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1/16 10:14:26瀏覽492|回應0|推薦0 | |
俗話說: 救急不救窮, 救經濟也是一樣, 必須想辦法振興經濟, 不然會越救越窮. 要經濟好轉, 首先就是要讓老百姓手上有錢, 也就是要想辦法幫老百姓開源節流. 開源方面最直接有效的就是增加工作機會, 目前全球景氣低迷, 要靠市場來增加工作, 幾乎是不可能的, 唯一可以做的, 就是創造工作. 那要創造怎樣的工作才合適, 找人去公家單位做臨時工, 去做清潔員, 說實在的並不合適, 因為這些工作原先就存在的, 這會讓國庫大失血, 但效果卻很短暫, 必須要創造原先就不存在的工作, 這樣才有意義, 才會長長久久. 台灣的社會保障較發達國家都明顯不足, 育嬰/老人照護/身心障礙...還很大一部分要靠自己, 只要加強社會保障網, 就可以幫老百姓節流, 就可以增加許多工作機會. 比方說: 大幅增加托嬰機構, 只要是雙薪家庭, 都可以免費將學齡前兒童送往托嬰機構, 而照顧人員, 必須受專業訓練, 領有證照, 場所必須合乎標準, 定期接受審核. 這樣不僅可以增加許多工作機會, 老百姓的生活負擔也可以減輕, 自然可以消費. 另外在老年人照護/身心障礙...甚至是街友, 都應該納入全面社會保護網, 都有相同的校果, 雖然會花不少經費, 但整體來說, 卻會促進就業與經濟發展. 台灣人口逐漸老化, 政府應該以新思維來增加社會保障, 而不是視而不見, 況且增加社會保障的同時, 將會吸引其他地區人口的移入, 維持台灣經濟的活力, 這將比發消費券, 增加公家單位臨時工等方法要有用許多.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