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1/13 10:19:22瀏覽711|回應1|推薦2 | |
個人不是相關專長, 只是就個人觀察, 所得的感想, 歡迎加入探討. 相較於其他行星來說, 地球表面溫度的變化是非常穩定的, 對於其他行星或月球來說, 日夜溫差是非常大的, 當中的差異就是, 地球有水, 還有大氣層, 作為溫度調節的緩衝機制. 在低緯度的地方, 陽光充足, 水氣蒸發快, 將地表的熱帶往高空, 與此同時, 氣壓變低, 順著風 將熱帶往高緯度地區, 在高壓與低壓接觸的前緣化作雨水, 將熱量從溫暖的南方往北方帶, 這就是地球溫度的平衡方法之一. 另一個主要方法則是洋流. 整個地球可以劃分為幾個風帶, 稱為行星風帶. 在赤道上的是赤道無風帶, 此處有強烈日照, 產生大量水蒸氣, 空氣含水分較大, 密度降低, 於是產生上升氣流, 將熱量往上空帶, 然後分別往南/北方向移動, 直到南/北緯30度左右會碰到北方的冷空氣, 產生鋒面系統降雨, 空氣釋出水分後比重增大而下降, 然後在低空往赤道移動. 類似原理, 南北極因地面極冷, 在極點空氣下沉, 然後在低空往赤道方向吹, 此時空氣乾冷, 比重大, 直到南/北緯60度, 碰到中緯度來的溫暖氣流, 將溫暖氣流抬高, 形成雲雨. 而中緯度夾在上述二個系統之間, 因地形與四季變化, 上述30與60度無風帶也會上下偏移, 而鋒面也是跟著移動. 60度的無風帶, 除了是不同系統的交界外, 也有一種屏敝作用, 使極地冷空氣不會無度南下, 前些日子北半球溫度普遍偏低, 一種說法是北極擾動, 也就是無風帶的屏敝作用降低造成的. 目前氣候最大的議題是地球暖化, 而造成地球暖化的原因目前主流是 溫室氣體排放, 導致地球吸收了過多的陽光, 熱散不出去. 空氣有較多溫室氣體後, 總體比重增加, 水蒸氣相對更輕, 而吸收較多太陽能後, 水蒸氣的量也會增加, 這樣第一個影響是, 大氣對流活動增加, 也就是雨水增多. 而空氣整體比重增加後, 也將增強高氣壓的能量, 也就是極地的風越容易往中低緯度移動. 所以溫室效應不是較熱而已, 而是雨量增加, 極端氣候越明顯(極冷/極熱), 這所有的作用都是地球在自我治療. 待續!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