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度難產的報告,生出來後還是忐忑不安。
2006/12/06 22:07:50瀏覽514|回應0|推薦2

試由舞蹈看東西方藝術精神的異同

一、               東西方的界定

在本報告中,東方以中國文化來敘述其藝術精神,西方以受到希臘羅馬文化影響的歐洲為主,再分別以台灣現今的現代舞和德國的舞蹈劇場為其東西方代表,試圖說明東西方藝術精神的異同。

二、               東方藝術精神

中國文化最主要是受到儒家和道家的影響,以下便分別敘述其主要精神。

儒家中孔子的思想可說是影響中國藝術深遠,藝術對孔子而言,是「美」與「善」的統一。「美」是屬於藝術的範疇,「善」是屬於道德的範疇。[1]道德的盡善便是「仁」,因此孔子認為藝術的本質和仁是可以融合的,也便是達到了「和」。

道家的老莊建立的最高概念是「道」。目的是要在精神上與道為一體,為一種道的人生觀,實際上與藝術無關,而較是形上學的意義。儒道家的不同在於,儒家是將藝術當為一種修養的功夫以期達到人格的完成,道家則是無心求得藝術境界,只為達到道,卻正好符合了我們現今所說的藝術精神。

三、               西方藝術精神

分別以古代希臘羅馬藝術、文藝復興藝術、現代主義藝術和後現代主義藝術來說明。

古希臘時期雖有神話故事,神卻是以人的形象來描繪,為一種擬人化神話。人為一切衡量事物的標準,古希臘時期重視人的問題,展現西方至今仍是重要的人文精神。希臘的美是和諧、平均。希臘人也追求自然,亞里斯多德主張「藝術應該模仿事物所應然的樣子」,即事物的典型,普遍性、必然性和和諧性,是一種理想化的寫實風格。羅馬藝術雖深受希臘影響,但更講求實際,喜歡具體實在的東西。

        文藝復興時期可說是對中世紀基督文化的反動,提倡復興古代希臘羅馬的精神,因此人文主義再度成為主要思想,此時期的人文是為反對以基督宗教的一神為中心。另外受到科學觀念的影響,藝術也開始重視以個人為出發的感官經驗。

現代主義藝術受到的影響有康德的先驗哲學和一些現代哲學思潮,特別是尼采、佛洛依德、柏格森、榮格、沙特等哲學家和心理學家。也受到現代工業和科學技術的影響。現代主義藝術比起以寫實和模仿為基礎的傳統藝術,更具有象徵性、表現性和抽象性的特點。

後現代主義是50年代以來歐美各國(主要是美國)繼現代主義之後前衛藝術思潮的總稱,又稱為後現代派。後現代主義的概念最早出現在建築領域,後來逐漸擴展到美術其他部門。真正崛起是20世紀60年代,起初是在歐洲大陸,主要是在法國,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風行於西方世界,80年代末90年代初其影響開始波及非西方世界的國家。它的含義可謂眾說紛紜,藝評家對後現代主義的認識也不盡相同。現代主義的藝術中心在巴黎,後現代主義的中心在紐約。後現代主義,從表面上看,是對二次大戰前的思潮和流派的否定,其實它是把二次大戰前人們所熟悉的觀念重新加以選擇和評價,不同的是從無所顧忌地表達個性變成冷酷的無個性,而且把原型大大地改變和誇張了,以至拋棄了原先的內容。因此後現代主義可說是現代主義某些方面的極端發展。[2]

四、               由舞蹈看東西方藝術精神的異同

由於報告主要是想以舞蹈來看東西方的異同,因此以上的東西方藝術精神是學生認為和舞蹈背後的思想較有密切關聯的,中國思想方面影響藝術層面的學說當然不只有儒道兩家,但是在這兩年來的觀舞經驗中,台灣舞蹈所呈現的除了國外的影響,便是儒道兩家影響最深了。在歐洲舞團部份,創作來源不外是從希臘羅馬時期取材,藝術精神也大致如此,從這點可看出,文明文化的延續及發展都不會脫離源頭太遠。

1.            台灣的現代舞 由林懷民創辦的《雲門舞集》,以西方的技巧表現中國的精神,在早期舞作中,最能看出儒家對藝術所要求的舞以载道的功能性和教育性,如1978年的《薪傳》,敘述四百年前開台先民,以血汗拓殖台灣的史詩舞劇。[3]藉由舞蹈表現編舞家對台灣先民的感謝及對台灣現在人民的期許,觀眾欣賞此作後便能體會到自己與台灣這塊土地的緊密關係。舞蹈本身是美,舞意呈現善,透過演出和觀賞達到美善的統一。由林麗珍創辦的《無垢舞蹈劇場》,則是將個人情感提升轉化到內斂沉穩的表現手法,如1995年的《醮》,便是以空、緩的動作質地和氛圍,以期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充分展現了道家的藝術精神。另外一些小型的台灣現代舞蹈團體,若是企圖藉由舞作表達個人思想,皆能感受到儒道兩家的精神在,大概是時代和環境的關係,道家精神是遠遠大於儒家精神的,也有可能是藝術的本質其實和道家的道較為接近,即使編舞家並無刻意展現什麼精神,卻在無形中已達到道。

2.            德國舞蹈劇場 會選擇德國當例子是因為,從康德開始的德國哲學建立了完整龐大的哲學體系,幾乎所有的議題都有過深刻的對話、分析和辯證,德國的影響擴及歐洲甚至全世界。今年10月由兩廳院主辦的德國狂潮,學生在觀賞戲劇舞蹈時,對創作者的嚴謹態度和對作品深入思考後的詮釋手法印象深刻,也許是德國傳統,讓德國人對於思考這件事習以為常?他們總是在乎深度,不在乎觀眾懂不懂,而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的此在(dazein)觀念,策展人陳玉慧表示,這幾乎可說是當代表演藝術類的德國精神,海德格的思想脈落便可溯源到希臘時期,因此前面提到的西方藝術精神便可在德國現今的藝術看到。

  舞蹈劇場是德國表現主義大師庫特‧尤斯受到歐洲現代舞大師魯道夫‧拉邦的舞蹈創作和理論的影響而發展出來的舞蹈形式。[4]最早提出舞蹈劇場一詞的是拉邦,他於1920年提出舞蹈劇場一詞與芭蕾作區隔,並期望能融合人與社會,但他並未為舞蹈劇場作定義與解釋。尤斯則進一步強調其作品的戲劇張力與人物的刻化。[5]舞蹈劇場發展至今,有許多風格迥異的編舞家產生,要具體的分類說什麼是屬於舞蹈劇場尚未有定論,但至少可以相當粗略的將結合舞蹈、劇場的作品,並且是以舞者來擔任表演者,藉以表達創作者對社會現象的批判或想法。自希臘時期的蘇格拉底,便有著求真的決心,到處問問題。柏拉圖追隨老師蘇格拉底,寫出不斷問答辯證的對話錄,並希望建造一個理想的世界,亞里斯多德秉著蘇柏兩位前人的精神,企圖給這世界有更貼近人心的答案。接下來的思想,不外是走著尋求真理的道路,並在其中分析和批判。以藝術求真便是我對德國舞蹈劇場的認知,也從中看到西方的藝術精神。

3.            相同之處 無論是中國的儒道思想或西方的希臘哲學,都深深的影響到藝術層面,思想和藝術皆為人的活動,思想為內藝術為外,儘管形式手法不一,卻都同樣表達了人對外界的感覺和看法,再藉由藝術呈現。

4.            相異之處 中國藝術講求意境,多以內斂含蓄的手法表達。中國藝術也講求意義,總得是要規勸什麼或教育什麼,抑或是政治功能用來教化人民好管理,因此藝術精神不是講求空無便是講求道理。西方藝術精神便是求真、求善、求美。西方藝術總是透過作品丟出問題,問問題是希望能更接近真,達到真,進而達到善和美。

五、               結論  藝術精神與哲學思想脈落的緊密關係,是本報告嘗試說明的,再以舞蹈為例,希望能使說明更為具體,雖然將東西方的藝術精神分開來講,並且都是以古代思想為代表,不能忽略的是,21世紀的全球化,已經影響了現今的藝術,中西方的界線不再壁壘分明,如《雲門舞集》和《無垢舞蹈劇場》受到歐美的歡迎,顯示了西方也深受東方藝術精神的吸引,而台灣學藝術的幾乎是往歐美跑,台灣現代舞創作也漸漸有著求真的精神,說明了東方渴求或是需要西方的藝術精神,在未來,世界上的藝術將很難說明是屬於哪裡的藝術精神,只能以歷史的角度分析,卻無法真正的定義。 

六、               參考書目

《中西舞蹈比較研究》,李維著,中央文物供應社發行,1983年。

《舞蹈欣賞》,平珩主編,三民書局印行,1995年。

《舞蹈概論》,約翰‧馬丁著,歐建平譯,洪葉文化有限公司,1997年。

《二十世紀藝術精神》,黃卓越主編,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中國藝術精神》,徐復觀著,臺灣學生書局,1966年。



[1]徐復觀著,《中國藝術精神》,臺灣學生書局,1966年,頁13

 

[2] 網站:HUNG的藝術欣賞

[3] 《雲門舞集》節目單

[4] 表演藝術雜誌,2006年10月,頁25。

[5]表演藝術雜誌,2006年10月,頁41。

( 創作其他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oelu517&aid=580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