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二十九日報導,二十年前促成兩岸互動的催化劑,是「想家」兩個字。這則新聞我在一天內反覆讀了幾遍,每次心中都有熱淚盈眶激動,那是一個動盪時代留下的悲劇,百餘萬人少小離家,到了花甲之年,因政治對抗的禁忌,致使回家之路變得遙遙無期。
民國六、七十年,兩岸仍是充滿肅殺氣氛的年代,當時的三不政策「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相當緊縮。但近百萬因政治對抗而身居異鄉的老人,夜夜思念遙遠的故鄉的悲涼,蔣經國了然於心。「想家」兩字終於讓他拋開所有的政治禁忌,冰封近四十年的兩岸僵局,頓時豁然開朗。二十年前兩岸的接觸,由政治的層面來看,不確定的變數與危險,遠超過目前的兩岸情勢,但從人性的考量,執政者也不得不妥協。這就是人性,這就是悲天憫人的心。
時空轉移,現在有上百萬台商及家人,經常在兩岸間奔波。我只是偶爾前往大陸,對於必須到香港或澳門落地轉機,在時間金錢上的虛耗,心中已有幾許怨氣。無論由商業節省貨運成本,或是台商為方便往返兩岸,對直航期盼的心聲,我相信執政者也了然於心。
但近幾年台灣政局已被操弄出詭譎的氣氛,只要和對岸接觸,立刻被扣上「賣台」咒語。執政者靠著加劇兩岸緊張,來鞏固約百分之三十的基本票源,節省貨運成本及方便往返兩岸的心聲,就顧不得了。
蔣經國是威權時代的國家領導人,老兵「想家」的心聲,讓他拋開所有的政治禁忌。現在的領導人是由民主方式票選產生,反而聽不到人民的聲音,豈不怪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