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黃山的美麗與哀愁
2013/10/30 01:32:43瀏覽2027|回應0|推薦11

 

        登山,給人真實存活的感覺。
    臉上每個毛細孔都感受著清風拂面的爽快。
    心跳是如此之快,彷彿再不消多久,就要死在這絕美的山。

 

    金門離黃山有多遠?最快的距離是兩個小時多。搭30分鐘的船到廈門,再搭
飛機到黃山市,航程一個多小時。飛機起飛後,我從右側窗口看到了金門,
古寧頭與慈湖、金東海岸的風車,還有我們村落到碧山的延綿白色沙灘,想
到我的親友就在這海島的一角,霎時,我害了此行最嚴重的思鄉病!我竟然
拋棄了他們,獨自搭這飛機旅行去!

    俗話說的好:「眼不見為淨。」金門島離開視線後,俯瞰的風景,不久就
從沿海開發嚴重的黃土地,逐漸進入綠色的成群山脈。福建、安徽的群山,
依山呈塔狀般、一小片山頭都不放過的精美梯田,幾棟由黑白組成的徽派建
築藏在綠色山間,蜿蜒小溪或大山大水如粗細不等的脈狀血管鋪陳在大地上
……,從沒搭過這段航線的我,對腳下的風景讚嘆不已!自從換成數位相機
後,無法在機上空拍了,只好貪婪的極盡視線,放眼欣賞。

    好了,旅友們,這就是這段航線比杭州短,卻比杭州貴的「精神層面」原
因。從物質方面,被人們解釋為:「杭州班次多,黃山班次少;競爭多、價
格便宜,才有折扣。」沒所謂的(大陸口氣),你相信哪一個皆可。

    只描述航程就寫了這麼多,那黃山要用多少篇幅啊?! 放心啦,會精簡些,
因為黃山的美不需贅述,古人已經說過很多了。

    迎客松四周,雕在石頭上的摩崖石刻,有登高睥睨的抒發:「一覽眾山小
」、得天下的毛澤東字跡:「江山如此多嬌」,另有「奇觀」兩字,簡潔讚
嘆了此山由雲海、奇松、怪石三絕所組成……。摩崖石刻數量以迎客松周遭
最大量,清涼台附近也有一些。我之前不甚欣賞摩崖石刻,而在黃山上見到
它們,這山的空間突然增加歷史維度的連結——我在前人待過的山上,欣賞
黃山之美;他們看到的景象,跟我有何不同之處?

    黃山不知由幾萬個階梯組成?上山時,它讓人一路階梯往上爬四、五個鐘
頭;下山路,一路階梯向下四、五個鐘頭。在黃山,許多人都了悟,此起彼
落打趣道:「『黃山歸來不看山』,是因為太累了,所以再也不看山了!」

    先別急著打消到黃山旅遊的想法。攝影前輩郎靜山活到102歲,大約在100歲時還登上黃山創作。黃山有纜車、有轎夫,只要想上山,沒有辦不到的。

    這種「沒有辦不到的」觀念,在台灣少見,在大陸卻普遍深植人心。黃山有許多挑夫,挑食物、旅館換洗的被品、舖山路階梯使用的石材等等。也幫旅客扛行李上山,我看到他們挑運大型行李箱,這讓我好生疑惑:這些行李箱的主人臨時起意來黃山嗎?否則為什麼要帶這麼多行李上山?多數遊客當天來回,也有住上一、兩夜的,但哪需要這麼多行頭?包括我在內的部分旅客,會先在山下的湯口鎮住一晚,用不到的行李寄放山下旅館,再衡量自身體力,只帶小背包輕裝上山。

    照我這樣的想法,黃山挑夫是否會丟失飯碗?不會的,行李箱只是小眾,絕大部分用品,還是需要挑夫一步一腳印運送。

                                                                                  一人一款命! 我當挑伕,你抱妞

    另有轎夫一職,專門服務走不動的人。轎夫受黃山管理局管轄,每一段山路的收費,清清楚楚寫在轎子背面,不必擔心哄抬。我對搭轎子的人沒成見,因為走不動是很正常的事,量力而為比在山上休克來得好。不過,絕大多數人們,都要對轎子禮讓,一來轎夫很辛苦,擋他們的路會讓他們扛得更累;二來就像某位轎夫提醒我們的:「山路狹小,行人遇到轎子要走內側,讓轎子走外側(緊臨著山崖),以免被轎子推撞下山崖。」旁觀者覺得坐轎子好危險,轎比路旁圍欄高,望下去就是山谷。原來,危險的是我們這些沒坐轎的人。實際上,坐的人重心低,倒不致於有何危險。只是一路坐轎而來,人們的眼光充滿審視,猜測你為何需要坐轎子?例如,看到乘轎者手裡抱著小孩,心裏OS「小孩走不動了,正常」;看到中老年坐轎子「老人毛病多,合理」;要是中年男人坐轎子,我會把視野轉到那突出小腹上,心想「你該減肥了」,這類的人得不到同情。

    我雖沒看到年輕人坐轎子,但哀鴻遍野多半是年輕人。持續的、無止盡般的階梯極不適合老年人的膝蓋,但老者多半吃過苦,能忍能撐。我在第二高峰光明頂(1860M)遇到八十幾歲的老人,他臉不紅氣不喘,而我感覺已經死幾百回了。

    上山時,可選擇搭一趟纜車,以節省一段體力,無論哪一段纜車都行。2013年6月,黃山最新的「西海大峽谷」纜車開始運行。西海大峽谷以「眼睛的天堂,身體的地獄」著稱。新纜車建在峽谷的中點,一個稱為「谷底」(1300M)的地方,將顧客送到天海(1690M),只需十幾分鐘就可到達原先需徒步三、四小時之處。


    無論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徒步西海大峽谷,包括我在內的人們到達谷底時,通常已經歷二、三小時的連續下樓梯,若不搭纜車的話,接下來就是連續二、三小時的連續上樓梯。同行的夥伴問我:「搭不搭?」

    我不搭,她很訝異。一來我想感受所謂「眼睛的天堂,身體的地獄」,完成徒步西海大峽谷;二來當我看到纜車差點昏倒,就在「世界遺產」黃山架了一條巨型鋼構軌道,像香港大平山那種循著軌道,將車體拉上拉下的那種纜車!應該是考慮黃山「年均280陰雨天」可能面臨雷雨導致的纜車停駛,為安全計選擇了這類型的纜車。但是,這不是世界遺產嗎?弄得如此醜惡。

    我睨了纜車軌道一眼:「太醜,不搭!」「你確定?」「確定!」

    不幸中的大幸,他們選了一條較封閉的山谷搭建纜車,接下來我們走在大峽谷中穿梭,沒再見(注意)到這礙眼的纜車。

    三天二夜的黃山之旅,第一天下雨,走到旅館後,哪也沒去。但要不是第一天的雨,那來第二天日出雲海?第二天徒步西海大峽谷,上午的半天,最利於攝影,在「天海」看著山谷下的雲往上浮,由下而上飄渺在西海大峽谷群山之間。九點多的秋陽和煦,將岩壁的銘黃稍稍再刷深一筆。黃山松在氣候作用下,認真存活在不毛的裸露岩壁,姿態各異,崢嶸著。

    有本書這麼形容黃山:「把你家的盆栽放大千萬倍,加上岩石,再一些雲霧,這就是黃山了。」我對於中國,對於國畫,甚至是來黃山之前的預想,並沒有特別的感覺,但經歷了甚麼都看不清的雨霧天氣、看了日出,蹲在此間看著西海大峽谷的雲朵攏上來,大自然無時無刻的變化,美得讓人不想離開。這時候還好有個務實的朋友:「走吧,今天要走很多路。」

    不想走的原因,除了很美以外,重點是——我看見了遠處,盤在山腰間那如沙粒般的人群:「別告訴我,我們要走到那裏!」答案是確定的,而到達時間是7個小時之後了。從上午九點半走到下午四點半。

    第三天,沒了日出雲海,惟能見度好,卻有一層霾的感覺。有感今天是不利攝影的一天,我將自己混在黃山的遊客中,數了一千多個上山階梯後,接下來完全是下山階梯,數到忘了,不知有沒有上萬個?為了迎客松的盛名,選擇不搭乘纜車,隨著人潮一路下行。這人潮恐怕都跟我想的一樣,想一睹迎客松風采,沸沸揚揚將黃山道路擠得有如捷運般水洩不通,連我停下來拍照都會妨礙交通、引來非議。

    這般擁擠讓我懷念起前一天從「天海」逆向徒步西海大峽谷,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連問路都找不到人,讓我跟友人擔心是否走錯路了。路口有公安般的工作人員要我們簽名,朋友為此笑稱:「防我們走失,會派人搜救。」

    原來,黃山的旅遊情報多報導從「排雲亭」逆時針方向走到「天海」,我們卻執意選擇順時針方向從天海走到排雲亭。走了一段路,才遇到一位花了四小時從排雲亭走過來的人,我們封他為「今天第一個完成西海大峽谷的人」(先前沒見到的都不算),他在光明頂看了日出後開始徒步,腳程相當快。我們總共花了他近兩倍時間,下山路走了三小時、上山路也走了三小時,得到的結論非常重要,那就是「西海大峽谷要順時針方向走」。一來,下山路的海拔落差比上山海拔多100M,也就是下山路多、上山路少些。別小看這些樓梯的差別,這時腳已如千斤重,有人快要舉不起來。二來,逆時針方向走,下山有幾條較陡且驚險的小路,令懼高症者驚恐不已;而順時針方向走到此,是上坡路線,別回頭看就不會害怕。

    話說「黃山的美麗與哀愁」,美麗人盡皆知,那哀愁呢? 我的觀察是,「黃山疑似焚燒垃圾」、「纜車破壞了自然景觀」、「旅客隨手亂丟並製造大量垃圾」。話說回來,除了沒亂丟垃圾外,我纜車也搭了、也製造少量的垃圾,又何嘗能脫罪?

    累雖累,黃山值得一遊。我是秋季到訪,山頭黃橙紅綠,色彩繽紛。我想像冬季雪景的黃山之美,聽說道路容易濕滑,要穿著不滑的鞋才安全。

    行前我特地上網看了一些黃山的照片,心想:不要跟別人拍一樣的東西。像國畫般,或許它美得讓人覺得煩膩、俗氣,但這就是黃山,千古以來被人歌頌,很幸運能揹著稍重的相機,紀錄我眼中的黃山。那些沉重的喘息、休克的疑慮,都飄散在山間了。

    行文最後,感謝黃山給我半天攝影好天氣、三天不同氣候感受。感謝友人Z讓我一同前往,體驗黃山行。

    接下來,就讓圖片搭配文字,作一說明。

 

黃山的雲海與日出

 

                                                         漸層的群山

 



                                      山谷見山



                             誰的傑作? 在山頂疊石頭?


     黃山上,多數人手一根拐杖. 冒煙的是"制熱米飯",A加B以後開始冒煙爭熱,神奇吧!

在光明頂見到這冒煙山谷,身旁導遊說是"燒瀝青",看著那一包包的垃圾袋,你相信嗎?


下山路,接近慈光閣附近,大老遠就聽到噪音,走近再加上空汙,原來他們使用柴油機器吹落葉!黃山管理局,請你們把安靜與清新留給遊客吧!


別懷疑!這是"下山"的姿勢! 連續幾個鐘頭的下坡路,許多人都在研究那種姿勢較不吃力!

許多人買了這種金牌,或銅牌,現場在上頭刻上自己名字,日期,恭喜(慰勞)自己登上黃山.

以上,是我的黃山行,所見,所聞,所想~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oeyroland1117&aid=9247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