出一適合自己發展的模式。
  但理盲濫情的輿論界仍將是中國的「XX陷阱」之一,如同台灣已處經濟開發且理性專業的馬英九政府不敵理盲濫情的民粹、2016被靠民粹上台的蔡英文綠獨政府苦毒、才後悔「馬善被人騎」而懷念善馬、可惜世上沒有後悔藥,克服理盲濫情的輿論之道在:以造謠罪誹謗罪對付不實的言論新聞自由(不然「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鼓勵並創造理性客觀的輿論生態、以扭轉理性民意常有的「沈默螺旋」下沈陷阱並壓制非理性民意常有的「喧囂龍捲」(別信「謠言止於智者」「邪不勝正」的應然、實然反而是「造謠者和騙子皆智於被騙者」) ,「沈默螺旋」「喧囂龍捲」也是來自「演化之初為生存特別注意令人預外聳動的訊息」之人性弱點。
  故「國際」自由之家所謂的自由度比較,純屬西方用於顛覆他國政府的軟硬實力之一,這也可看出軟實力只不過是西方理性霸權一貫的「定(標準和發言) 權」之展現,當「中國模式」(先政後經、政緊經鬆,有為政府結合市場效率成舉國體制)發揮實力時又變成了「銳」實力。其實美國之所能稱霸全球的實力包括:用軍事暴力他國的「暴」實力、用美元掠奪他國的「掠」實力、用政變/民主/自由顛覆他國的「惡」實力、用……罄竹難書。
  至此有人會問「廉能勤儉」只不過是「中國模式」自古以來的盛世特色,問題是盛世少見。真正的問題是中共正處少見的盛世、且可能不再重蹈中國過去「一治一亂」改朝換代之宿命、只要能持續「廉能/勤儉」的話、就能「天命無常有德得之/天道酬勤」,這才是西方要正視的問題。
  中國過去之所以陷於改朝換代的宿命,是因農業文明生產力跟不上人口增速、統治訊息上下溝通不易、選賢任能機制失靈,如今已工業4.0、大數據人工智能、公務員文官制再加領導人任期制(即使沒明文規定也不可能像過去做到死),所以真正的問題反而是富裕後的中國人不再「勤儉」/「理性」、畢竟「貪得無厭」「好逸惡勞」/「沈默螺旋」「喧囂龍捲」是人性弱點,這最可能發生在後文〈經〉〈軍〉所要析判的「要求遠超過生產力的資本利潤、工資和福利」「喊打喊殺」、而這又是民粹之常態(工業文明生產力也跟不上人心貪婪增速)。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soujsoujsou&aid=112365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