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湘江评论》:天灭中共偷毛巾,正法先锋赖昌星
2006/04/07 14:23:24瀏覽468|回應0|推薦0



Quote:
“……在心性的提高方面,突出的例子特别多。有个学员是山东某某市针织厂的,学法轮大法之后还教其他职工炼,结果把一个厂的精神面貌全带动起来了。针织厂的毛巾头过去经常往家揣一块,职工都拿。学功以后他不但不拿了,已经拿家的又拿回来了。别人一看他这样做,谁也不拿了,有的职工还把自己以前拿的都送回厂,整个厂出现了这个情况。

  某市一个辅导站站长到一个工厂去看炼法轮大法的学员炼得怎么样,那个厂的厂长亲自接见他们:这些职工学了你们法轮大法之后,早来晚走,兢兢业业的干活,领导分派什么活儿从来不挑,在利益上也不去争了。他们这样一做,把整个厂的精神面貌全部带起来了,厂子经济效益也好了。你们这功这么厉害,你们老师什么时候来,我也去参加。我们修炼法轮大法的主要目地是往高层次上带人,并没有想做这样的事情,可是它却能够对社会精神文明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如果人人都向内心去找,人人都想自己怎么做好,我说那社会就稳定了,人类的道德标准就会回升。”

以上摘自《转法轮》(提高心性)




看了以上这段经文,我已经被彻底搞糊涂了,我不知道现在这种老老实实为中共打工的行为,为中共创造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以便于更好统治我们美好愿望,在目前“明慧”、“大纪元”整天的“天灭中共”的口号声中,算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教材呢?

“明慧”、“大纪元”常常做这样一个比喻,说中国就相当于一个人体,而中共就相当于寄生在上面的肿瘤,正拼命吸着人的血来滋养着这邪恶的瘤。这人体的血不够了,就骗外资进来,外国投资者就相当于在给毒瘤“输血”,说这就是一种“资匪”的行为,这些投资者因为和中共站在一个立场上,和“天灭中共”的天意完全对立,是逆天而行,逃不出历史的惩罚,以后都得被销毁,云云。

可看了上面《转法轮》的经文,发觉明明是把这种处处为中共统治下的“精神文明”“社会稳定”着想,惟恐让中共受到一点损失的行为当作正面的形象在宣传的呀,还要大家主动把偷了的毛巾拿回来。按该书出版的日期,当时应该主要厂矿都是国营的,都是共产党的财产,这不就是叫大家老老实实地象奴隶一样主动维护共产恶党的利益吗?这不也是“资匪”的行为吗?不就是为达到让共产党统治的“那社会就稳定了”的目的吗?这不和现在“天灭中共”的口号截然相反了吗?

想了半天,终于勉强给自己找到了个答案,就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大概是这些年共产党才变坏的,以前哪怕就是前两年还是很好的,所以当时还是要竭力维护其“社会的稳定”,这是每个大法弟子应自觉履行的义务。现在不同了,谁叫盼星星盼月亮,如今胡比江还要厉害,连招安受降都不肯,万般无奈只好喊出“天灭中共”的口号。我们都要响应这伟大号召,配合天意,顺天应人,以后我们都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凡是见到中共的东西都要去偷,那些毛巾不在话下,每天下班我不仅自己揣几块回去,还给工友们宣传“偷中共的东西不能算偷,只能算窃”的先进思想,发动大家都来窃,直到把中共窃垮!以后谁想让我把窃回去的毛巾再拿回来,连门都没有!

还是赖昌星大哥想得远啊,当年连董文华都曾经由衷地赞叹:“赖大哥,那是一个多么好的人啊!”人家早在十几年前就高瞻远瞩想到“贪垮中共”的计划了,搞掉了中共几百个亿的美元,极大地动摇了中共的统治基础,受他的鼓舞和启发,一批又一批的中共高官和银行行长都贪了几十乃至上千亿的美元跑到纽约新泽西去买房子去了,这都是配合“天灭中共”的壮举啊!赖哥们就是站得高看得远,我们还在为中共省毛巾的时候,人家就已经跟上了宇宙的脚步,做了宇宙正法的急先锋了,他们贪了钱,不仅没有损阴丧德,反而是算做了大好事,积了更多更多的德了。他们都算是正过法的,这辈子不仅可以享受几百亿美元的福,下辈子因为积了更大的德,那福份就更大了,一辈子享受不完,还有下下辈子哩!

这种理,你们这些世间常人怎么懂哦?只有那些“德滚德滚来的大德之士”才懂!人家的福就是该享,话说回来,现在中共党员哪个没贪过中共的钱?其实都已经为“天灭中共”的正法事业做过一定贡献的,神怎么可能舍得销毁他们呢?爱都还来不及呢?说什么打上兽印的就算判了死刑的,那都是吓吓你们这些老实人的,否则为什么判了死刑了,上个月又死乞白赖地向胡发出“盼望被招安,渴望胡主席来受降,让我等体面地向您投降的意向”,说什么“神给胡的时间不多了”的话呢?其实就是暗示“神给胡的时间是永恒的”呀!到时候就找个借口说:“党员们都贪污过都是为正法做了贡献都积了德,都是高层次上的王呀主呀下来配合正法的。”不仅都豁免了,而且还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呢!你们老百姓听了,傻眼也就傻眼了吧。
Very Happy Very Happy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kxs&aid=230467