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個人基本理財觀
2012/01/11 15:35:10瀏覽371|回應0|推薦1

從圖書館借得、誠品書店坐看、網路上瀏覽的財經文章,以及生活職場經驗,歸納出個人幾項基本理財觀:

1.人不理財,財不理人
一個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的財產狀況,收入多少就花多少,隨著慾望逐漸會愈花愈多,花超過頭,終至舉債度日。舉例來說,以往刷信用卡時,沒有完整保存列印憑據,到了月底打開電子帳單一看,嚇一跳算是正常,嚇一大跳也不少見。幾次教訓之後,學著保留憑據,預先逐一加總用鉛筆寫在上頭,一來提醒自己已花多少,二來警惕自己快到上限,數月下來,刷卡金額終於獲得控制。又譬如說,使用提款卡提領現金花用,很多人看過交易明細表後,便隨手一扔,或是雜亂累積在皮夾內,完全不顧帳戶內還有多少錢。站在環保立場上,最好準備一本小冊子,在提領時隨手記下螢幕上顯示之餘額,如果保管不易,將交易明細表按日期先後蒐集,在餘額處註記或劃線。這兩件不起眼的小小舉動,是個人理財的基本功。

2.不需花錢的,要看緊荷包
舉例來說:愛看書的朋友不少,但買了書之後,沒時間看完全沒打開、看沒幾頁呼呼大睡的都不在少數,愈積愈多反而形成負擔。其實,有些書如果在圖書館借得到,或是在誠品書店等看得到,應該先實際閱讀過內容後再決定要不要買,這樣實行下來,一年也可以省下許多不必要的金錢浪費。

3.賺一塊錢不是一塊錢,存一塊錢才是一塊錢
這句名言是王永慶說的,不愧是經營之神。一個人如果手頭有錢,但沒有存起來,很難抵擋商品行銷手法,縱使賺再多錢也是枉然。把錢存起來,不一定是硬梆梆的存進戶頭,適當地花在刀口上用來經營人脈,也是存錢的特殊方式。

4.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
這是一句當時有效但現在已過時的政策方針,轉化為個人理財目標上,可以用逛大賣場來形容:有天要去大賣場買一罐幼兒奶粉,行前還提醒自己買了之後就要趕緊出來,而且只能按表操課。但是進去後,各種商品便開始發揮誘惑魔力,一靠近接觸,往往會陷入合理化迷惘,開始自行編造購買理由,雙手就像沒有大腦控制般將商品搬到購物車內。等到看到附近同類商品,再逐一比價,內心展開艱辛的虛擬談判,最後卻得出妥協後的兩樣都購買的荒謬結論。可見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原則的重要性,實在是消費商品的最大準則。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ohn6176&aid=6023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