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非典型力量(前幾章)讀後感
2015/07/14 21:44:35瀏覽2196|回應0|推薦2

書籍封面

最近買了一些不同領域的書,看來應該都很有趣,因此想在每本讀完後,都來寫個心得推薦一下。不過《非典型力量》我在讀完前面幾章後,有跟一般書評不同的看法。

這本「非典型力量」(The wisdom of psychopaths) 簡單來說是一本研究  "人格病態成功學"的書,作者(K. Dutton)企圖透過研究人格病態者的優勢特質,來改變我們一般對於人格病態者的負面看法,甚至認為我們可學習&"駕馭"這些特質,向成功更邁進一步。

 "人格病態的某些特質與思考模式,通常都是成功的表徵" -- 博客來官網書評

 Dutton從分析一些大眾熟悉的連續殺人犯/魔開始,發現他們有魅力、說服力好、操控力強、冷靜、不帶情感、甚至能精準分辨誰是"好下手的受害者"!接著他舉例一些成功之人,例如外科醫生、企業CEO、執法者等,發現他們也有同樣的特質(開刀時不能帶情感以免壞事)。所以Dutton有一個初步的結論:"一般人也有人格病態,且些微與嚴重的人格病態分野是模糊的";也就是說他認為人格病態者其實就在你我身邊(大家一般都會認為他們很正常、有魅力、聰明等等)

我同意"潛在我們身邊"的這句話,因為從小到大我身邊有很多我認為是人格病態者(因為被他們害得很慘~),只不過他們沒有關進監牢裡罷了。但是看到第一章作者的初步結論,我有了第一個不同的看法,我認為Dutton的邏輯似乎顛倒了:Dutton認為一般人、成功者也有人格病態的特質;但我卻認為應該是人格病態者也具備成功者的特質&能力。

接下來幾章Dutton把重點都放在這些"成功特質"上,例如能分辨出誰說謊、看出人的弱點、能利用同理心"掠食"、以及把不利的環境轉變為有利等等。但我覺得奇怪,作者為何一直強調特質&能力?我總覺得癥結點並不在此,而在於"做決定",同樣有這些特質&能力的人,做了什麼決定-- 對自己有利卻無道德或是利他的決定與行動......

第三個質疑是作者做實驗時,以〈人格病態自我檢測〉量表來篩選實驗組、對照組,但測驗裡對於病態的設定是什麼呢?如果是依循著作者的初步結論,那做出來的實驗結果也不過是如我前面說的:邏輯是顛倒的。

第四個質疑是當作者試圖改變一般人對於人格病態特質的負面看法時,我覺得作者再次出現不恰當的假設。Dutton在分析具「同理心」的特質上,把先人為了獵食溫飽所具備的同理心,同理獵物以致能精準猜出其動向,成功獵食的特質,與誓死保衛家園的戰士,以及人格病態者,畫上等號,說服我們其實界線一直很模糊。但,我總覺得Dutton對於同理心的定義錯誤,所以有了錯誤的假設與推論。我不認為以上的例子是同理心,充其量是"投射力+敏銳觀察力",是會鳴的鑼、會響的鈸,沒有音韻之美(道德判斷與愛心)

Dutton基於他的假設,提出人格病態與具同理心的人的差別很難分出;但我可舉個例子就能分出:人格病態者在進行詐騙或遊說時,會利用作者所謂的"同理心"以達侵害他人但利己的目的;但對我來說那不是同理心,而受害者說不定更具有同理心呢!

看到這裡,我可以預測此書接下來的章節大致會告訴讀者,可以看齊哪一些特質,駕馭他們,使自己也能邁向成功。我想借鏡這些不同的特質,自我改進與挑戰,是好事。不過在繼續看下去之前,我想問一個很根本的問題:究竟這些非典型、人格病態特質是否真值得學習?學習到了,然後呢? 套句我以前的老師常說的話:You obtain it, you find it, you get it, so what? 最終的價值在哪呢?

    不過我想我會把它看完,然後結案歸檔。也許作者到最後也會問類似的問題。BTW, 作者既然拼命研究人格病態的精準目測能力,為何不也研究一下什麼樣的人、什麼特質才可以精準目測人格病態罪犯,好趨吉避凶啊~~! (我是認真的~)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oyylin77&aid=2592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