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日本北海道day5~5:6/10 北海道神宮、狸小路、YOSAKOI索朗祭
2018/06/29 11:07:29瀏覽1867|回應0|推薦12

   日本沒有像台灣這麼多的路邊早餐店,雖然有速食店、咖啡廳、便利商店提供各式早餐,但多數人還是在家吃早餐。日本早餐多吃米飯,因為他們認為只有生病的人才吃稀飯。吃飯配納豆、醬菜再加上味噌湯,就是標準的日式早餐了。

   街道上很多人騎自行車卻少見機車出沒,因為日本小車售價不見得比機車貴,長期以來政府也不鼓勵,所以一般人都不騎機車。

   日本行的最後一天拜訪的是「北海道神宮」,帶有「神宮」稱號的是級別最高的神社。日本的神社有供奉八百萬種神靈的說法,從高山、樹木、奇石、動物到祖先的神靈都可以作為供奉對象。此外,鳥居(豎立在神社入口的高大牌坊)、鈴、千木、鰹木、注連繩(是一種用稻草織成的繩子,通常與紙垂一起使用)等等都是神社的代表物。  

   到神社參拜應穿著整齊並且不可大聲喧嘩,進入神社庭院內先輕輕一鞠躬,參拜前先至「手水舍」(水槽)洗手漱口意為清淨身心。

   參道旁(神社入口要進去參拜的道路就是參道)可見上頭畫了烏鴉,要人注意頭上的警示牌,因為之前曾發生烏鴉看見頂上無毛的遊客頭皮(誤以為是食物),發動攻擊啄傷了人。為防烏鴉偷襲,最好的方法就是戴上帽子保護頭部。

   參拜相關禮儀詳見:http://www.hokkaidojingu.or.jp/china/etique/index.html

   開拓使長官東久世通禧及開拓判官島義勇(下圖右上為其塑像)將祀奉「開拓三神」的事務,從東京轉移至札幌建設了臨時神社。明治四年(1871年)於神宮現址建設具規模的神社宮殿,並命名為「札幌神社」。昭和三十九年(1964年),神社中同時合祀明治天皇,並改名為現在的「北海道神宮」。

   神宮也有類似幫人安太歲(上圖左上告示牌公布今年犯太歲的出生年份)、做法事消災解厄、求平安符等服務。

   因為當初在開拓北海道時,俄國已決定進入樺太及千島地區,故而將神宮面朝東北以保護人民。層層大樹環繞的北海道神宮(位於圓山公園內),除了有春榆和柏樹等,樹齡數百年以上的大樹外,也是有名的賞櫻地點,每年春季(5月)可以欣賞美麗的櫻花。

   巧遇神職人員一行十多人進入神宮,神情莊嚴肅穆。神職人員是指,為神工作、且經常在神社服務,以此為職業的人。在神社服務的未婚女性稱為「巫女」。以前「巫女」的工作是感應神意、並告知人們神的預言,現在則是擔任神社的清掃、櫃台和「大前奉仕」(神樂舞)等一般性的工作。

   札幌狸小路商店街位於札幌市中心,由西1丁目到西7丁目組成,至今已有百年歷史,是北海道歷史最悠久的商店街之一。西5丁目有創建於1973年(日本昭和48年)的本陣狸大名神社(下圖右上),是札幌狸小路商店街的守護神。

   比狸小路購物更吸引人的,是主要會場設在大通公園、適逢活動最末日的「YOSAKOI索朗祭」,一想到也許下次還有機會來北海道,但不見得還能正好遇上索朗祭,我們不由得匆匆結束購買伴手禮的行程,加快腳步趕往人潮聚集處。

   索朗祭是札幌初夏(今年從6/6到6/10)洋溢興奮與歡樂的慶典,1992年第一次舉辦,是結合日本高知縣的傳統舞蹈活動「YOSAKOI祭」和北海道傳統民謠「索朗節」而誕生的活動。由市民和各種團體組織舞隊,在「索朗節」的節奏下,在大街上跳舞,參加隊伍的舞蹈會經過評審,以決定年度大獎「索朗大獎」花落誰家。

  今年台北大學也派出學生組隊,由交通部局長周永暉帶領參加表演,並獲得「獎勵賞」肯定。

   參加活動的隊伍種類繁多,有由孩子組成的可愛型隊伍、由年輕男子組成的力量型隊伍、男女搭配的舞蹈隊伍,還有來自北海道以外其他地區的隊伍,甚至最近還出現了由外國人組成的隊伍,十分具有特色。

   搜尋索朗祭相關資訊「素蘭小姐要出嫁與ソーラン節」時,驚喜發現大家熟知的「素蘭小姐要出嫁」原曲就是北海道的傳統捕魚歌,跟當年許多台語歌曲一樣,是以日本旋律重新填詞而生的。

   漁民們一面吆喝著「ソーラン、ソーラン」,一面撈起漁網內的鯡魚。這個聲音被直接以諧音「素蘭」(待嫁女兒的名字)取代,傳唱爆紅成為知名的台語歌,真是妙不可言。

   搭機前再次來到Rera outlet ,和第一天抵達時一樣,享用領隊招待的拉麵和煎餃,為告別北海道五日行畫上句點。

   幾天來對同行的村內長輩有多一層認識,雖然常被傳喚幫忙拍照或換算台幣價位,但是購物猶豫時會有人好心提醒「還要再買嗎?」還有許多好氣又好笑的點點滴滴,豐富了這次的行程,經過十多天的沉澱後,漸漸溫潤了尖銳的稜角,圓成一段美好的回憶。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scandy&aid=112721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